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星弓激波上游离子回旋波的观测研究
1
作者 李家威 杨磊 +5 位作者 吴德金 戴存礼 李建平 向梁 罗庆宇 程征伟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6-298,共13页
离子回旋波广泛分布于火星弓激波上游,在卫星坐标系下其频率接近当地质子回旋频率,准平行于背景磁场方向传播,与在火星外逸层太阳风拾起新生H离子有关。该文基于磁流体理论,对MAVEN探测器观测到的离子回旋波进行事例分析,通过对等离子... 离子回旋波广泛分布于火星弓激波上游,在卫星坐标系下其频率接近当地质子回旋频率,准平行于背景磁场方向传播,与在火星外逸层太阳风拾起新生H离子有关。该文基于磁流体理论,对MAVEN探测器观测到的离子回旋波进行事例分析,通过对等离子体密度扰动、速度扰动以及磁场扰动的参数拟合,发现该离子回旋波事件可用斜传播的快磁声波与平行传播的阿尔文波的叠加来解释。该文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火星上游所观测到的离子回旋波相关扰动的物理本质,对其中等离子体物理过程的重新建模和数值模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波 火星上游 磁流体力学 快磁声 阿尔文 慢磁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离子回旋波加热1.5MW射频放大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根 毛玉周 赵燕平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介绍了EAST上ICRF辅助加热系统1.5MW射频信号源中工作频率为25~70MHz的末级功率放大器的研制工作,从最优工作参数、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三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了该级大功率宽频带射频放大器。经比较,分析结果和测试数据显示了很好的一致... 介绍了EAST上ICRF辅助加热系统1.5MW射频信号源中工作频率为25~70MHz的末级功率放大器的研制工作,从最优工作参数、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三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了该级大功率宽频带射频放大器。经比较,分析结果和测试数据显示了很好的一致性,这为实现ICRF加热系统的可靠运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射频放大器 离子回旋波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离子回旋波加热快速阻抗匹配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根 赵燕平 +1 位作者 毛玉周 禹胜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56-1261,共6页
离子回旋波加热是EAST装置最重要的辅助加热方法,在实验中获得了明显的加热效果。射频功率源与天线负载之间阻抗匹配才能保证最大的加热功率输出。在射频加热实验中,等离子体参数的改变将会引起天线负载阻抗的快速变化,为应对这一情况... 离子回旋波加热是EAST装置最重要的辅助加热方法,在实验中获得了明显的加热效果。射频功率源与天线负载之间阻抗匹配才能保证最大的加热功率输出。在射频加热实验中,等离子体参数的改变将会引起天线负载阻抗的快速变化,为应对这一情况研制出了快速阻抗匹配系统。本文采用解析法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分析方式,研制了该阻抗匹配系统的铁氧体匹配支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快速阻抗匹配系统的时间响应速度明显优于传统匹配方式的,可作为实时匹配的候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离子回旋波加热 阻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6M装置上离子回旋波的传播和吸收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学民 沈林放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6,共10页
本文从波与粒子相互作用的线性理论出发,结合HT-6M托卡马克少数离子为氢,基本离子为氘[H(D)]的等离子体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为例,讨论了离子回旋波在这特定的等离子体中传播、吸收与少数离子氢的浓度RH(定义... 本文从波与粒子相互作用的线性理论出发,结合HT-6M托卡马克少数离子为氢,基本离子为氘[H(D)]的等离子体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为例,讨论了离子回旋波在这特定的等离子体中传播、吸收与少数离子氢的浓度RH(定义为nH/ne,nH为氢离子密度,ne是等离子体总密度)和平行波数k‖的关系。文中最后还给出了HT-6M托卡马克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的优化实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波 离子 吸收 传播 HT-6M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离子回旋波加热监测系统的设计
5
作者 刘大明 唐忠 +1 位作者 杜海舟 赵燕平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294-297,共4页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是为HT-7和EAST装置下监测发射机运行状态并提供声光报警,并为高功率离子回旋波加热物理机制研究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图形化编程语言实现了高功率离子回旋波加热监测系统的网络通讯、人机对话、数据...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是为HT-7和EAST装置下监测发射机运行状态并提供声光报警,并为高功率离子回旋波加热物理机制研究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图形化编程语言实现了高功率离子回旋波加热监测系统的网络通讯、人机对话、数据处理、数据显示、数据库服务及网页发布功能,通过模块划分,采用层次递进,实现了系统巡检模式及系统触发模式监控。在现场测试结果中,发射机工作状态波形监测准确,发射机故障位置判断正确,实时性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波加热 监测系统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回旋波射线轨迹分析
6
作者 朱学光 匡光力 +2 位作者 赵燕平 李有宜 谢纪康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4,共5页
运用离子回旋共振加热天线耦合模型,并采用波束分解的方法设定每一波束的初始条件,用射线轨迹方法计算了离子回旋波在等离子体中的功率沉积。用这种方法只需较小的射线波束。
关键词 射线轨迹 束分解 托卡马克 离子回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期间电离层电磁离子回旋波的地方时分布差异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璐媛 王慧 何杨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利用Swarm卫星的高精度(50 Hz)磁场观测数据,对2015年3月16—25日磁暴期间中纬度电离层电磁离子回旋(EMIC)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晨侧EMIC波事件数与昏侧大致相当,午前时段明显多于子夜前时段.昏侧EMIC波高发生率与等离子... 利用Swarm卫星的高精度(50 Hz)磁场观测数据,对2015年3月16—25日磁暴期间中纬度电离层电磁离子回旋(EMIC)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晨侧EMIC波事件数与昏侧大致相当,午前时段明显多于子夜前时段.昏侧EMIC波高发生率与等离子体羽状结构有关,晨侧EMIC波高发生率与太阳风动压增强及稠密冷等离子体有关.晨侧-正午前EMIC波频率高于昏侧-子夜前,表明源区位置以及离子成分占比存在地方时差异.昏侧事件大多发生在早期恢复相,晨侧事件大多发生在晚期恢复相,晨-昏两侧的时间差异源于磁暴期间高能离子西向漂移所需时间及等离子体层顶位置的地方时差异.磁暴期间,EMIC波以H+波和He+为主,其中H+波主要分布在06:00 MLT—10:00 MLT(磁地方时)扇区,He+波主要分布在18:00 MLT—22:00 MLT扇区.在磁暴主相期间没有出现H+带波,但是出现He+-O+双波段EMIC波,表明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高浓度氧离子对H+带EMIC波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离子回旋波 磁暴 太阳风动压 离子体层羽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电子回旋波共振等离子体源辅助中频磁控溅射沉积氧化铌薄膜 被引量:1
8
作者 殷冀平 吕少波 +1 位作者 蔺增 巴德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79,共7页
中频磁控溅射虽相较于电子束蒸发成膜质量更好,但不可避免仍然存在一部分颗粒物,将严重影响光学薄膜的质量和光学特性。研究了使用电子回旋波共振(ECWR)等离子体源作为辅助设备与中频磁控溅射相配合沉积的氧化铌薄膜,进行了等离子体诊... 中频磁控溅射虽相较于电子束蒸发成膜质量更好,但不可避免仍然存在一部分颗粒物,将严重影响光学薄膜的质量和光学特性。研究了使用电子回旋波共振(ECWR)等离子体源作为辅助设备与中频磁控溅射相配合沉积的氧化铌薄膜,进行了等离子体诊断和薄膜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ECWR等离子体放电的氧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放电。ECWR等离子体源能够在较低压强的纯氧环境下稳定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无须通过氩气作“引子”来激发维持氧气的稳定放电,展示了电子回旋波共振放电结构的优越性。沉积得到的非晶氧化铌薄膜光滑均匀且透射率达91%,能有效消除中频磁控溅射产生的颗粒物问题。通过透射率波峰位置对比发现纯氧ECWR放电样片出现红移,原因是其放电得到的薄膜均匀而致密,使光学禁带宽度向低能方向漂移出现带隙窄化。研究结果还揭示了离子源高密度、低能量特性与薄膜表面和光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为精密光学薄膜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 中频磁控溅射 离子体诊断 感应耦合等离子 氧化铌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回旋频段内热等离子体介电张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燕 龚学余 +2 位作者 彭晓炜 刘文艳 黄千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7期1894-1897,共4页
给出了离子回旋频段内冷等离子体和热等离子体介电张量表达式,计算得到了其分布,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更能反映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介电性质,在托卡马克离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的相关研究中应尽量采用热等离子体模型。
关键词 离子回旋波 介电张量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粒相互作用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的卫星共轭观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杰 袁志刚 +1 位作者 余雄东 薛祖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1-2140,共10页
波粒相互作用是环电流损失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波粒相互作用导致的环电流离子沉降而损失迄今为止缺乏直接的观测证据.基于磁层及电离层卫星的协同观测,本文报道了发生在2015年9月7日,由电磁离子回旋波(EMIC波)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的共轭观... 波粒相互作用是环电流损失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波粒相互作用导致的环电流离子沉降而损失迄今为止缺乏直接的观测证据.基于磁层及电离层卫星的协同观测,本文报道了发生在2015年9月7日,由电磁离子回旋波(EMIC波)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的共轭观测事件.在等离子体层的内边界,Van Allen Probe B卫星观测到,存在EMIC波的区域和不存在EMIC波的区域相比,离子通量的投掷角分布的各向异性变弱.我们将Van Allen Probe B卫星沿着磁力线投影到电离层高度,同时在该投影区域内DMSP 16卫星在亚极光区域观测到环电流质子沉降.而且,通过从理论上计算质子弹跳平均扩散系数,我们进一步证实观测的EMIC波确实能将环电流质子散射到损失锥中.本文的研究工作为EMIC波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提供了直接的观测证据,揭示了环电流衰减的重要物理机制:EMIC波将环电流质子散射到损失锥中,从而沉降到低高度大气层中而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离子回旋波 环电流质子 能量质子沉降 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段EMIC波共振散射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损失时间尺度研究
11
作者 雷良建 马新 +4 位作者 顾旭东 付松 朱琪 易娟 倪彬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10-3622,共13页
作为地球磁层中一种分布广泛的电磁波,电磁离子回旋波(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waves,简称EMIC波)是地球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重要损失机制.EMIC波通常呈现H+、He+和O+三种不同频段,不同频段对相对论电子的散射效应和损失时间尺度... 作为地球磁层中一种分布广泛的电磁波,电磁离子回旋波(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waves,简称EMIC波)是地球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重要损失机制.EMIC波通常呈现H+、He+和O+三种不同频段,不同频段对相对论电子的散射效应和损失时间尺度大不相同.准线性理论是定量分析不同频段EMIC波对地球辐射带相对论电子散射效应的重要工具,我们利用基于准线性理论开发的Full Diffusion Code(FDC),分别计算了H^(+)、He^(+)、O^(+)三种频段EMIC波在不同空间范围、背景等离子体条件以及不同传播角模型下对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弹跳平均投掷角散射系数,建立了L=1.5~7,背景等离子体参数α*(=f_(pe)/f_(ce))=6~30范围内的多频段EMIC波电子散射系数矩阵库.进而,我们计算了辐射带相对论电子在不同频段EMIC波散射作用下的损失时间尺度,获得了在不同磁层条件下EMIC波损失沉降相对论电子的定量信息.这些结果对于提升地球辐射带动力学过程建模水平、开展辐射带空间天气预报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段电磁离子回旋波 粒相互作用 投掷角散射系数 电子损失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ICRF传输线驻波电压测量系统设计
12
作者 平兰兰 吴东升 程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317,共5页
为准确测量EAST离子回旋波加热(ICRF)系统中的驻波电压,设计了一款传输线驻波电压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传输线上的电压探针阵列,经检波器、光电隔离器和采集卡接入PC机的数据处理模块,并用LabVIEW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拟... 为准确测量EAST离子回旋波加热(ICRF)系统中的驻波电压,设计了一款传输线驻波电压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传输线上的电压探针阵列,经检波器、光电隔离器和采集卡接入PC机的数据处理模块,并用LabVIEW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拟合。测量结果能够清楚地得到各电压探针的电压值,拟合结果具有明显的驻波特性,同时还可以将探针信号作为发射机的保护信号,用于保护发射机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波加热(ICRF) 电压 电压探针阵列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EAST-ICRH天线相位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照 赵燕平 +1 位作者 程艳 陈根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离子回旋波加热(ICRH)是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加热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离子回旋加热天线电流带之间的相位关系影响到天线的加热效果。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ICRH天线相位测量方案,采用双AD8302模块以及新的算法解决... 离子回旋波加热(ICRH)是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加热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离子回旋加热天线电流带之间的相位关系影响到天线的加热效果。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ICRH天线相位测量方案,采用双AD8302模块以及新的算法解决了相位测量的二值性和非线性误差问题,测量精度高。同时利用FPGA可编程的特点,使得系统的设计变得简洁灵活,便于后期功能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波加热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相位测量 AD83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ICRH发射机宽频阻抗匹配网络的研究及实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洪亮 毛玉周 陈根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9-242,共4页
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是我国开展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新一代实验装置,离子回旋波加热(ICRH)是在该装置中加热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论文介绍了离子回旋发射机中阻抗匹配网络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并采用LabV... 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是我国开展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新一代实验装置,离子回旋波加热(ICRH)是在该装置中加热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论文介绍了离子回旋发射机中阻抗匹配网络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并采用LabVIEW软件和PLC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了一套阻抗匹配网络调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波加热 阻抗匹配 LABVIEW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ISMA地磁台链观测的IPDP事件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铭霞 袁志刚 +4 位作者 李海梦 王德栋 余雄东 王贞贞 乔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35-2241,共7页
亚暴期间磁尾等离子体片离子注入内磁层能够激发电磁离子回旋(EMIC)波.对应于这种EMIC波,地面磁力仪可观测到周期逐渐减小的地磁脉动(IPDP).利用GOES卫星数据,地磁指数和加拿大CARISMA地磁台站的数据,我们研究了IPDP事件的产生与亚暴磁... 亚暴期间磁尾等离子体片离子注入内磁层能够激发电磁离子回旋(EMIC)波.对应于这种EMIC波,地面磁力仪可观测到周期逐渐减小的地磁脉动(IPDP).利用GOES卫星数据,地磁指数和加拿大CARISMA地磁台站的数据,我们研究了IPDP事件的产生与亚暴磁尾注入的关系.同时利用CARISMA地磁台链中的MCMU和MSTK两个台站,从2005年4月到2014年5月期间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亚暴期间的IPDP事件,研究了IPDP事件的出现率关于季节和磁地方时的分布特征.我们总共获得128个两个台站同时观测的IPDP事件.该类事件关于季节分布的发生率,冬季最小,为13.28%,春季最大,为32.81%,结果表明IPDP事件关于季节分布的发生率受到电离层电导率及亚暴发生率的影响.两个台站同时观测到的IPDP事件最大出现率出现在15—18 MLT(磁地方时),结果表明IPDP事件主要由亚暴期间产生的能量离子注入内磁层,西向漂移遇到等离子体层羽状结构(Plume)区的高密度等离子体所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离子回旋波 周期逐渐减小的地磁脉动 亚暴注入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加热激发受激布里渊散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广林 闫玉波 +1 位作者 杨巨涛 吕立斌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9-1035,共7页
研究了电离层加热激发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匹配条件,结合国际地磁场参考模型,模拟计算了离子声波(Ion Acoustic,IA)与静电离子回旋波(Electrostatic Ion Cyclotron,EIC)频率随地理纬度、加热频率、波束指向、电子温... 研究了电离层加热激发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匹配条件,结合国际地磁场参考模型,模拟计算了离子声波(Ion Acoustic,IA)与静电离子回旋波(Electrostatic Ion Cyclotron,EIC)频率随地理纬度、加热频率、波束指向、电子温度等参数变化特性,并以我国海南与美国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igh 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HAARP)为例,研究IA与EIC频率随纬度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增加,IA与EIC频率增大;与IA频率相比,EIC频率随加热频率、波束指向及电子温度的变化相对较小;随加热频率的增加高纬地区IA频率增大,而低纬地区基本不变;随加热波束指向从南到北变化,海南IA频率单调下降,HAARP则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形态,EIC具有相反的变化;电子温度越高,IA与EIC频率越大.本文模拟结果可为我国将来开展同类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受激布里渊散射 离子 静电离子回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ICRH天线相位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鹏飞 赵燕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5-1119,共5页
EAST超导托卡马克是我国开展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新一代实验装置,离子回旋波加热(ICRH)是在该装置中加热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高效地实现波加热就要很好地控制相位,设计了一套相位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调节加热系统天线的相位关系,从... EAST超导托卡马克是我国开展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新一代实验装置,离子回旋波加热(ICRH)是在该装置中加热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高效地实现波加热就要很好地控制相位,设计了一套相位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调节加热系统天线的相位关系,从而很好地实现波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离子回旋波加热 相位差 AD830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ICRH系统高功率同轴隔直器的研制
18
作者 徐建矿 赵燕平 +1 位作者 毛玉周 何钟鑫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9-492,共4页
EAST超导托卡马克是我国开展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新一代实验装置,离子回旋波加热(ICRH)是在该装置中加热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离子回旋加热系统中的发射机和天线两者各有一个地电平,两个地电平会存在严重的相互干扰。高功率同轴隔直器... EAST超导托卡马克是我国开展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新一代实验装置,离子回旋波加热(ICRH)是在该装置中加热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离子回旋加热系统中的发射机和天线两者各有一个地电平,两个地电平会存在严重的相互干扰。高功率同轴隔直器的作用是用来隔断两者之间的直流通路,从而把两端的地电平分开,保证发射机和天线系统的正常运行。论文介绍了隔直器的原理、工程结构和设计指标,分析了S参数、端口驻波比的计算和仿真,最后给出了实际的隔直器参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隔直器 离子回旋波加热 DC BREAK HFSS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EAST-ICRF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19
作者 蒋润豪 毛玉周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9-475,共7页
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上进行核聚变试验时,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F)是该试验过程中加热等离子体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对发射机、传输线、真空室以及天线中的重要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是托卡马克装置中ICRF对等离子体进行功率耦... 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上进行核聚变试验时,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F)是该试验过程中加热等离子体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对发射机、传输线、真空室以及天线中的重要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是托卡马克装置中ICRF对等离子体进行功率耦合的重要保障。提供了一种采用FPGA的ICRF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方案、AD9252芯片以及SN74LS14型号施密特触发器进行数据采样,实现对各故障信号的实时显示、报警以及信号源的及时切断,同时利用FPGA可重复编程的特点,便于后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波加热 发射机 实时监测 AD9252 SN74LS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RF传输系统的优化数值分析
20
作者 曹振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1-775,共5页
在开展离子回旋波加热实验时,高驻波电压是高功率射频传输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基于传输线理论,详细介绍了利用同轴短路或开路支节进行优化射频传输系统的方法,分析计算了支节的接入位置、支节长度、以及支节接入后的传... 在开展离子回旋波加热实验时,高驻波电压是高功率射频传输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基于传输线理论,详细介绍了利用同轴短路或开路支节进行优化射频传输系统的方法,分析计算了支节的接入位置、支节长度、以及支节接入后的传输线电压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传输线射频电压在支节接入后得以大幅降低,系统传输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降低了打火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波 短路支节 开路支节 电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