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在稠油高低温氧化评价中的应用
1
作者 闫红星 徐建斌 +4 位作者 陶硕 秦敏 姜文瑞 刘妍 杨俊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615-7622,共8页
为了认识稠油开发过程中低温氧化与高温氧化阶段原油变化规律,利用静态氧化釜开展稠油的高低温氧化实验,借助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对高低温氧化前后的原油分子量及O、N、S杂原子化合物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低温氧... 为了认识稠油开发过程中低温氧化与高温氧化阶段原油变化规律,利用静态氧化釜开展稠油的高低温氧化实验,借助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对高低温氧化前后的原油分子量及O、N、S杂原子化合物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低温氧化阶段分子量分布特征与原样相似,相对分子量分布范围在200~750,整体呈平缓状单峰型分布,高温氧化阶段分子量分布范围前移,呈明显的前峰单峰型分布;杂原子化合物中的O元素在低温氧化阶段主要以无环的饱和二元酸形式存在,在高温氧化阶段受环化、芳构化及脱甲基作用的影响,伴随着侧链烷基及杂原子基团的断裂和芳构化过程,造成原油中杂原子化合物向着碳数更小、双键当量(double bond equivalents,DBE)值更低的方向演化。该研究探索了温度与原油结构及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稠油开发现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火驱 低温氧化 高温氧化 燃烧状态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表征VGO馏分油中噻吩类含硫化合物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颖荣 刘泽龙 +2 位作者 胡秋玲 祝馨怡 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9,共8页
在平均质量分辨率为220000,m/z检测范围150~1200的条件下,采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的9.4T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建立了VGO馏分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表征方法。在所研究的VGO中,主要包括2种(含1个硫原子S... 在平均质量分辨率为220000,m/z检测范围150~1200的条件下,采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的9.4T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建立了VGO馏分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表征方法。在所研究的VGO中,主要包括2种(含1个硫原子S1和含2个硫原子S2)共计29类噻吩类硫化物,碳数分布范围为15~50。对VGO依沸点分布的窄馏分进行含硫化合物种类分布考察结果表明,在4个窄馏分中,均以S1硫化物为主,S2硫化物含量较少,而且随着馏分沸点的增加,其中的烷基取代基的碳数增加,多环芳烃含硫化合物含量增加,S2硫化物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 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 噻吩类含硫化合物 减压瓦斯油(V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苷的电喷雾串联质谱及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莉莉 刘志强 +3 位作者 闫存玉 宋凤瑞 刘淑莹 祝建华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32-336,共5页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技术研究马钱苷的质谱碎裂机理,探讨其碎裂方式,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及SORI-CID高分辨率、高质量准确度对其碎裂机理进行验证研究。采用H/D交换和串联质谱的方法,发现马钱苷羟基上...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技术研究马钱苷的质谱碎裂机理,探讨其碎裂方式,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及SORI-CID高分辨率、高质量准确度对其碎裂机理进行验证研究。采用H/D交换和串联质谱的方法,发现马钱苷羟基上的活泼氢在质谱中性碎片丢失过程中较易被转移,表现出较大的化学活性。通过加入特定的Na+和Li+等碱金属离子,极大地提高了马钱苷化合物质谱分析的灵敏度,获得了更多的结构信息,建立了马钱苷化合物质谱鉴定和分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苷 电喷雾质谱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HID交换 碎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的最新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明 梁大鹏 +2 位作者 李红梅 李晓敏 陈大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15-1920,共6页
对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质谱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从离子回旋频率、回旋半径、离子速度、离子能量等几个方面阐明其基本概念,阐述了离子激发、检测原理。对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与近年来新兴的常压离子化技术联用的最新进展... 对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质谱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从离子回旋频率、回旋半径、离子速度、离子能量等几个方面阐明其基本概念,阐述了离子激发、检测原理。对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与近年来新兴的常压离子化技术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由于常压离子化技术能够将复杂样品进行直接离子化,无需样品预处理或只需少量样品处理过程,常压离子化方法与FT-ICR质谱的联用必将拓宽其应用领域并成为质谱技术研究的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 质谱 常压离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M装置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及初步实验 被引量:6
5
作者 陆志鸿 王恩耀 +4 位作者 曾建尔 赵培福 宣伟民 康自华 王鑫全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3,共6页
新建成的HL1M装置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射频系统,经工程联调,已达到输出功率500kW、脉宽100ms、频率26~36MHz。在环向场BT=2T、等离子体电流Ip=150kA、电子密度ne=(1~5)×1013cm-3条件下,首次对HL1M装置以氢为少数粒子的氘等离... 新建成的HL1M装置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射频系统,经工程联调,已达到输出功率500kW、脉宽100ms、频率26~36MHz。在环向场BT=2T、等离子体电流Ip=150kA、电子密度ne=(1~5)×1013cm-3条件下,首次对HL1M装置以氢为少数粒子的氘等离子体进行了离子回旋共振加热实验,使电子温度上升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共振加热 射频系统 高频机 HL-1M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晗青 郭寅龙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63-369,共7页
对傅立叶变换 -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ICRMS)的仪器特点及 FT/ICRMS在研究蛋白质结构鉴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蛋白组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讨论。给出参考文献 4
关键词 博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 蛋白质 分析 质谱仪 一级结构 翻译 修饰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表征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 被引量:4
7
作者 史延强 王威 刘泽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9-514,共6页
采用索氏抽提结合固相萃取(SPE)技术对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并且使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大气压光致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APPI FT-ICR MS)对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SPE分离技术能够... 采用索氏抽提结合固相萃取(SPE)技术对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并且使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大气压光致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APPI FT-ICR MS)对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SPE分离技术能够实现索氏抽提抽出物中镍卟啉、钒卟啉的有效分离,并使钒卟啉得到富集;乙腈为索氏抽提溶剂时,缺氢数(Z)范围为-28^-46、碳数分布范围为25~55的共10类钒卟啉得到了鉴定;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以脱氧叶红初卟啉(DPEP)型为主,其次为初卟啉(ETIO)型。采用样品预处理技术与APPI FT-ICR MS的结合,有效鉴定了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减压渣油 钒卟啉 索氏抽提 固相萃取(SPE)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类化合物的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串联质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骆丹 辛培勇 +5 位作者 闫吉军 房爽 孙晓红 闫静 褚金芳 闫存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268,共6页
利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对新型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SLs)中具有代表意义的3种化合物进行串联质谱表征。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系统地比较了GR24、5-DS和Strigol的二级质谱图,发现D环、H2O和CO中性丢失碎裂途径是SLs类化... 利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对新型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SLs)中具有代表意义的3种化合物进行串联质谱表征。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系统地比较了GR24、5-DS和Strigol的二级质谱图,发现D环、H2O和CO中性丢失碎裂途径是SLs类化合物的共同质谱碎裂特征;此外,SLs类化合物还能够产生ABC环自由基离子,其三级谱能够提供与AB环结构相关的丰富碎片离子信息,为将来SLs类植物激素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角金内酯(SLs)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 串联质谱 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ranaftate的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陆豪杰 张芳 郭寅龙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用傅立叶变换 -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 ICRMS)和傅立叶变换 -离子回旋共振串级质谱 (FT/ ICRMSn,n=2 )研究新药 Liranaftate的裂解机理 ,探讨了相应的碎裂方式和机理 ,发现了该化合物的一个七元环重排裂解规律 ,给出了相应的准确分子量... 用傅立叶变换 -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 ICRMS)和傅立叶变换 -离子回旋共振串级质谱 (FT/ ICRMSn,n=2 )研究新药 Liranaftate的裂解机理 ,探讨了相应的碎裂方式和机理 ,发现了该化合物的一个七元环重排裂解规律 ,给出了相应的准确分子量测定数据加以证实 ,同时也对比了 EI和 MAL DI两种不同离子化方式所得到的质谱结果 ,进一步证实了该重排是一个通过 Liranaftate吡啶环上氮原子的七元环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ranaftate研究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抗真菌活性 药物研究 裂解机理 重排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调制型高压电源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磊 赵燕平 +1 位作者 黄懿赟 金国卫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4,共6页
介绍了EAST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调制型高压电源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电源模块的构造、电路和工作原理,对电源控制保护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做了全面的论述,对电源的调制和短路保护能力进行了实际测试,给出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和波... 介绍了EAST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调制型高压电源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电源模块的构造、电路和工作原理,对电源控制保护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做了全面的论述,对电源的调制和短路保护能力进行了实际测试,给出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和波形,证明了电源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共振加热 高压电源 调制 脉冲阶梯调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的离子碰撞截面测量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凯林 徐诗音 +5 位作者 焦鲁杨 杜梦颖 燕昊 毛钢钢 李树奇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3-634,I0006,共13页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串联质谱分析能力。离子在分析池中做回旋运动时,镜像电流会因离子与中性分子发生碰撞而逐渐衰减。基于此,通过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可推算出离子的碰撞截面(...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串联质谱分析能力。离子在分析池中做回旋运动时,镜像电流会因离子与中性分子发生碰撞而逐渐衰减。基于此,通过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可推算出离子的碰撞截面(CCS)。该方法无需增加仪器硬件成本,可通过直接分析高分辨质谱数据获取离子结构信息。近年来,随着FT-ICR MS仪器的发展和推广,该方法得到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此类方法使用的碰撞模型、利用时域和频域信号进行数据分析的不同方法及特点,虽然提供的离子CCS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在离子的动态CCS测量以及离子异构化的研究中表现出独特优势。该方法可进一步与离子淌度技术相结合,借助FT-ICR MS较高的质量分辨能力和离子操控能力,提供多维度的离子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离子碰撞截面(CCS) 离子-中性分子碰撞 时域 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分析多乙烯多胺
12
作者 李培基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B10期81-82,共2页
The structures of polyethylene polyamines,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end groups, were studies by fourier transform-ion cyclotron resonance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T-ICRMS). It is found that ther... The structures of polyethylene polyamines,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end groups, were studies by fourier transform-ion cyclotron resonance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T-ICRM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not only amine end groups but also ethylene end groups in the polyamines. The formation of ethylene end groups could be caused by side reactions in the 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 多乙烯多胺 环氧树脂 固化剂 分子式 端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的超宽波段光解离光谱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凯林 周敏 +4 位作者 石莹莹 马利福 李树奇 汪曣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90,I0008,共11页
基于质谱技术的光解离光谱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可行性好的优势,近年来在气相离子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工作基于一台7 T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搭建了超宽波段的可调谐激光光路系统,... 基于质谱技术的光解离光谱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可行性好的优势,近年来在气相离子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工作基于一台7 T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搭建了超宽波段的可调谐激光光路系统,获得了气相离子超宽波段的光解离光谱。该系统的光谱可调谐范围为192~3 700 nm,是目前已知在单台质谱仪上可获得最宽波段的光解离光谱系统。超宽波段的波长覆盖范围使用两台宽波段可调谐OPO激光器实现,光路可以在真空传输,提高了紫外和红外激光的传输效率。该系统结合了电喷雾(ESI)电离源和FT ICR MS的高分辨能力以及超强的离子操控能力,可以获得目标离子的紫外-可见光以及中红外区域的光解离光谱,分别对应于分子的电子和振动能级,实现了分子结构信息的互补。以罗丹明110和色胺为例,获得了相应的离子在不同波段中的光解离光谱,初步证明了该仪器实现相关功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解离光谱 可调谐激光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 罗丹明 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对赤灵芝的化学成分鉴定和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秋霞 杨运云 +2 位作者 刘耀慧 向章敏 郭鹏然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531,共7页
建立了基于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超高分辨质谱(FTICR-MS)的赤灵芝化学成分鉴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不同产地赤灵芝样品的来源区分。样品采用50%甲醇进行回流提取后,以流动注射的进样方式进行直接质谱分析。以ESI离子源在负离... 建立了基于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超高分辨质谱(FTICR-MS)的赤灵芝化学成分鉴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不同产地赤灵芝样品的来源区分。样品采用50%甲醇进行回流提取后,以流动注射的进样方式进行直接质谱分析。以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质荷比扫描范围为100~1 000 Da。采用精确分子量测定和碰撞诱导解离实验进行化学成分鉴定,通过与文献进行比对,共鉴定出63种化学成分(1种萜烯醛、3种糖、4种三萜醇、6种有机酸和49种三萜酸类成分)。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对所获得的质谱指纹图谱进行统计学分析,在95%的置信区间下,多个批次不同产地的赤灵芝样品得到了较好的来源区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赤灵芝的直接、快速、高效分析和指纹图谱研究,在中药分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灵芝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化学成分鉴定 指纹图谱研究 来源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子表征^(15)N同位素标记羟胺衍生化天然有机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冬 耿方兰 +1 位作者 饶子渔 康跃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8-1127,共10页
羟胺化合物是地球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天然有机质(NOM)作为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复杂有机混合物,对羟胺的环境转化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在分子层面表征羟胺与NOM的相互作用产物,采用^(15)N同... 羟胺化合物是地球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天然有机质(NOM)作为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复杂有机混合物,对羟胺的环境转化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在分子层面表征羟胺与NOM的相互作用产物,采用^(15)N同位素标记羟胺作为反应物以排除NOM本身存在的化合物的质谱峰干扰,特异性识别^(15)N同位素标记羟胺衍生化NOM的质谱信号;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对NOM与羟胺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OM与过量^(15)N同位素标记羟胺在室温条件反应下10 h,可以鉴定到2137个^(15)N同位素标记羟胺衍生化NOM产物分子式,其中包括,1个^(15)N同位素标记羟胺分子与1个仅含C、H、O元素的NOM分子反应形成的产物分子式1346个(CHO^(15)N_(1),约占产物分子式总数63%),两个^(15)N同位素标记羟胺分子与一个仅含C、H、O元素的NOM分子反应形成的产物分子式194个(CHO^(15)N_(2),约占产物分子式总数9%),一个^(15)N同位素标记羟胺分子与一个仅含C、H、O和一个S元素的NOM分子反应形成的产物分子式376个(CHOS1^(15)N_(1),约占产物分子式总数18%),一个^(15)N同位素标记羟胺分子与一个仅含C、H、O和一个N元素的NOM分子反应形成的产物分子式221个(CHON_(1)^(15)N_(1),约占产物分子式总数10%).这些羟胺衍生化NOM产物主要属于维管植物源多酚类和高不饱和酚类化合物,86%以上的产物很可能通过羟胺与NOM分子所含的羰基基团发生肟化反应形成.CHO^(15)N_(1)类产物的形成具有高度的时间依赖性,高氧化高饱和度的NOM化合物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才能形成羟胺衍生化NOM产物,表明此类化合物与羟胺的反应活性较弱;而低氧化高不饱和度的NOM化合物仅需要较短的时间便能形成羟胺衍生化产物,且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其中的部分化合物可以进一步生成多肟化产物或不稳定的其他产物,此结果表明这类NOM化合物对羟胺的反应活性较强.本研究采用FTICR-MS首次在分子水平全面表征了羟胺与FTICR-MS相互作用产物信息,可为羟胺在地球氮循环过程中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提供全新视角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同位素标记羟胺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天然有机质 羟胺衍生化天然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分析铝材封闭剂中的成分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芳 邓欣 +5 位作者 罗辉泰 林晓珊 朱志鑫 马叶芬 黄晓兰 吴惠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9-573,共5页
该文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对一种铝材封闭剂(表面处理剂)中的未知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萘磺酸钠、醋酸镍、苯甲酸钠等成分。根据FT-ICR-MS测定得到的精确分子离子数据,以及同位素精细结构,推测出未知物离子... 该文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对一种铝材封闭剂(表面处理剂)中的未知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萘磺酸钠、醋酸镍、苯甲酸钠等成分。根据FT-ICR-MS测定得到的精确分子离子数据,以及同位素精细结构,推测出未知物离子分子式,再结合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推断出未知成分的结构,确认其为萘磺酸钠等成分。文中还发现质谱图中有2组质量数相差62的簇离子:234.8、296.8、358.9和410.7、472.7、534.7,结合二级质谱分析,推断出这两组离子为醋酸镍与醋酸、苯甲酸加合产生的准分子离子,同时还产生二聚体、三聚体离子,合理地解析了质谱图中所出现的未知离子的归属。该研究对化工产品中未知物剖析及产品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发现了镍金属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后在质谱中的离子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 ) 铝材封闭剂(表面处理剂) 醋酸镍 未知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溶血磷脂酰胆碱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凯丽 杨运云 +1 位作者 徐舸 向章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38-1443,共6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同时测定复杂生物样品中4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s)的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分析方法。生物样品以甲醇-氯仿(9∶1,体积比)超声萃取3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进行FTICR-MS分析。质谱分析采用250... 建立了一种快速、同时测定复杂生物样品中4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s)的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分析方法。生物样品以甲醇-氯仿(9∶1,体积比)超声萃取3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进行FTICR-MS分析。质谱分析采用250μL微量进样器直接进样,进样流速为120μL/h;电喷雾(ESI)正离子模式检测,扫描质荷比范围为m/z 50~1 000,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LPCs在0.5~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3 0。4种LPCs的检出限为0.02~0.03μg/L,定量下限为0.07~0.1μg/L。在血液和大鼠肝脏样本中,3个加标水平下4种LPCs的平均回收率为70.8%~9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9.8%。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中LPCs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 溶血磷脂酰胆碱(LPCs) 生物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稠油极性化合物负离子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二庭 史权 +5 位作者 马聪 雷海艳 吴建勋 迪丽达尔·肉孜 高秀伟 王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521,共7页
为研究生物降解对原油中极性化合物组成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地区生物降解稠油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结果显示,生物降解稠油中含杂原子化合物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N_(1)、N_(1... 为研究生物降解对原油中极性化合物组成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地区生物降解稠油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结果显示,生物降解稠油中含杂原子化合物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N_(1)、N_(1) O_(1)、N_(1) O_(2)、O_(1)、O_(1) S_(1)、O_(2)、O_(2) S_(1)、O_(3)、O_(3) S_(1)和O_(4);不同生物降解程度稠油中极性化合物组成具有明显差异,随着生物降解作用加剧,稠油中O_(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明显升高,N_(1)、O_(1) S_(1)、O_(2) S_(1)、O_(3)、O_(3) S_(1)和O_(4)类化合物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极性化合物中相对丰度较高的N_(1)和O_(2)类化合物的分析发现,随着生物降解程度增大,N_(1)和O_(2)类极性化合物缩合度整体增高,指示高缩合度的极性化合物抗生物降解能力更强,更易富集,长烷基支链取代化合物更易被生物降解。在严重生物降解稠油中,O_(2)类极性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其中酸性组分以一环至四环环烷酸(分子缩合度DBE为2~5)为主。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具有超高质量分辨分析能力,可以从分子层次研究原油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为石油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化合物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生物降解 稠油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鉴定二丁颗粒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松安 张瓒 +1 位作者 韩静 韩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2,共10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HPLC-FT-ICR-MS)法鉴定二丁颗粒(紫花地丁、半边莲、蒲公英、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Kinet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0.1%甲酸水溶液,...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HPLC-FT-ICR-MS)法鉴定二丁颗粒(紫花地丁、半边莲、蒲公英、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Kinet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电喷雾电离源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根据高分辨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对二丁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结果在二丁颗粒中共检测到106个化合物,准确鉴定出22个化合物,推测了84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及其苷类、生物碱、有机酸、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倍半萜类、木质素类等。结论实验初步阐释了二丁颗粒的化学成分组成,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丁颗粒 紫花地丁 半边莲 蒲公英 板蓝根 高效液相色谱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解吸电离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用于食用油的快速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卫峰 杨秋霞 +2 位作者 林泽鹏 管鹏 郭鹏然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1-388,共8页
利用激光解吸电离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LDI-FTICR-MS)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TAG)的方法。在激光能量为45%,激光频率100 Hz和辐照次数100shots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稳定重复的信号(RSD<... 利用激光解吸电离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LDI-FTICR-MS)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TAG)的方法。在激光能量为45%,激光频率100 Hz和辐照次数100shots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稳定重复的信号(RSD<10%)。通过TAG的一级质谱图和二级碎片信息可以初步区别不同类型的食用油。在置信度为95%条件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将34种食用油归类。此外,利用该方法可直接识别橄榄油中掺杂5%的菜籽油且根据线性公式可初步预测橄榄油中掺杂油品的种类。分析数据表明,LDI-FTICR-MS技术具有快速筛查和识别食用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解吸电离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甘油三酯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