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影响多肉植物花粉活力及离体萌发率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杨澜
彭强
彭婷
杜致辉
许红娟
陈之林
-
机构
贵州省农科院山茂园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贵州大学农学院
-
出处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6,共5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9]3001-2)
贵州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黔科合支撑[2019]2395)
+2 种基金
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黔科合平台人才[2016]2523号)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黔农科院科技创新[2017]04号)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黔农科院青年基金[2017]08号)。
-
文摘
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多肉植物4个散粉时期花粉的活力,基于花粉活力最佳时期,研究不同培养温度(10、15、20、25、30、35℃)对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基于适宜的萌发条件,比较TTC染色法与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散粉时期对供试多肉植物的花粉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散粉的第3阶段花粉活力最强,平均值为30.80%。2)温度是影响10种多肉植物离体花粉萌发率的显著因素,不同品种所需适宜的离体培养温度不同。其中大部分品种花粉萌发最佳培养温度均为2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花粉萌发。花月夜、灵隐最佳萌发温度为15℃,莎维娜花粉萌发最佳温度为30℃;3)TTC染色法与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得的花粉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TTC法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多肉植物花粉活力的方法,结果可靠。
-
关键词
多肉植物
花粉活力
离体萌发率
温度
-
Keywords
succulents
pollen viability
germination rate in vitro
temperature
-
分类号
S682.33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的性状特征
- 2
-
-
作者
梁艳萍
莫沙
陈瑶
李坤明
-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126-132,共7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项目“国家园艺种质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分库运行服务项目”(NHGRC2022-NH19)
农业农村部科技计划项目“特有果树及砧木种质资源安全保存”(19230833),“普查资源协助繁种编目入圃--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种质资源繁种编目入圃”(19230795)。
-
文摘
【目的】探明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性状特征,为中华猕猴桃优势雄株资源筛选、保存及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果树种质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圃保存的XZ-1、XZ-25及XZ-44等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通过观察雄株花器表型性状(花序类型、花瓣形状及花冠类型等9个)和测量数量性状(花朵花冠直径、花梗长度及花瓣数量等8个),结合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雄株花器性状特征。【结果】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均为四倍体。花器描述型性状较一致,雄株花序均为聚伞花序,花瓣椭圆形,6~7瓣,基部大部分重叠;花萼绿色,5~6个;花瓣内侧主色有黄、黄白、白及橙色;花丝白色(XZ-37淡绿色除外);花药长椭圆形,黄色。花朵花梗长度、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存在明显差异,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32.65%、26.32%、34.14%和70.00%。对其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分为4类:第Ⅰ类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高,但花粉离体萌发率低,包括XZ-25、XZ-1、XZ-20和XZ-16等共13个雄株;第Ⅱ类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花粉离体萌发率均较低,包括XZ-4、XZ-3和XZ-10等共4个雄株;第Ⅲ类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均较高,包括XZ-44、XZ-35和XZ-19等共8个雄株;第Ⅳ类花粉生活力和花粉离体萌发率高,但是花粉量低,包括XZ-37和XZ-42共2个雄株。【结论】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性状变异丰富,其中8个雄株(XZ-44、XZ-35、XZ-19、XZ-34、XZ-29、XZ-13、XZ-9和XZ-8)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及离体萌发率均较高,可作为与其花期相遇的中华猕猴桃品种授粉候选资源。
-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花期
花器性状
表型性状
数量性状
花粉量
生活力
离体萌发率
-
Keywords
Actinidia chinensis
florescence
floral traits
phenotypic trait
quantitative trait
pollen amount
viability
in vitro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
分类号
S663.4
[农业科学—果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