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筛选抗病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顾玉成 吴金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6-58,共3页
就离体培养筛选植物抗病突变体与常规育种相比所具有的优点,筛选的工作程序,国内外取得的成就,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所用的诱变因子、方法及原始材料做了概述,并对离体培养筛选抗病突变体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离体培养技术 抗病突变 筛选技术 常规育种 工作程序 诱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离体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明湖 连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20-23,共4页
综述了水稻穗离体培养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主要有幼穗离体组织培养和不产生愈伤组织的水稻离体穗培养技术。
关键词 水稻 离体培养 技术应用 离体培养技术 离体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研究成果 幼穗 稻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樱桃矮化砧木“LZ-1”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3
作者 王斌 杨海蛟 《上海农业科技》 2013年第6期80-81,共2页
为促使大樱桃优良砧木快速广泛地得到应用,对引进的优良樱桃矮化砧木"L Z-1"进行了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流水冲洗)有利于提高外植体培养成功率;较理想的增殖培养基为M2+6-B A 1.0+N A A 0.1,平均繁殖系数为4.5;... 为促使大樱桃优良砧木快速广泛地得到应用,对引进的优良樱桃矮化砧木"L Z-1"进行了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流水冲洗)有利于提高外植体培养成功率;较理想的增殖培养基为M2+6-B A 1.0+N A A 0.1,平均繁殖系数为4.5;在1/2 M2+N A A 0.5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1 0 0%;移栽于混合介质中(珍珠岩:粗沙=1∶5),试管苗成活率达9 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 矮化砧木“LZ-1” 离体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籽石榴胚离体培养和快繁技术概述
4
作者 黄汝国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7期43-44,共2页
科学有效的技术处理手段以及恰当合理的植物激素物质数量配比结构,在软籽石榴作物胚离体培养技术与快速繁殖技术运用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影响作用。该文介绍了目前软籽石榴胚离体培养与快繁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 软籽石榴 离体培养技术 快速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楤木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常迺滔 于萍 +3 位作者 雍一丘 李伟 程晖 王洪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6-芐氨基嘌呤(6-BA)、3-吲哚丁酸(IBA)、1-萘乙酸(NAA)、3-吲哚乙酸(IAA)等4种生长素的配比和浓度,成功地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辽东楤木茎尖、茎等部位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结果表明:辽东楤木离体培...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6-芐氨基嘌呤(6-BA)、3-吲哚丁酸(IBA)、1-萘乙酸(NAA)、3-吲哚乙酸(IAA)等4种生长素的配比和浓度,成功地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辽东楤木茎尖、茎等部位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结果表明:辽东楤木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成苗和分化生根的最佳激素配比为NAA0.01mg·L-1+6-BA0.5mg·L-1、NAA0.02mg·L-1+6-BA0.5mg·L-1和NAA0.01mg·L-1+IBA1.5mg·L-1,应用该技术体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和再生植株成活率分别为94%、22.5%、98%,该技术体系为国内外同类研究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楤木 离体培养技术 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 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松柏醛、芥子醛对离体培养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杨家平 杨洋 +1 位作者 王玉晶 范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9,共7页
[目的]研究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松柏醛、芥子醛对离体培养的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外源松柏醛(CA)和芥子醛(SA),对离体培养的陆地棉(新陆早36号)胚珠进行饲喂培养,对培养5~25 d棉纤维的伸长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和比... [目的]研究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松柏醛、芥子醛对离体培养的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外源松柏醛(CA)和芥子醛(SA),对离体培养的陆地棉(新陆早36号)胚珠进行饲喂培养,对培养5~25 d棉纤维的伸长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利用乙酰溴法检测培养27 d时纤维中木质素含量。[结果](1)饲喂一定浓度(100、200μmol/L)的CA和SA对棉纤维的伸长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最大者为200μmol/LSA,其纤维长度抑制率达10.56%(P<0.01),纤维团面积抑制率达14.5%(P<0.01)。(2)CA和SA对纤维伸长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10~15 d,该段时间内各处理组纤维伸长生长率比同时段对照减少最高为3.6%(200μmol/L SA P<0.01),最低为1.3%(100μmol/L CA,P<0.01)。(3)培养27 d时,SA 200μmol/L处理组纤维木质素含量为6.75%,比对照高1.27%,CA 200μmol/L处理组纤维木质素含量为6.24%比对照高0.76%。[结论]100和200μmol/L的芥子醛、松柏醛抑制棉纤维的伸长生长,并增加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珠离体培养技术 松柏醛 芥子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诱导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立娜 刘洋 +6 位作者 张恭 杜德玉 揭琴 石颖 崔绍玉 张震 陈明月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第12期72-72,共1页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重要的粮食及工业原料作物,同时也是生产燃料乙醇的理想原材料。我国是甘薯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甘薯收获面积达到225万公顷,其在国家的粮...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重要的粮食及工业原料作物,同时也是生产燃料乙醇的理想原材料。我国是甘薯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甘薯收获面积达到225万公顷,其在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紫甘薯,又称“黑红薯”,是一种薯皮紫黑色、薯肉紫红色的甘薯品种。其富含丰富的花青素类色素、多糖、蛋白质、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抑菌等多种药用功能,国内外越来越关注对紫甘薯的研究。甘薯属于营养繁殖,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毒侵染。目前,国内外尚未培育出高抗病毒病的优良品种,也无行之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利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技术生产脱毒种薯(苗)是目前防治甘薯病毒病最有效的措施。而在茎尖脱毒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是影响茎尖成活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紫甘薯“京薯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比较了植物激素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不同组合及浓度对紫甘薯茎尖诱导的作用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尖分生组织 化学防治方法 离体培养技术 植物生长调节剂 脱毒种薯 甘薯种植 抗病毒病 甘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评)《植物生物技术》
8
作者 李思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7期26-27,共2页
Plant Biotechnology,Shain-DoW Kung and C.J.Arntzcn,Eds.Pp.441,ISBN0-409-90068-0(Butterworth,1989)尽管"植物生物技术学"这一术语常常被人们用来特指离体培养技术。
关键词 植物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 BUTTERWORTH 离体培养技术 一本 Genetics 作物改良 植物基因 植物细胞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小黑麦愈伤组织和胚芽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柴守玺 Kleijer Gert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78-85,共8页
选用对赤霉病抗性水平不同的品种 (系 )和 6个赤霉病菌株 ,采用双层培养技术 ,研究了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小黑麦愈伤组织和幼苗胚芽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和无毒素处理的对照相比 ,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愈伤组织生长有极显著或显著的... 选用对赤霉病抗性水平不同的品种 (系 )和 6个赤霉病菌株 ,采用双层培养技术 ,研究了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小黑麦愈伤组织和幼苗胚芽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和无毒素处理的对照相比 ,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愈伤组织生长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抑制作用 ,而对幼苗胚芽生长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刺激作用 ,田间对赤霉病 (FHB)抗性差的品种分别受抑制程度最重和对刺激反应最迟钝。品种间、菌株间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在幼苗胚芽长度上 ,发现品种和菌株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分析后认为 ,在多菌株接种下 ,品种平均相对生长量 (和对照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 双层离体培养技术 小黑麦 赤霉菌毒素 抗性筛选 胚芽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