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赤霉病抗性的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方法的应用及抗性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余毓君 彭生平 +3 位作者 夏德术 曹清波 张春祥 欧阳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8,共8页
本研究从1987年开始连续三年对离体叶片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叶位、鉴定指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离体叶片接种和穗部接种的相关、抗性评价标准以及叶片接种的组织病理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较全面结果.打破了以穗部为中心接种... 本研究从1987年开始连续三年对离体叶片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叶位、鉴定指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离体叶片接种和穗部接种的相关、抗性评价标准以及叶片接种的组织病理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较全面结果.打破了以穗部为中心接种鉴定的局限性,并具有早期、多次鉴定的优点,可鉴定时间长,发病条件可人工控制,抗性鉴定结果比较准确一致,并能减少穗部损失,为抗病育种材料的初筛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离体叶片接种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瓜和节瓜疫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曾莉莎 陈康丽 +7 位作者 吕顺 王芳 吴永官 杜彩娴 唐琪璐 黄熊娟 莫安妮 黎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13-2219,共7页
【目的】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冬瓜疫病抗性鉴定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冬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并筛选抗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灌根接种法为对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9份冬瓜品种进... 【目的】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冬瓜疫病抗性鉴定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冬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并筛选抗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灌根接种法为对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9份冬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和比较,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的可行性;并采用所建立的离体叶片接种法对23份冬瓜品种和18份节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从中筛选抗、耐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结果】离体叶片接种后,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呈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变成黑色病斑,有的会长出白色霉层。9份供试冬瓜品种中,铁柱168、B184和P33等7份冬瓜品种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抗感性评价,反应类型结果完全一致。两种鉴定方法对冬瓜疫病的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性高达77.78%:注射灌根接种法发病率的平均值是54.6%,病情指数的平均值是29.6;离体叶片接种法发病率的平均值是60.2%,病情指数的平均值是31.5。对两种接种法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注射灌根接种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接种方法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和0.993。节瓜普遍比冬瓜更抗疫病,初步筛选出3份高抗冬瓜品种,分别是连环杂交大冬瓜、铁心999黑皮冬瓜和黑娃四号小冬瓜,病情指数分别为5.9、9.2和1.7;5份高抗节瓜品种,分别是佳庆338节瓜、玲珑节瓜、翠秀节瓜、新粤农8号和5号黑毛节瓜,病情指数分别为4.2、5.0、5.8、6.7和7.5。【结论】与注射灌根法相比,离体叶片接种法具有发病症状明显、操作方便、速度快、不伤害植物等优点,离体叶片接种法可作为冬瓜品种疫病抗病性鉴定的辅助手段,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筛选出3份高抗冬瓜品种和5份高抗节瓜品种可作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节瓜 疫病 离体叶片接种 抗病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离体叶片纹枯病接种样品菌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曲海艳 袁正杰 +3 位作者 潘龙玉 何海燕 许赵蒙 瞿绍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86-1693,共8页
利用q PCR方法对水稻离体叶片纹枯病接种材料进行纹枯病菌含量的检测,从而对水稻发病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各水稻品种接种样品的纹枯病菌DNA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YSBR1、徐稻3号、台北309、泰粳394和Lemont。通过对接种实验条件的精确控... 利用q PCR方法对水稻离体叶片纹枯病接种材料进行纹枯病菌含量的检测,从而对水稻发病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各水稻品种接种样品的纹枯病菌DNA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YSBR1、徐稻3号、台北309、泰粳394和Lemont。通过对接种实验条件的精确控制,离体叶片的病斑扫描,以及相对病斑面积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关于病害严重程度的q PCR检测结果。大田接种试验中,YSBR1、Lemont和泰粳394的平均病级呈显著差异;这进一步证明,通过纹枯病菌DNA的q PCR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定量检测不同水稻品种的纹枯病抗性差异。该研究可为量化纹枯病发病程度、评价水稻品种的抗性水平及进行纹枯病的早期预报,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离体叶片接种 菌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离体接种鉴定技术因子量化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军韬 张国民 +7 位作者 邓凌韦 王永力 高洪儒 王南博 肖明纲 赵北平 任洋 宫秀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27-135,共9页
为建立精准的水稻纹枯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技术,在实验室内完成接种鉴定相关技术因子的量化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72 h发病基本完全,可以进行数据调查;以菌丝块为接种体,供试水稻发病速度适中,品种间抗感性差别明显;接种叶片长度为30 cm... 为建立精准的水稻纹枯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技术,在实验室内完成接种鉴定相关技术因子的量化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72 h发病基本完全,可以进行数据调查;以菌丝块为接种体,供试水稻发病速度适中,品种间抗感性差别明显;接种叶片长度为30 cm,各水稻品种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78%~22.56%,可以满足病斑扩展需求;叶片背面接种发病偏慢,仅为同期正面接种病斑面积的24.28%~32.09%;接种温度30℃最利于发病,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98%~22.55%;接种相对湿度85%最利于发病,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91%~23.07%;接种光照时间14 h最利于发病,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52%~22.97%。此外,本文还应用田间嵌入接种鉴定技术对供试水稻品种的抗性进行了复检,二者的试验结论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离体叶片接种 接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5份杧果种质对细菌性黑斑病的抗性评价
5
作者 陈卓立 罗睿雄 +3 位作者 赵志常 余东 高爱平 张贺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9,共6页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是杧果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参考NY/T 3198—2018,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法,对农业农村部儋州杧果种质资源圃中来自不同国家的445份杧果种...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是杧果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参考NY/T 3198—2018,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法,对农业农村部儋州杧果种质资源圃中来自不同国家的445份杧果种质进行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445份种质中有54份高抗,159份抗病,175份中抗,51份感病和6份高感,未发现免疫种质。种质数量随病情指数呈正态分布,聚类分析将445份种质分为感病种质和抗病种质两类。本文初步摸清了供试杧果种质的细菌性黑斑病抗性,为杧果抗病育种种质资源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种质 细菌性黑斑病 离体叶片接种 病情指数 高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盘菌接种不同抗性油菜后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蕾 余垚颖 +3 位作者 刘勇 黄小琴 周西全 刘红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为了解核盘菌致病力分化与寄主油菜品种抗性的关系,采用茎秆牙签接种法将单一核盘菌菌株接种至46份抗性表现不同的油菜品种茎秆上,再从46个接种茎秆内收集形成的菌核进行纯化和培养,获得46株核盘菌菌株,进而采用两种方法(室内离体叶片... 为了解核盘菌致病力分化与寄主油菜品种抗性的关系,采用茎秆牙签接种法将单一核盘菌菌株接种至46份抗性表现不同的油菜品种茎秆上,再从46个接种茎秆内收集形成的菌核进行纯化和培养,获得46株核盘菌菌株,进而采用两种方法(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离体茎秆接种法),分别测定这46株核盘菌菌株对甘蓝型油菜品种黔油16号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核盘菌菌株在黔油16号上所致的病斑长度明显不同;相同来源菌株经两种接种方法所致病斑在长度上反映出的致病趋势一致,基本表现为中感﹥高感﹥低感﹥抗性。即来自油菜品种为"抗"类型上的对应菌株其致病力最弱,而来自"中感"类型上的对应菌株其致病力最强。结果说明核盘菌致病力强弱分化与油菜品种的抗性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致病分化 离体叶片接种 离体茎秆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资源叶片抗炭疽病鉴定及抗病基因的QTL定位
7
作者 禹方方 张颖 +3 位作者 姜建福 孙磊 刘崇怀 樊秀彩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25-2339,共15页
【目的】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极易造成大规模的病害流行,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及品质,筛选抗病种质及挖掘抗病基因有利于葡萄抗病机制研究及抗病育种的开展。【方法】利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对60份中国野生葡萄种质、122份欧亚种质... 【目的】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极易造成大规模的病害流行,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及品质,筛选抗病种质及挖掘抗病基因有利于葡萄抗病机制研究及抗病育种的开展。【方法】利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对60份中国野生葡萄种质、122份欧亚种质、76份欧美杂种以及美人指×刺葡萄0940的F1代杂交群体进行炭疽病抗性鉴定与评价,并利用SNP标记构建的遗传图谱对炭疽病抗性进行QTL定位。【结果】经抗性鉴定,共筛选出1份高抗、43份抗病和75份中抗种质,分别占总鉴定种质的0.39%、16.67%和29.07%。以筛选出的抗病种质刺葡萄0940和感病种质美人指的杂交后代为分离群体进行QTL定位,在第8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一个与抗炭疽病相关的QTL位点,可解释14.7%的表型变异。根据QTL定位区间基因注释结果,筛选出15个抗病相关基因,推测它们在葡萄抗炭疽病中发挥一定作用。【结论】明确了不同葡萄种质的炭疽病抗性水平,定位到1个抗炭疽病QTL位点并筛选出15个抗病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 离体叶片接种鉴定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洪建 李芳红 +4 位作者 史健 呼天明 程积民 钱永华 焦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0-1316,共7页
近期发现了陕西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一种苜蓿茎点霉叶斑病,为了准确鉴定该病害,开展了一系列病原鉴定试验。病叶片典型症状为叶尖上的深褐色斑点融合扩大呈"轮纹状"病斑;病原物的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圆柱形,无隔单胞,... 近期发现了陕西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一种苜蓿茎点霉叶斑病,为了准确鉴定该病害,开展了一系列病原鉴定试验。病叶片典型症状为叶尖上的深褐色斑点融合扩大呈"轮纹状"病斑;病原物的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圆柱形,无隔单胞,大小为7×1.25μm;以病原菌rDNA-ITS(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的分析表明,病原菌与Phoma medicaginis var.Medicaginis(DQ109960)亲缘关系最近,NJ法中的相似性达到99%,UPGMA法中的相似性为98%;离体叶片接种验证病原菌具有致病性,结果表明: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 var.Medicagin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病原菌 RDNA-ITS 苜蓿茎点霉 离体叶片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水稻种质资源抗纹枯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晓贺 魏松红 +4 位作者 顾鑫 姚亮亮 高雪冬 申宏波 丁俊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208,212,共5页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收集了本地区水稻种质资源152份,在苗期和分蘖期进行离体叶片接种;在分蘖末期对79份种质进行了牙签嵌入法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52份稻种资源中,苗期离体叶片接种表现抗病的种质有2份,...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收集了本地区水稻种质资源152份,在苗期和分蘖期进行离体叶片接种;在分蘖末期对79份种质进行了牙签嵌入法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52份稻种资源中,苗期离体叶片接种表现抗病的种质有2份,中抗种质有42份。分蘖期离体叶片接种表现抗病的种质2份,中抗种质8份;进行牙签嵌入法接种鉴定的79份种质中,表现中抗的种质16份。在苗期、分蘖期离体叶片接种、牙签嵌入法接种鉴定中均表现为中抗以上的种质仅有‘沈农9819’。分蘖期离体叶片接种和牙签嵌入接种法所获结果符合率最高,为7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离体叶片接种 牙签嵌入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无性系对炭疽病抗性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2 位作者 常明山 钟雅婷 黄乃秀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的八角无性系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为其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叶片接种法测定23个八角无性系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结果]23个八角无性系中,有22个无性系采用2种接种...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的八角无性系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为其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叶片接种法测定23个八角无性系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结果]23个八角无性系中,有22个无性系采用2种接种法测定的结果一致,一致性高达95.65%;其中,福进14号和黑叶1号为抗病无性系,福进4号、福进5号和福进6号等9个无性系为中抗无性系,福进2号、福进3号和福进7号等6个无性系为中感无性系,福进8号和福进16号为感病无性系,福进1号、福进11号和福进12号为高感无性系。[结论]2种接种方法均可反应八角无性系抗病性的差异。离体叶片接种法具有操作方便、发病速度快、不伤害植株和耗时短等优点,缺点是鉴定结果可能与实际抗病表现不一致,可以作为八角品系对炭疽病抗性鉴定的重要辅助手段;苗期接种法鉴定结果较为可靠,但缺点是接种后植株落叶严重且难以恢复,需要合适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炭疽病 无性系 离体叶片接种 苗期叶片接种 抗病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有喜 牛应泽 文成敬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1-93,共3页
对 1 4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了菌核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 ,并与普通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这批合成系大多数表现出平均病斑直径、显症时间与抗病品种中油 82 1接近 ,具有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其中 ,合成系 H0 9在本鉴... 对 1 4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了菌核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 ,并与普通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这批合成系大多数表现出平均病斑直径、显症时间与抗病品种中油 82 1接近 ,具有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其中 ,合成系 H0 9在本鉴定中未见病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系 甘蓝型油菜 菌核病 离体叶片接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向日葵菌核病分离物致病性分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春来 刘兴龙 +5 位作者 王爽 夏吉星 杨帆 孟庆林 张匀华 刘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37-40,共4页
为进一步揭示核盘菌种群内是否存在着致病性分化现象,采用离体叶片菌饼接种法,以向日葵品种龙食葵3号为供试寄主,对采集于内蒙古和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20个向日葵核盘菌分离物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72h后,除4个分离物不能致病... 为进一步揭示核盘菌种群内是否存在着致病性分化现象,采用离体叶片菌饼接种法,以向日葵品种龙食葵3号为供试寄主,对采集于内蒙古和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20个向日葵核盘菌分离物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72h后,除4个分离物不能致病外,其余16个分离物均能致病,但各分离物所致病斑直径差异很大,为1.00~80.00mm。说明不同来源核盘菌菌株间致病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这种致病性分化与菌株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致病性 向日葵 离体叶片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与咪鲜胺混用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左璐莹 吴继来 +2 位作者 初楚 陈欣渝 陈安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4-959,共6页
为明确水杨酸和咪鲜胺混用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油茶苗施药结合离体叶片接菌的方式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防效验证。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50 mg/L水杨酸与200 mg/L咪鲜胺混用(C2),对油茶炭疽病的相... 为明确水杨酸和咪鲜胺混用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油茶苗施药结合离体叶片接菌的方式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防效验证。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50 mg/L水杨酸与200 mg/L咪鲜胺混用(C2),对油茶炭疽病的相对防效显著高于200 mg/L咪鲜胺单独处理(P2)(P<0.05);第2次施药后10 d,混用处理C2组的增效系数达1.42,表现为增效作用;第2次药后20 d,C2处理组防治效果仍可达57.26%,而P2组仅为27.49%,表明混用可使持效期延长。田间小区试验中,C2水杨酸与咪鲜胺混用组对油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同样显著高于P2咪鲜胺单独处理组(P<0.05),第2次药后28 d,C2组防效达到72.86%,P2组防效仅为46.54%。研究表明,水杨酸与咪鲜胺混用可提高咪鲜胺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并延长其持效期,减少咪鲜胺的施药次数和使用量,达到减药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咪鲜胺 混用 增效 油茶炭疽病 离体叶片接种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