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SELEX技术筛选福氏志贺菌2a特异性适配体
1
作者 王国臻 王玉格 +3 位作者 兰春阳 李翔 李明成 付桂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构建与福氏志贺菌2a高亲和性、特异性结合的DNA寡核苷酸适配体库。方法:体外合成76 nt高通量随机序列的单链DNA寡核苷酸文库(ssDNA),运用全细菌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whole-bacteria SELEX),福氏志贺菌2a作为靶标与文库ssDN... 目的:构建与福氏志贺菌2a高亲和性、特异性结合的DNA寡核苷酸适配体库。方法:体外合成76 nt高通量随机序列的单链DNA寡核苷酸文库(ssDNA),运用全细菌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whole-bacteria SELEX),福氏志贺菌2a作为靶标与文库ssDNA反应;通过优化PCR反应,将Lambda酶外切及葡聚糖凝胶层析纯化技术用于次轮反应文库的制备,荧光分光光度计跟踪筛选过程,流式细胞仪克隆测序特异性单链核酸适配体,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一、二级结构。结果:经过PCR技术10轮正向筛选和6轮消减菌筛选,通过Lambda酶外切及葡聚糖凝胶层析纯化,ssDNA平均回收率高达72.33%。依据一级结构的同源序列建立了36个寡核苷酸探针组群。流式细胞仪分析获得1条与福氏志贺菌2a特异性结合的适配体(命名ZH-21)。结论:基于全菌消减SELEX技术,结合Lambda酶外切及凝胶层析纯化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稳定、高效、特异性高和成本低的筛选福氏志贺菌2a特异性单链核酸适配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减SELEX技术 福氏志贺菌2a 凝胶层析纯化技术 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氏志贺氏菌2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怡雯 齐颖颖 +3 位作者 张红星 张帅 谢远红 刘慧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共6页
为制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的抗福氏志贺氏菌2a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用于检测生鲜食品中的福氏志贺氏菌2a。本研究利用自制的福氏志贺氏菌2a抗原免疫BALB/c小鼠,并用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后,获得3... 为制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的抗福氏志贺氏菌2a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用于检测生鲜食品中的福氏志贺氏菌2a。本研究利用自制的福氏志贺氏菌2a抗原免疫BALB/c小鼠,并用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后,获得3株分泌抗福氏志贺氏菌2a单克隆抗体稳定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5C12、1B5和6A11。3株杂交瘤细胞注射进小鼠腹腔后,诱导产生的腹水中抗体的效价为1∶2.048×10~5~1∶1.024×10~5,免疫球蛋白亚型均为IgG。3株抗体识别抗原表位的最佳配对为5C12和6A11,由此建立双抗夹心ELISA体系,测得其灵敏度为1 000 CFU/g,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志贺2a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双抗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分型在菌痢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郝加虎 叶冬青 +6 位作者 王红 黄芬 方益荣 张国庆 钟文龙 夏桂枝 俞守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对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igellaenterotoxin1)和肠毒素ShET2(Shigellaenterotoxin2)进行基因分型,提高菌痢爆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对9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福氏2a志贺菌用PCR法检测志贺菌肠毒素ShET1/... 目的对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igellaenterotoxin1)和肠毒素ShET2(Shigellaenterotoxin2)进行基因分型,提高菌痢爆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对9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福氏2a志贺菌用PCR法检测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克隆鉴定。结果93株福氏2a志贺菌按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可分为4种基因型,即12株ShET1(-)/ShET2(+),14株ShET1(+)/ShET2(-),59株ShET1(+)/ShET2(+),8株ShET1(-)/ShET2(-)。93株福氏2a志贺菌ShET1检出率为89.24%(83/93),ShET2为65.59%(61/93)。二者至少有一种基因被检出的检出率为91.39%(85/93)。结论福氏2a志贺菌的快速诊断可应用ShET1、ShET2双基因PCR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在应用多生物学标志进行福氏2a志贺菌同源克隆鉴定系统研究时,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PCR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分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 分子流行病学 志贺肠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pH值、盐度交互作用优化福氏志贺氏菌F2b培养条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亚琼 宁喜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研究温度、pH值、盐度3个因素交互作用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福氏志贺氏菌F2b的最优培养条件。在温度、pH值、盐度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三因素交互作用试验。以温度、pH值、盐度为响应因子,以菌液的OD... 研究温度、pH值、盐度3个因素交互作用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福氏志贺氏菌F2b的最优培养条件。在温度、pH值、盐度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三因素交互作用试验。以温度、pH值、盐度为响应因子,以菌液的OD550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处理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因素水平范围内,温度、pH值对F2b生长影响显著,温度、pH值之间交互作用显著。获得志贺氏菌F2b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5.8℃,pH值7.7,盐度0.76g/dL。经过验证,实测值和预测值之间偏差为1.1%,表明响应面法优化F2b培养条件真实、快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志贺F2b Box—Behnken 响应面法 温度 PH值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氏2a志贺菌痢暴发的RAPD分析
5
作者 郝加虎 叶冬青 +4 位作者 王红 钟文龙 夏桂枝 吴爱军 俞守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江门一起菌痢暴发的特异传染源。方法 对 8株福氏 2a志贺菌进行RAPD分析。结果 此次菌痢暴发期间分离的 8株福氏 2a志贺菌具有两种不同的RAPD特征 (RTⅠ、RTⅡ型 ) ,其中 2株病例密切接触者分离株J9810 1(RTⅡ型 )和J982 6... 目的 探讨江门一起菌痢暴发的特异传染源。方法 对 8株福氏 2a志贺菌进行RAPD分析。结果 此次菌痢暴发期间分离的 8株福氏 2a志贺菌具有两种不同的RAPD特征 (RTⅠ、RTⅡ型 ) ,其中 2株病例密切接触者分离株J9810 1(RTⅡ型 )和J982 6(RTⅠ型 )分属不同克隆。结论 本次暴发偶合有部分散发病例。相对于质粒分析而言 ,RAPD分析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它提供的遗传学信息更为丰富、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 RAPD 性痢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氏2a志贺菌301株染色质基因文库的构建
6
作者 杨朵 张笑冰 +2 位作者 朱俊萍 金奇 楚雍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 构建福氏 2a志贺氏菌 3 0 1株染色质DNA基因文库 ,为下一步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打下基础。方法 Murry法提取福氏 2a志贺氏菌染色质DNA ,采用鸟枪法策略 ,分别经 8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克隆至载体质粒中 ,并经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 目的 构建福氏 2a志贺氏菌 3 0 1株染色质DNA基因文库 ,为下一步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打下基础。方法 Murry法提取福氏 2a志贺氏菌染色质DNA ,采用鸟枪法策略 ,分别经 8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克隆至载体质粒中 ,并经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后计算重组质粒重复率。结果 Murry法提取福氏 2a志贺氏菌染色质DNA大小为 3 0Kb以上 ,共构建 86 3 2个重组质粒 ,质粒重复率为 1 %。结论 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了福氏 2a志贺氏菌株染色质DNA基因文库 ,文库全长为福氏 2a志贺氏染色质的 6倍 ,已足够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 鸟枪法 基因文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痢疾杆菌全基因组序列及基因组岛的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红 杨帆 +18 位作者 张笑冰 张继瑜 杨国威 董杰 薛颖 侯云德 袁正宏 闻玉梅 徐建国 陈洪松 马大龙 王宇 杨剑 沈岩 强伯勤 吴洪涛 贺秉坤 吕渭川 金奇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0期40-47,共8页
福氏 2a志贺菌 (Shigellaflexneriserotype 2a)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本文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福氏 2a志贺菌 30 1株 (Sf30 1) (我国细菌性痢疾的优势流行株 )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初步分析。该基因组包括一条由 4 6 ... 福氏 2a志贺菌 (Shigellaflexneriserotype 2a)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本文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福氏 2a志贺菌 30 1株 (Sf30 1) (我国细菌性痢疾的优势流行株 )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初步分析。该基因组包括一条由 4 6 0 72 0 3个碱基对 (bp)组成的环状染色体和一个含 2 2 16 18bp的侵袭性大质粒pCP30 1以及另外两个小质粒。通过将Sf30 1的染色体序列与其亲源关系相近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K - 12菌株MG16 5 5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发现Sf30 1的染色体上有 5 72Kb特异性序列 ,并形成了 32 0个长度大于 5 0bp的“痢疾岛” (Shigella island ,SIs) ,其中大于 1Kb的共计 131个。这些岛共包含 5 19个开放读码框架 (OpenReadingFrames,ORFs) ,多数SIs的一侧或两侧均伴有插入序列元件、转座子或者tRNAs。G +C含量及密码子使用频率等分析显示出部分SIs的外源性。通过结构及ORF编码产物功能的分析 ,鉴别出 9个可能与痢疾杆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岛” ,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301株 全基因组序列 测定 痢疾岛 毒力岛 痢疾杆 痢疾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