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海岛桃金娘叶功能性状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阿青 温清燕 +3 位作者 钱志军 陈颖 王迎雪 邓传远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为研究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的叶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海岛桃金娘灌丛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福建省沿海的东山岛、粗芦岛、目屿岛、西洛岛的桃金娘为对象,通过测定桃金娘9项叶功能性状及17项环境因子,分析了... 为研究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的叶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海岛桃金娘灌丛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福建省沿海的东山岛、粗芦岛、目屿岛、西洛岛的桃金娘为对象,通过测定桃金娘9项叶功能性状及17项环境因子,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桃金娘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桃金娘的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0.94%~16.93%,其中叶磷含量变异幅度最大(16.93%),叶碳含量变异幅度最小(0.94%),整体上桃金娘叶功能性状相对保持稳定。桃金娘叶功能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各功能性状间关系紧密。冗余分析发现,福建海岛桃金娘的叶功能性状主要受土壤全钾、土壤全氮、风速、年均温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桃金娘的叶片可以通过一定的性状变异和组合来较好地适应海岛恶劣的环境。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桃金娘对各种海岛环境的反应特征,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策略,这将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桃金娘野生种质资源以及维护海岛植被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海岛 桃金娘 叶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分布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时强 黄凌风 +1 位作者 郭丰 郑怀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8,共4页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共鉴定248种 ,隶属于5纲78科161属。应用群落系数、等级聚类分析和极坐标排序研究软体动物群落分布。结果表明 ,软体动物群落可分为3种类型 ,即河口型群落、近岸港湾型群落和开阔海域型群落。群落分布与海岛所处...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共鉴定248种 ,隶属于5纲78科161属。应用群落系数、等级聚类分析和极坐标排序研究软体动物群落分布。结果表明 ,软体动物群落可分为3种类型 ,即河口型群落、近岸港湾型群落和开阔海域型群落。群落分布与海岛所处地理位置及其生境类型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软体动物 分布 福建海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雅琴 李荣冠 江锦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83,共7页
为研究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根据1990年2月至1992年1月对福建乡级以上海岛水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有82科97属345种,主要有蚶科(Arcidae)、贻贝科(Mytilidae)、蛤蜊... 为研究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根据1990年2月至1992年1月对福建乡级以上海岛水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有82科97属345种,主要有蚶科(Arcidae)、贻贝科(Mytilidae)、蛤蜊科(Mactridae)、樱蛤科(Tellinidae)、帘蛤科(Veneridae)、篮蛤科(Corbulidae)、角贝科(Dentaliidae)、玉螺科(Naticidae)、骨螺科(Muricidae)、蛾螺科(Buccinidae)、织纹螺科(Nassariidae)、衲螺科(Cancellariidae)、塔螺科(Turridae)、笋螺科(Terebridae)、小塔螺科(Pyramidellidae)等。在12个乡级以上海岛水域,福建中南部岛屿水域软体动物物种数较多,北部相对较少。平均生物量为8.81 g/m2,栖息密度为36个/m2。生物量厦门岛水域最高(33.18 g/m2),南日岛最低(0.73 g/m2);栖息密度江阴岛最高(188个/m2),湄洲岛最低(4个/m2)。福建省海岛水域软体动物种数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数量季节变化,生物量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栖息密度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多样性 福建海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时强 郭丰 +1 位作者 温凭 黄佳鸣 《福建水产》 2001年第2期15-19,共5页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鉴定248种,绝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种类组成以瓣鳃类(120种)和腹足类(114种)占绝对优势。不同底质生态类型的软体动物的种数依次为岩相93种,泥沙滩83种,泥滩55种,沙滩36种,红树林区6种;生物量大小依序为岩相943.8...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鉴定248种,绝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种类组成以瓣鳃类(120种)和腹足类(114种)占绝对优势。不同底质生态类型的软体动物的种数依次为岩相93种,泥沙滩83种,泥滩55种,沙滩36种,红树林区6种;生物量大小依序为岩相943.89g/m^2、泥沙滩 51.64g/m^2、泥滩 38.68g/m^2和沙滩 9.07g/m^2;栖息密度大小依序为岩相956.8个/m^2、泥滩 92.5个/m^2、泥沙滩 25.9个/m^2、沙滩 22.1个/m^2。种类分布的总体特点是:南部海岛多于北部海岛,外海海岛多于近岸内湾河口的海岛;生物数量分布的总体特点是:近岸内湾、河口的海岛大于外海的海岛。本文还对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资源的开发作了若干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软体动物 组成与分布 福建海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