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民俗杂考
1
作者 吴珊珊 《东南学术》 CSSCI 1993年第5期61-66,共6页
肩膀戏与“肉傀儡” 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沙县的肩膀戏在隐退了几十年之后,重新走上街头、进入广场,吸引着无数观众。肩膀戏是大人肩上顶着小孩(小的五六岁,大的十几岁)表演,小孩化妆为剧中人,边唱边舞,脚下的大人则随着小孩的手和头部表... 肩膀戏与“肉傀儡” 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沙县的肩膀戏在隐退了几十年之后,重新走上街头、进入广场,吸引着无数观众。肩膀戏是大人肩上顶着小孩(小的五六岁,大的十几岁)表演,小孩化妆为剧中人,边唱边舞,脚下的大人则随着小孩的手和头部表演,相应地变换台位,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步,有时还走跨步、跪步、小跳步等。两人上下配合默契,节奏、动作一致,犹如一人。肩膀戏可以在室内舞台上演出,更多的是节日期间在露天广场或走街串巷表演,端午节则于水上表演,特别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民俗 杂考 边唱边舞 走街串巷 节日期间 端午节 剧中人 改革开 走上街 广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早期民俗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育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25-128,111,共5页
中国民俗学运动于“五四”前夕在北京大学兴起,1927年以后民俗学研究中心转移到广东中山大学。在由北向南转移过程中,1926年前后,厦门大学云集了一批全国知名民俗学研究者,开展了福建民俗调查与研究,成为这一过渡时期全国... 中国民俗学运动于“五四”前夕在北京大学兴起,1927年以后民俗学研究中心转移到广东中山大学。在由北向南转移过程中,1926年前后,厦门大学云集了一批全国知名民俗学研究者,开展了福建民俗调查与研究,成为这一过渡时期全国民俗学研究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运动 厦门大学 福建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