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福安堡钼矿中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成矿作用探讨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立兴 松权衡 +5 位作者 王登红 王成辉 屈文俊 汪志刚 毕守业 于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福安堡钼矿是吉林中部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规模斑岩型钼矿,成矿地质特征与同一成矿带内的大黑山超大型钼矿相似,其深部找矿前景良好。文章首次对福安堡钼矿中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辉钼矿中铼含量为9.9... 福安堡钼矿是吉林中部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规模斑岩型钼矿,成矿地质特征与同一成矿带内的大黑山超大型钼矿相似,其深部找矿前景良好。文章首次对福安堡钼矿中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辉钼矿中铼含量为9.94~15.12μg/g,模式年龄为(165.3±2.4)Ma~(167.0±2.3)Ma,平均模式年龄为(166±1)Ma;等时线年龄为(166.9±6.7)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0.60,属燕山早期成矿。成矿物质主要为壳源,但混有少量的幔源组分。燕山早期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含矿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位于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成矿物质在岩浆期后聚集形成了福安堡钼矿。燕山早期为吉黑成矿省吉中—延边(活动陆缘)成矿带钼矿的主要成矿期。加强对该地区燕山早期岩浆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地质找矿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安堡钼矿 斑岩型 钼矿 铼-锇同位素定年 燕山早期 吉中-延边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中东部福安堡钼矿床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于晓飞 侯增谦 +1 位作者 钱烨 李碧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1162,共12页
吉林福安堡钼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缘,处于西拉沐伦-长春-延吉缝合带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矿体以石英脉形式产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内,受断裂构造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包裹体均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辉钼矿石英... 吉林福安堡钼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缘,处于西拉沐伦-长春-延吉缝合带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矿体以石英脉形式产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内,受断裂构造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包裹体均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辉钼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主成矿阶段流体为中低温(123.8~257.8℃)、中低盐度(1.39%~17.47% NaCleqv)流体;晚阶段流体为低温(101.3~134.6℃)、低盐度(0.18%~5.85% NaCleqv)流体。流体成分均以H2O为主,含CO2、CH4等少量挥发分,属于NaCl-H2O体系。流体成分均以H2O为主,含少量挥发分CO2、CH4,属于NaCl-H2O体系。各阶段成矿热液氢、氧同位素特征为:δ18OH2O=-0.5‰~-4.4‰、δD=-78‰~-102‰,说明成矿流体是岩浆热液与古大气降水混合而成,成矿阶段S同位素研究表明,福安堡钼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的深源岩浆,流体的混合作用是造成福安堡辉钼矿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矿石中8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166.9~169.9Ma、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68.22±0.87Ma、等时线年龄为171±3Ma,表明福安堡钼矿形成于燕山早期,成岩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成矿时代 福安堡钼矿 吉林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