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广义随机占优的经济福利测度——GINI系数和Atkinson指数的推广与统一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爱国 秦宛顺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本文根据收入分配决策的投票机制 ,建立了社会福利评价的广义随机占优理论框价 ,提出了广义 GINI系数曲线和广义 Atkinson指数等一系列新的经济福利测度。现有绝大多数经济均等或不均等指标都可以纳入这些新经济福利测度之中 ,并在该理... 本文根据收入分配决策的投票机制 ,建立了社会福利评价的广义随机占优理论框价 ,提出了广义 GINI系数曲线和广义 Atkinson指数等一系列新的经济福利测度。现有绝大多数经济均等或不均等指标都可以纳入这些新经济福利测度之中 ,并在该理论框架中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广义 GINI系数和广义 Atkinson指数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本文推荐使用二阶广义 Atkinson指数作为经济不均等测度 ,它具有传统 GINI系数和 Atkinson指数的优点 ,能克服其局限性。最后本文对中国城镇收入分配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随机占优 经济福利测度 GINI系数 Atkinson指数 收入分配决策 投票机制 RDEU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园区对周边农民福利影响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和多维福利测度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葛继红 杨森 徐慧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2-315,共4页
以江苏省、安徽省化工园区周边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框架选取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状况、健康状况、社区公共设施条件、心理状况5个方面构建农民福利评价体系,其次利用多维福利测度模型评价化工园... 以江苏省、安徽省化工园区周边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框架选取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状况、健康状况、社区公共设施条件、心理状况5个方面构建农民福利评价体系,其次利用多维福利测度模型评价化工园区对周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化工园区造成周边农民(处理组)总福利水平小于远离化工园区农民(对照组)总福利水平;(2)除了社区公共设施条件外,化工园区造成处理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状况、健康状况、心理状况4个功能性活动福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应维度的福利水平;(3)化工园区加剧了周边农民福利差距,表现为当考虑分布不均等因素时处理组农民总福利损失率高于对照组,处理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状况、健康状况、心理状况4个维度功能性活动的福利损失率均高于对照组;(4)如果考虑功能性活动扩展等因素,化工园区对周边农民福利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农民 福利 森的可行能力 多维福利测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普惠金融统筹城乡发展的福利测度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升峰 刘晓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54-157,共4页
文章使用因子分析法,从全国与区域层面测算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及城乡统筹福利水平,并测度了前者对于后者的福利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城乡统筹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前者对后者存在长期均衡的格兰... 文章使用因子分析法,从全国与区域层面测算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及城乡统筹福利水平,并测度了前者对于后者的福利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城乡统筹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前者对后者存在长期均衡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及显著的正效应,但在东、中、东北、西部地区出现区域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 城乡统筹 福利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分配及福利测度文献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玲霞 彭开丽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114,共2页
土地征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土地征收也产生了一系列利益分配问题。本文针对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分配及其涉及主体的福利测度问题进行述评,且主要是回顾失地农民的利益分配和福利测度,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利益分配 福利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郊区化进程中居住福利及其差异测度——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烈佳 代琳 宋彦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为了避免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其住宅郊区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文章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福利的视角,探讨武汉市住宅郊区化进程中居住福利的组成要素,测度住宅郊区化发展过程中居民的居住福利,明确居民福利... 为了避免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其住宅郊区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文章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福利的视角,探讨武汉市住宅郊区化进程中居住福利的组成要素,测度住宅郊区化发展过程中居民的居住福利,明确居民福利的差异,为政府进行住宅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借鉴。研究得出:(1)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住宅品质与住宅价格是郊区化进程中居住福利的四大组成要素。其中商业配套的满意程度对基础设施贡献最大,空气质量的满意程度对自然环境的贡献最大,购房的首付款承受范围的满意程度对住宅价格的贡献最大,而居住的小区物业管理的满意程度对住宅品质影响最大;(2)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住宅品质与住宅价格是郊区化进程中居住福利的四大主要组成。其中,自然环境的解释作用最强,其标准解释系数为0.377,其次是住宅品质(0.343)和基础设施(0.264);住宅价格(0.255)的解释作用最弱;(3)在居民福利变化方面,郊区和城市中心区居住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住宅价格以及居住环境这三个方面;(4)郊区较低的住宅价格,减轻了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购房压力,增加了他们选择住宅区位的可行能力,即有利于增加居民的居住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福利 住宅郊区化 福利测度 因子分析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行能力视角下的中国普惠型儿童福利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浩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6期137-148,共12页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目标,要求直面当前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不断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推动其充分和均衡发展。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目标,要求直面当前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不断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推动其充分和均衡发展。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选取面向全体儿童的功能性活动指标维度,构建我国儿童福利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儿童福利水平的衡量和比较,再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集聚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儿童福利总体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特征,儿童生活保障、教育状况及社会环境等具体指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呈现低水平集聚效应。因此,要聚焦儿童生活保障、教育状况、社会环境等关键领域,持续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同时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推进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福利 福利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普惠型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普惠金融统筹城乡发展的效应测度——基于中部六省18县(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谢升峰 路万忠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9-64,共6页
基于中部六省18县(市)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改进的普惠金融指数及城乡统筹度测算方法,对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城乡统筹度及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测算,揭示出如下结论: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城乡差距减小,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基于中部六省18县(市)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改进的普惠金融指数及城乡统筹度测算方法,对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城乡统筹度及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测算,揭示出如下结论: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城乡差距减小,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较显著的促进效应。因此,必须推进金融资源在城乡要素与公共资源中的平等交换和均衡配置,实施农村普惠金融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农村资金回流的内生机制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城乡统筹 福利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入房地产定价效率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设计——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
8
作者 徐妍 安磊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76,共20页
本文针对新常态下房地产价格与实体经济走势相背离的特征,构建了一个纳入房地产资产定价效率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NK-DSGE),以研究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结果显示,房地产资产定价中的非效率部分应当成... 本文针对新常态下房地产价格与实体经济走势相背离的特征,构建了一个纳入房地产资产定价效率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NK-DSGE),以研究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结果显示,房地产资产定价中的非效率部分应当成为货币政策当局关注的重点,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最优干预,实质上是对房地产资产定价偏差的纠正。通过测算社会的福利水平,本文认为:最优的利率规则和货币供应量规则应减小对产出缺口的逆向干预力度,加大对通胀缺口和房地产定价非效率部分的逆向调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货币政策 福利测度 房地产定价非效率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差异分析-理论探讨与上海的实证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翼飞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4期63-68,共6页
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在意愿价值法(CVM)评估生态服务价值应用中呈现的违背理论预期的巨大差异,是CVM方法有效性受到质疑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国际研究的重点。国内由于缺乏该方面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影响了CVM在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评估中... 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在意愿价值法(CVM)评估生态服务价值应用中呈现的违背理论预期的巨大差异,是CVM方法有效性受到质疑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国际研究的重点。国内由于缺乏该方面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影响了CVM在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由此势必影响到以此为基础的相关环境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应用CVM评估上海景观内河的生态价值,不仅证实了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的分布差异,与国外研究成果相比,呈现差异更大、范围更分散的特征。通过计量手段,揭示了差异的一般经济学因素和我国的特殊影响因素,如户籍因素、收入差距等,并建议:在中国应用CVM中选择价值测度指标时,应充分考虑收入差距、地区差距、二元结构等我国转型经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愿价值评估法(CVM) 生态服务价值 支付意愿 受偿意愿 福利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