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利企业的“社会企业”定位及其实现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波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福利企业及其残疾职工数量锐减,逃税事件频发,核心原因是福利企业的定位不准。由于福利企业具有与社会企业相同的发展背景,具有社会企业的"双底线"特征等,故应定位为社会企业。实现福利企业的社会企业定位,要从伦理、制度和... 福利企业及其残疾职工数量锐减,逃税事件频发,核心原因是福利企业的定位不准。由于福利企业具有与社会企业相同的发展背景,具有社会企业的"双底线"特征等,故应定位为社会企业。实现福利企业的社会企业定位,要从伦理、制度和监管三方面努力:在伦理激励方面,福利企业应以标识为其外壳,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其硬核;在制度回归方面,要通过适度增加财税优惠、设立福利企业联盟、"众筹"融资制度等保障其经济性底线,通过建立资产锁定与红利上限制度、加强外部监管等保障其公益性底线;在监管优化方面,应从监管机构、监管内容与监管过程三个层面加强监管,以确保其社会企业定位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企业 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家精神 福利企业联盟 红利上限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