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里·斯奈德的禅院修行及其诗意呈现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57,共4页
在"垮掉派"众多对佛禅文化感兴趣的诗人中,唯有加里·斯奈德本着虔诚的宗教文化精神亲身前往日本禅院修行十年之久。期间,他获得了丰富的宗教文化体验,其禅学境界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他的开悟获得了禅师的印可。此外,斯奈... 在"垮掉派"众多对佛禅文化感兴趣的诗人中,唯有加里·斯奈德本着虔诚的宗教文化精神亲身前往日本禅院修行十年之久。期间,他获得了丰富的宗教文化体验,其禅学境界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他的开悟获得了禅师的印可。此外,斯奈德在他的诗作中充分呈现了"平常心是道"的禅宗理念,从而赋予其诗歌以独特的禅宗美学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院修行 平常心是道 诗意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至民国时期五台山十方禅院的理念及其实践--从碧山寺出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2
作者 杜靖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对碧山寺和其它庙宇的考察表明,明清至民国时期,五台山十方禅院存在四种发育演变模式:第一种固守在十方禅院性质上,未作历史的改变;第二种从十方禅院演变成十方禅院与子孙庙兼备的修行之处;第三种从十方禅院演变成十方禅院与子孙庙兼备... 对碧山寺和其它庙宇的考察表明,明清至民国时期,五台山十方禅院存在四种发育演变模式:第一种固守在十方禅院性质上,未作历史的改变;第二种从十方禅院演变成十方禅院与子孙庙兼备的修行之处;第三种从十方禅院演变成十方禅院与子孙庙兼备的修行之处后又退回到十方禅院;第四种从十方禅院变成了子孙庙。造成五台山十方禅院多样态实践的原因,除了人的自然性、道德性、认知图式、社会的集体意识和宗教固有发展模式等原因外,还与明清国家的政策、皇族的宗教偏好等特定历史情境有关。尽管子孙庙与十方禅院存在制度和组织设计上的不同,但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又存在很强的互补性。明清至民国时期五台山佛教的经验对中国当下宗教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方禅院 子孙庙 法人共财团体 碧山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合水金代清凉禅院敕牒碑考释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仲明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1,共4页
甘肃合水金代清凉禅院敕牒碑是甘肃庆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载有金代寺额敕牒的碑刻,其所载的清凉禅院牒在历代金石著作中均未收录。该敕牒的发现,为了解金代佛教寺院管理制度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庆阳地区政治史、佛教史等具有重要... 甘肃合水金代清凉禅院敕牒碑是甘肃庆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载有金代寺额敕牒的碑刻,其所载的清凉禅院牒在历代金石著作中均未收录。该敕牒的发现,为了解金代佛教寺院管理制度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庆阳地区政治史、佛教史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原碑拓片对敕牒的内容进行了补释,对金代敕牒的格式、获取寺额的程序、缴纳钱数以及敕牒产生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水 金代 寺额 清凉禅院 敕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金华山禅院
4
作者 贯休 《绿色中国》 2010年第8期48-48,共1页
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因知境胜终难到,问著人来悉不曾。斜谷暗藏千载雪,薄岚常翳一翕灯。多惭不及当时海,又下嵯峨一万层。
关键词 《游金华山禅院 诗词 文学 贯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齐哈尔妙法禅院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5
作者 刘传影 赵则信 《南方农业》 2014年第8期5-8,共4页
齐齐哈尔妙法禅院是在人工回填土基础上建设的,其周围环境幽静。禅院总规划面积为67600 m2,建筑面积7200 m2,绿化面积12514 m2,其中一期院内绿化总面积35578 m2,绿化覆盖率35.2%。从"景观规划设计美学原理的应用,空间层次变化,乔... 齐齐哈尔妙法禅院是在人工回填土基础上建设的,其周围环境幽静。禅院总规划面积为67600 m2,建筑面积7200 m2,绿化面积12514 m2,其中一期院内绿化总面积35578 m2,绿化覆盖率35.2%。从"景观规划设计美学原理的应用,空间层次变化,乔木树种选择"几个方面浅析禅院植物的种植设计。讨论了硬质铺装景观设计意境的传达,认为禅院地面铺装图案以荷花为元素,从侧面映衬出佛教禅院在喧闹城市中"出污泥而不染"的空间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法禅院 景观规划 种植设计 硬质铺装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禅宗对茶文化的杰出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维新 《茶叶通讯》 2004年第2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唐朝 茶文化 佛教文化 茶叶生产 茶叶技术 茶道 茶百戏 禅院茶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苏曼殊的诗
7
作者 陆草 《中州学刊》 1984年第5期77-81,85,共6页
中国的诗僧,自唐以来代有其人。到了清末民初之际,以诗人而兼和尚并卓然成家的,当首推苏曼殊(1884—1918年)。本世纪初叶,这位南社诗人曾以其流丽哀艳的诗文小说名噪于文坛,影响延及数十年。 曼殊诗歌成就在他的小说之上。据说他原来诗... 中国的诗僧,自唐以来代有其人。到了清末民初之际,以诗人而兼和尚并卓然成家的,当首推苏曼殊(1884—1918年)。本世纪初叶,这位南社诗人曾以其流丽哀艳的诗文小说名噪于文坛,影响延及数十年。 曼殊诗歌成就在他的小说之上。据说他原来诗作很多,仅“无题诗”就有三百首(罗芳洲《苏曼殊的生平及其作品》),可惜绝大多数早已散佚。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曼殊诗的总数,只有百首左右,绝大部分是七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杂诗 阴柔之美 清末民初 爱情诗 《本事诗》 写景诗 爱情生活 “无题诗” 禅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峨嵋行
8
作者 江波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47-47,共1页
冬季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海,其统一的色调、简洁的线条,摒弃华丽与飘逸、杂乱与纷繁,还原一份凝重、呈现一片沧桑在你眼前。 去年冬季,偶然的机会使我有了一个假期,于是决定去领略巴山蜀水的风采,而其中的峨嵋之行尤其难忘。 ·初识... 冬季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海,其统一的色调、简洁的线条,摒弃华丽与飘逸、杂乱与纷繁,还原一份凝重、呈现一片沧桑在你眼前。 去年冬季,偶然的机会使我有了一个假期,于是决定去领略巴山蜀水的风采,而其中的峨嵋之行尤其难忘。 ·初识峨嵋· 独自出行亦是我的个人爱好,能够不受别人打搅,信步天涯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爪 客房 睡袋 脚心 仙翁 禅院 石阶 巴山蜀水 防潮 峨嵋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时期寺庙“茶药共饮”的习俗
9
作者 柏雨婷 顾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1,共5页
唐宋时期,民间饮茶习俗进入寺庙,“以茶入药”成为寺庙僧众保养身体的重要饮食习惯。目前,关于该时期寺庙中“以茶入药”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以寺庙中的“茶礼”为重点。作为“茶礼”中的核心环节,关于茶“药性”的研究对于“茶礼”研... 唐宋时期,民间饮茶习俗进入寺庙,“以茶入药”成为寺庙僧众保养身体的重要饮食习惯。目前,关于该时期寺庙中“以茶入药”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以寺庙中的“茶礼”为重点。作为“茶礼”中的核心环节,关于茶“药性”的研究对于“茶礼”研究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茶汤礼”替代“茶礼”。径山是“茶礼”的形成地,径山茶宴于唐宋“茶礼”形成时期逐渐成形,并作为茶道和茶学的起源传入日韩。作为皇家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显现,寺庙中“茶药共饮”的习俗具有多层次的内容、特点与价值意义。鉴于当前有关于寺庙中“茶汤礼”研究的不完整性,建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切入,提高寺庙“茶药共饮”研究的完整性,使这一古老礼仪在当下有更好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礼 “茶药共饮” 茶一味 《百丈清规》 禅院清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人诗意两首
10
作者 徐振民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共8页
关键词 题破山寺后禅院 登幽州台歌 初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