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趣和“利俗”之间——《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中的佛像发式研究
1
作者 王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0,共5页
对稀见嘉庆刻本的使用可推动关于清代佛传版画《释迦如来应化事迹》的研究。文章首先考察该版画的关键图像,即接近道士束发冠形象的释迦发式,分析其实践意义和佛学基础。其次,考察以释迦发式为核心的永珊样式的影响。最后,指出永珊样式... 对稀见嘉庆刻本的使用可推动关于清代佛传版画《释迦如来应化事迹》的研究。文章首先考察该版画的关键图像,即接近道士束发冠形象的释迦发式,分析其实践意义和佛学基础。其次,考察以释迦发式为核心的永珊样式的影响。最后,指出永珊样式体现了一种适合于多幅版画的独有禅趣,这与其“利俗”的意图之间存在深刻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珊 版画 本土化 禅趣 释迦发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维山水诗的禅趣美 被引量:2
2
作者 成晓辉 《船山学刊》 2004年第2期134-136,140,共4页
王维的山水诗卓然自立,独擅诗坛。他的佛教信仰和禅宗意识积淀为一种文化心理,形成禅宗审美观照,由此构成了其山水诗的禅趣意蕴:空灵之美、静谧之美、无我之美和冲淡之美。这既是山水田园自然美的体现,也是空静绝俗理想美的体现。
关键词 王维 山水诗 禅趣 禅宗意识 文化心理 审美思想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不尽的“琵琶”禅趣——《点》与《玉》两首现代琵琶曲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欣洁 《当代音乐》 2017年第3期94-95,共2页
《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而音乐曲目也正是人类在经历情感的囤积而流露出来的艺术,同时乐器作为音乐的载体。音乐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或改进的时候,不仅仅是对音符的简... 《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而音乐曲目也正是人类在经历情感的囤积而流露出来的艺术,同时乐器作为音乐的载体。音乐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或改进的时候,不仅仅是对音符的简单组建,更多的是将情感融合其中,而后再借演奏者巧妙的演奏手法进行表达,这就是音乐的"禅趣",也是乐器的"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点》 《玉》 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莲居士谪仙人 金粟如来是后身——论诗仙李白的佛缘及其禅思禅趣
4
作者 朱学东 《云梦学刊》 2004年第6期78-81,共4页
李白平生广交高僧名禅,广游名寺古刹,写了不少的诗歌和佛寺碑赞,表现出了净禅兼修的禅学宗趣和极高的禅学素养。
关键词 李白 佛缘 禅思 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禅趣”与“愁绪”——从《辋川集》看王维诗作的禅趣及其内心世界的愁绪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振生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5-57,共3页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作《辋川集》,备受后世各代著名学者的推崇、关注和研究,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且大都认为《辋川集》诗作中充满了"禅趣"。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辋川集》诗作不仅富含着无尽的"禅趣&q...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作《辋川集》,备受后世各代著名学者的推崇、关注和研究,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且大都认为《辋川集》诗作中充满了"禅趣"。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辋川集》诗作不仅富含着无尽的"禅趣",而且暗含着王维内心世界无限的"愁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辋川集》 禅趣 愁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诗画中的禅趣探颐
6
作者 王松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6期35-36,共2页
禅学与中国古代的诗、画有着不解之缘。至宋代,文人参禅形成了一种风气,诗坛画苑更是处处流露着禅机佛意。主张清净无为,不断尘劳的禅意思想影响着艺术家的审美灵魂与审美思想,他们笔下的诗与画皆呈现一种禅机妙语之趣、高远淡泊之境。
关键词 禅趣 诗画 宋代 审美思想 艺术家 诗与画 关键词 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趣”与“禅趣”
7
《文艺理论研究》 1984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张少康在《谈谈诗歌的“理趣”》(《文史知识》84年2期)一文中说,宋诗中的说理,有“理趣”与“理障”之别。“理趣”
关键词 理趣 禅语 主要表现 文史知识 禅宗思想 禅理禅趣 宋诗 古代诗歌 形象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传统文化,汲取人生智慧——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佛理禅趣”的教学为例
8
作者 余昆仑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21期142-145,共4页
如何抓好经典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高中语文教师热议的话题。本课试图从引导学生领会禅趣、参悟佛理的角度,来审视其教学价值,让学生在熏陶和浸染中了解禅宗故事和佛家思想,并辩证看待其价值和局限,同时引导学... 如何抓好经典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高中语文教师热议的话题。本课试图从引导学生领会禅趣、参悟佛理的角度,来审视其教学价值,让学生在熏陶和浸染中了解禅宗故事和佛家思想,并辩证看待其价值和局限,同时引导学生鉴赏宋诗的理趣,并进行读写结合的思维训练,由此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修教材 读写结合 有效教学 佛家思想 人生智慧 禅趣 思维训练 教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维“禅趣诗”的界定标准
9
作者 姚子豪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3-59,共7页
古人对王维诗歌有“盖以维诗,诗杂禅趣”的评论,学界缘此提出“禅趣诗”概念,并认具有“清净明朗图景”的山水诗作“禅趣诗”,这容易导致对王维山水诗理解的偏差。从“禅趣”含义入手,分析历代公认王维“禅趣诗”的创作特点,总结此类诗... 古人对王维诗歌有“盖以维诗,诗杂禅趣”的评论,学界缘此提出“禅趣诗”概念,并认具有“清净明朗图景”的山水诗作“禅趣诗”,这容易导致对王维山水诗理解的偏差。从“禅趣”含义入手,分析历代公认王维“禅趣诗”的创作特点,总结此类诗歌手法,并对具有“清净明朗图景”的山水诗与“禅趣诗”关系提出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趣 王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山水画中折射倪瓒“平淡”美的意蕴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新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1,82,共4页
倪瓒的平淡并非平凡与枯窘,而是要强调无意于佳的创作心态,随物赋形,达到平淡之美,外枯中膏的天籁之美,而这种艺术思想的形成,除了元代文化背景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老庄和禅宗哲学对倪瓒的浸染所致,无雕饰的简朴风格,这就达到了禅家的... 倪瓒的平淡并非平凡与枯窘,而是要强调无意于佳的创作心态,随物赋形,达到平淡之美,外枯中膏的天籁之美,而这种艺术思想的形成,除了元代文化背景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老庄和禅宗哲学对倪瓒的浸染所致,无雕饰的简朴风格,这就达到了禅家的最高境界"平常心",成为山水创作中的"逸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瓒 山水画 平淡 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建达 唐丽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2-104,共3页
王维作为最早以佛理禅趣入诗的诗人,代表了唐宋以来诗画风格及表现方式的发展方向。他的山水田园诗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为一种闲淡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
关键词 王维 诗歌 禅意 佛理禅趣 意识形态 宗教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禅宗思想与宋代文人园林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大方 崔晶 《山西建筑》 2018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分析了禅宗思想与宋代文人园林之间的关系,对宋代文人园林和禅宗同样有着平淡而深意的境界,象外之象的追求这些相通之处进行了论述。因为对禅宗思想的潜意识追求,使得宋代文人园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关键词 禅趣 文人园林 宋代 借景成趣 游心寓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飞翔的灵魂捕捉生活中的诗意——读宁明诗集《态度》
13
作者 徐日君 娄宇菲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2-16,共5页
宁明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诗人。他的诗歌得到评论家和普通读者的广泛赞誉。宁明的诗集《态度》集中凸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用飞翔的灵魂俯瞰世间万物,在冷静、严谨、深邃的心灵中展现丰富的情感,用诗歌的智慧和禅趣... 宁明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诗人。他的诗歌得到评论家和普通读者的广泛赞誉。宁明的诗集《态度》集中凸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用飞翔的灵魂俯瞰世间万物,在冷静、严谨、深邃的心灵中展现丰富的情感,用诗歌的智慧和禅趣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价值 禅趣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俗中的“禅思”——慕白诗歌论
14
作者 董迎春 思小云 《百家评论》 2017年第4期92-98,共7页
慕白在其《行者》的序里有不愿作"头陀和苦行僧"的提法,但他在与佛相关的理趣中琢磨与省视的正是他内心的禅趣、机心。慕白的诗有酒、色、物、事的鲜活、迷恋,也有阔远、自在的超远之境、超验之心的洒脱与自然。他以凡俗之心亲近自然... 慕白在其《行者》的序里有不愿作"头陀和苦行僧"的提法,但他在与佛相关的理趣中琢磨与省视的正是他内心的禅趣、机心。慕白的诗有酒、色、物、事的鲜活、迷恋,也有阔远、自在的超远之境、超验之心的洒脱与自然。他以凡俗之心亲近自然,呵护内心。我们作为行者也跟随诗人"行者"在诗中随遇而安、寻找生命的旨趣。诗人是一个行者,读者也是诗中的行者,他们共同完成了越过俗心向禅心的对话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白 禅思 禅趣 理趣 超验 禅诗 现代文明 超远 诗心 心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散文中的禅 被引量:3
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36,共9页
禅与散文关系的研究历来重视不够,苏轼研究亦如此。苏轼于佛教虽为“泛宗派”者,但于禅宗独有情钟。其表现有二:一是对伪禅学的批判,对真禅学的坚持;二是能从中提炼静而达的哲学精髓,取其实用、重人情及富有辩证的思维方法。这些... 禅与散文关系的研究历来重视不够,苏轼研究亦如此。苏轼于佛教虽为“泛宗派”者,但于禅宗独有情钟。其表现有二:一是对伪禅学的批判,对真禅学的坚持;二是能从中提炼静而达的哲学精髓,取其实用、重人情及富有辩证的思维方法。这些思想必然影响于散文,其表现有三:一是很多论文主张都直接来自禅宗;二是能将禅宗的某些思维方法及表述手法,如比喻、话头、典故、术语、辩证法等巧妙自如地引用到各类文章中去;三是扫除一切外在痕迹,将禅理禅趣圆融无碍地化入到文章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禅思想 思辨方法 伪禅学 宗教迷恋 静而达 禅语禅机禅理禅趣 圆融无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佛法实践与中国古代文人绘画之关系
16
作者 杜文涓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8-93,共6页
在中国被认为是传统绘画主流的文人水墨画,同时也被认为是较高人生境界的表现,佛儒道三家的境界之谈都被用到了画论中,对一些画家人品修养这类画外工夫的溢美之词随处可见,但同时"文人无行"也众所周知,文献记载中画家们的世... 在中国被认为是传统绘画主流的文人水墨画,同时也被认为是较高人生境界的表现,佛儒道三家的境界之谈都被用到了画论中,对一些画家人品修养这类画外工夫的溢美之词随处可见,但同时"文人无行"也众所周知,文献记载中画家们的世俗甚至鄙陋可笑的行为让人很难想象其在绘画中能实现人生高蹈超逸的境界。本文试图讨论绘画和佛法作为精神活动之间的关系及文人们对此的混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法 绘画 实践 行迹 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禅与中国诗
17
作者 江永源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从中国禅的发展入手,探讨"禅"对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诗人的影响,研究"禅"对古典诗词的影响,从而解析古典诗词中的"禅理"、"禅意"、"禅趣"。
关键词 禅理 禅意 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浅议王维诗中的浪漫主义情结
18
作者 郑千里 丁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1期74-76,共3页
摩诘的诗中除有画外,还有乐理和禅趣,诗人的禅悟常常把精神的境界升华,为客观事物增加了更高一层的美感。
关键词 摩诘 禅悟 王维 升华 禅趣 化工单元操作 秦岭 终南山 盛唐诗歌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寂、远、空:王维山水田园诗里的道家文化因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太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6期5-7,共3页
以“诗佛”著称于盛唐的诗人王维,其山水田园诗里充满了道家文化因子的种种“禅趣”,而这种种“禅趣”全都体现在三个字上,那就是:寂、远、空。所谓“寂”不是没有一点声音,不是物理的静,而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澄怀净虑的状... 以“诗佛”著称于盛唐的诗人王维,其山水田园诗里充满了道家文化因子的种种“禅趣”,而这种种“禅趣”全都体现在三个字上,那就是:寂、远、空。所谓“寂”不是没有一点声音,不是物理的静,而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澄怀净虑的状态。所谓“远”就是恢廓精神器局,进入一种超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远游之境,开启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之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田园诗 文化因子 道家 王维 “远” 超现实 陶渊明 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钟书说理趣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厚今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21-25,共5页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第六则论神韵时说:“好理趣者,则论诗当见道。”理趣,是钱先生诗学研究母题之一。我读《谈艺录》乃至《管锥编》,特将钱先生有关理趣的精辟见解搜采和演释出来,是为学矣。
关键词 理趣 《谈艺录》 《管锥编》 钱先生 论诗 理语 母题 格调说 禅趣 诗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