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和生态网络对围封禁牧与恢复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叶董 王瑞 +4 位作者 王京 言迫 卓玛姐 刘丹 林英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229-11240,共12页
研究围封禁牧、恢复放牧与持续放牧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影响,有助于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选取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封禁牧3年(NG3)、5年(NG5)和解禁后第1年(RG)的样地,以持续放牧干扰(G... 研究围封禁牧、恢复放牧与持续放牧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影响,有助于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选取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封禁牧3年(NG3)、5年(NG5)和解禁后第1年(RG)的样地,以持续放牧干扰(G)为对照,分析围封禁牧与恢复放牧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与生态网络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围封禁牧和恢复放牧均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全部类群(WT)、丰富类群(AT)和稀有类群(RT)的α多样性,且NG3土壤细菌多样性最丰富,但NG5、RG与G之间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细菌群落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27.06%)、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8.74%)、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17.62%)、绿弯菌门(Chloroflexi,10.18%)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5.02%)为研究区域优势菌门,除了变形菌门,其他菌门在围封禁牧与恢复放牧过程中丰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围封禁牧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但NG5和RG之间仅AT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明AT对恢复放牧更加敏感。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围封禁牧增加了共现网络的复杂度和模块化指数,表明禁牧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稳定性;禁牧增加了共现网络中与RT相连边的比例,并且网络关键节点中以RT为主,表明禁牧使土壤细菌群落形成了以RT为主的互作模式。Mental检验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细菌WT、AT和和RT的组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围封禁牧有利于土壤细菌群落的稳定;丰富细菌类群群落结构对围封禁牧和放牧的敏感性,可作为放牧的生物指示指标;围封禁牧以及恢复放牧主要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细菌群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化草甸 环境因子 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与氮素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宋明华 霍佳娟 +1 位作者 王贵强 李以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46-6255,共10页
优化放牧假说提出,适度放牧能够通过促进土壤养分周转速率,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但是对于适度放牧是否同时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形成与稳定,目前的认知仍然有限。特别是禁牧后通过外源性养分输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并增强... 优化放牧假说提出,适度放牧能够通过促进土壤养分周转速率,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但是对于适度放牧是否同时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形成与稳定,目前的认知仍然有限。特别是禁牧后通过外源性养分输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并增强碳库的稳定性的研究仍然匮乏。基于在青藏高原矮生嵩草草甸开展了17年的围封禁牧和不同化学形态氮素添加的长期实验,采用物理分级和^(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围封禁牧与氮素添加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矿质结合态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有机碳不同功能团碳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禁牧降低了0—10cm和1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围封禁牧提高了0—10cm土层颗粒态有机碳含量,但降低了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表明禁牧降低了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围封禁牧降低了0—10cm土层烷基碳含量,提高了氧烷基碳含量,表明有机碳的稳定性降低。不同化学形态氮素长期添加没有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是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下0—10cm土层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低于硝酸铵处理,而铵态氮处理下0—10cm土层颗粒态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硝酸铵。另外,同围封禁牧相比,铵态氮处理下0—10cm土层烷基碳和羰基碳含量降低,而烷氧碳含量增加,表明氮素添加,尤其是铵态氮的长期添加降低了有机碳的稳定性。此外,0—10cm土壤有机碳的降低主要源于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减少,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与颗粒态有机碳显著正相关,并且土壤pH的变化是有机碳组分变化及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之,高寒草地长期禁牧与氮素添加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截存与稳定。这一结论为退化草地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化学形态 矿质结合态有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13C-核磁共振 有机碳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与围封对沙漠化草地土壤轻组及全土碳氮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银萍 李玉强 +2 位作者 赵学勇 罗永清 尚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186,共5页
测定分析了长期放牧与围封对科尔沁沙漠化草地土壤轻组及全土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封与长期放牧草地0-100 cm土壤轻组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比例分别为0.148%和0.053%,围封比放牧增加181%;土壤轻组含量与全土有机碳和氮含量存在... 测定分析了长期放牧与围封对科尔沁沙漠化草地土壤轻组及全土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封与长期放牧草地0-100 cm土壤轻组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比例分别为0.148%和0.053%,围封比放牧增加181%;土壤轻组含量与全土有机碳和氮含量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2)围封草地0-100 cm土壤轻组碳和氮储量分别为271.38,20.36 g/m2,比长期放牧分别增加130%和164%;围封草地全土碳和氮储量分别为1 155.86,125.99 g/m2,比长期放牧分别增加58%和24%;(3)轻组有机碳和氮占全土有机碳和氮储量的比例,围封分别为23.48%和16.16%,放牧分别为16.05%和7.59%;(4)围封恢复对轻组有机质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表层土壤,围封0-10 cm层土壤轻组含量比长期放牧增加537%,10-20 cm层增加216%,但20 cm深度以下两个样地间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禁牧围封 土壤轻组有机质 碳氮储量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禁牧对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熊银洪 韩金锋 +4 位作者 熊好琴 赵丽 刘宏强 董李勤 张昆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8,共8页
为评估围封禁牧与冬春放牧措施在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的生态保护效益,对其围封禁牧7 a后的华扁穗草群落植株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等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显示:(1)围封禁牧显著增加华扁穗草群落的植株高度、凋落物量(P<0.01)... 为评估围封禁牧与冬春放牧措施在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的生态保护效益,对其围封禁牧7 a后的华扁穗草群落植株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等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显示:(1)围封禁牧显著增加华扁穗草群落的植株高度、凋落物量(P<0.01),显著降低植株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P<0.05);(2)围封禁牧样地的物种数下降5种,多数多年生杂类草退出群落,物种间正负关联比下降,群落稳定性降低;(3)植株高度与凋落物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物种丰富度显著负相关(P<0.05),而物种丰富度与凋落物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表明:围封禁牧降低了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植被生产力,冬春放牧可以有效地维持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稳定性;围封禁牧引起的凋落物过量累积是高寒沼泽化草甸物种减少和群落稳定性降低的显著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围封禁牧政策在不同类型湿地保护管理实践中合理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化草甸 群落结构 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鞭子吆进,一锁子锁死”——杭锦后旗围封禁牧工作措施得力
5
作者 冀丕智 赵建平 《内蒙古林业》 2009年第2期8-8,共1页
按照《巴彦淖尔市围封禁牧暂行规定》,杭锦后旗实行了全面禁牧。在禁牧过程中,严格按照“一鞭子吆进,一锁子锁死”的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管理措施,确保了围封禁牧工作禁得住、禁得死。
关键词 工作 锁死 强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茂旗围封禁牧工作扎实开展
6
《内蒙古林业》 2008年第1期48-48,共1页
目前,达茂旗农区两镇原有的40万只羊已出栏25万只,农民舍饲圈养15万只。新建棚圈3万平方米,改建棚圈21.6万平方米,建设青贮窖1.25万立方米。同时,农区两镇通过赊欠或垫支等多种形式,投资200万元,从各地调购适宜舍饲圈养的多赛特... 目前,达茂旗农区两镇原有的40万只羊已出栏25万只,农民舍饲圈养15万只。新建棚圈3万平方米,改建棚圈21.6万平方米,建设青贮窖1.25万立方米。同时,农区两镇通过赊欠或垫支等多种形式,投资200万元,从各地调购适宜舍饲圈养的多赛特、德美等种公羊和基础母羊1631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茂旗 工作 农民收入 试点工作 舍饲圈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实施围封禁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7
《内蒙古林业》 2008年第3期47-47,共1页
包头市召开实施围封禁牧工作会议之后,各旗县区政府按照会议要求和安排部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基本实现了围封禁牧、牲畜舍饲圈养的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 工作 包头市 舍饲圈养 区政府 牲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围封禁牧工作效果明显
8
《内蒙古林业》 2009年第3期47-47,共1页
包头市围封禁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区基本实现围封禁牧,舍饲圈养,达茂旗牧区2357万亩草场实现全面禁牧,牧民转移安置工作有序开展。1361户牧民安置于23个牧区产业化园区,1300户牧民转移安置于百灵庙镇。
关键词 工作 包头市 安置工作 舍饲圈养 达茂旗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围封禁牧工程 构筑北部绿色屏障
9
作者 陈华 《内蒙古林业》 2009年第11期6-7,共2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地处祖国北部边陲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为达茂旗),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在认真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地处祖国北部边陲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为达茂旗),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在认真分析旗情的基础匕,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构筑包头市北部绿色屏障为目标,及时做出“实施围封禁牧工程”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屏障 工程 生态环境恶化 植被覆盖率 小康社会 生态文明 恢复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围封禁牧工作力度大 成效显著
10
《内蒙古林业》 2008年第12期59-60,共2页
包头市围封禁牧工作进展顺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区基本实现围封禁牧、舍饲圈养。达茂旗牧区2357万亩草场于6月30日实现全面禁牧,牧民转移安置工作有序开展,1361户牧民已安置于23个牧区产业化园区和饲草料基地,1300户牧民... 包头市围封禁牧工作进展顺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区基本实现围封禁牧、舍饲圈养。达茂旗牧区2357万亩草场于6月30日实现全面禁牧,牧民转移安置工作有序开展,1361户牧民已安置于23个牧区产业化园区和饲草料基地,1300户牧民转移安置于百灵庙镇。牧区草场禁牧补贴正在按时足额发放,其它政策性补贴也在陆续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 包头市 区草场 力度 安置工作 饲草料基地 舍饲圈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围封对沙漠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固碳潜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建华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1期82-83,共2页
为了改变科尔沁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的这一问题,采取了禁牧围封的措施,通过禁牧围封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牲畜对科尔沁草原中植被、土壤的破坏程度。笔者以科尔沁地区的过度放牧区域为实验对象,采取禁牧围封措施。
关键词 禁牧围封 科尔沁草原 土壤理化性质 固碳潜力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郭勒放牧草地封育后植被恢复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英舜 师桂花 +1 位作者 许中旗 许晴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14,共5页
通过对不同时期(1987、1997、2003年)围封禁牧的草地与自由放牧草地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封育后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围封禁牧对草原植被的盖度、地上生物量、净生产力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禁牧时间的增加,群落覆盖度及生物... 通过对不同时期(1987、1997、2003年)围封禁牧的草地与自由放牧草地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封育后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围封禁牧对草原植被的盖度、地上生物量、净生产力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禁牧时间的增加,群落覆盖度及生物量都有明显的增加;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都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长期封育不利于草地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草原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围封对疏勒河源区高寒草甸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永珍 冯怡琳 +4 位作者 林永一 赵文智 陈生云 邓艳芳 刘继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495-7506,共12页
围封会促进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环境恢复,长期围封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下降,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季节和生境条件变化而异。为了探究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变化对围封禁牧的响应,利用... 围封会促进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环境恢复,长期围封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下降,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季节和生境条件变化而异。为了探究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变化对围封禁牧的响应,利用陷阱法调查了疏勒河源区沼泽化草甸、草甸和草原化草甸3种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甸围封禁牧和自由放牧处理下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围封禁牧对高寒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随生境条件不同而异。禁牧降低了沼泽化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而提高了草甸和草原化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围封禁牧对沼泽化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小,显著降低了草甸生境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反,禁牧显著提高了草原化草甸生境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降低其多样性和均匀度;豹蛛属1种是高寒草甸主要的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相对多度为67.0%),高寒草甸土壤水分有效性等生境条件不同影响了豹蛛属1种对围封禁牧的响应模式,进而影响了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总之,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影响了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对禁牧和放牧的响应模式,沼泽化草甸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源区 高寒草甸 自由放 地表节肢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锦后旗打响禁牧保卫战
14
作者 王永明 《内蒙古林业》 2011年第3期11-11,共1页
在一望无际的河套平原上,翠绿的新疆杨挺立在道路两侧,耐旱的小美旱遍布渠沟路畔,昔日的盐碱滩被红红的柽柳覆盖,曾经肆虐的乌兰布和沙漠平静地潜伏在梭梭、杨柴等灌木丛下;如果你有幸漫步在杭锦后旗的林草丛中,不经意间还会惊走各种... 在一望无际的河套平原上,翠绿的新疆杨挺立在道路两侧,耐旱的小美旱遍布渠沟路畔,昔日的盐碱滩被红红的柽柳覆盖,曾经肆虐的乌兰布和沙漠平静地潜伏在梭梭、杨柴等灌木丛下;如果你有幸漫步在杭锦后旗的林草丛中,不经意间还会惊走各种飞雀、野鸡和野兔;若不是置身其中,很难想像曾经遍布着白茫茫的盐碱滩的后套大地,如今的森林覆盖率已达25%,乌兰布和沙区48.85%的沙丘、沙地披上了绿装,这是杭锦后旗开展全面围封禁牧的成果,这其中也饱含了全体护林人员的辛勤汗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覆盖率 保卫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区 河套平原 盐碱滩 新疆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围封转移”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有效措施
15
作者 潘诚 刘兵 《内蒙古草业》 2003年第4期54-55,62,共3页
本文着重论述了苏尼特右旗实施“围封转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也论述了本旗在“围封禁牧、收缩转牧、集约经营”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和方法。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号召全旗人民紧急行动起来 ,以实施“围封转移”为契机 ,制定周密... 本文着重论述了苏尼特右旗实施“围封转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也论述了本旗在“围封禁牧、收缩转牧、集约经营”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和方法。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号召全旗人民紧急行动起来 ,以实施“围封转移”为契机 ,制定周密方案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全面推动“四个转变” ,给草原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保护 草原利用 集约经营 生态畜 转移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丘表土有机质与粒度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桂华 刘洪妍 +8 位作者 介冬梅 刘颖 蒙萌 王江永 高桂在 李德晖 李楠楠 牛洪昊 冷程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23-2230,共8页
围封禁牧是退化沙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追踪沙地植被修复对土壤的影响,对保护沙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围封禁牧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表土的有机质含量和粒度特征。结果表明:依据... 围封禁牧是退化沙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追踪沙地植被修复对土壤的影响,对保护沙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围封禁牧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表土的有机质含量和粒度特征。结果表明:依据植被盖度而划分的4种类型沙丘之间的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差异(P<0.05),而盖度与沙丘中值粒径的关系极弱,相关系数r=0.163。利用不同类型沙丘表土的有机质含量和粒度特征参数作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植被盖度是影响沙丘固定程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土壤有机质,沙粒粒径与沙丘的固定程度关系极弱,地表植被对沙丘表土的水土保持作用较弱,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还未达到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须继续实施围封禁牧政策。沙丘粒径均以中粒、细粒为主,同一沙丘迎风坡及其坡顶比背风坡颗粒偏粗,分选偏好,峰态偏宽,土壤风蚀作用更严重。因此,在植被重建时可适当采取人工措施,可以流动、半流动沙丘迎风坡的坡顶部分为重点恢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中值粒径 盖度 禁牧围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漠化防治中压力转移模式的检讨——以内蒙古巴林右旗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英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以内蒙巴林右旗为例 ,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漠化防治中所主要采用的几种方法——围封禁牧、生态移民、舍饲和小草库伦。提出这些方法都属“压力转移模式”,并指出了其失效的各种表现。进而通过分析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 以内蒙巴林右旗为例 ,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漠化防治中所主要采用的几种方法——围封禁牧、生态移民、舍饲和小草库伦。提出这些方法都属“压力转移模式”,并指出了其失效的各种表现。进而通过分析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矛盾 ,指出其失效的根本原因。据此 ,提出要将“压力转移模式”转向“攻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草原 沙漠化 防治 压力转移模式 内蒙古巴林右旗 生态移民 舍饲 小草库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泌沙地的绿色变迁
18
作者 华维光(文/图) 《内蒙古林业》 2020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西辽河中下游,面积为4.23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多年来,通辽市通过实施收缩转移战略,采取治沙造林、围封禁牧、搬迁转移人口、建设封禁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等措施,全市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西辽河中下游,面积为4.23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多年来,通辽市通过实施收缩转移战略,采取治沙造林、围封禁牧、搬迁转移人口、建设封禁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等措施,全市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000多万亩,使市域范围内的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沙造林 科尔沁沙地 内蒙古东部 辽河中下游 转移战略 防治水土流失 治理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