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朝民国祭祀佛教的历史状况及其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尚全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祭祀佛教是清朝民国时期汉传佛教的主流信仰,其基本内涵是汉传佛教信仰的祭祀亡灵化。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祭祀佛教,虽然可以追溯到梁武帝时代,但其成为一种信仰模式,则在清朝民国时期。从社会学的视角,分三个方面分析清朝民国祭祀佛教... 祭祀佛教是清朝民国时期汉传佛教的主流信仰,其基本内涵是汉传佛教信仰的祭祀亡灵化。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祭祀佛教,虽然可以追溯到梁武帝时代,但其成为一种信仰模式,则在清朝民国时期。从社会学的视角,分三个方面分析清朝民国祭祀佛教的社会功能,主要讨论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对清朝民国祭祀佛教的社会功能的批判,清朝祭祀佛教是工具与价值各占一半的佛教,也就是半世俗半神圣的佛教,就半世俗化而言,是讨论清朝祭祀佛教的社会功能/工具。第二个主题是民国祭祀佛教的神圣化问题/价值,即民国祭祀佛教的现代性。第三个主题是清朝民国祭祀佛教与宗法传统社会的关系/贡献。清朝的祭祀佛教虽然具有维护皇权的功能,但雍正用行政手段推行的净土宗单一信仰,也具有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性,成为汉传佛教在民国复兴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社会 祭祀佛教 祖先崇拜 人本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佛教的区域性特色及其人文地理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尚全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汉魏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初级阶段,主要分布在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和长江流域。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是皇族和士大夫信仰的佛教,而长江流域的墓葬出土的佛教文物,则表明佛教与民间丧葬风俗结合在一起,在中国首先草... 汉魏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初级阶段,主要分布在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和长江流域。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是皇族和士大夫信仰的佛教,而长江流域的墓葬出土的佛教文物,则表明佛教与民间丧葬风俗结合在一起,在中国首先草根化。汉魏时期的佛教信仰,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佛教都是一种祭祀工具,日本学者称之为"道教的佛教"。汉魏佛教信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色,在洛阳和建业的政治中心,佛教的祭祀功能表现为为现实生活祈福,满足上流社会的重生需求,而在长江流域的民间,则表现为祈祷祖先在彼岸世界过上美好生活。祭祀化的汉魏佛教的形成,标志着佛教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时至今日,人们普遍地认为,佛教文化并非外来文化,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的中国化 祭祀佛教 皇族佛教 民俗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案与祭祀文化之间的渊源探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玲玲 徐伟 沈忠民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5期20-21,共2页
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生活中既是人们日常的用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古代人民积极向上精神的传承。供案是中国最为典型的一种传统家具,主要用于祭祀,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其中供案从古到今的演变与祭祀文化密... 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生活中既是人们日常的用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古代人民积极向上精神的传承。供案是中国最为典型的一种传统家具,主要用于祭祀,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其中供案从古到今的演变与祭祀文化密切相关。为了探究供案类家具与祭祀礼仪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供案的发展历史为脉络,对供案的兴起及发展、过渡及变革、成熟及完善各个阶段的形制、材质等变化进行分析,并探究祭祀文化对供案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案 形制特点 祭祀文化 佛教祭祀 节日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