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朝民国祭祀佛教的历史状况及其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尚全
-
机构
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
文摘
祭祀佛教是清朝民国时期汉传佛教的主流信仰,其基本内涵是汉传佛教信仰的祭祀亡灵化。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祭祀佛教,虽然可以追溯到梁武帝时代,但其成为一种信仰模式,则在清朝民国时期。从社会学的视角,分三个方面分析清朝民国祭祀佛教的社会功能,主要讨论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对清朝民国祭祀佛教的社会功能的批判,清朝祭祀佛教是工具与价值各占一半的佛教,也就是半世俗半神圣的佛教,就半世俗化而言,是讨论清朝祭祀佛教的社会功能/工具。第二个主题是民国祭祀佛教的神圣化问题/价值,即民国祭祀佛教的现代性。第三个主题是清朝民国祭祀佛教与宗法传统社会的关系/贡献。清朝的祭祀佛教虽然具有维护皇权的功能,但雍正用行政手段推行的净土宗单一信仰,也具有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性,成为汉传佛教在民国复兴的契机。
-
关键词
宗法社会
祭祀佛教
祖先崇拜
人本佛教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汉魏佛教的区域性特色及其人文地理学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尚全
-
机构
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8-134,共7页
-
文摘
汉魏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初级阶段,主要分布在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和长江流域。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是皇族和士大夫信仰的佛教,而长江流域的墓葬出土的佛教文物,则表明佛教与民间丧葬风俗结合在一起,在中国首先草根化。汉魏时期的佛教信仰,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佛教都是一种祭祀工具,日本学者称之为"道教的佛教"。汉魏佛教信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色,在洛阳和建业的政治中心,佛教的祭祀功能表现为为现实生活祈福,满足上流社会的重生需求,而在长江流域的民间,则表现为祈祷祖先在彼岸世界过上美好生活。祭祀化的汉魏佛教的形成,标志着佛教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时至今日,人们普遍地认为,佛教文化并非外来文化,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关键词
佛教的中国化
祭祀佛教
皇族佛教
民俗佛教
-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供案与祭祀文化之间的渊源探究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高玲玲
徐伟
沈忠民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
-
出处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5期20-21,共2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7YFD0601104)
白玉兰家居研究院资助项目(BYL-NL-201702)
-
文摘
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生活中既是人们日常的用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古代人民积极向上精神的传承。供案是中国最为典型的一种传统家具,主要用于祭祀,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其中供案从古到今的演变与祭祀文化密切相关。为了探究供案类家具与祭祀礼仪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供案的发展历史为脉络,对供案的兴起及发展、过渡及变革、成熟及完善各个阶段的形制、材质等变化进行分析,并探究祭祀文化对供案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影响。
-
关键词
供案
形制特点
祭祀文化
佛教祭祀
节日民俗
-
Keywords
Sacrificial Altar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tion
Sacrificial Culture
Buddhism Sacrifice
Traditional Festival and Folk Custom
-
分类号
TS664.01
[轻工技术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