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代礼器与祭器发展中艺术设计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广宇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3-136,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夏商周三代逐步发展完备的中国古代礼制思想,阐述了礼器与祭器从青铜礼器到陶制礼器乃至瓷祭器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礼器 祭器 礼制 设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葬器?祭器?乐器?——商埙角色之再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孔义龙 王泽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116,共7页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的埙,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繁盛于殷商时期。商代以后,埙开始衰落,在经历两周的下坡路后,从秦汉开始几不复闻。一件有着深厚底蕴的乐器在短时间内衰落,其中所内含的原因值得深思。祭器和葬器两种角色的存在,...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的埙,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繁盛于殷商时期。商代以后,埙开始衰落,在经历两周的下坡路后,从秦汉开始几不复闻。一件有着深厚底蕴的乐器在短时间内衰落,其中所内含的原因值得深思。祭器和葬器两种角色的存在,是埙在商代呈现出兴盛状态的一大因素。自西周开始,埙祭器、葬器角色的消失和向乐器角色的转变,使埙随着雅乐一步步走向僵化和衰落。祭器、葬器角色的消失,是造成埙自商代以后数量上呈现下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祭器 葬器 社会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于乐”与孔子的人生理想 被引量:4
3
作者 程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4,共6页
"成于乐",真的是指君子道德学问与音乐修养的和谐完美之境吗?通过解读《周礼》、《礼记.乐记》等文献,笔者认为,古代的乐实际上是祭祀行礼的表演形式,祭祀行礼的场面因而被称为"礼乐之文",它的井然有序离不开乐官... "成于乐",真的是指君子道德学问与音乐修养的和谐完美之境吗?通过解读《周礼》、《礼记.乐记》等文献,笔者认为,古代的乐实际上是祭祀行礼的表演形式,祭祀行礼的场面因而被称为"礼乐之文",它的井然有序离不开乐官系统的指挥、调控。这种指挥、调控正是孔子所说的"节礼乐"。当一个大司乐、大乐正那样的祭祀行礼的主持人,在孔子看来,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或许,这样理解"成于乐",才更能了解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序 礼乐之文 青铜祭器 大司乐 大合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礼图》鸡彝图像考辩 被引量:2
4
作者 易善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8,共5页
鸡彝是古代祭祀用来盛酒的祭器。但学界存在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鸡彝是在祭器表面刻画上带有鸡形的图案;另一种说法是鸡彝器型本身上就是鸡的造型。本论文赞同前一种说法,认为鸡彝是在祭器表面刻画像鸡形的图案。
关键词 鸡彝 《三礼图》 礼图 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袒”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万天星 《汉语学习》 1985年第5期35-36,共2页
《说文》:“袒,衣缝解也。” “肉袒”则是解开衣缝,裸露上身。它产生于春秋时期,是降服从顺之礼。如《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杜预注:“肉袒牵羊,示服为臣卜。”
关键词 肉袒 杜预注 廉颇 史记 春秋时期 斧质 肉袒负荆 刘氏 面缚 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颂、鉴、博物
6
作者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4期60-60,共1页
对传述史事的作用,古人有颂、鉴和博物的看法。《诗》中有《颂》。《诗序》说:“颂者,美圣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近数十年,人每以其为庙堂媚神乐章而少之。
关键词 史事 功德 乐章 无逸 祭器 晋侯 殷鉴 萌芽时期 《左传》 中国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