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祥瑞文化的当代创意再包装——以貔貅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9-215,共7页
以风水学为核心的当代文化创意赋予了貔貅招财、聚财、守财等功能特征,但反观历史,当代人口中所言"貔貅"已非古籍中那凶猛能战的野兽,而是在夸大古籍描写并融合"辟邪"、"天禄"这类镇墓神兽特征的基础上,... 以风水学为核心的当代文化创意赋予了貔貅招财、聚财、守财等功能特征,但反观历史,当代人口中所言"貔貅"已非古籍中那凶猛能战的野兽,而是在夸大古籍描写并融合"辟邪"、"天禄"这类镇墓神兽特征的基础上,巧妙利用当代人对传统文化既认同又陌生的现实,对其进行创意再包装的全新产物。貔貅从远古猛兽到当代风水灵瑞的演变,可以说是对传统祥瑞文化进行创意再包装的典型案例。商品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在挖掘保护传统、并加深对其理解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提炼开发其在现代社会的存在价值,根据不同时期民众消费心理和习惯,对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再创造与提升,开发适合社会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这便是传统祥瑞文化在当代的生存"保鲜"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瑞文化 貔貅 风水 创意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祥瑞文化的“等级”之分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一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3年第12期40-42,共3页
中国传统家具的装饰主题与其它的工艺品一样,都是按着中国传统祥瑞观念沿续下来的。它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融汇着各种思想观念,如:等级观念、风俗习惯等,并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在家具中,"... 中国传统家具的装饰主题与其它的工艺品一样,都是按着中国传统祥瑞观念沿续下来的。它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融汇着各种思想观念,如:等级观念、风俗习惯等,并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在家具中,"祥瑞"文化总共分为五个级别:一为"家瑞";二为"大瑞";三为"善瑞";四为"中瑞";五为"下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瑞文化 传统家具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祥瑞文化在陶瓷酒具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万洁 《福建茶叶》 2019年第9期89-89,共1页
传统祥瑞文化历史悠久,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陶瓷酒具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中华民族对酒文化的理解。如何才能将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与传统祥瑞文化结合,并借助现代陶瓷艺术的形式加以展现。本文论述了祥瑞文... 传统祥瑞文化历史悠久,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陶瓷酒具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中华民族对酒文化的理解。如何才能将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与传统祥瑞文化结合,并借助现代陶瓷艺术的形式加以展现。本文论述了祥瑞文化的含义,通过对祥瑞文化元素在陶瓷酒具中的呈现方式的研究,分析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将中国传统祥瑞文化元素融入到酒具中所涉及的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提出要结合现代审美情趣、科学技术、生活方式来创造性地将中国祥瑞元素运用到现代酒具的设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祥瑞文化 陶瓷酒具 设计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貔貅造型的文化寓意解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戚序 袁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瑞兽貔貅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祥瑞文化造物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造型形态,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韵味历久弥新。貔貅作为传统祥瑞符号发展至今具备了完善的审美功能,其独特的"祥瑞神性"之美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中国特殊的... 瑞兽貔貅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祥瑞文化造物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造型形态,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韵味历久弥新。貔貅作为传统祥瑞符号发展至今具备了完善的审美功能,其独特的"祥瑞神性"之美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及传统文化造物观。文章着重对瑞兽貔貅的"祥瑞神性"之美产生的历史根源、造型特征与功能用途及其在历史变迁中形式与内容的文化寓意的衍变情况进行评判性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貔貅 传统造物 民间传说 神圣性 祥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峤百咏》的祥瑞书写及其成因——兼及武周天命建构中的文学创作动机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聪 康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0-176,共7页
《李峤百咏》作为初唐五律定型过程中的范式,在对象选取、意象用典和意境营造中带有明显的注重祥瑞的特点。这与当时的宫廷咏物诗风以及李峤的官职和写作经验有关,同时也与当时的政治需求及李峤的政治立场存在内在的联系。因为武后以女... 《李峤百咏》作为初唐五律定型过程中的范式,在对象选取、意象用典和意境营造中带有明显的注重祥瑞的特点。这与当时的宫廷咏物诗风以及李峤的官职和写作经验有关,同时也与当时的政治需求及李峤的政治立场存在内在的联系。因为武后以女身称帝,尤其需要藉助祥瑞表征来凸显自身的天命之应,而李峤以诗歌的形式参与武后的天命建构与祥瑞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峤百咏》 祥瑞文化 宫廷咏物诗 天命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