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宗”画论与“神韵”诗学的交锋与融通
1
作者 莫崇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4,共8页
“南宗”画论与“神韵”诗学在清康熙年间同时发展到高峰,代表人物王原祁与王士禛之间曾有理论交锋。在王士禛的论述中,基于其借鉴画论建构诗学的经验,以及对“南宗”画论的解读,两种理论于表面上达成了某种融通。但是,“南宗”画论师... “南宗”画论与“神韵”诗学在清康熙年间同时发展到高峰,代表人物王原祁与王士禛之间曾有理论交锋。在王士禛的论述中,基于其借鉴画论建构诗学的经验,以及对“南宗”画论的解读,两种理论于表面上达成了某种融通。但是,“南宗”画论师法统序由董其昌借鉴南宗禅统序观而建构,与王士禛基于诗学辨体思想建构的统序观实有鸿沟。另一方面,两种理论皆认可始“入”继“出”的思路,二者对“入”的高度重视与他们借用的南宗禅顿悟观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宗”画论 神韵诗学 南宗禅理 师法统序 交锋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禛与桐城诗学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务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9,共10页
王士禛神韵诗风长期影响着清代诗坛,桐城诗学中也有神韵的色彩。王士禛与桐城几大家族成员有密切的交往,其编选的《古诗选》直至晚清都被桐城派视为诗学教科书。桐城派文学主张重神,推崇淡远超逸的神韵境界;向往阳刚与阴柔之美的结合,... 王士禛神韵诗风长期影响着清代诗坛,桐城诗学中也有神韵的色彩。王士禛与桐城几大家族成员有密切的交往,其编选的《古诗选》直至晚清都被桐城派视为诗学教科书。桐城派文学主张重神,推崇淡远超逸的神韵境界;向往阳刚与阴柔之美的结合,于二者中更重视阳刚之美,而创作却偏向阴柔;强调学力与天赋兼重,提倡禅悟之境。这些都与王渔洋的神韵诗学甚为吻合。尽管清代后期王士禛在桐城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对桐城诗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古诗选》 神韵诗学 桐城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删订少作与风格转向——王士禛与清初诗坛的变局
3
作者 吴留营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王士禛诗集自顺治末年初刊,到晚年手订全集《带经堂集》,半个世纪间新著迭出,旧集也有多次汇刊。其中康熙元年、八年汇刊诗集时,对旧作有较大体量的删削。借由早期版本和相关文献钩沉所删作品,可补构王氏早期文学创作图景,窥知其学诗路... 王士禛诗集自顺治末年初刊,到晚年手订全集《带经堂集》,半个世纪间新著迭出,旧集也有多次汇刊。其中康熙元年、八年汇刊诗集时,对旧作有较大体量的删削。借由早期版本和相关文献钩沉所删作品,可补构王氏早期文学创作图景,窥知其学诗路径及审美迁衍脉络。顺治时代至顺康之交,王氏进士及第且得官江南,科场、宦途看似畅达,而散佚作品则可透视其时的失意乃至哀怨。此间,艳体诗词大量创作并结集出版,是其审美取向多变、创作风格激进的阶段。诗宗王孟或温李,两条路径在扬州期间交错或并行。伴随着诗集的多次润改重订,渔洋诗学在趋于雅正的过程中走向成熟。王氏诗词的删削重订与审美转徙,在清初词风雅化、诗坛由多元走向整饬的文学生态变局中颇具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诗学 王士禛 风格转向 少作 清初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