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踝关节神经阻滞术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彭英 彭兴甫 +3 位作者 高强 张航 易明亮 余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一种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炎性关节病,常伴有高尿酸血症,四肢关节或(和)软组织内可检测到单钠尿酸盐晶体(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MSU)沉积。GA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20‰~0.35‰,...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一种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炎性关节病,常伴有高尿酸血症,四肢关节或(和)软组织内可检测到单钠尿酸盐晶体(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MSU)沉积。GA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20‰~0.35‰,其好发于30~40岁男性[1]。急性发作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发红、肿胀和功能受限,慢性期则主要表现为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神经阻滞术 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 踝关节 高尿酸血症 炎性关节病 代谢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志剑 张达颖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07-908,共2页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发病率约占50%~60%,常由颈椎间盘侧后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其症状轻重与颈神经根炎症程度一致.我们遵循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炎症原理,采用选择性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术治...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发病率约占50%~60%,常由颈椎间盘侧后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其症状轻重与颈神经根炎症程度一致.我们遵循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炎症原理,采用选择性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阻滞术 颈椎间孔 治疗 临床观察 关节突关节 神经根炎症 颈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建军 纪树荣 +4 位作者 胡莹媛 李燕春 吴卫红 陆华宝 张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阻滞术和酚阻滞术缓解脑性瘫痪患儿痉挛的优劣。方法: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A、B两组接受神经阻滞术治疗。年龄2—17岁,平均6.25岁。A组患儿38例,应用BTX—A治疗,用量为55—150IU,平均80.4IU。B组患儿42例,应用5%... 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阻滞术和酚阻滞术缓解脑性瘫痪患儿痉挛的优劣。方法: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A、B两组接受神经阻滞术治疗。年龄2—17岁,平均6.25岁。A组患儿38例,应用BTX—A治疗,用量为55—150IU,平均80.4IU。B组患儿42例,应用5%的酚溶液治疗,用量为0.5—4.6ml,平均2.2ml。结果:两组患儿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儿的疗效持续时间长于A组患儿(P<0.001),B组患儿的副作用发生率高于A组患儿的副作用率(P<0.05)。结论:BTX—A神经阻滞术更安全、可靠,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神经阻滞术 A型肉毒毒素 苯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菱形阻滞与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4
作者 毛远舟 贾海滨 +3 位作者 刘冬 王霞 曹向洪 刘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7-1321,1327,共6页
目的对比菱形阻滞与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9例患者(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组)、B组32例患者(菱形阻滞注射组)、C组31例患者(膝关节周围神经阻... 目的对比菱形阻滞与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9例患者(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组)、B组32例患者(菱形阻滞注射组)、C组31例患者(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联合菱形阻滞注射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 d、7 d、1个月、6个月行VAS视觉模拟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康复量表评分以及比较疼痛缓解率、膝关节康复缓解率。比较第二次、三次治疗比率,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治疗后1个月内VAS、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治疗7 d后疼痛缓解有效率、膝关节康复缓解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第二次、三次治疗比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联合菱形阻滞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更为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阻滞 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宁复合液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丽丽 支满霞 侯进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脉络宁复合液组与倍他米松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使用脉络宁复合液及倍他米松行责任椎体旁神经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疗程4周,6个月... 目的:探讨使用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脉络宁复合液组与倍他米松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使用脉络宁复合液及倍他米松行责任椎体旁神经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疗程4周,6个月后随访。观察综合疗效,统计分析颈椎病疗效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治疗后6个月脉络宁组与倍他米松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络宁组优于倍他米松组,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远期疗效稳定,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旁神经阻滞术 脉络宁复合液 倍他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术穿刺深度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韦东 钱蕾 +7 位作者 瞿东滨 贺善礼 李泽宇 谭炜浩 钟锦涛 杨航 欧阳钧 郑明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观察横突、肋横突外侧韧带与脊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为提高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术的安全性及阻滞效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8具标本胸椎节段,取椎板外侧缘和同名脊神经根的十字交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分别测量T112共12个节段... 目的观察横突、肋横突外侧韧带与脊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为提高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术的安全性及阻滞效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8具标本胸椎节段,取椎板外侧缘和同名脊神经根的十字交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分别测量T112共12个节段脊神经与横突下后缘中点、肋横突外侧韧带下缘中点之间的距离。根据"3个一组"原则,12个节段共分为4组,记为T13组、T46组、T79组及T1012组,对不同组别的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脊神经-横突间距:平均为(16.13±5.59)mm,T112总体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T5节段最大,为(18.88±5.78)mm,T5向上或向下节段逐渐减小,T1节段为(16.62±3.67)mm,T12节段为(9.76±3.75)mm。自上而下4组的脊神经-横突间距分别为(17.50±4.67)、(18.19±5.62)、(16.92±5.28)及(12.00±4.42)mm,T1012组相比T13组(P<0.01)、T46组(P<0.01)、T79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2)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平均为(17.67±3.76)mm,自上而下4组的间距分别为(16.95±3.82)、(17.55±3.89)、(17.81±3.83)及(18.30±3.43)mm,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了解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利于估算椎旁神经阻滞的安全穿刺深度,以提高阻滞效能,避免脊神经损伤及全脊髓麻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术 超声引导 穿刺深度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磊磊 刘俊 +2 位作者 黄晓夏 刘涛 滕勇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LR)是指腰骶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并以皮节模式放射至下肢,可伴有麻木、感觉异常、刺痛、肌无力和特异性反射丧失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LR)是指腰骶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并以皮节模式放射至下肢,可伴有麻木、感觉异常、刺痛、肌无力和特异性反射丧失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困扰,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低成本和精准微创的临床技术手段,可针对特定神经根进行精准干预,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周围环境而快速缓解疼痛症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如精确定位要求、药物选择、潜在风险及并发症、不同患者群体间的疗效差异等。本文对SNRB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阻滞 腰痛 腰骶神经根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轩 张飞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460,共6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常见的头面部疼痛,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ICHD-3)明确了TN的诊断标准。病理生...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常见的头面部疼痛,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ICHD-3)明确了TN的诊断标准。病理生理机制方面以神经血管压迫、神经炎症和免疫反应为主;在药物治疗方面,联合用药策略和新型抗惊厥药物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微创手术方面,微血管减压术、经皮射频热凝术、微球囊压迫术等技术也在逐渐完善。但仍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手术的并发症及复发可能。未来有望通过基因和分子研究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针对特定分子通路的药物正在研发中,可能为TN治疗带来突破。目前手术治疗是TN最有效的手段,本文现就经皮微创手术治疗TN的技术手段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经皮球囊压迫 射频热凝 甘油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冯颜旭 陆斌杰 +1 位作者 李宇卫 孙冬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4-1108,共5页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是一种在影像学引导下,以穿刺的方式将药物注射到相应病变神经周围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美国介入疼痛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Pain Physicians,ASIPP)综合循证...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是一种在影像学引导下,以穿刺的方式将药物注射到相应病变神经周围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美国介入疼痛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Pain Physicians,ASIPP)综合循证指南[1]指出:对于各种类型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的腰骶神经痛均可采用不同方式的SN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选择性神经阻滞 循证指南 药物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导向腹腔神经丛阻滞术18例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溪江 王德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9-440,共2页
目的 :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computed tom ography,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 celiac ganglion or plexusblock,CGB或 CPB)解除或减轻无法手术切除的上腹部恶性肿瘤所致的进行性癌性疼痛。方法 :18例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 ,在C... 目的 :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computed tom ography,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 celiac ganglion or plexusblock,CGB或 CPB)解除或减轻无法手术切除的上腹部恶性肿瘤所致的进行性癌性疼痛。方法 :18例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 ,在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通过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癌性疼痛。结果 :术后癌性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 ,有效率达到 10 0 %。病人无严重不良反应 ,仅 2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 ,有头晕、恶心的感觉 ,有 1例出现较为剧烈的腹部烧灼感 ,短时缓解。结论 :CPB术能有效地解除上腹部癌性疼痛 ,临床上又避免使用易成瘾的麻醉止痛药 ,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术 腹腔神经 CT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韦东 谭炜浩 +5 位作者 钟锦涛 杨斌 陈志敏 马纯玲 瞿东滨 郑明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4,共4页
胸椎旁神经阻滞术(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是将局麻药注入椎旁间隙进而产生同侧节段性躯体和交感神经阻滞的技术[1,2]。TPVB应用于脊柱、胸腹部急慢性疼痛的镇痛主要与胸椎旁间隙(thoracic paravertebral space,TPVS)的解... 胸椎旁神经阻滞术(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是将局麻药注入椎旁间隙进而产生同侧节段性躯体和交感神经阻滞的技术[1,2]。TPVB应用于脊柱、胸腹部急慢性疼痛的镇痛主要与胸椎旁间隙(thoracic paravertebral space,TPVS)的解剖结构有关。TPVS为位于胸椎两旁的楔形间隙,如图1所示[3],内含脂肪组织、脊神经根、肋间神经、胸神经背支、交通支、交感神经链和肋间动静脉等结构,其内侧界由椎体、椎间盘和椎间孔构成,向内经椎间孔与硬膜外间隙相连,外侧在肋横关节附近逐渐变细并延续为肋间隙。前缘为胸膜,后缘为肋横突上韧带,不同节段的上下边界由肋骨头、肋骨颈、横突以及肋横突韧带等分隔。关于TPVS的尾端边界有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腰大肌是TPVS的下边界[4],但其他研究发现注射剂可通过膈肌的内侧和外侧弧状韧带向腰丛和腹腔神经节扩散,并不存在尾端边界[5]。至今,还没有TPVS头端边界的相关描述。现将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种类、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术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压力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6
12
作者 卢光 易晓斌 +4 位作者 陶蔚 朱宏伟 刘敏 胡永生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6-59,63,共5页
作为疼痛治疗的一项基本技能,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以其广泛的适应症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临床。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临床诊疗技术,实则背后蕴藏很多机理和风险。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的深入研究,特在此与大家一起梳理并展... 作为疼痛治疗的一项基本技能,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以其广泛的适应症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临床。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临床诊疗技术,实则背后蕴藏很多机理和风险。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的深入研究,特在此与大家一起梳理并展望,使其更精准和安全的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 星状神经阻滞 疼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腹前壁途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癌性疼痛 被引量:21
13
作者 潘杰 杨宁 +3 位作者 刘巍 金征宇 赵玉沛 蔡立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腹前壁途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NCPB)治疗上腹部及后背癌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4例接受CT引导下经腹前壁穿刺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的中、晚期胰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腹前壁途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NCPB)治疗上腹部及后背癌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4例接受CT引导下经腹前壁穿刺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的中、晚期胰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短期疗效 (<2周 )的有效率为 91.7% ,完全缓解率为 45 .8% ;长期疗效 (>3个月 )的有效率为 71.4% ,完全缓解率为 14.3%。无 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腹前壁穿刺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上腹部及后背癌性疼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神经阻滞 癌性疼痛 无水酒精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昆 邵月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492-1494,共3页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NCPB)是缓解胰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所致上腹部及背部疼痛的有效方法。腹腔神经丛松解术是治疗上腹部癌痛的常规和有效方法,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减少了镇痛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NCPB)是缓解胰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所致上腹部及背部疼痛的有效方法。腹腔神经丛松解术是治疗上腹部癌痛的常规和有效方法,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减少了镇痛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临床常用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方法学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疼痛 腹腔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入淋巴结内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培军 左长京 +9 位作者 崔恒武 田建明 吕桃珍 杨继金 王敏杰 邵成伟 李树平 张火俊 陈炜 郝强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入淋巴结内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 ,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93例晚期癌症患者 ,均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 ,并融合成团块状。全部病例均有严...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入淋巴结内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 ,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93例晚期癌症患者 ,均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 ,并融合成团块状。全部病例均有严重的上腹部疼痛 ,采用过麻醉类止痛药治疗 ,34例还接受过放射治疗 ,止痛效果均不佳。应用CT引导下穿入淋巴结内酒精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即刻、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 10 0 %、10 0 %、10 0 %、97.9%、96.6%、92 .5 %。肿大淋巴结均有明显坏死。结论 :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 ,融合成块 ,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患者 ,用传统的膈脚前阻滞疗法止痛效果有限 ,应采用穿入淋巴结内阻滞疗法 ,可取得较好的止痛及使肿大淋巴结缩小的双重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神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经皮腹腔神经阻滞 癌性腹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癌性疼痛的介入治疗——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花迎雪 乔德林 +1 位作者 龚德根 章宏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上腹部癌性疼痛 介入治疗 经皮腹腔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7
作者 尚鸿生 陈汴生 +4 位作者 户红卿 宋锦旗 王彦臣 陈岚筠 原晓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分别应用国产康嘉公司生产的Decompressor髓核旋切器,在斜位X-... 目的:观察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分别应用国产康嘉公司生产的Decompressor髓核旋切器,在斜位X-线的引导下,经上关节突外缘穿刺入路,行髓核旋切腰椎间盘减压术。B组减压后联合应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用治疗前和治疗后三天、三个月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及治疗优良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天、2周、2月腰痛和腿痛评分、Oswestry评分B组均明显低于A组。亚组腿痛评分比较,术后3天、2周,B1组和B2组均明显低于A2组。结论: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能快速而有效达到椎间盘减压并对神经根进行抗炎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减压器 椎间盘减压 选择性脊神经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失眠病人睡眠质量及血清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武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术(ultrasound guided stellate ganglion block,U-SGB)对失眠病人睡眠质量及血清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门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术(ultrasound guided stellate ganglion block,U-SGB)对失眠病人睡眠质量及血清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失眠病人12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n=62)采用U-SGB术治疗,对照组(n=61)采用艾司唑仑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糖皮质激素与GH水平。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评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EF,WHOQOL-BREF)标准评定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各维度及总评分、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病人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WHOQOL-BREF评分也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其中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清糖皮质激素、G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全部病人糖皮质激素明显低于治疗前,G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臂丛神经阻滞、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论:U-SGB可明显改善失眠病人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改善血清糖皮质激素、GH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下星状神经阻滞 失眠 睡眠质量 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江泽 李英 +2 位作者 易长虹 王光亚 谢孝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评价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5 例晚期癌症患者,67 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包绕神经、血管,均有顽固性上腹痛,经CT导引穿入隔脚前及后腹膜肿大淋巴结内行两侧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  目的 评价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5 例晚期癌症患者,67 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包绕神经、血管,均有顽固性上腹痛,经CT导引穿入隔脚前及后腹膜肿大淋巴结内行两侧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结果 经 4 个月随访观察,在 2 周、1 个月、2 个月、3 个月、4 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8.09%、97.05%、93.81%、90.42%。在止痛效果显著者,可观察到无水乙醇扩散较完全,能从两侧包绕腹主动脉,肿大的淋巴结有明显坏死。本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 腹腔神经阻滞 治疗 晚期癌症患者 顽固性上腹痛 止痛效果 无水乙醇 CT导引 腹膜淋巴结 肿大淋巴结 严重并发症 随访观察 总有效率 腹主动脉 推广应用 后腹膜 两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奇神经节阻滞毁损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游昕 廖正银 滕昊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51-654,共4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奇神经节阻滞毁损术治疗良恶性疾病所致的骶尾部疼痛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观察各种良恶性疾病所致的顽固性骶尾部疼痛患者18例,均在CT引导下行奇神经节阻滞和毁损术,定期随访评估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奇神经节阻滞毁损术治疗良恶性疾病所致的骶尾部疼痛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观察各种良恶性疾病所致的顽固性骶尾部疼痛患者18例,均在CT引导下行奇神经节阻滞和毁损术,定期随访评估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疼痛均获缓解,其中5例(27.8%)术后完全缓解,13例(72.2%)部分缓解,8例患者在2周后再次行介入止痛治疗,二次手术后2例疼痛完全缓解。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奇神经节阻滞(毁损)术可以减轻良恶性疾病所致的顽固性骶尾部疼痛,该方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疼痛 神经阻滞 CT引导 经皮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