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受体通路参与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霖 王智超 +1 位作者 朱梦莉 陈赞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12例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NMS可能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正确和及时的用药。方法对确诊(12例)或疑似(21例)NMS病例早期给予多巴胺受体通路的激活治... 目的通过分析12例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NMS可能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正确和及时的用药。方法对确诊(12例)或疑似(21例)NMS病例早期给予多巴胺受体通路的激活治疗,对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患者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NMS患者中,有7例(58.33%)患者经治疗于1周内临床缓解,最终死亡4例(33.33%);疑似NMS患者中,有13例(76.19%)患者经治疗于1周内临床缓解,最终死亡5例(23.81%)。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多巴胺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单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组的病死率。有无肾功能衰竭(P<0.05)及是否接受多巴胺治疗(P<0.05)与死亡终点显著相关。结论多巴胺受体通路抑制可能是NM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不论是确诊或疑似NMS病例早期给予激活多巴胺受体通路的药物治疗对缓解疾病症状和降低病死率显得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多巴胺受体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二氮类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克勤 于兴旺 韩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7-117,共1页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是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一种严重副反应。临床表现以高热、肌强直、精神状态改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1]。1988年以来,我们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治疗了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是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一种严重副反应。临床表现以高热、肌强直、精神状态改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1]。1988年以来,我们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治疗了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剂 恶性综合征 NMS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六例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美英 徐明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9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恶性综合征 神经阻滞剂 综合征护理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自主神经系统 精神药物 意识障碍 护理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碱治疗神经阻滞剂所致心肌损害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房崇村 王春 +1 位作者 韩静 吕静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对神经阻滞剂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 84例药源性心肌损害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2例 ,给予东莨菪碱 0 6mg加入 5%葡萄糖 50 0mL静脉滴注 ;对照组 42例 ,给予ATP 40mg,辅酶A 1 0 0U ,维生素C 2...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对神经阻滞剂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 84例药源性心肌损害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2例 ,给予东莨菪碱 0 6mg加入 5%葡萄糖 50 0mL静脉滴注 ;对照组 42例 ,给予ATP 40mg,辅酶A 1 0 0U ,维生素C 2 0g、维生素B60 2 g、1 0 %氯化钾 1 0mL如前组静脉滴注。每日 1次 ,疗程均为 2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0 % ;对照组 2 1 %。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东莨菪碱对神经阻滞剂所致心肌损害有显著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神经阻滞剂 心肌损害 抗胆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岑岑 徐媛 +1 位作者 赵梦林 祖凌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0期49-51,共3页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科急症,与抗精神病药物或麻醉药物等使用相关,早期报道病死率高,提早识别疾病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该病死亡率,本文报道1例与使用利培酮相关的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科急症,与抗精神病药物或麻醉药物等使用相关,早期报道病死率高,提早识别疾病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该病死亡率,本文报道1例与使用利培酮相关的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利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剂量神经内分泌阻滞剂与高龄老年人收缩性心力衰竭预后
6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4期I0002-I0002,共1页
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CEI/ARB和B阻滞剂的应用情况与指南的推荐存在差距。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接受≥50%目标剂量是否优于〈50%目标剂量。达到目标剂量是否优于其他剂量。由两家医院门诊提供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85例≥80岁... 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CEI/ARB和B阻滞剂的应用情况与指南的推荐存在差距。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接受≥50%目标剂量是否优于〈50%目标剂量。达到目标剂量是否优于其他剂量。由两家医院门诊提供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85例≥80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40%。53%的患者接受了目标剂量的ACEI/ARB治疗,另外26%患者接受了〈50%目标剂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阻滞 目标 收缩性心力衰竭 高龄老年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预后 左室射血分数 AC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库氯铵静脉注射与闭环靶控输注的药效学比较 被引量:19
7
作者 许明星 闵鑫 +1 位作者 方立群 刘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单次静脉注射和长时间闭环靶控输注(TCI)对米库氯铵用量及药效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单次静脉注射组(A组)和闭环TCI组(B组)。采用TOF-WatchSX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刺激尺神经... 目的探讨单次静脉注射和长时间闭环靶控输注(TCI)对米库氯铵用量及药效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单次静脉注射组(A组)和闭环TCI组(B组)。采用TOF-WatchSX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刺激尺神经,观察拇内收肌颤搐情况。连续记录肌松监测值并计算给药后肌松起效时间、最大肌颤抑制程度、无反应时间、T12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和用药总量,同时记录皮肤红斑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BIS值、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大鱼际肌皮肤温度、肌松起效时间、最大肌颤抑制程度、恢复指数、T125%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无反应时间明显长于、用药总量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皮肤红斑、一过性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术毕随访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知晓。结论长时间输注米库氯铵未见明显药物蓄积效应,闭环TCI米库氯铵可能更利于肌松深度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铵 神经肌肉阻滞 闭环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王忠云 刘存明 张国楼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4-145,151,共3页
在普鲁卡因-芬太尼-国产阿曲库铵-氧平衡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30例。用加速度仪监测国产阿曲库铵的神经肌肉阻滞特点,同时监测循环系统功能变化。结果表明,竞争型肌松药国产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与进口阿曲库铵相同。0.4mg/... 在普鲁卡因-芬太尼-国产阿曲库铵-氧平衡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30例。用加速度仪监测国产阿曲库铵的神经肌肉阻滞特点,同时监测循环系统功能变化。结果表明,竞争型肌松药国产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与进口阿曲库铵相同。0.4mg/kg剂量组的起效时间为(1.0±0.34)分钟,T4/T1=25%恢复时间为(40.27±8.62)分钟,它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0.8mg/kg剂量组静注阿曲库铵心率明显增快、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与进口制剂相似。因此,国产阿曲库铵可以替代进口制剂进入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 阿曲库铵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八部分 被引量:19
9
作者 麦坚凝 +1 位作者 唐亮 唐久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8-251,共4页
近二十年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抗痉挛药物主要有:1缓解局灶性痉挛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A型肉毒毒素)和化学去神经支配(苯酚、乙醇);2缓解全面性痉挛药物:口服药物(苯二氮卓类、丹曲林、巴氯芬、替扎尼定)和巴氯芬鞘内注射。此外,... 近二十年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抗痉挛药物主要有:1缓解局灶性痉挛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A型肉毒毒素)和化学去神经支配(苯酚、乙醇);2缓解全面性痉挛药物:口服药物(苯二氮卓类、丹曲林、巴氯芬、替扎尼定)和巴氯芬鞘内注射。此外,脑瘫患儿因负重、营养和抗惊厥药应用等因素,常出现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易造成骨折,故临床上使用维生素D、钙补充剂和双磷酸盐等相应药物以改善脑瘫患儿骨密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康复 巴氯芬 神经肌肉阻滞 丹曲林 PALSY 抗痉挛药物 骨密度 抗惊厥药 补充 矫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