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输注20%甘露醇的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屈媛媛 孙艳 +4 位作者 朱丽璎 李洪磊 林宝倩 张哲 臧小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59-3065,共7页
背景20%甘露醇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高渗性脱水利尿药,是神经重症患者的常用药之一,其药液性质为酸性、高渗性。中等长度导管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经济、安全的输液通路... 背景20%甘露醇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高渗性脱水利尿药,是神经重症患者的常用药之一,其药液性质为酸性、高渗性。中等长度导管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经济、安全的输液通路,但目前对中等长度导管可输注的药液性质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输注20%甘露醇的安全性研究。方法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262例使用中等长度导管的神经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其他刺激性药物使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一般资料,根据是否输注甘露醇将其分为甘露醇组(n=89)和非甘露醇组(n=173)。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以是否发生导管置管并发症为因变量,将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甘露醇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6.50(10.00,26.00)d,非甘露醇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7.00(9.00,26.00)d,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甘露醇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24%(10/89),其中渗血5例(5.62%)、渗液2例(2.25%)、静脉炎2例(2.25%)、血栓1例(1.12%)、堵管1例(1.12%),1例同时发生渗血、渗液;非甘露醇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4%(21/173),其中渗血7例(4.05%)、渗液4例(2.31%)、静脉炎3例(1.73%)、血栓2例(1.16%)、纤维蛋白鞘2例(1.16%)、堵管4例(2.31%)、脱管1例(0.58%),1例同时发生静脉炎、渗液,1例同时发生渗液、血栓;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OR=1.022,95%CI=1.004~1.041)、PT(OR=0.833,95%CI=0.702~0.990)是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经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输注20%甘露醇是安全的,甘露醇组与非甘露醇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神经重症 中等长度导管 20%甘露醇 导管留置时间 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王艳新 易晓平 +1 位作者 李曼 袁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9,共7页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SAH患者。入院后,采用统一化标准方案收集患者人口学、疾病情况、手术治疗等临床信息。根据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的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及非谵妄组,对比两组间资料的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计算模型的AUC并使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SAH患者252例,42例(16.7%)发生了谵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 4.005,95%CI 1.538~10.432,P<0.001)、冠心病史(OR 6.758,95%CI 2.048~22.301,P<0.001)、机械通气(OR 7.816,95%CI 2.305~26.500,P<0.001)、使用镇痛药物(OR 2.832,95%CI 1.093~7.334,P=0.032)、使用镇静药物(OR 21.896,95%CI 8.397~57.092,P<0.001)、低蛋白血症(OR 3.047,95%CI 1.121~8.282,P=0.029)是神经重症监护病房SAH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553+1.388×饮酒史+1.911×冠心病史+2.056×机械通气+1.041×使用镇痛药物+3.086×使用镇静药物+1.114×低蛋白血症。该模型AUC值为0.890(95%CI 0.829~0.951,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χ^(2)=3.579,P=0.733;最大约登指数为0.695,对应的敏感度为0.762,特异度为0.933,预测准确率为89.7%。结论 饮酒史、冠心病史、机械通气、使用镇痛药物、使用镇静药物以及低蛋白血症是神经重症监护病房SAH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梅 袁超 +6 位作者 罗彦嗣 李慧娟 杜敏 张小培 李淑恩 项丽君 崔艳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8-52,81,共6页
目的形成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神经重症患者胃肠营养管护理的相关证据,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形成专家共识初稿,通过1... 目的形成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神经重症患者胃肠营养管护理的相关证据,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形成专家共识初稿,通过1轮专家函询和2轮专家论证会,结合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各条目内容,形成专家共识终稿。结果最终形成的专家共识包括神经重症患者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的操作性定义、置管适应证、置管禁忌证、置管及维护、拔管指征5个方面。结论形成的专家共识实用性较强,可为神经重症患者双腔胃肠营养管的临床护理实践和质量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肠内营养 双腔胃肠营养管 胃管 肠管 管饲喂养 胃肠减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6
4
作者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1 位作者 赵海平 王荣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881,共13页
目的基于循证方法,达成对神经重症气管切开后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的专家共识。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形成问题清单和推荐意见,运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根据RIGHT清单报告专家共识结果。结果在康复医疗情境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 目的基于循证方法,达成对神经重症气管切开后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的专家共识。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形成问题清单和推荐意见,运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根据RIGHT清单报告专家共识结果。结果在康复医疗情境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的综合康复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理人员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完成。针对气道功能的康复、气道功能的管理、拔管前的评估及拔管、拔管后的监测及康复管理4个领域,形成17条共识意见。结论针对康复医疗情境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的相关问题达成专家共识意见,有助于提升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的质量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气管切开 康复 呼吸治疗 吞咽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家属照护适应体验的质性研究
5
作者 魏利 赵兴颖 +4 位作者 刘佳 何雨璇 陈晓梅 鲜继淑 杨燕妮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7-60,68,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患者家属的照护适应体验,为促进家庭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7名神经重症住院患者的家属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使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4个主题和12个副主题,包括适应的...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患者家属的照护适应体验,为促进家庭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7名神经重症住院患者的家属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使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4个主题和12个副主题,包括适应的威胁和挑战(严重的身体负荷、沉重的精神压力、突然改变的生活、支持系统不足)、适应的正性体验(精神成长、共同成长)、适应困境的应对策略(自我逃避与调整、寻求支持与帮助)、适应需求(加强过渡期护理、希望专业支持、得到尊重与鼓励、渴望心理支持)。结论 神经重症患者家属照护适应体验复杂,医护人员应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应对预期的照护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家属 照护 照护体验 照护困难 适应 家庭支持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描绘法联合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在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静 梁好 +7 位作者 陈娇 叶日春 张微微 杨慧芳 廖文丽 张丽娜 聂丹 张小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简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15例需要留置鼻肠管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计算幽门短轴鼻肠管截面数量定位法,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简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15例需要留置鼻肠管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计算幽门短轴鼻肠管截面数量定位法,观察组实施体表描绘法联合超声引导定位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鼻肠管定位效能、治疗费用及置管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置管成功率97.96%,首次置管成功率87.76%,置管总次数(1.12±0.33)次,置管时间30(30,50)min;对照组总置管成功率86.36%,首次置管成功率62.12%,置管次数(1.38±0.63)次,置管耗时60(40,70)min。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鼻肠管定位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3.33%、100.00%、97.73%、100.00%、97.96%,对照组分别为64.00%、92.68%、80.85%、84.21%、81.82%。观察组置管治疗总费用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体表描绘法联合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可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降低治疗费用,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患者 鼻肠管 体表描绘法 超声引导 肠内营养 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营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rini模型在神经重症颅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冉 蔡卫新 +7 位作者 石广志 王君 冯雅笛 袁媛 赵经纬 杨燕琳 孙雪 陶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Caprini模型在神经重症颅脑手术患者术后7 d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 目的探讨Caprini模型在神经重症颅脑手术患者术后7 d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150例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2成组匹配方法选取同期住院未发生DVT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依据Caprini模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评分及DVT风险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Caprini模型得分及不同风险分级患者的DVT发生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aprini模型筛查DVT的价值。结果Caprini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病例组Caprini模型平均评分为(5.88±1.98)分,高于对照组的(4.11±1.7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0例患者Caprini模型DVT风险分级均为中危及以上,其中中危组93例(20.7%)、高危组121例(26.9%)、极高危组236例(52.4%),病例组高风险的暴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极高危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是中危患者的5.75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Caprini模型得分、D-二聚体是神经重症颅脑术后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aprini模型筛查神经重症颅脑手术患者DV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0.696~0.796);以模型得分>5.5为筛查界值,其筛查DVT的灵敏度为61.3%,特异度为79.3%,筛查结果与彩色B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404),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结论Caprini模型可用于神经重症颅脑术后患者术后7 d内DVT的初步筛查,但是该模型灵敏度较低且DVT风险分级需优化,未来应进一步开展研究,为筛查或预测神经重症颅脑术后患者DVT的发生提供有效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模型 颅脑手术 神经重症 深静脉血栓 筛查价值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在神经重症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曹阳 刘丹 +2 位作者 邓瑛瑛 王晓艳 夏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常规口腔护理、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处理,记录相关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机相...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常规口腔护理、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处理,记录相关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P<0.05)、ICU住院时间(P=0.007)、早期口腔清洁评分(P=0.010)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口咽及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P=0.001、P=0.011)、培养一致率(P=0.041)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NICU患者口咽定植菌负荷量、维持定植菌低水平、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VAP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神经重症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胃动力药在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维生 张一臣 +5 位作者 胡北 孙诚 吕波 叶珩 解迪 陈纯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43-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提高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我院ICU内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神经重症患者,置入螺旋型鼻肠管,跟踪观察至置管后24 h。采用床边X线... 目的:探讨应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提高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我院ICU内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神经重症患者,置入螺旋型鼻肠管,跟踪观察至置管后24 h。采用床边X线评估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按在置管过程中是否使用促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分为促胃动力药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置管成功率。结果:促胃动力药组的置管成功率为42.7%(47/110),对照组为29.7%(3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其中,使用甲氧氯普胺时置管成功率为51.0%(25/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2 5);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时置管成功率为36.1%(22/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4)。结论:在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促胃动力药可以提高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但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对提高成功率的有效性不一致,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螺旋型鼻肠管 幽门后 促胃动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芳 龚立超 +1 位作者 杨亭 张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调查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23例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60岁、长期卧床、D-二聚体增高、左下肢肌力≤3级、GC... 目的:调查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23例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60岁、长期卧床、D-二聚体增高、左下肢肌力≤3级、GCS评分低、下肢深静脉导管置入是神经重症患者下肢DVT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0岁、长期卧床、D-二聚体增高是患者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重点防控60岁及以上、长期卧床、D-二聚体增高的神经重症患者发生下肢DVT,尽早完善下肢DVT防控的护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相关因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疾病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护理防控操作规范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芳 高岚 +5 位作者 霍春暖 魏娜 杨倩倩 杜鸿雁 梁涛 杨莘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7期748-751,共4页
目的:帮助护士掌握神经重症疾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评估内容,明确干预策略,规范实施防控技术,提高护士操作的正确性与准确度。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近30年来神经疾病并发HAP的相关文献,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 目的:帮助护士掌握神经重症疾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评估内容,明确干预策略,规范实施防控技术,提高护士操作的正确性与准确度。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近30年来神经疾病并发HAP的相关文献,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2009,进行证据和推荐意见确认,将防控HAP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进行梳理。结果:制定出翻身扣背、体位引流、振动排痰、口腔护理等神经重症患者预防HAP的可行性操作规范。结论:本规范可促使神经重症疾病护理人员早期、安全、有效地评估与实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疾病 肺炎 护理防控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盘游戏疗法对神经重症恢复期患儿心理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余文玉 肖农 +2 位作者 林莉 杨自真 刘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5-238,共4页
儿童神经重症康复是指针对神经危重症患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康复介入,以提高患儿的身心及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儿童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生命支持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使许多过去不可能存活的生命得以延续^([1])。但是这些患儿在恢复期... 儿童神经重症康复是指针对神经危重症患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康复介入,以提高患儿的身心及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儿童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生命支持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使许多过去不可能存活的生命得以延续^([1])。但是这些患儿在恢复期或当其有主观认知时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功能障碍,它直接影响儿童疾病的康复以及将来的学习、生活,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疾病 神经重症 病情允许 重症患儿 康复介入 沙盘游戏疗法 主观认知 社会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监测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3
作者 普布卓玛 陈焕 +20 位作者 陈文劲 杜微 蔺国英 潘文君 程莉 桂喜盈 蔡鑫 旦增曲珍 付建垒 李茜玮 次央 吉律 次仁桑珠 达瓦 郭娟 邱成 王小亭 晁彦公 刘大为 柴文昭 朱世宏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24-38,共15页
神经重症是重症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损伤机制复杂多样、病理生理瞬息万变,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不同的脑损伤程度。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下,神经重症发病率更高,发病年龄年轻化,病情进展速度快,损伤程度严重。为规范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诊... 神经重症是重症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损伤机制复杂多样、病理生理瞬息万变,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不同的脑损伤程度。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下,神经重症发病率更高,发病年龄年轻化,病情进展速度快,损伤程度严重。为规范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诊疗,改进监测管理流程,预防不可逆性脑损伤,改善神经系统预后,由中国冷静治疗研究组、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和西藏重症医学质控中心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文献及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组织重症医学、神经外科等领域专家在充分讨论和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监测管理专家共识”,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监测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重症 神经重症 监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康复单元人工气道质量控制监测单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岩 李华 +3 位作者 姜李 王彤 赵霞 范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308-4310,共3页
目的:设计神经重症康复单元人工气道质量控制监测单并应用于临床,以提高神经重症病人气道管理质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指南及专家咨询并结合科室气道管理护理常规设计神经重症康复单元人工气道质量控制监测单,选取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 目的:设计神经重症康复单元人工气道质量控制监测单并应用于临床,以提高神经重症病人气道管理质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指南及专家咨询并结合科室气道管理护理常规设计神经重症康复单元人工气道质量控制监测单,选取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中心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90例,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常规人工气道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人工气道质量控制监测单对人工气道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监测。比较两组肺部感染预防措施执行率、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肺部感染预防措施执行率、气道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气道质量控制监测单在神经重症康复单元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士肺部感染预防措施执行率,降低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康复 质量控制 人工气道管理 监测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神经重症监护室急性肾损伤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洋 张寅 +2 位作者 龚勇 张常勤 王冬雪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室中急性肾损伤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实践经验。方法选择神经重症监护室中急性肾损伤患者,在该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过程中强化PBL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并以问卷调查方法对...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室中急性肾损伤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实践经验。方法选择神经重症监护室中急性肾损伤患者,在该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过程中强化PBL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并以问卷调查方法对该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教学法能使学生在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自学、知识关联、表达能力及课堂气氛等方面均明显提升。结论 PBL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神经重症监护室中急性肾损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急性肾损伤 神经重症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医学医师临床实践的培训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娅 桂雅星 +2 位作者 王国栋 冯轶 吴云成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94-1197,共4页
随着神经病学相关技术发展及脑血管病患者数量增加,神经重症监护和管理需求逐年增加。神经重症医学作为神经病学的亚专业,同时具有重症医学特点。作为一门新兴亚专科,神经重症医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体系有待完善、医护人员参差不齐... 随着神经病学相关技术发展及脑血管病患者数量增加,神经重症监护和管理需求逐年增加。神经重症医学作为神经病学的亚专业,同时具有重症医学特点。作为一门新兴亚专科,神经重症医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体系有待完善、医护人员参差不齐,其中缺乏系统的临床培训尤为显著。本文以神经重症医学医师培训为出发点,指出我国神经重症医学尚缺乏统一理论课教材及规范临床操作指南,并提出“制定培训细则,完善理论体系;加强神经重症医学资质培训;强化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与团队激励计划”的具体举措,旨在提高我国神经重症医学医师的临床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脑血管病 临床实践 专科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院内感染致病菌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丽珍 詹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53-3355,共3页
目的:了解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对NICU中111例合并院内感染的患者,根据感染部位采取痰、中段尿、血等标本进行菌落培养、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分离出224株病原菌,... 目的:了解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对NICU中111例合并院内感染的患者,根据感染部位采取痰、中段尿、血等标本进行菌落培养、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分离出2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菌43.8%,阳性(G+)菌42.4%,真菌13.8%。G-菌顺位:大肠埃希菌37.8%,鲍曼不动杆菌23.5%,肺炎克雷伯菌16.3%,铜绿假单胞菌10.2%;G+菌顺位:金黄色葡萄球菌69.5%,屎肠球菌17.9%。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1.5%。药敏结果显示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大多数G-菌对亚胺培南仍有较高敏感性。结论: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株,临床上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药物耐受性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联合力奥来素治疗神经重症间脑发作综合征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巧萍 木冬妹 +1 位作者 陈露露 陈晓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力奥来素对神经重症间脑发作综合征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ICU住院的神经危重伴间脑发作综合征患者30例,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力奥来素对神经重症间脑发作综合征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ICU住院的神经危重伴间脑发作综合征患者30例,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联合力奥来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42.92±9.26)d、总住院时间(50.10±10.63)d、机械通气时间(11.02±2.85)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9.10±1.43)分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例,对照组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3例。观察组整体预后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力奥来素用于神经重症间脑发作综合征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GCS评分,值得临床应用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力奥来素 神经重症 间脑发作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护室内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龙 胡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神经损伤后修复困难是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特别是神经危重症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等不可逆神经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脑损伤。早干预.早治疗.预防不可逆神经损伤,是神经重症监护室需要强调的方向。加强神... 神经损伤后修复困难是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特别是神经危重症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等不可逆神经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脑损伤。早干预.早治疗.预防不可逆神经损伤,是神经重症监护室需要强调的方向。加强神经的监护至关重要。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监护技术及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有了很多新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床旁监测既有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又可避免反复搬动患者带来不便。本文就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内常用床旁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监测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重症患者 室内 床旁检测 神经损伤 损伤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术后视神经鞘直径与有创颅内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彬彬 岳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4-1698,共5页
目的:依靠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在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建立有效预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方法。方法:连续监测52例神经重症患者术后有创ICP,使用经眼眶超声测量视神经鞘在垂直和水平方... 目的:依靠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在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建立有效预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方法。方法:连续监测52例神经重症患者术后有创ICP,使用经眼眶超声测量视神经鞘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直径的平均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ONSD诊断颅内高压的效能,并评估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所有患者的双眼平均ONSD[(5.27±0.47)mm]和有创ICP[(11.77±6.18)mmHg]相关性良好(r=0.79,P<0.01)。ROC曲线得到ONSD诊断颅内高压(ICP≥20 mmHg)的最佳临界值为5.625 mm,诊断的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90.4%。同时获得ICP为5、10、15、25 mmHg对应的ONSD临界值为5.175、5.325、5.375、5.825 mm。结论:床旁超声经眼眶测量ONSD可以判断ICP变化,尤其在神经重症患者有创ICP或影像学检查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动态、快捷、无创地评估ICP,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神经鞘直径 神经重症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