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连接蛋白2与抑制性突触及神经发育障碍的关系
1
作者 朱明媚 李妍 +2 位作者 胡彦 贾林鑫 汤欣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神经连接蛋白2(NL2)是调控突触形成与功能的重要蛋白,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突触。NL2通过与神经轴突蛋白(NRXNs)及突触后膜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号传递,在神经发育和突触功能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 神经连接蛋白2(NL2)是调控突触形成与功能的重要蛋白,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突触。NL2通过与神经轴突蛋白(NRXNs)及突触后膜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号传递,在神经发育和突触功能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L2与多种神经发育障碍(NDDs)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和癫痫等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本综述总结了NL2的结构与功能,探讨了其在突触的形成和功能及NDDs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NDDs的治疗提供新的靶向策略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连接蛋白2 抑制性突触 神经发育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下调神经连接蛋白-1在创伤后应激功能障碍动物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罗丹 廖燕凌 +2 位作者 邱丽丽 纪木火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是否可改善创伤后应激功能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6~8周龄,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生理盐水组(CN组)、对照+氯胺酮组(CK组)、PTSD+生理盐水组(PN组)、PTSD... 目的观察氯胺酮是否可改善创伤后应激功能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6~8周龄,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生理盐水组(CN组)、对照+氯胺酮组(CK组)、PTSD+生理盐水组(PN组)、PTSD+氯胺酮组(PK组),每组15只。采用幽闭+足底电击法(IFS)建立PTSD模型。建模30 min后腹腔注射氯胺酮2.5mg/kg,连续注射14d。在建模后第14天,每组取12只大鼠开始行条件性恐惧实验和水迷宫实验;另外3只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连接蛋白-1(neuroligin-1,NLGN-1)含量。结果条件性恐惧实验中,PN组僵直反应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CN组和PK组(P<0.01)。水迷宫实验中,训练第2、3、4、5天PN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CN组(P<0.05);训练第2、4、5天PK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PN组(P<0.05)。PN组海马内NLGN-1含量明显高于CN组和PK组(P<0.05)。结论 PTSD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恐惧记忆增强及海马相关的空间学习障碍,可能与海马中NLGN-1含量明显增加有关,氯胺酮可能通过降低海马中NLGN-1表达而减弱PTSD大鼠的恐惧记忆及提高海马相关的空间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D 氯胺酮 认知功能 神经连接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连接蛋白1与神经突触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罗丹 唐会 +1 位作者 邱丽丽 杨建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7-1100,共4页
大脑信息处理及传输过程需要神经突触的参与,而突触间的特殊细胞黏附分子对神经突触的形成、成熟及功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神经连接蛋白1(neuroligin1,NL1)是位于兴奋性突触后膜的细胞黏附分子。NL1通过与神经轴突蛋白1(neurexin1,N... 大脑信息处理及传输过程需要神经突触的参与,而突触间的特殊细胞黏附分子对神经突触的形成、成熟及功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神经连接蛋白1(neuroligin1,NL1)是位于兴奋性突触后膜的细胞黏附分子。NL1通过与神经轴突蛋白1(neurexin1,NRXN1)等分子相互作用,参与突触的发生发展,与突触的可塑性及功能相关。NL1敲除或过表达均可损伤学习记忆功能,提示NL1参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一些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因此,研究NL1的作用可进一步完善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机制,并为认知障碍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触 神经连接蛋白1 神经轴突蛋白1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连接与功能恢复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镛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期89-91,共3页
1连接的意义单个神经细胞不能起作用,它必须有连接,连接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特别是在损伤后。新的,也就是在改变后的连接在临床上的作用,即神经的可塑性。因而,它是脑自身的功能重组和形成新连接的能力。许多这样的改变是适当的,
关键词 神经连接 功能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连接蛋白1的表达
5
作者 郭永强 赵鑫 +7 位作者 陈铁戈 张东亮 王明 汪静 李森 王海燕 伍亚民 张海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究神经连接蛋白1(NL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和实验组(n=30),每组再等分为3 d、7 d、14d、21 d和28 d亚组。假手术组行T9-11椎板切除术,实验组用Allen... 目的探究神经连接蛋白1(NL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和实验组(n=30),每组再等分为3 d、7 d、14d、21 d和28 d亚组。假手术组行T9-11椎板切除术,实验组用Allen打击仪(10 g×25 mm)制造T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相应时间点行BBB评分,Golgi-Cox染色观察损伤中心上端脊髓白质树突及树突棘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L1在损伤中心上端脊髓白质中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脊髓白质树突逐渐减少,树突棘密度逐渐降低(P<0.001);NL1于损伤后3 d开始升高,至14 d时达到峰值(P<0.05)。结论 NL1在脊髓损伤后自发性升高,但不足以诱导突触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连接蛋白1 突触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患儿神经连接异常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姚滔涛 陈卓铭 张书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2-478,共7页
目的联合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分析孤独症患儿大脑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孤独症患儿神经连接异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9岁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n=14)和健康儿童(对照组,n=8)分别进行DTI和MRS检测... 目的联合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分析孤独症患儿大脑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孤独症患儿神经连接异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9岁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n=14)和健康儿童(对照组,n=8)分别进行DTI和MRS检测,以双侧额叶、胼胝体膝部及压部、海马、小脑白质为感兴趣区,利用GEAW 4.2工作站的Functool2.6软件分别对DTI及MRS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分别记录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MRS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酐(Cr)绝对浓度以及NAA/Cr、Cho/Cr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孤独症组左海马FA降低(F=5.922, P=0.033),左右海马Cr降低(F> 4.715, P <0.05)。孤独症组左侧胼胝体膝部FA低于右侧(F=-2.335, P=0.042),左侧胼胝体压部ADC明显高于右侧(F=3.520, P <0.01);左侧额叶NAA、Cho、Cr绝对浓度(|t|> 2.648, P <0.05),胼胝体压部NAA绝对浓度(t=-3.076, P=0.009),小脑Cho/Cr均低于右侧(t=-2.225, P=0.044)。对照组左右半球相对脑区DTI和MRS检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孤独症患儿额叶、海马、小脑、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存在局部代谢或功能的异常,提示孤独症患儿可能存在半球内尤其左侧大脑半球内神经连接不足,半球间神经连接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神经连接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大鼠神经元中神经连接蛋白3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雷伟 王诗邈 +1 位作者 谢奥坦 朴浩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大鼠神经元来源的细胞系H19-7细胞中神经连接蛋白3(NLGN3)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利用NMDA、NMDA受体(NMDAR)特异性拮抗剂D-AP5和β-catenin特异性siRNA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19-7细胞...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大鼠神经元来源的细胞系H19-7细胞中神经连接蛋白3(NLGN3)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利用NMDA、NMDA受体(NMDAR)特异性拮抗剂D-AP5和β-catenin特异性siRNA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19-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NLGN3及c-Myc的表达变化。结果:NMDA刺激后H19-7细胞中β-catenin蛋白上调,与此同时NLGN3和c-Myc表达增加;使用D-AP5阻断NMDAR以及特异性siRNA沉默β-catenin均能抑制NLGN3的表达。结论:NMDA能够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大鼠神经元中NLGN3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神经连接蛋白-3 H19-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脏神经节丛的定位和定量及神经连接 被引量:3
8
作者 袁秉祥 黄庆恒 +3 位作者 齐民权 霍海如 杨银京 康军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了研究人心脏神经元的构筑,观察了人心脏神经节的分布数量和神经连接。光镜下发现大量神经节(550±149)或神经元分布在人的心房和心室表面。神经节和神经纤维束形成神经节丛。在左右心房表面,心房神经节丛靠神经纤维束... 为了研究人心脏神经元的构筑,观察了人心脏神经节的分布数量和神经连接。光镜下发现大量神经节(550±149)或神经元分布在人的心房和心室表面。神经节和神经纤维束形成神经节丛。在左右心房表面,心房神经节丛靠神经纤维束彼此相连;在心室顶侧面心室神经节丛也彼此相连。但是在光镜下未发现心房神经节丛和心室神经节丛之间有神经纤维束相连。这个形态学发现支持把心房神经节丛和心室神经节丛区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神经 定位 定量 神经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密码分析的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萃取
9
作者 熊黎依 刘阳 +2 位作者 陆金玉 刘国强 孙兵 《密码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9-695,共17页
近年来,参数萃取技术已成为深度学习领域的一个关键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提取关键的模型参数,包括连接权重和偏置项等.参数萃取技术对于深入理解网络内部机制、优化模型结构以及提高模型透明度具有重要的理论... 近年来,参数萃取技术已成为深度学习领域的一个关键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提取关键的模型参数,包括连接权重和偏置项等.参数萃取技术对于深入理解网络内部机制、优化模型结构以及提高模型透明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然而,当前的参数萃取技术主要适用于采用ReLU激活函数的网络模型.考虑到更复杂网络的高度非线性特征,参数萃取的难度显著增加.对于更复杂结构和不同类型激活函数的研究仍相对匮乏.为弥补这一缺口,本文借鉴密码学中差分密码分析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面向单隐层Leaky ReLU和Parametric ReLU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参数萃取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仅通过网络访问准确地提取包括激活函数参数在内的网络参数.此外,通过对MNIST数据集上训练的网络进行实证分析,以及在密码学中神经网络区分器的简化版本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解释性研究和优化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神经网络 模型萃取 差分密码分析 激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颌骨数据库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的三维检索模型辅助下的下颌骨个性化重建
10
作者 仇师禹 练洋 +4 位作者 康一帆 张雷 蔡义望 单小峰 蔡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68,共9页
目的:提出基于下颌骨数据库和全连接神经网络(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FCNN)的三维检索模型辅助下的下颌骨个性化重建方案,并验证该方案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建立一个300例正常中国北方汉族人下颌骨数据库,在头影测量的基础上,... 目的:提出基于下颌骨数据库和全连接神经网络(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FCNN)的三维检索模型辅助下的下颌骨个性化重建方案,并验证该方案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建立一个300例正常中国北方汉族人下颌骨数据库,在头影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稳定性较好的下颌骨标志点,制定下颌骨标志点方案,提取下颌骨几何特征。开发三维检索算法,该算法能从上述数据库中检索出与待匹配下颌骨最相似的下颌骨。搭建FCNN训练上述算法以提高三维检索精度,使用Geomagic Control 2014软件评价基于上述下颌骨数据库和算法的三维检索模型匹配精度。从2019年12月到2021年3月,共有5例患者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了基于下颌骨数据库和FCNN的三维检索模型辅助下的下颌骨个性化重建手术。通过三维检索算法从上述下颌骨数据库中检索获得最相似下颌骨,使用最相似下颌骨恢复缺损区病变前形态和指导下颌骨重建。5例患者的下颌骨缺损均由髂骨瓣修复,使用个性化手术导板实现术前手术设计的转化和实施。结果:通过筛选,可重复性和稳定性较高的下颌骨标志点被确定并组成下颌骨标志点方案。经过训练后,基于FCNN的三维检索模型在300例下颌骨数据库中检索获得的最相似下颌骨与待匹配下颌骨的平均偏差为(1.77±0.44)mm,均方根偏差为(2.58±0.86)mm。5例患者的下颌骨重建手术均成功,面部对称性和咬合功能得以恢复,所有患者都对术后外观恢复感到满意。三维比较显示,术后下颌骨与术前设计之间的平均偏差为(0.98±0.17)mm,偏差≤1 mm区域占比61.34%±14.13%,≤2 mm区域占比83.82%±7.35%,≤3 mm区域占比93.94%±2.87%。结论:基于下颌骨数据库和FCNN的三维检索模型辅助下的下颌骨个性化重建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数据库 连接神经网络 三维检索 下颌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音乐厅音质分级评价
11
作者 闫琛 李运江 +1 位作者 许华华 范波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3,共8页
为了准确和快速地利用所获得的声学客观参量对音乐厅音质进行评价,文章采用了全连接神经网络(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FCNN)方法来构建音乐厅音质分级评价模型,探索了音乐厅设计和音质优化的新方法。文章将音乐厅的3类13种声学... 为了准确和快速地利用所获得的声学客观参量对音乐厅音质进行评价,文章采用了全连接神经网络(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FCNN)方法来构建音乐厅音质分级评价模型,探索了音乐厅设计和音质优化的新方法。文章将音乐厅的3类13种声学客观参量与音乐厅音质效果等级作为输入和输出,用于训练FCNN模型,得到了较精准的音乐厅音质分级评价模型。经过训练的音乐厅音质分级评价模型能够以决定系数R2=1的精度来对音乐厅音质进行分级评价。相较于传统的音质分级评价方法,基于FCNN的音质分级评价方法计算耗时约为前者的1/10。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FCNN模型中输入层到隐藏层的权重矩阵,同时结合基于机器学习的决策树算法,文章对13种声学客观参量进行了权重优选,最终确定了影响音乐厅音质效果等级的声学客观参量排序。排序结果表明,在音乐厅音质评价中,时间类声学客观参量的权重明显高于其他类声学客观参量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音乐厅音质评价过程中使用FCNN方法可以减少传统分级评价方法导致的主观性误差影响,该方法可为优化音乐厅设计和提升听众体验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厅音质分级评价 机器学习 连接神经网络 音乐厅参数化设计 音乐厅声学客观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广西北流市崩塌滑坡风险评价
12
作者 何娜 朱习松 +8 位作者 吴福 刘昶 吴秋菊 黄希明 蒋力 肖吉贵 文海涛 何添杰 常鸣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广西岩溶地区的崩塌滑坡风险评价体系,为该地区崩塌滑坡的早期预警与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流市为研究区,构建崩塌滑坡数据库,采用斜坡单元为评价基础,系统收集并分析多源数据,选取包括地下水类型、径流强... [目的]建立适用于广西岩溶地区的崩塌滑坡风险评价体系,为该地区崩塌滑坡的早期预警与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流市为研究区,构建崩塌滑坡数据库,采用斜坡单元为评价基础,系统收集并分析多源数据,选取包括地下水类型、径流强度指数在内的关键评价指标,利用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开展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鉴于岩溶地区易受降雨和岩溶侵蚀的影响,研究引入土壤侵蚀模数进行危险性评价,最后结合承灾体易损性,构建北流市崩塌滑坡风险评价模型。[结果]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高和极高风险区的面积为252.22 km^(2),占北流市总面积的10.27%。这些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隆盛镇、新丰镇、平政镇和六靖镇一带,属于侵蚀剥蚀丘陵和构造侵蚀低山地区,岩土体松散,土壤侵蚀模数较大、人口密度高、建筑物集中,极易受到崩塌滑坡威胁,风险等级高。[结论]经过ROC曲线和野外调查验证,北流市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精度达0.966 4,风险评价准确率为89.3%。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际适用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岩溶地区 土壤侵蚀模数 连接神经网络 崩塌滑坡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与分位数匹配相结合的阵风预报
13
作者 胡海川 曹勇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8,共12页
利用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气象局小时内最大阵风观测数据,以及ECMWF确定性模式的24 h预报数据,针对中国近海15个浮标站点,构建了3种阵风预报模型:全连接神经网络方法、基于数值模式10 m风速的分位数匹配订正方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 利用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气象局小时内最大阵风观测数据,以及ECMWF确定性模式的24 h预报数据,针对中国近海15个浮标站点,构建了3种阵风预报模型:全连接神经网络方法、基于数值模式10 m风速的分位数匹配订正方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23年1—12月数据对3种阵风预报模型进行独立对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近海阵风预报中,单独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方法会导致强阵风的明显低估。因此,本文在全连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分位数匹配方法进行再次订正,以进一步提升强阵风的预报效果。结合全连接神经网络与分位数匹配的阵风预报方法,能够在保持小数值阵风预报精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强阵风的预报效果。通过与仅基于数值模式预报10 m风速进行分位数匹配的阵风预报方法对比,验证了全连接神经网络方法作为前置步骤对提升强阵风预报效果的重要性。针对我国近海多个浮标站点统一建立的全连接神经网络与分位数匹配相结合的阵风预报方法,在不同海域的强阵风预报中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为无观测资料海域的阵风预报提供较高可信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预报 连接神经网络 分位数匹配 强阵风 订正方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全连接神经网络的6C地震波极化向量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成旺 庞聪 +1 位作者 江勇 吴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5,435,共6页
利用机器学习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全连接(multi-layer fully connected, MFC)神经网络的六分量(six-component, 6C)地震波极化向量识别方法。首先利用6C地震波各波型极化向量数学模型和一系列仿真参数得到5种波型和噪声波型各5 000个... 利用机器学习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全连接(multi-layer fully connected, MFC)神经网络的六分量(six-component, 6C)地震波极化向量识别方法。首先利用6C地震波各波型极化向量数学模型和一系列仿真参数得到5种波型和噪声波型各5 000个极化向量数据集,然后随机选取其中5 000个作为测试集,其余划分为训练集,进行MFC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综合辨识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FC神经网络模型识别5种极化向量类型(SH波和Love波视为一类)和6种极化向量类型的效果均显著优于SVM模型,平均识别率分别达到99.786%和87.9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向量识别 六分量地震波 多层全连接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OD泛化性验证和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鹏宁 邢会歌 +2 位作者 李从江 吴雨鑫 李海波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193,共12页
提升易发性评价精度有助于山区泥石流灾害早期的识别和监测预警。大部分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测试集合上表现良好,但实际应用过程精度较差,不利于工程选址规划和防灾减灾,如何提高机器学习模型评价精度与泛化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深度... 提升易发性评价精度有助于山区泥石流灾害早期的识别和监测预警。大部分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测试集合上表现良好,但实际应用过程精度较差,不利于工程选址规划和防灾减灾,如何提高机器学习模型评价精度与泛化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与梯度提升树、随机森林模型和贝叶斯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共同进行模型精确性评价和OOD(out-of-distribution)泛化性验证,从而找出在训练、预测和应用中均具有较高精度的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采用小流域单元进行区域网格划分,将数据集合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经验法则(3-sigma)剔除异常数据,并基于多变量(Iterative Imputer)和K-近邻法对缺失值填充进行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在泥石流易发性因子的共线性、敏感性和预测能力的分析结果基础上,选定14个易发性因子构建模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与对比。通过对模型的精确性评价及OOD泛化性验证发现: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曲线下的面积(AUC)、准确率(Acc)、召回率(Recall)的值比梯度提升树等的计算结果分别超出了0.027、0.02、0.02,而平均绝对值误差(MAE)降低了0.003;OOD泛化性验证准确度超出了0.056。研究表明,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对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的预测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泥石流评价的精度,增加评价的适应性,可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 易发性评价 深度学习算法 OOD泛化性验证 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地铁车站响应分析与地震强度指标优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紫蓝 倪博 +3 位作者 史跃波 张成明 申家旭 杜修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577,共11页
为了降低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计算成本,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构建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以预测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并对适用于地铁车站结构响应预测的地震强度指标(IM)进行了优选。首先选取了200条实测地震动,计算IM,并对典型的... 为了降低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计算成本,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构建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以预测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并对适用于地铁车站结构响应预测的地震强度指标(IM)进行了优选。首先选取了200条实测地震动,计算IM,并对典型的三层三跨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将IM与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输入与输出训练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FCNN),得到了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预测模型。最后基于训练后FCNN输入层到隐含层中的权重矩阵与传统方法对IM进行优选,得出了对最大层间位移角影响最大的IM。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后FCNN能以0.95的精度预测地铁车站最大层间位移角,且计算耗时仅为数值模拟的1/5;针对矩形地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速度型和速度反应谱型指标的影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指标,其中速度谱强度(VSI)对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神经网络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地铁车站结构 地震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连接神经网络在远距离水声目标探测中的性能分析
17
作者 胡梦璐 冯海泓 +1 位作者 洪峰 毛海全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2-789,共8页
由于水声目标辐射噪声的低信噪比特性,探测远距离水声目标具有一定挑战。为提升远距离水声目标探测的准确率,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密集连接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的方法。该方法提取信号的梅尔倒谱系数作为特征,在密集连接神经网络头部添... 由于水声目标辐射噪声的低信噪比特性,探测远距离水声目标具有一定挑战。为提升远距离水声目标探测的准确率,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密集连接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的方法。该方法提取信号的梅尔倒谱系数作为特征,在密集连接神经网络头部添加自注意力模块以捕获关键信息,经过多个密集块后输出探测结果。在实测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分析了自注意力机制添加与否、输入特征不同、接收端深度不同时模型的性能变化。应用在未来几天的数据测试模型的任务中,探测范围在小于10 km时,探测准确率为93.3%,探测范围扩大至20 km时,探测准确率为90.34%。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在信噪比不小于−6 dB时实现了水声目标探测,在增加更多的低信噪比样本后,仍具有一定探测能力,且其性能优于其他模型。此外,训练集包含多种信噪比条件下的数据时,探测性能会有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连接神经网络 水声目标探测 深度学习 特征提取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元连接模式的脑网络减边演化博弈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逯鹏 刘素杰 +1 位作者 张利亚 牛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91,共6页
神经元间的连接以先增大后减小的方式演化,提示了大脑神经元网络在演化过程中存在"剪除"过程。以"剪除"为启发,首先使用数学方法对大脑网络进行建模;然后基于大脑网络中的神经元连接方式,设计了网络减边演化算法。... 神经元间的连接以先增大后减小的方式演化,提示了大脑神经元网络在演化过程中存在"剪除"过程。以"剪除"为启发,首先使用数学方法对大脑网络进行建模;然后基于大脑网络中的神经元连接方式,设计了网络减边演化算法。最后,考虑布线消耗和信息传输之间的效率,建立了大神经元优先与距离优先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索该模型对脑网络拓扑结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此演化过程中,呈现了中心节点度约为200、小世界特性S>1和高效率代价比等性质,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模拟仿神经元剪除机制。上述算法和模型为有效模拟高效低能耗的脑网络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网络 神经连接 减边机制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候特征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麦自动识别研究
19
作者 郭雪星 陆国政 +1 位作者 王强 申乾荣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69-75,81,共8页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幅宽广等特点,对于实现河南省冬小麦自动识别具有很大优势。分析河南省冬小麦物候特征,基于冬小麦物候特征的植被指数时序变化规律,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得出冬小麦分类样本和时序指数特征。...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幅宽广等特点,对于实现河南省冬小麦自动识别具有很大优势。分析河南省冬小麦物候特征,基于冬小麦物候特征的植被指数时序变化规律,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得出冬小麦分类样本和时序指数特征。根据上述冬小麦分类样本和时序指数特征,考虑分类方法的高效性、精确性和自适应性,提出了基于物候特征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麦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河南省大面积冬小麦的分类。识别结果显示河南省2019年到2022年冬小麦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质量检验指标对识别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得出冬小麦识别准确率为85.1%,非冬小麦识别准确率为84.5%。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物候特征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在小麦自动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稳定的识别性能。该方法对于冬小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识别 冬小麦 物候特征 连接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对大鼠出生后神经肌肉连接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楠 张漓 +5 位作者 徐建方 路瑛丽 赵鹏 赵杰修 何子红 冯连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2-876,860,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对出生后早期神经肌肉连接(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发育的影响及其有关机制,为早期发展运动能力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新生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每周6天、每天1小时的游泳训练,于... 目的:探讨运动对出生后早期神经肌肉连接(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发育的影响及其有关机制,为早期发展运动能力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新生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每周6天、每天1小时的游泳训练,于3周龄时测定并比较运动组和对照组大鼠腓肠肌运动终板周长和终板面积、N乙酰胆碱受体(nAChR)γ-、ε-、δ-亚基、发育诱导因子Agrin及其受体MuSK以及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T-3表达水平。结果:运动组大鼠3周龄时腓肠肌运动终板面积和周长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腓肠肌成熟型亚基ε-AChR和诱导因子Agrin及其受体MuSK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NMJ形态和结构成分的发育,其中发育诱导因子表达增加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连接 发育 出生后早期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