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软体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红 周福春 王传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29-733,共5页
目的:了解缺陷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软体征特征以及神经软体征与认知缺陷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62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根据缺陷综合征诊断标准(SDS)分为缺陷型(32例)及非缺陷型(30例),使用剑桥神... 目的:了解缺陷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软体征特征以及神经软体征与认知缺陷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62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根据缺陷综合征诊断标准(SDS)分为缺陷型(32例)及非缺陷型(30例),使用剑桥神经系统量表(CNI)评估神经软体征(NSS),MATRICS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认知功能,Simpson-Angus锥体外系量表(SAS)及异常非随意运动(AIMS)评估锥体外系反应。结果:缺陷型比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更高的NSS总分和NSS感觉整合量表分(均P<0.05)。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CNI总分与MCCB总分呈负相关(r=-0.63,P<0.001)。结论:缺陷型较非缺陷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重的神经软体征,主要表现为感觉整合障碍,且软体征越重认知功能缺陷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缺陷综合 神经软体征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神经软体征的行为学测评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晴 马燕桃 +6 位作者 曲淼 李直 刘文华 程章 张磊 于欣 陈楚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软体征的行为学特征。方法:以68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抑郁症患者及68名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从运动协调、感觉整合、...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软体征的行为学特征。方法:以68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抑郁症患者及68名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从运动协调、感觉整合、抑制功能三方面对两组对象进行神经软体征的行为学测查。并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本调查中所有患者均处于抑郁缓解期,且均正在接受抗抑郁药物的治疗。结果:抑郁症组的HAMD平均得分为(18.2±7.8)。抑郁症组与对照组的神经软体征测试总分[(3.2±2.8)vs.(3.5±2.6)]、运动协调分[(0.9±1.3)vs.(1.2±1.6)]、感觉整合分[(1.5±1.5)vs.(1.3±1.0)]、抑制功能分[(0.8±0.9)vs.(0.9±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处于抑郁缓解期并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的神经软体征整体表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软体征 抑郁症 剑桥神经科检查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神经软体征与脑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月秋 刘文 +1 位作者 隋毓秀 李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97-1601,共5页
目的:从家族史、神经系统软体征和脑影像学改变探讨神经发育异常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地位。方法:选取符合DSM-Ⅳ首发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入院首天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 目的:从家族史、神经系统软体征和脑影像学改变探讨神经发育异常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地位。方法:选取符合DSM-Ⅳ首发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入院首天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量表,详细的家谱调查,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按规定序列作头颅核磁共振扫描。并根据Murry所提出的分类标准,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两组。结果:1家族性组与散发性组的神经系统软体征比较,发现构音、左-右定向两项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散发性组构音分值较高,家族性组左-右定向分值较高;2家族性与散发性两组的MRI测量数值比较,显示家族性和散发性两组在胼胝体至额极距离、胼胝体压部厚度两项上有显著差异(P<0.05),散发性组额叶体积比家族性组小,家族性组胼胝体体积比散发性组小;3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与偏执因子、阳性因子、阴性因子、一般精神病理、思维解体、PANSS总分存在正相关。结论:1散发性组的胼胝体压部增厚、额叶体积减小,提示额叶的发育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胼胝体异常与临床症状如思维紊乱、情感倒错一致;2神经系统软体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小,和精神分裂症状都是大脑非特异性损害的结果,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族史 神经系统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少年的神经系统软体征、执行功能与临床症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文 刘靖 +5 位作者 齐军慧 李雪 张晓丽 周娱菁 何书平 王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和执行功能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18岁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少年患者6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60例正常对照,使用剑桥神经... 目的:探讨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和执行功能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18岁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少年患者6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60例正常对照,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对两组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和评分,使用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测试两组的执行功能,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精神分裂症组的临床症状,并对该组进行锥体外系副反应(EPS)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组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有11项评分及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9.0(4.0,15.0)vs.1.5(1.0,3.0)]及原始反射[0.0(0.0,1.0)vs.0.0(0.0,0.0)]、运动协调[4.5(1.0,6.8)vs.0.0(0.0,1.0)]、感觉统合[2.0(1.0,4.0)vs.1.0(0.0,1.8)]3项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病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BPRS总分均无相关(r=-0.12~0.20,均P>0.05),运动协调因子分与BPRS焦虑忧郁和敌对猜疑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0.27,均P<0.05),感觉统合因子分与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29,P=0.030)。精神分裂症组Stroop色字命名任务三部分测试耗时均长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第3试错误数多于正常对照组[1.5(0,4.8)vs.1.0(0,2.0),P=0.003]。精神分裂症组Stroop色字命名任务三部分测验耗时及第2试错误数均与BPRS评分呈正相关(r=0.27~0.3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少年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软体征异常和选择性注意及反应抑制功能缺陷。其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较重的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异常更显著;临床症状(尤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较重的患者选择性注意及反应抑制功能缺陷也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精神分裂症 神经系统 执行功能 临床症状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儿童期受虐史大学生的神经系统软体征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龚靖波 刘剑波 +1 位作者 张雅捷 罗学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了解伴儿童受虐待史的大学生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状况和特征,及神经软体征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长沙市两所高校1120名大学生进行儿童创伤问卷(CTQ)调查,根据Bernstein等制定的CTQ中-重度创伤暴露阈值筛查出儿童期受虐待阳性大学生... 目的:了解伴儿童受虐待史的大学生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状况和特征,及神经软体征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长沙市两所高校1120名大学生进行儿童创伤问卷(CTQ)调查,根据Bernstein等制定的CTQ中-重度创伤暴露阈值筛查出儿童期受虐待阳性大学生312人,并随机抽取120人作为受虐待组,从无儿童期虐待史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90人作为对照组。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验测试分量表评价神经系统软体征、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抑郁水平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焦虑水平,最终完成以上三项测验的有效人数分别为100人(受虐待组),83人(对照组)。结果:受虐待组的CTQ各种虐待因子分、SAS得分和SD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软体征测验测试分量表的右镜像运动2和左皮肤书写觉测验中,受虐待组较对照组异常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神经系统软体征测验的总分与SAS得分呈正相关(r=0.16),神经软体征的感觉统合得分与SAS得分以及CTQ的性虐待、情感忽视得分呈正相关(r=0.16、0.18、0.18)。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可能是大学生神经系统软体征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 大学生 神经系统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少年人群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状况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琳 朱熊兆 +5 位作者 蚁金瑶 姚树桥 白玫 李玲艳 张丽 罗英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调查一般少年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状况,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少年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差异。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抽取5个城市的3247名14—19岁的少年。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进行神经系统软... 目的:调查一般少年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状况,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少年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差异。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抽取5个城市的3247名14—19岁的少年。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测。该分量表包括运动协调、感觉整合、脱抑制三个因子,得分越高表明神经系统软体征越严重。结果:本样本中,不同类型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率在0.5%~27.2%之间,最常发生的神经系统软体征依次为左手手指感觉障碍(27.2%)、右手手指感觉障碍(25.7%)、节律拍打障碍(25.1%)、左右定位障碍(18.3%)和左手皮肤书写感障碍(14.5%)。男生的运动协调分[(0.8±1.4)VS.(0.6±1.2)]、感觉整合分[(1.2±1.4)VS.(1.0±1.3)]、脱抑制分[(0.3±0.6)VS.(0.2±0.5)]及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2.6±2.9)VS.(2.0±2.5)]均高于女生(均P〈0.01)。不同年龄组少年在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及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表现为低年龄组得分高于高年龄组得分。结论:一般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软体征阳性症状,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明显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症状,神经系统软体征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神经系统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广新 蒙华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46例精神分裂症及其 78位父母亲(实验组)和46例正常健康人的 76位父母亲(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与评定。结果:实验组父母亲...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46例精神分裂症及其 78位父母亲(实验组)和46例正常健康人的 76位父母亲(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与评定。结果:实验组父母亲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及阳性发生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父母亲;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与其父、母亲的神经系统软体征评分皆呈正相关。结论:支持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与遗传因素有关,具有病因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系统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及其与DISC1基因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盖关臣 郭素芹 +5 位作者 邵荣荣 李文强 郭芳 张红梅 郭敬华 李玉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268,共6页
目的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DISC1)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6例为患者组,154名健... 目的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DISC1)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6例为患者组,154名健康儿童为儿童对照组,以及160名健康成人为成人对照组。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软体征测试分量表评估患者组及儿童对照组的NSS,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患者组及成人对照组DISC1 rs4658971多态性。结果患者组NSS中运动协调因子所有9项条目,以及左右皮肤书写感测验、右侧镜像运动1、扫视时头移动、眼睛闪烁等条目的阳性率均高于儿童对照(均P<0.05);NSS总分、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均高于儿童对照(均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左右序列对指运动、左右拳手掌测验、左右皮肤书写感测验、右侧镜像运动1、扫视时头移动、眼睛闪烁的阳性率,及NSS总分、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高于CC型患者(均P<0.05)。患者组与成人对照之间DISC1 rs465897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儿童有明显的神经系统软体征。携带T等位基因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神经系统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非患病亲属神经系统软体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映映 胡晓华 +4 位作者 田艳 江云 王宗琴 高作惠 包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非患病一级亲属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差异。方法使用中文版剑桥神经科检查(the Cambridge neurological inventory,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对86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 目的探讨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非患病一级亲属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差异。方法使用中文版剑桥神经科检查(the Cambridge neurological inventory,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对86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86名患者的非患病一级亲属(亲属组)和86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NSS的评估。结果与亲属组比较,患者组NSS总分、运动协调因子及感觉整合因子得分更高(P<0.01)。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NSS总分、运动协调因子得分和感觉整合因子的得分更高(P<0.01)。亲属组与对照组比较,亲属组的NSS总分和运动协调因子得分更高(P<0.01)。结论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非患病一级亲属较正常对照有更多神经系统软体征,而患者的神经系统软体征多于其非患病一级亲属。神经系统软体征中的运动协调因子可能为精神分裂症潜在的内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缓解期 神经系统 一级亲属 内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少年的神经系统软体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勤一 李雪 +2 位作者 王慧 曹庆久 刘靖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了解神经性厌食少年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入组符合ICD-10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的少年32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32例,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和评分。... 目的:了解神经性厌食少年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入组符合ICD-10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的少年32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32例,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和评分。结果:神经性厌食组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中有9项的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分[5.0(1.0,20.0)vs.2.0(0.0,8.0)]及运动协调[3.5(0.0,15.0)vs.1.0(0.0,8.0)]、感觉统合[2.0(0.0,8.0)vs.0.5(0.0,5.0)]2个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神经性厌食组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分及运动协调、感觉统合因子分与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及共病抑郁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0.22~0.29,均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少年可能存在神经系统软体征异常,且异常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及共病抑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神经性厌食 神经系统 相关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运动协调功能与前额叶白质及皮质脊髓束完整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章 韩雪 +5 位作者 杨磊 王煦 陈楚侨 于欣 洪楠 原岩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1-565,共5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中的运动协调功能与前额叶白质及皮质脊髓束各向异性比值(FA)的关系。方法:纳入4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6例...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中的运动协调功能与前额叶白质及皮质脊髓束各向异性比值(FA)的关系。方法:纳入4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6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两组研究对象均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评定神经系统软体征,并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组基线和半年后的临床症状。用感兴趣区测定的方法,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神经系统软体征中的运动协调领域分与前额叶白质及皮质脊髓束各层面(内囊、大脑脚、小脑中脚水平)FA值间的关系。结果:神经系统软体征中的运动协调领域分在患者组中与前额叶白质FA值呈正相关(r=0.35,P<0.05),在健康对照中则与小脑中脚水平皮质脊髓束FA值呈正相关(r=0.34,P<0.05)。将患者按半年后阴性症状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运动协调领域分与前额叶白质(r=0.68,P<0.05)呈正相关,与小脑中脚水平皮质脊髓束(r=-0.67,P<0.05)FA值呈负相关;低分组则与内囊FA值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半年后阴性症状高分组、低分组及正常人群中,运动协调功能相关的脑区分别为前额叶、内囊和小脑中脚层面的皮质脊髓束,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运动协调功能相关的脑区不同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系统 运动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