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肘关节前正中经神经血管入路治疗冠状突骨折
1
作者 张清 邓明月 +4 位作者 李一平 郑金文 杨金松 代飞 向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前正中经神经血管入路治疗肘关节冠状突骨折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肘关节冠状突骨折患者,副韧带损伤评估。沿肘前皮肤横纹下、肘前内侧切口,经肘关节前方肱血管与正中神经间隙入...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前正中经神经血管入路治疗肘关节冠状突骨折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肘关节冠状突骨折患者,副韧带损伤评估。沿肘前皮肤横纹下、肘前内侧切口,经肘关节前方肱血管与正中神经间隙入路,显露内侧副韧带及内后侧结构、尺骨冠状突及前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前束,纵切前关节囊,暴露尺骨冠状突骨折部位,直视下复位、固定处理,修补内侧副韧带、前关节囊等结构。术后透视确认肘关节内、外翻应力试验及前后抽屉试验,确认肘关节稳定性的恢复。结果 改良前正中经神经血管入路能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骨折区暴露清晰,可避免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骨折块获得精准复位。术后通过主动及辅助功能锻炼,可促进肘关节力功能恢复。结论 改良前正中经神经血管入路在治疗肘关节冠状突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骨折愈合率和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冠状突骨折 前正中经神经血管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改变与青光眼的关系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玉洁 祝光宇 +1 位作者 孙悦 路雪婧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320,325,共8页
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在青光眼中的重要性已被证实,在未来或可成为青光眼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治疗靶点。NVU是由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细胞构成的细胞群落,其通过神经血管耦合(NVC)参与视网膜神经血管间的生理病理作用。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在青光眼中的重要性已被证实,在未来或可成为青光眼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治疗靶点。NVU是由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细胞构成的细胞群落,其通过神经血管耦合(NVC)参与视网膜神经血管间的生理病理作用。青光眼作为代表性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与视网膜微血管及神经胶质细胞等密切相关,因此NVU功能的正常运转在其中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NVU的结构基础,包括视网膜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在NVU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以及NVC对视网膜血流调节和代谢及毒性物质的清除作用,并阐述了NVU各组分及其功能异常与青光眼之间的联系,这将有利于基于神经血管角度进一步明确青光眼作用机制,为视神经保护提供新的防范方向或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神经血管单元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血管耦联 眼胶质淋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核磁共振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血管耦合研究
3
作者 赵越 郭媛媛 +2 位作者 李成龙 章娟娟 田仰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784,共7页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分析抑郁症(depression,DEP)患者的神经血管耦合改变,并探究其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DEP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多模态磁共振扫...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分析抑郁症(depression,DEP)患者的神经血管耦合改变,并探究其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DEP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多模态磁共振扫描。通过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计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通过功能磁共振计算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最后计算CBF和ReHo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以获得神经血管耦合。结果:在全脑水平,与HC相比,DEP患者CBF-ReHo耦合降低。在脑区水平,DEP患者CBF-ReHo耦合降低的有26个脑区,主要位于视觉网络、默认网络和听觉网络。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左侧枕下回、左侧角回、左侧丘脑的耦合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呈负相关。结论:DEP患者存在明显降低的神经血管耦合,并且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量 局部一致性 神经血管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癫痫发作中神经血管单元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璇 尹榕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神经血管单元(NVU)是维持血脑屏障(BBB)完整性、调节大脑生理活动、维持大脑内环境稳态的最小结构单元,已成为大脑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NVU在脑白质病变、认知障碍、脑血管疾病等年龄依赖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作... 神经血管单元(NVU)是维持血脑屏障(BBB)完整性、调节大脑生理活动、维持大脑内环境稳态的最小结构单元,已成为大脑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NVU在脑白质病变、认知障碍、脑血管疾病等年龄依赖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障碍会导致BBB完整性破坏,随之而来的蛋白质渗漏、免疫炎症反应、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均可导致癫痫发作或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反之,癫痫发作亦可加速NVU功能障碍而促进脑衰老。本文综述NVU的组成细胞功能障碍在年龄依赖性癫痫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分子通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癫痫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癫痫 神经血管单元 血脑屏障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汤靶向PDE4B减轻卒中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神经血管单元损伤
5
作者 俞书红 刘思洁 +4 位作者 朱佳怡 范玲 顾佳美 黄昊 罗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6-312,共7页
目的探讨涤痰汤(Ditan Decoction,DTD)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诱导脑缺血,评估DTD对卒中后NVU损伤的影响。MCAO术后连续3 d每日灌胃给予DTD。通过Transwell中性粒细胞趋化实验探究DTD对中... 目的探讨涤痰汤(Ditan Decoction,DTD)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诱导脑缺血,评估DTD对卒中后NVU损伤的影响。MCAO术后连续3 d每日灌胃给予DTD。通过Transwell中性粒细胞趋化实验探究DTD对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MCAO模型中,DTD治疗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P<0.01),并减轻血脑屏障破坏,表现为IgG渗漏减少(P<0.05)和层粘连蛋白表达保留(P<0.05)。此外,DTD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缺血脑组织的浸润,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0.01)和髓过氧化物酶(P<0.05)水平显著降低。机制上,DTD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P<0.01),并下调中性粒细胞迁移关键调控因子磷酸二酯酶4B(PDE4B)的表达(P<0.05)。分子对接分析发现,DTD中的四种活性成分-芹菜素(Apigenin)、牡荆苷(Vitex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和荭草苷(Orientin)与PDE4B具有强结合亲和力(结合能<-5 kcal·mol^(-1)),提示其可能介导DTD的治疗效应。结论涤痰汤通过保护神经血管单元完整性及调控PDE4B依赖性中性粒细胞活性,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一种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汤 中性粒细胞浸润 缺血性卒中 神经血管单元 PDE4B 髓过氧化物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李丹 刘阳 +3 位作者 雷苗 李传坤 张明 王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50,共7页
目的探讨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责任血管识别和神经受压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对91例三叉神经痛及72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桥小脑角池段颅神经和血管成像,将获得的MRI原始数据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水平(曲面... 目的探讨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责任血管识别和神经受压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对91例三叉神经痛及72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桥小脑角池段颅神经和血管成像,将获得的MRI原始数据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水平(曲面及仿真内窥镜)重建,多维度评价责任血管的数目、来源和颅神经受压程度,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三维重建技术对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正确识别率为95.6%,对血管压迫神经判定的准确性为94.5%。此技术对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正确识别率为91.7%,对血管压迫神经判定的准确性为89.5%。三维重建技术对责任血管与颅神经单纯性接触的判定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图像(P<0.05)。结论MRI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责任血管识别的正确率,更加准确地检测颅神经受压程度,对于多支责任血管造成的颅神经复杂性压迫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责任血管 曲面重建 仿真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MRI探索2型糖尿病神经血管耦联改变机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东 许珊 +4 位作者 汪旭洋 都丽娜 林琳 沈晶 伍建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2型糖尿病(T2DM)认知功能损伤与神经血管耦联(NVC)改变存在密切关系,但目前对于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利用功能MRI(fMRI)技术可联合解析T2DM患者NVC改变,为揭示T2DM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fMRI探索T2DM所致NVC改... 2型糖尿病(T2DM)认知功能损伤与神经血管耦联(NVC)改变存在密切关系,但目前对于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利用功能MRI(fMRI)技术可联合解析T2DM患者NVC改变,为揭示T2DM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fMRI探索T2DM所致NVC改变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神经血管耦联 血管循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血管耦合在脑小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艳红 张敏 恽文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0-1252,共3页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是脑血流与神经元活动调节的重要机制,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在早期就存在NVC功能障碍^([1])。研究发现,NVC功能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脑灌注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2])...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是脑血流与神经元活动调节的重要机制,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在早期就存在NVC功能障碍^([1])。研究发现,NVC功能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脑灌注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2])。CSVD是多种病因累及脑部穿支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痴呆、步态障碍、老年人情绪障碍等。CSVD累及的血管直径通常极其微小,常规的磁共振影像学检查作为其主要诊断依据,通常无法观察到脑小血管的早期病变^([3])。然而,NVC功能在CSVD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脑梗死 认知 磁共振成像 神经血管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突和小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类突触样传递”驱动脑部神经血管偶联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海龙(译) 刘风雨(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55-955,共1页
神经血管偶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 NVC)对脑功能很重要,其功能障碍导致很多神经系统疾病。虽然在NVC中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但是大脑中神经元如何将信息主动传递给对应的小动脉还知之甚少。本研究证明,轴突和小动脉平滑肌细胞... 神经血管偶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 NVC)对脑功能很重要,其功能障碍导致很多神经系统疾病。虽然在NVC中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但是大脑中神经元如何将信息主动传递给对应的小动脉还知之甚少。本研究证明,轴突和小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类突触样传递”驱动脑部NVC。结果:(1)首先识别出“类突触”的结构和特性。通过对小鼠躯体感觉皮质中一段长约450μm的穿支动脉血管的三维重构,发现其上存在许多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不连续区。血管周围神经元的一些轴突小结穿过这些不连续区,插入小动脉平滑肌细胞(arteriolar smooth muscle cell, aSMC)外围的基底膜,与aSMC形成“类突触”,这一结构被定义为神经-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偶联(neural-arteriolar smooth muscle cell junction, NsM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 小动脉 神经系统疾病 穿支动脉 星形胶质细胞 三维重构 脑功能 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血管耦合在骨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何姝航 郭尚春 陶诗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骨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骨内的神经通过释放生物活性分子以及与骨内细胞相互作用等方式调节骨组织再生。近年来,已经有研究尝试基于神经血管耦合进行生物材料设计,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该文对神经与骨组织相互作用,以及利用神经血... 骨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骨内的神经通过释放生物活性分子以及与骨内细胞相互作用等方式调节骨组织再生。近年来,已经有研究尝试基于神经血管耦合进行生物材料设计,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该文对神经与骨组织相互作用,以及利用神经血管耦合设计和制造可用于骨组织再生的生物活性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探讨,为充分理解和利用神经血管耦合在骨修复中的功能提供新视角,为骨修复策略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耦合 骨修复 骨内神经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龄草总皂苷对2-VO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丹 杨丽君 +3 位作者 唐鲜娥 王刚 段壬泽 陈显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目的观察延龄草总皂苷(TST)对大鼠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及其神经血管单元(NVU)和神经环路完整性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ST组及多奈哌齐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 目的观察延龄草总皂苷(TST)对大鼠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及其神经血管单元(NVU)和神经环路完整性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ST组及多奈哌齐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法建立脑缺血后认知障碍模型。造模后,TST组给予TST100mg/kg灌胃,多奈哌齐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0.45mg/kg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28d。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HE、尼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突触核蛋白(SYN)的表达情况;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生长关联蛋白43(GAP43)表达水平。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比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TST组和多奈哌齐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比增多(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尼氏小体、树突棘数量和SYN表达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TST组和多奈哌齐组神经元、尼氏小体、树突棘数量和SYN表达量增多(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VEGFA表达水平升高(P<0.05),PSD95、GAP43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TST组和多奈哌齐组IL-1β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VEGFA、IL-10、GAP43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TST可能通过促进突触可塑性和NVU重塑减轻2-VO模型大鼠的认知障碍,有望用于卒中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龄草总皂苷 2-VO 认知功能 神经血管单元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的脑组织微循环神经血管代谢耦合模型
12
作者 王同娜 刘有军 张丽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2-632,共1页
目的脑组织微循环正常功能的执行依赖于神经血管代谢耦合机制,此机制将瞬时的神经活动与局部脑血流量联系起来。但目前对于模型的研究仍处于静息状态,为了深入地研究大脑活动,本研究旨在建立全脑尺度的微循环神经血管代谢耦合模型,模拟... 目的脑组织微循环正常功能的执行依赖于神经血管代谢耦合机制,此机制将瞬时的神经活动与局部脑血流量联系起来。但目前对于模型的研究仍处于静息状态,为了深入地研究大脑活动,本研究旨在建立全脑尺度的微循环神经血管代谢耦合模型,模拟正常人任务态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基于脑电(EEG)数据、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建立了全脑尺度的神经元集群放电与代谢血流动力学响应之间的动力学模型,使用多例静息态EEG计算并通过f MRI进行验证。结果模型计算了11例正常人多次(4~6次)在著名面孔、非著名面孔、杂乱面孔3种不同视觉刺激下大脑各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血氧水平依赖(BOLD)等指标变化。研究发现有关面孔识别的右侧梭状回分别增加12%、9%、7%,分析不同面孔刺激下的全局网络指标(平均度、聚类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发现在不同的视觉刺激下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受试者之间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基于多模态数据,建立的全脑尺度脑血流神经血管代谢耦合计算模型,很好的模拟任务态的生理过程,为无创预测神经功能障碍病人视觉任务态脑组织激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 脑血流量 神经功能障碍 视觉刺激 大脑活动 神经活动 血流动力学 生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血管耦合的阿尔茨海默症建模及预测研究
13
作者 许若垚 刘有军 张丽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3-633,共1页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研究机制尚不明确,导致确诊常常为晚期。目前生物标志物Aβ和Tau蛋白聚集可能与大脑血流的改变和神经活动的异常有关,但其检测有创且辐射大。本研究旨在建立神经血管耦合的阿尔茨海...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研究机制尚不明确,导致确诊常常为晚期。目前生物标志物Aβ和Tau蛋白聚集可能与大脑血流的改变和神经活动的异常有关,但其检测有创且辐射大。本研究旨在建立神经血管耦合的阿尔茨海默全脑尺度模型,寻找诊断疾病的新指标。方法 采用16例健康人、12例轻度认知障碍、12例阿尔茨海默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等多模态数据生成功能和结构连接矩阵,将每个大脑区域视为一个节点,以神经元集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平均场模型与血流动力学模型建立全脑尺度的神经血管耦合模型。结果 通过该模型,获取脑血流(CBF)和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一步计算神经血管耦合值:脑血流-低频振幅(CBF-ALFF)。同时获得循环连接强度w和有效外部输入I,并与Aβ、Tau蛋白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BF-ALFF与Aβ、Tau之间的相关性随着疾病的进展越来越强,而w和I与二者都存在较弱的负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全脑尺度神经血管耦合模型可无创快速地计算血流动力学指标,揭示神经血管耦合参数与阿尔茨海默症生物标志物之间的潜在联系。该模型有望为早期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神经血管 阿尔兹海默症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症 血氧水平依赖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储备、神经血管耦合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杨文霞 周亮 +5 位作者 徐莉力 吕子鑫 胡万均 刘阳 李大瑞 张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6,52,共7页
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方法,探究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CR)在轻度认知障碍(mli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中影响认知功能的神经... 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方法,探究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CR)在轻度认知障碍(mli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中影响认知功能的神经血管耦合机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40例MCI患者和26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所有受试者均在3.0 T MRI机器采集ASL、rs-fMRI图像,所有受试者接受标准化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听觉言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中文版)、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所有受试者接受CR评估,根据两组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业余活动时间和工作经历生成认知储备指数问卷(Cognitive Reserve Index questionnaire,CRIq)评分。基于体素水平获取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ALFF,fALFF)及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计算CBF/ALFF及CBF/fALFF比值,以评估神经血管耦合,并选择CBF/ALFF和CBF/fALFF存在显著组间差异的脑区作为ROI,进一步提取ROI平均值,与各认知功能及认知储备量表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以阐明CR、神经血管耦合和认知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MCI组CRIq得分明显低于HC组(89.23±11.03 vs.98.70±12.75);在MCI及HC组中,CRIq得分与MoCA和AVLT得分均呈正相关(r=0.447,P=0.004;r=0.344,P=0.030;r=0.245,P=0.050;r=0.900,P<0.001);与HC相比,MCI患者双侧颞中回CBF/ALFF比值显著升高(双尾检验P<0.005,alphsim校正,团块大小>39),双侧眶部额下回、额中回CBF/ALFF比值显著降低(双尾检验P<0.005,alphsim校正,团块大小>93);双侧颞下回CBF/fALFF比值升高(双尾检验P<0.005,alphsim校正,团块大小>53)。此外,MCI组中,左侧眶部额下回CBF/ALFF比值与CRIq得分及MoCA、AVLT得分均呈负相关(r=-0.417,P=0.007;r=-0.336,P=0.034;r=-0.378,P=0.016)。结论CR较高的人群表现出更好的认知功能水平,且CR越高的MCI患者左侧眶部额下回CBF/ALFF比值越低,即出现了神经血管解耦合现象,表现出更严重的脑病理,但其尚能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提示大脑的神经血管耦合和解耦合可能是CR在MCI患者中影响认知功能的一种潜在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神经血管耦合 认知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参与的细胞间通讯在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中的作用
15
作者 雷林旖 曹原(综述) 姚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0-1064,共5页
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是由视网膜神经元、胶质细胞(大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以及血管系统构成的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细胞通讯是视网膜NVU中各个细胞间联系的重要方式,包括以膜表面分子... 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是由视网膜神经元、胶质细胞(大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以及血管系统构成的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细胞通讯是视网膜NVU中各个细胞间联系的重要方式,包括以膜表面分子交互为主的直接型通讯作用以及细胞间分泌的可溶性因子为通讯介质的间接型通讯作用。小胶质细胞作为视网膜常驻免疫细胞,通过细胞间通讯作用精细协调神经组织与血管组织间活动,维持视网膜生理与病理功能。本篇综述探讨了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对神经节细胞的双重作用、与Müller细胞的炎症级联作用、对血管生成及毛细血管舒缩的调节作用、与周细胞共同参与血-视网膜内屏障的维持作用,并探究小胶质细胞在NVU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视网膜 细胞间通讯 神经血管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精丸减轻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功能损伤
16
作者 左祥铎 段俊华 +5 位作者 梅敉佳 刘晓兰 徐翔 李学芳 邱斌 李静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9-2327,共9页
目的:探讨二精丸是否减轻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功能损伤。方法:选取9只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作为对照组,链脲佐菌素诱导成模的36只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羟苯磺酸钙组、低剂量二精丸组和高剂量二精丸组,每组9... 目的:探讨二精丸是否减轻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功能损伤。方法:选取9只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作为对照组,链脲佐菌素诱导成模的36只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羟苯磺酸钙组、低剂量二精丸组和高剂量二精丸组,每组9只。药物干预12周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视网膜厚度,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测眼底病变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节细胞(RGCs)超微结构变化;伊文思蓝(EB)活体灌注检测视网膜渗漏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精丸显著增加大鼠视网膜厚度(P<0.05),显著减少眼底微血管荧光素钠渗漏点(P<0.05或P<0.01),显著减轻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并增加RGCs数量,显著减少EB渗漏(P<0.01),显著升高ZO-1、occludin与claudin-5蛋白表达(P<0.05或P<0.01),以及显著降低大鼠血清VEGF水平(P<0.05或P<0.01)。结论:二精丸可减轻DR大鼠视网膜NVU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血管单元 二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破坏
17
作者 张海默 高啸天 +4 位作者 张孝祖 肖培伦 于淼 蒋景英 王晓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4-732,共9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MRI结合多种组织学技术评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神经血管单元(NVU)损伤,为临床上CIRI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随机将2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CIRI组。模型建立24 h后,大鼠进行头部T2加... 目的:基于多模态MRI结合多种组织学技术评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神经血管单元(NVU)损伤,为临床上CIRI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随机将2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CIRI组。模型建立24 h后,大鼠进行头部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水提取相位对比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MRI)及脑血流血氧监测。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CIRI后NVU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大脑皮质claudin-5、ZO-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MRI结果显示,CIRI组脑组织水肿,血流灌注量显著降低、BBB通透性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1)。脑血流血氧监测结果显示,损伤侧大脑皮质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显著低于Sham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损伤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损伤侧大脑皮质NeuN、CD31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Sham组(P<0.01),大脑皮质及纹状体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Sham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损伤侧大脑皮质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破坏,神经元核固缩、星形胶质细胞胞体水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损伤侧大脑皮质claudin-5、ZO-1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Sham组,MMP-9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1)。结论:大鼠CIRI可导致NVU损伤,破坏BBB,加重脑损伤,多模态MRI结合多种组织病理学技术可有效评估CIRI后NVU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血管单元 血脑屏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关节后部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关系 被引量:24
18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5 位作者 钟世镇 刘景发 夏虹 吴增晖 徐达传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不分离寰枢神经血管丛,直接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而后X线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情况。结果:在寰枢关节的后方有丰富的、怒张的球团状的静脉丛存在,分离时易出现血管壁损伤。模拟临床手术共完成4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无脊髓、硬膜、椎动脉、脊神经损伤,X线和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理想。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不宜分离显露寰枢神经血管丛,而枢椎侧块定位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神经血管 椎弓根螺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7
19
作者 唐茂林 钟桂午 +4 位作者 王国文 蒋穗斌 肖建中 曹朝辉 李素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内踝前动脉构成 ,沿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分布 ,三者密切相关 ,构成一复合体。血管链筋膜皮支分布达外侧 5 .2cm ,内侧 4.0cm。结论 :以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截取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足背及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大隐静脉 神经 神经血管复合体 岛状皮瓣 外科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less/Wnt信号与缺血性脑中风中神经血管单元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文丽梅 杨洪军 +5 位作者 马超英 陈畅 高健 吴传鸿 朱丽 李韶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3-907,共5页
Wingless(Wnt)信号通路作为一个复杂的蛋白质作用网络,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调节多种细胞的发生和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针对神经和血管的整体保护,提出了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新模型,并发现Wnt信号通... Wingless(Wnt)信号通路作为一个复杂的蛋白质作用网络,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调节多种细胞的发生和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针对神经和血管的整体保护,提出了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新模型,并发现Wnt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中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Wnts家族与卷曲蛋白(Friz-zled)/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lated proteins 5/6,LRP5/6)结合,进入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激活核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在基因水平上直接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Wnt信号可作为HIF-1α和VEGF的上游信号),继而上调β-catenin信号分子,激活其下游信号分子从而调节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及NVU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水平,即从整体上促进缺血性脑中风损伤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神经血管单元(NVU) BBB HIF-1α VEGF 缺血性脑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