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eutzfeldt-Jakob病神经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林世和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28-330,共3页
关键词 CREUTZFELDT-JAKOB病 可传递性神经变性疾病 神经蛋白质 TAU蛋白 14-3-3蛋白 蛋白 S-10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丝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俊勇 李佛保 +2 位作者 廖威明 徐栋梁 刘世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T003,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 d,3 d,7 d,14 d,21 d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 d,3 d,7 d,14 d,21 d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神经元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的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GFAP表达的增高早于NF200的增高,而前角神经元NF200的表达早于后角神经元。[结论]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刺激神经元功能活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神经元对损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微丝蛋白质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中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文 张成 +5 位作者 陈松林 张为西 冯善伟 柳太云 姚晓黎 曾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中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用BDNF和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诱导1h、6h、12h及24h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神经元...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中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用BDNF和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诱导1h、6h、12h及24h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stin、NSE、MAP-2及GFAP)的表达,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点的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β-ME和BDNF诱导的细胞均能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stin和NSE,不表达MAP-2;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FAP也有较弱表达。β-ME组诱导12h后nestin的表达转为阴性,NSE表达也减弱,而BDNF组直至24h nestin和NSE表达才渐转阴性;BDNF诱导的细胞S期百分率均较同时点的β-ME组高,β-ME在诱导后12h出现了凋亡峰,BDNF诱导组在观察的时点内均未出现凋亡峰。结论:β-ME诱导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的减少与细胞凋亡在时间上一致,说明分化后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凋亡有关;而BDNF诱导细胞的蛋白表达减少与细胞凋亡无关,提示BDNF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死亡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或者BDNF可能有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大鼠 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丙烯对大鼠神经组织神经丝亚单位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克勤 肖志锋 +1 位作者 李岩 赵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氯丙烯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了亚慢性中毒大鼠大脑、脊髓、坐骨神经组织低分子量神经丝 (NF L)、中分子量神经丝 (NF M)和高分子量神经丝 (NF H) 3个亚单位相对含量的变化。结...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氯丙烯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了亚慢性中毒大鼠大脑、脊髓、坐骨神经组织低分子量神经丝 (NF L)、中分子量神经丝 (NF M)和高分子量神经丝 (NF H) 3个亚单位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 氯丙烯使脑组织沉淀和上清液中神经丝 3个亚单位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 ;在脊髓组织沉淀和上清液中 ,NF M均降低。NF H在沉淀增加 ,在上清液中降低。NF L在沉淀增加 ;在坐骨神经组织沉淀和上清液中 ,氯丙烯使NF M含量降低 ,而使NF H含量增加。NF L在沉淀中降低、在上清液中明显增加。结论 氯丙烯引起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与神经丝亚单位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烯丙化合物 氯丙烯 神经微丝蛋白质 周围神经疾病 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芹 汤继宏 +1 位作者 张兵兵 朱玉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大鼠发作第1,2,7和15天时血清NSE、S-100B、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血清NSE[(8.57±0.56)μg/L]和S-100B[(0.45±0.06)μg/L]表达水平即升高(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反复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时血清NSE[(9.33±0.61)μg/L]和S-100B[(0.78±0.10)μg/L]表达水平即达峰值(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第7和15天时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血清GFAP表达水平自反复惊厥发作第1天即升高[(0.44±0.05)μg/L,P=0.004],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0.63±0.08)μg/L,P=0.000],此后逐渐下降但至第15天仍高于对照组[(0.40±0.05)μg/L,P=0.018]。结论 NSE和S-100B为单次惊厥发作性脑损伤的高敏感性生物学标志物,反复惊厥发作可使脑损伤程度加重,GFAP表达变化不具有脑损伤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S100蛋白质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巯基乙醇与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胎肝间充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平平 张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 :探讨 β -ME与RA对体外胎肝间充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影响。 方法 :无菌条件下获取胎龄 14 5d的胎肝细胞 ,DMEM/HEPES/F12 (2 0 %FCS)培养弃去非黏附细胞 ,得到间充质细胞并传代 ,第 5代细胞经 β -巯基乙醇 ... 目的 :探讨 β -ME与RA对体外胎肝间充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影响。 方法 :无菌条件下获取胎龄 14 5d的胎肝细胞 ,DMEM/HEPES/F12 (2 0 %FCS)培养弃去非黏附细胞 ,得到间充质细胞并传代 ,第 5代细胞经 β -巯基乙醇 (β -ME)与全反式维甲酸 (RA)程序化诱导处理后 5h、5d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GFAP抗原表达 ,同时以 β肌动蛋白基因为内对照 ,用半定量RT -PCR检则GFAPmRNA表达情况。 结果 :胎肝间充质细胞经 β-ME ,RA诱导处理后大多数细胞呈现神经细胞样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处理后的细胞约 85 %表达GFAP ;半定量RT -PCR结果显示处理后的细胞GFAP基因mRNA水平表达增加 (P <0 0 1)。结论 :胎肝间充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经过 β-ME与RA程序化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肝脏 间充质细胞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微丝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运动终板
7
作者 寇玉辉 王天兵 +6 位作者 张培训 殷晓峰 韩娜 王静 张宏波 张殿英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4-776,共3页
目的:了解应用神经微丝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运动终板的效果。方法:取SPF级大鼠6只,麻醉状态下取材双侧比目鱼肌神经入肌点组织,以多聚甲醛固定,冰冻切片,行神经微丝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运动终板形态... 目的:了解应用神经微丝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运动终板的效果。方法:取SPF级大鼠6只,麻醉状态下取材双侧比目鱼肌神经入肌点组织,以多聚甲醛固定,冰冻切片,行神经微丝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运动终板形态,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软件对运动终板形态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染色切片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运动终板爪形结构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可以得到运动终板立体结构。结论:神经微丝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是一种较好的运动终板的观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肌肉终板 神经微丝蛋白质 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信号蛋白3A及其受体神经菌毛素-1在慢性肝性脑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阮景晟 陈闯 +5 位作者 李科志 黄山 何剑波 曾爱屏 连芳 邬国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4-1341,共8页
目的探究肝性脑病(HE)大鼠大脑前额叶皮层、海马CA1、CA3、DG区中脑信号蛋白3A(Sema3A)及受体神经菌毛素(NRP-1)的表达变化及可能的意义。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HE 1 d、15 d、30 d组,每组各10只。胆管结扎并辅以乙酸铵灌... 目的探究肝性脑病(HE)大鼠大脑前额叶皮层、海马CA1、CA3、DG区中脑信号蛋白3A(Sema3A)及受体神经菌毛素(NRP-1)的表达变化及可能的意义。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HE 1 d、15 d、30 d组,每组各10只。胆管结扎并辅以乙酸铵灌胃的方法制备慢性HE(C型)大鼠模型,进行行为学、神经病学改变的检测;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血氨及其他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和脑组织形态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各脑区Sema3A、NRP-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脑皮层、海马CA1、CA3、DG区中Sema3A及NRP-1蛋白的表达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4组间神经反射等级、血氨、HE等级均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76.39、417.07、71.56,P值均<0.001),与对照组比较,HE 1 d、15 d、30 d组神经反射得分、血氨、HE等级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4组间TBA、Alb、TBil、AST、ALT、AL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22.61、171.56、685.18、421.01、675.20、2405.04,P值均<0.001),与对照组相比,HE 1 d、15 d、30 d组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明显升高(P值均<0.05)。病理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造模后大鼠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大脑前额叶皮层及海马CA1、CA3、DG区体等部位观察到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肿胀、破裂、排列紊乱等病理征象。4组间Sema3A、NRP-1 mRN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ema3A mRNA:F值分别为273.83、158.84、103.59、128.90,P值均<0.001;mRNA:F值分别为88.78、173.02、156.44、289.09,P值均<0.001);与对照组比较,HE 1 d、15 d、30 d组大脑前额叶皮层、海马CA1、CA3、DG区中Sema3A、NRP-1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高(P值均<0.05)。建模后Sema3A、NRP-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免疫组化显示,HE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CA1、CA3、DG区Sema3A及NRP-1呈阳性染色。Western Blot显示,4组间大脑前额叶皮层及海马CA1、CA3、DG区Sema3A、NRP-1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ema3A:F值分别为835.14、774.16、282.60、856.29,P值均<0.001;NRP-1:F值分别为876.59、472.48、402.36、207.47,P值均<0.001);与对照组相比较,HE 1 d、15 d、30 d组大脑前额叶皮层及海马CA1、CA3、DG区内Sema3A、NRP-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结论Sema3/NRP-1在慢性HE大鼠脑组织内表达上调,参与HE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信号素3A 神经纤毛蛋白质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丝轻链蛋白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小玲 黄凯伟 +2 位作者 万新贝 吴莹 李志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3977-3983,共7页
神经丝轻链蛋白(NfL)已被确定为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轴突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关于NfL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回顾了血清NfL(sNfL)与各种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慢性炎性脱髓鞘性... 神经丝轻链蛋白(NfL)已被确定为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轴突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关于NfL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回顾了血清NfL(sNfL)与各种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等〕、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药物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轴突损伤的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的结论为:sNfL定量可作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监测疾病活动,评估疾病短期预后、长期预后,还可作为未来的临床试验和监测治疗反应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微丝蛋白质 神经丝轻链蛋白 标记物 临床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对兔半月神经节神经丝蛋白20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印红梅 倪加凤 程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与持续时间射频热凝对兔半月神经节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200,NF200)的影响。方法:利用射频热凝技术,对80只兔半月神经节分别进行60、70和80℃温控热凝毁损实验,于术后第1、7、14和28天取出受损的半月神经节。H...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与持续时间射频热凝对兔半月神经节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200,NF200)的影响。方法:利用射频热凝技术,对80只兔半月神经节分别进行60、70和80℃温控热凝毁损实验,于术后第1、7、14和28天取出受损的半月神经节。HE染色阳性者,观察毁损后神经丝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同一温度下,射频持续时间相同时,随术后时间的增加,NF200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而射频持续1 min与3 min比较,该指标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持续时间相同时,70℃与60℃比较,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70℃与80℃比较,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当射频毁损温度为70℃左右时,对半月神经节杀伤力最大,神经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半月神经节毁损的较适宜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神经蛋白质200 射频温控热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程婧 张炜炜 +3 位作者 周勤明 孟环宇 何璐 陈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1例63岁女性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反复癫痫发作、失语;头部MRI显示双侧额顶叶...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1例63岁女性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反复癫痫发作、失语;头部MRI显示双侧额顶叶多发异常信号,部分脑回略肿胀,幕上脑室系统扩张,脑萎缩以双侧颞叶、海马为甚;18F-DPA714 PET/MRI显示额颞顶枕叶多脑区局灶性摄取异常增高,提示神经炎症;脑电图呈频繁痫样放电;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葡萄糖升高,血清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阴性,血清TBA法显示小脑神经丝样荧光包绕浦肯野细胞,进一步检测抗神经丝蛋白抗体,血清抗神经丝重链抗体强阳性(1∶1000)。临床诊断为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甲泼尼龙治疗,预后改善。结论 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困难,早期予以免疫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自身免疫疾病 神经微丝蛋白质 自身抗体 脑脊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au蛋白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永华 李萍 +2 位作者 张洪红 王志胜 董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商值(QAlb)评估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将研究组180例患者分为轻度组83例(QAlb 7.5~10)、中度组54例(10<QAlb≤30)、重度度组43例(QAlb>30)。对研究组180例患者展开6个月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61例(mRS评分3~6分)。检测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分析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与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度组、重度组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tau蛋白(r=0.532,P=0.000)、MIP-1α(r=0.487,P=0.001)和GFAP(r=0.571,P=0.000)分别与QAlb呈正相关。血清tau蛋白(r=0.507,P=0.000)、MIP-1α(r=0.425,P=0.004)和GFAP(r=0.533,P=0.000)分别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au蛋白和MIP-1α及GFAP三者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87~0.897,P=0.000),显著高于三者单一检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TAU蛋白质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质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与院前急救策略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威 陈泉芳 +5 位作者 巫艳彬 李其斌 苌海华 廖园莉 白玉龙 黄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院前急救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2年在我科急诊抢救与住院的102例眼镜王蛇与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根据咬伤蛇类将患者分为眼镜王蛇组35例和银环蛇组67例...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院前急救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2年在我科急诊抢救与住院的102例眼镜王蛇与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根据咬伤蛇类将患者分为眼镜王蛇组35例和银环蛇组6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就诊时间、出现呼吸肌麻痹时间、伤情分级、临床表现、呼吸机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及院外与院内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前急救措施及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镜王蛇组危重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银环蛇组(80.00%和58.21%,P=0.028)。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全身症状,眼镜王蛇组局部肿痛发生率(8.57%和0,P=0.0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0.00%和5.97%,P=0.030)高于银环蛇组,出现呼吸肌麻痹时间短于银环蛇组〔(3.8±2.2)h和(7.1±8.4)h,P=0.042〕。眼镜王蛇组治愈率低于银环蛇组(77.14%和95.52%),死亡率高于银环蛇组(22.86%和4.48%),且眼镜王蛇组院外死亡率高于银环蛇组(11.43%和1.49%,P=0.027)。结论相对于银环蛇,被眼镜王蛇咬伤患者病情更为凶险,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时间更短,MODS发生率及院外死亡率更高,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关键性,加强神经毒类毒蛇咬伤院前急救策略的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眼镜蛇科 眼镜蛇神经毒素蛋白质 眼镜王蛇 银环蛇 疾病特征 入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43在发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 被引量:10
14
作者 帖利军 潘建平 +2 位作者 宋天保 葛玲 周劲松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 (GAP 43 )在发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生后 5、1 5、3 0d正常雄性新生鼠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对其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皮质GAP 43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生后 5d ,GA...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 (GAP 43 )在发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生后 5、1 5、3 0d正常雄性新生鼠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对其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皮质GAP 43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生后 5d ,GAP 43主要分布在神经元 ;生后 1 5、3 0d ,则分布在神经纤维网中 ,神经元胞体 (包括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等 )不染色 ;图像分析显示不同日龄新生鼠不同脑区GAP 43灰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AP 43是轴突生长、延伸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血清S-100蛋白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熊迈 张希 +3 位作者 姚尖平 唐白云 童萃文 孙培吾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术 )术后血清S 10 0蛋白浓度变化 ,判断体外循环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17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75 1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46 8min。术前、术后 30min、6h、2 4h取颈...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术 )术后血清S 10 0蛋白浓度变化 ,判断体外循环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17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75 1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46 8min。术前、术后 30min、6h、2 4h取颈内静脉血标本 ,离心后取血清检测S 10 0蛋白浓度。【结果】血清S 10 0蛋白浓度从术前平均 0 44 μg/L上升至术后 30min的2 6 9μg/L ,随后下降 ,至术后 2 4h基本恢复术前水平 ;2例转机时间超过 12 0min者术后血清S 10 0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血清S 10 0蛋白浓度水平与转机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清S 10 0蛋白浓度显著升高 ,特异性的提示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 体外循环 脑损伤 心脏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3对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虔 程焱 +2 位作者 吴伟 梁浩 张瑞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单纯缺氧损伤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 NT-3)表达的影响及外源性NT-3转导对单纯缺氧所致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第7天通过充氮法建立单纯... 目的观察单纯缺氧损伤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 NT-3)表达的影响及外源性NT-3转导对单纯缺氧所致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第7天通过充氮法建立单纯缺氧损伤模型;用重组腺病毒载体pAC- CMV-PLPA构建携带NT-3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Ad-NT-3,并分别于损伤前后向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转导外源性NT-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在缺氧损伤前后及有无外源性NT-3转导的情况下NT-3 及Bcl-2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缺氧及外源性NT-3转导后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 (1)单纯缺氧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细胞标记指数由15.2%上升至56.4%,内源性NT-3表达量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的71%。(2)缺氧损伤前重组腺病毒转导可使损伤后NT-3表达量上升至对照组的1.88倍、损伤后重组腺病毒转导亦可使NT-3表达量上升至对照组的1.42倍,而Bcl-2的表达量相应地上升至对照组的 1.69倍和1.32倍,凋亡细胞标记指数降至32.8%和45.4%。(3)统计学分析显示,海马神经元NT-3与Bcl- 2表达量间呈显著性正相关,二者与凋亡细胞标记指数间均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单纯缺氧损伤可使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内源性NT-3表达量下降;腺病毒转导的外源性NT-3可保护单纯缺氧损伤神经元免于凋亡;其保护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对Bcl-2表达的诱导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低氧 海马 神经 神经组织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黄酮对大鼠缺血性记忆障碍和神经炎症的作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玉梅 刘永平 +1 位作者 曹凯 商亚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黄酮(SSF)对大鼠缺血性记忆障碍和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2个月制备慢性脑缺血记忆障碍模型,脑缺血大鼠造模后于手术第35天ig给予SSF 17.5,35和70 mg.kg-1,连续38 d。通过Morris水迷宫检...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黄酮(SSF)对大鼠缺血性记忆障碍和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2个月制备慢性脑缺血记忆障碍模型,脑缺血大鼠造模后于手术第35天ig给予SSF 17.5,35和70 mg.kg-1,连续38 d。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皮质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模型组大鼠的再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显著降低,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路程显著缩短(P<0.01);皮质和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皮质中IL-1β,TNF-α和IL-8水平明显增加(P<0.01)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SSF 17.5,35和70 mg.kg-1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脑缺血引起大鼠再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障碍,明显缩短到达平台的潜伏期(P<0.05),延长大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路程(P<0.05);抑制皮质和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P<0.05);明显降低皮质中IL-1β,TNF-α和IL-8含量,提高IL-10的水平。结论 SSF对大鼠脑缺血性记忆障碍和神经炎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脑内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酮 脑缺血 记忆障碍 神经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感染后低龄大鼠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袁天明 俞惠民 +2 位作者 顾伟忠 汤宏峰 李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84-2286,共3页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宫内感染后低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孕大鼠子宫内注入大肠杆菌建立宫内感染的大鼠模型,以子宫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生后1、3、7、14及21d取幼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宫内感染后低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孕大鼠子宫内注入大肠杆菌建立宫内感染的大鼠模型,以子宫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生后1、3、7、14及21d取幼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不同脑区GFAP的表达。结果生后1、3d龄大鼠仅脑室旁白质区可见少许GFAP阳性细胞,两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脑区未见明显GFAP表达。感染组7日龄大鼠脑室旁白质和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脑室旁白质区973±355vs567±190,P<005;海马区781±361vs216±111,P<005)。感染组14d龄大鼠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及皮层区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脑室旁白质区1272±181vs900±093,P<001;胼胝体区1098±326vs444±115,P<001;皮层区543±179vs271±067,P<001)。两组21d龄大鼠各脑区GFAP阳性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内感染后低龄大鼠脑组织中GFAP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感染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静 周晓哲 高文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148-4149,共2页
SIOOB蛋白是神经组织蛋白质中分子量为21kD的小分子酸性蛋白.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当神经系统受到外伤后即从受损伤的细胞中溢到脑脊液和血液中,国外学者曾报道颅脑损伤后血液和脑脊液中的SIOOB蛋白水平增高,并将其作为一种检测... SIOOB蛋白是神经组织蛋白质中分子量为21kD的小分子酸性蛋白.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当神经系统受到外伤后即从受损伤的细胞中溢到脑脊液和血液中,国外学者曾报道颅脑损伤后血液和脑脊液中的SIOOB蛋白水平增高,并将其作为一种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标志蛋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OB蛋白 急性脊髓损伤 动态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后血清 神经组织蛋白质 颅脑损伤后 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法融合的粒子滤波算法的神经丝自动跟踪 被引量:3
20
作者 巨刚 袁亮 刘小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4-190,共7页
神经丝蛋白质是医学中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情进展的标志物.为了能精确捕获某种神经丝蛋白质在神经鞘中的活动特性,引入了一种多方法融合的粒子滤波算法跟踪神经丝蛋白质的运动.该算法汲取颜色直方图法、核函数法及图模法等的优点,融... 神经丝蛋白质是医学中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情进展的标志物.为了能精确捕获某种神经丝蛋白质在神经鞘中的活动特性,引入了一种多方法融合的粒子滤波算法跟踪神经丝蛋白质的运动.该算法汲取颜色直方图法、核函数法及图模法等的优点,融合粒子滤波算法,实现自动跟踪神经丝蛋白质.此外,为了解决粒子滤波中样本贫化,即在粒子滤波计算中很大一部分粒子重叠到一个单独的点上的情况,需要重采样计算解决此问题.但在重采样过程中,容易造成一些粒子丢失各向异性而导致跟踪精度降低,甚至跟踪目标失败,故结合粒子滤波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重采样约束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重采样法及多方法融合的粒子滤波算法较传统算法能有效地减少样本贫化问题,并且可以高精度地跟踪移动、变形的神经丝蛋白质,为医学中神经丝蛋白质研究提供了新支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重要性采样 多方法融合 神经蛋白质 粒子滤波 重采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