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视程度与黄斑部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蔺云霞 夏阳 徐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与不同近视人群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GCIPL厚度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3... 目的分析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与不同近视人群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GCIPL厚度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36岁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95例(190眼)。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眼轴、医学验光屈光度(等效球镜)、GCIPL的厚度,包括平均、最小、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共8个参数。根据屈光度分为A组(-0.25^-3.00 D)、B组(-3.25^-6.00 D)、C组(>-6.00 D)。根据眼轴长度分为A1组(22~24 mm)、B1组(>24~26 mm)、C1组(>26 mm),进行所有参数的比较。各组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各组平均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963,P=0.000;F=57.452,P=0.000)。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GCLIP厚度参数的差异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屈光度、眼轴长度与GCIP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07,P=0.000)。不同屈光度分组8个厚度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31~16.500,均为P<0.05)。不同眼轴长度分组8个厚度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4~19.999,均为P<0.05)。GCIPL厚度与屈光度均呈负相关(r=-0.419^-0.153,均为P<0.05),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r=-0.407^-0.241,均为P<0.05),随着屈光度增大及眼轴增长,GCLIP厚度逐渐变薄。结论近视人群随着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GCLIP厚度也逐渐变薄。采用GCLIP厚度评估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时要考虑眼轴长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部神经细胞-内丛状厚度 眼轴长度 Cirrus频域光学相干断扫描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黄斑色素密度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满 王冬梅 +4 位作者 徐斌 庞久彦 寇姣姣 唐会超 李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色素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色素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62例62眼POAG患者为POAG组,103例103眼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单波长眼底光谱反射测量法测量黄斑区MPOD,对MPOD容积、面积、最大值和平均值四个参数进行分析。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测量视网膜黄斑区GCIPL厚度。分别比较两组间MPOD的容积、面积、最大值、平均值以及黄斑区GCIPL厚度之间的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POD各参数与视网膜GCIPL的关系。结果POAG组MPOD最大值、平均值及GCIPL厚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5),MPOD容积、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OAG组GCIPL厚度与MPOD的容积、最大值、平均值及年龄均呈负相关(r=-0.374、-0.538、-0.587、-0.470,均为P<0.05);对照组GCIPL厚度与MPOD的容积、最大值、平均值及年龄均呈负相关(r=-0.375、-0.434、-0.510、-0.478,均为P<0.05)。POAG组和对照组GCIPL厚度与MPOD面积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POAG患者MPOD的容积、平均值、最大值和GCIPL厚度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MPOD测量对青光眼诊断及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黄斑色素密度 神经细胞-内丛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伟伟 王怀洲 +1 位作者 霍妍佼 李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5-361,共7页
背景青光眼以损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继而出现视野缺损为特征,高分辨率频域OCT(SD-OCT)可以准确可靠地定量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目的探讨黄斑区GCC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意义。方... 背景青光眼以损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继而出现视野缺损为特征,高分辨率频域OCT(SD-OCT)可以准确可靠地定量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目的探讨黄斑区GCC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诊断试验研究设计。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连续纳入POAG患者70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RTVue SD—OCT对70例POAG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黄斑区GCC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检测,并行Humphrey视野检查,均纳入受检者的右眼进行统计。根据视野检查的平均缺损(MD)值将POAG分为早期、进展期和晚期,对各组受检眼平均GCC、上方GCC和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下方RNFL、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进行比较;评估POAG患者GCC厚度、RNFL厚度与视野MD值的关系,采用曲线下面积(AUC)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CC厚度和RNFL厚度对POAG的诊断效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POAG组、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的平均GCC、上方GCC、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均明显降低,FLV和GLV均明显升高,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早期POAG组比较,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受检眼平均GCC值和平均RNFL厚度值均明显下降,GLV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POAG组受检眼上方RNFL厚度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晚期POAG组受检眼上方GCC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和进展期PO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早期POAG组比较,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受检眼下方GCC和下方RNFL厚度值明显下降,FLV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OAG患者平均GCC、上方GCC和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与MD值均呈线性正相关(r=0.624、0.583、0.601、0.571、0.447、0.537,均P〈0.001);POAG患者平均GCC与平均RNFL、上方GCC与上方RNFL以及下方GCC与下方RNFL均呈线性正相关(r=0.648、0.630、0.602,均P〈0.001)。平均GCC、上方GCC、下方GCC、FLV、GLV、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的AUC值分别为0.965、0.924、0.979、0.985、0.980、0.990、0.979和0.992(均P〈0.001)。GCC参数中FLV与下方RNFL的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AG患者下方GCC厚度更容易受到损伤,GCC参数中FLV和GLV是诊断POAG的敏感指标,GCC厚度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POAG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相干光i断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 神经细胞复合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性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利昆 阎红琳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CP)-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CP-节细胞神经瘤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37~64岁;其中例3为纵隔...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CP)-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CP-节细胞神经瘤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37~64岁;其中例3为纵隔原发。镜下见瘤组织均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为瘤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胞质细颗粒状,排列成器官样,核分裂象罕见;一种为束状排列的神经纤维瘤样背景下,散在及聚集分布的神经节细胞;结节边缘尚可见残留的肾上腺组织。免疫表型:嗜铬细胞瘤成分中CD56、CgA、Syn、vimentin均阳性,SMA、Melan-A、α-inhibin、NF均阴性,S-100支持细胞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节细胞神经瘤成分中NF、S-100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其内神经节细胞中CgA、Syn弱阳性或阴性。结论CP是相对较罕见的肿瘤,而节细胞神经瘤为相对常见的一种混合成分,其在临床及放射学上无法与嗜铬细胞瘤区分,目前仅基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诊断,需根据其内混合的不同成分(良性或恶性)来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嗜铬细胞-细胞神经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老年人群黄斑内层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的改变 被引量:4
5
作者 胡雅斌 郭彦 +1 位作者 王怀洲 霍妍佼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比较Cirrus HD—OCT测得正常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黄斑神经节细胞一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之间的差异,从而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进展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 目的比较Cirrus HD—OCT测得正常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黄斑神经节细胞一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之间的差异,从而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进展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6—7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进行体检的某事业单位退休职工(60-80岁)67人114眼作为老年人群组,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20~40岁24人42眼作为年轻人群组。应用CirrusHD—OCT测量各组黄斑区总的及各个区域GCIPL和pRNFL厚度参数并比较。结果除pRNFL鼻侧区域外,老年人群组mGCIPL和pRNFL各参数测量值均较年轻人群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年龄影响最大的黄斑内层厚度参数是mGCIPL最小值,老年人群组与年轻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2±11.01)μm与(82.74±3.94)μm;t=-7.290,P〈0.001]。在pRNFL厚度参数中,颞侧pRNFL厚度受年龄影响最大,老年人群组与年轻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83±12.30)μm与(82.10±17.02)μm;t=-3.930,P〈0.001];而鼻侧pRNFL受年龄影响最小,老年人群组鼻侧pRNFL厚度与年轻人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结论除pRNFL鼻侧区域外,CirrusHD—OCT测得老年人群mGCIPL厚度参数与pRNFL厚度参数均较年轻人群明显变薄,在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随访中需要考虑年龄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扫描/方法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诊断 视网膜神经纤维 青光眼 黄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CL厚度、pRNFL厚度及BMO-MRW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赵会芳 赵春梅 +3 位作者 刘湘云 郑艳瑾 洪阳 李金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mGCL)厚度、盘周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及Bruch膜开口-最小盘沿宽度(BMO-MRW)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青光眼专家门诊进行早期青光眼筛查的10例17眼早期... 目的探讨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mGCL)厚度、盘周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及Bruch膜开口-最小盘沿宽度(BMO-MRW)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青光眼专家门诊进行早期青光眼筛查的10例17眼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0人18眼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Spectralis OCT测量两组受试者mGCL厚度、pRNFL厚度及BMO-MRW。计算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OC)。结果观察组患者颞侧、颞上、颞下、鼻侧、鼻上、鼻下及平均BMO-MRW及pRNFL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各象限mGCL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受试者在内环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和外环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mGC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受试者中心区mGC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颞下区pRNFL厚度的AROC最大值为0.920(P<0.01);BMO-MRW平均值的AROC最大值为0.864(P<0.01);内环颞侧mGCL厚度的AROC最大值为0.631(P<0.05)。结论pRNFL、mGCL及BMO-MRW在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均出现局部变薄和变窄,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pRNFL的诊断准确性最高,BMO-MRW次之,mGCL的诊断准确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黄斑区神经细胞 盘周神经纤维 Bruch膜开口-最小盘沿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及黄斑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睿 孙伟峰 +4 位作者 秦海峰 顾操 赵子畅 许冰 赵世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测健康对照和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视盘及黄斑参数,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早中期POAG患者40例(40眼),其中20~39岁者20例、60~79岁者20...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测健康对照和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视盘及黄斑参数,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早中期POAG患者40例(40眼),其中20~39岁者20例、60~79岁者20例;纳入同期在我科就诊的40名(40眼)健康对照,其中20~39岁者20名、60~79岁者20名。受试者均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并利用SD-OCT测量所有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黄斑区平均神经节细胞层联合内丛状层(GCL-IPL)厚度、黄斑区最薄GCL-IPL厚度和黄斑区平均整体厚度。结果健康对照组和早中期POAG组黄斑区平均GCL-IPL厚度及最薄GCL-IPL厚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黄斑区平均整体厚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均无明显变化。在健康对照组,年龄因素对pRNFL厚度影响不大,20~39岁者与60~79岁者p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中期POAG组,20~39岁者和60~79岁者pRNFL平均厚度、上方厚度、下方厚度和颞侧厚度与健康对照组同年龄者相比均变薄,且60~79岁者上述pRNFL厚度与20~39岁者相比更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中期POAG组pRNFL鼻侧厚度在20~39岁者与60~79岁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同年龄者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OCT测量的pRNFL厚度与POAG有关,可作为早期诊断POAG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扫描 开角型青光眼 视盘神经纤维厚度 黄斑区神经细胞联合内丛状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患者cpRNFL及黄斑区GCIPL厚度变化与视力损害和预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许瑾 王婧 +2 位作者 张珂 王丽丽 朱豫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CON)患者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cpRNFL)及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变化与视力损害和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组门诊和病...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CON)患者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cpRNFL)及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变化与视力损害和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组门诊和病房收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TAO-CON患者94例146眼。根据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0.3~1.0)、中度(>0.1~0.3)和重度(无光感~0.1)视力损害组。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病程相近的TAO无CON患者19例28眼为TAO-NCON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9名(49眼)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检测所有受试者cpRNFL、黄斑区GCIPL及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ILM-RPE)厚度。随访规范治疗的TAO-CON患者,检测预后BCVA(logMAR)。比较各组患者cpRNFL、GCIPL及ILM-RPE厚度差异,分析预后BCVA与cpRNFL、GCIPL厚度的关系。结果轻、中、重度视力损害组以及TAO-NCON组患者的cpRNFL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中、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的cpRNFL厚度均高于轻度视力损害组和TAO-NCO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的GCIPL厚度均显著低于轻度视力损害组、TAO-NCON组及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且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的GCIPL厚度低于中度视力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ILM-RPE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视力损害组患者多能恢复较好视力,中、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视力恢复至0.5以上者在50%以上。TAO-CON患者预后BCVA(logMAR)与黄斑区GCIPL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928,P=0.008),与cpRNFL厚度无相关性(r=0.095,P=0.571)。结论TAO-CON患者视力损害越重,cpRNFL增厚越多、GCIPL变薄越明显;TAO-CON患者GCIPL厚度与预后视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视盘周围神经纤维 黄斑区细胞-内丛状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性和真性视盘水肿患者HD-OCT检查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9
作者 段文娟 白文浩 +3 位作者 孙明明 徐全刚 魏世辉 周欢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假性视盘水肿(PPE)患者和早期特发性颅内高压(IIH)相关的真性视盘水肿(TPE)患者的HD-OCT检查结果的差异性表现,为其鉴别诊断提供必要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第一医... 目的对比分析假性视盘水肿(PPE)患者和早期特发性颅内高压(IIH)相关的真性视盘水肿(TPE)患者的HD-OCT检查结果的差异性表现,为其鉴别诊断提供必要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第一医学中心眼科确诊为PPE的24例(48眼)为PPE组,IIH引起TPE的49例(98眼)为TPE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HD-OCT表现,记录患者发病1个月、3个月、6个月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IPL)厚度。以灵敏度、特异度及似然比分析GCIPL在PPE及IIH中的诊断价值,并观察PPE在HD-OCT检查中的形态学表现。结果TPE组患者平均RNFL厚度在发病1个月、3个月均明显高于PPE组(均为P<0.05);发病6个月时与PPE组患者平均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E组患者黄斑区平均GCIPL厚度及各象限GCIPL厚度在发病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均较PPE组患者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黄斑区GCIPL厚度正常为阳性判读,则诊断PPE灵敏度为97.92%,特异度为68.75%,阳性似然比为3.133,阴性似然比为0.031;以黄斑区GCIPL厚度变薄为阳性判读,则诊断IIH灵敏度为68.75%,特异度为97.92%,阳性似然比为33.050,阴性似然比为0.319。PPE组患者视盘周围卵圆形高反射肿块样结构14眼,视盘玻璃疣4眼,视盘倾斜6眼,两组其余患眼均未发现明显视盘结构异常。结论HD-OCT黄斑区GCIPL分析有助于鉴别TPE和PPE,发病3个月以内GCIPL变薄可以作为排除PPE的诊断依据,同时可以作为诊断TPE的支持条件;HD-OCT检查结果有利于分辨视盘结构异常,进一步对PPE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视盘水肿 特发性颅内高压 神经细胞-内丛状 HD-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黄斑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薇 盛文燕 +2 位作者 许琦彬 诸力伟 李秋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研究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黄斑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64例(112眼)首次诊断为屈光不正(近视)的患者在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前及用药6个月后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远视力(uncor... 目的:研究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黄斑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64例(112眼)首次诊断为屈光不正(近视)的患者在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前及用药6个月后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 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VA)、眼轴(axial length,AL)、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裂隙灯检查及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常规模式测量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macular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 thicknes,mGCIPL)。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测量黄斑区血管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等。比较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近视患者AL均较用药前显著增长(P<0.01),但低、中度近视用药前后差值明显小于高度近视组;3组近视患者SE均较用药前增长,但低度近视组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高度近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近视患者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6个月后,中心圆黄斑血管密度(central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cCVD)增加在低度、中度近视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高度近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近视组用药前后外圆黄斑血管密度(outer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oCVD)、内圆黄斑血管密度(inner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iCVD)、全圆黄斑血管密度(whole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wCVD)无明显改变(P>0.05);mGCIPL增加在低度近视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度、高度近视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近视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在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3个近视组中cCVD和AL、SE之间均无相关性(P>0.01),低度近视组中c CVD与m GCIPL呈低度相关(r=0.442,P<0.05),中度、高度近视组中cCVD与mGCIPL均无相关性(P>0.01)。结论:0.01%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明显降低低度近视患儿AL增长及屈光度增长速度,增加低、中度近视患儿黄斑中心圆血管密度,增加低度近视患儿m GCIPL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1%阿托品滴眼液 神经细胞-内丛状 黄斑血流密度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频域OCT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沈沛阳 陈王灵 +3 位作者 冼文光 史贻玉 陈海波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化的频域OCT(Cirrus HD-OCT)特征,将其测量参数与正常人群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由Cirrus HDOCT测量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参数。将糖尿病患眼分为了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化的频域OCT(Cirrus HD-OCT)特征,将其测量参数与正常人群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由Cirrus HDOCT测量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参数。将糖尿病患眼分为了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和不存在DR组(NDR组),纳入与糖尿病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并对三组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2例(42眼)2型糖尿病患者(DR组26眼,NDR组16眼),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30眼;对照组)。DR组的GCIPL为(77.2±8.7)μm,NDR组为(79.4±11.3)μm,均小于对照组的(83.2±7.6)μm(均为P<0.05)。DR组的最小GCIPL为(65.4±9.3)μm,NDR组为(69.7±7.6)μm,均小于对照组的(76.2±9.2)μm(均为P<0.05)。黄斑区各个扇形区域GCIPL厚度中,DR组的上方、鼻侧和下方区域,以及NDR组的鼻下和下方区域明显变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和NDR组之间的GCIPL厚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NDR组和对照组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DR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GCIPL的变薄,频域OCT可被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的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频域OCT 视网膜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内丛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黄斑病变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与视功能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阳 蔺云霞 徐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7-460,46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近视程度的无黄斑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及微视野改变规律,并分析结构与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 目的研究不同近视程度的无黄斑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及微视野改变规律,并分析结构与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至1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199眼)无黄斑病变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HD-OCT测量RT及GCIPL厚度;采用MAIA微视野计检测视网膜黄斑区10°范围平均光敏感度(MS)。根据屈光度不同分为A组(-1.0^-3.0 D)、B组(>-3.0^-6.0 D)、C组(>-6.0 D),比较各组所有测量参数的差异。分析患者屈光度与微视野计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相同解剖位置的黄斑区RT、GCIPL厚度与MS相关性。结果黄斑区4个方位RT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心方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4个方位视网膜GCIPL厚度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区总体MS,4个方位MS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心方位视网膜MS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所有参数在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均显示A组与B组、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组、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总体视网膜MS及4个方位视网膜MS与屈光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中心方位视网膜MS与屈光度无相关性(P>0.05)。黄斑区RT与视网膜GCIPL厚度4个方位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两者上、下方位2个参数与视网膜MS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余方位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无黄斑病变近视患者即使最佳矫正视力≥1.0,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黄斑区结构及功能改变,二者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可采用OCT和微视野二者相结合进行近视患者黄斑区结构与功能改变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度 视网膜厚度 视网膜神经细胞内丛状 微视野 视网膜光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黄斑区GCIPL厚度的观察研究
13
作者 张静 刘珏 陈再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macular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是否发生改变,为OSAS患者预防眼部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macular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是否发生改变,为OSAS患者预防眼部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及市人民医院的124例确诊OSAS者为观察组,6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均取右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2组患者黄斑区平均GCIPL厚度、最小GCIPL厚度及黄斑区各区GCIPL厚度。结果:观察组平均GCIPL厚度、最小GCIPL厚度及各区GCIPL厚度均小于对照组,2组黄斑区平均GCIPL厚度、最小GCIPL厚度、上方GCIPL厚度、鼻上方GCIPL厚度、鼻下方GCIPL厚度、下方GCIPL厚度、颞下方GCIPL厚度、颞上方GCIPL厚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5,P=0.001;t=2.491,P=0.014;t=2.822,P=0.005;t=2.567,P=0.011;t=3.046,P=0.003;t=3.279,P=0.001;t=3.432,P=0.001;t=3.086,P=0.002)。结论:OSAS患者黄斑区平均GCIPL厚度、最小GCIPL厚度及各区GCIPL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OSAS患者在出现相应眼科临床症状前,其黄斑区GCIPL层变薄,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黄斑区改变类似,OSAS患者缺氧和对血流灌注的影响可能是黄斑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细胞内丛状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