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眼底微循环参数的量化分析
1
作者 马金兰 陈丽 +2 位作者 许琪 罗一青 余萍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6-480,485,共6页
目的量化分析长期超高海拔和中高海拔环境暴露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以超高海拔地区(>3500~5500 m)健康居民(超高海拔组)和中高海拔地区(>1500~3500 m)健康居民(中高海拔组)为观察对象,以平原地区健康居民为对照组... 目的量化分析长期超高海拔和中高海拔环境暴露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以超高海拔地区(>3500~5500 m)健康居民(超高海拔组)和中高海拔地区(>1500~3500 m)健康居民(中高海拔组)为观察对象,以平原地区健康居民为对照组,所有纳入者均行OCTA扫描和SD-OCT扫描,使用ImageJ软件量化眼底图像,计算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眼底微循环参数。视网膜微循环参数包括:视网膜血流密度(RVD)、视网膜血管骨架密度(RSD)、分形维数(FD)、中央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层(GCC)厚度;脉络膜微循环参数包括: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血管腔面积(LA)、脉络膜总面积(TCA)和脉络膜血流指数(CVI)。结果超高海拔组居民RVD为(32.52±3.57)%,RSD为(15.05±4.24)%,FD为1.68±0.08,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超高海拔组居民GCC平均厚度为(98.76±10.26)μm,较对照组GCC平均厚度显著变薄(P<0.001);超高海拔组TCA为(2.15±0.49)mm^(2),LA为(1.17±0.36)mm^(2),SFCT为(318.12±76.50)μm,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均为P<0.001),但是超高海拔组居民CVI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1)。而中高海拔组居民眼底微循环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长期超高海拔环境暴露会引起眼底发生以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密度下降为主要特点的缺血缺氧改变,而长期中高海拔环境暴露不会引起眼底微循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流密度 脉络膜血流指数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