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OCT对早期原发性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及神经纤维层结构变化的评估 被引量:13
1
作者 严钰洁 孙心铨 +2 位作者 陈术 施爱群 王志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9-743,共5页
背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变薄被认为是能够检测到的青光眼最早期的改变,3D-OCT对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检测使得检测黄斑区节细胞的改变成为可能,为更早发现和诊断青光眼提供思路. 目的 利用3D-OCT检查系统检测早... 背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变薄被认为是能够检测到的青光眼最早期的改变,3D-OCT对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检测使得检测黄斑区节细胞的改变成为可能,为更早发现和诊断青光眼提供思路. 目的 利用3D-OCT检查系统检测早期原发性青光眼mGCC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的变化,评估早期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解剖基础. 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就诊的一眼为中晚期而对侧眼为早期的原发性青光眼的10例患者采集的3D-O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中国青光眼学组推荐的诊断标准,临床检查资料完整.患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和眼底3D-OCT检查,分别采用3D-macular模式、3D-macular Wide模式和3D-disc模式对原发性青光眼黄斑区、后极部和视盘进行扫描,利用检查系统自带软件对黄斑6 mm×6 mm区域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由黄斑中心凹向外各方向等距离分成100个小格区,每个格区面积为0.6 mm×0.6 mm,按照mGCC的变薄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以红色、黄色和灰色标记,以每个小格中的数字与其正常值比较得到与颜色匹配的、mGCC变薄程度发生的概率值(依次为P<1%、P<5%、P≥5%)表示.然后分析视盘旁RNFL厚度和不同部位的厚度曲线改变,并评估视盘生理凹陷的改变. 结果 10例患者患早期青光眼的眼和对侧眼视细胞层和双极细胞层厚度均未发生改变,而患中晚期青光眼的一侧眼视盘周围RNFL厚度概率图呈红色,即视盘周围RNFL层厚度明显变薄,mGCC厚度概率和黄斑区RNFL厚度概率图呈红色,即mGCC和黄斑区RNFL层厚度明显变薄;而患早期青光眼的一侧眼视野均正常,mGCC厚度概率图和黄斑区RNFL区呈黄色,即mGCC和黄斑区RNFL厚度轻微变薄;视盘周围RNFL厚度概率图呈绿色或黄色,即视盘周围RNFL厚度正常或轻微变薄.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mGCC层厚度变薄早于视盘周围RNFL的变薄,提示青光眼视神经结构的损害始于RGCs的细胞体并早于轴突的损伤或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生物测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网膜神经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伟伟 王怀洲 +1 位作者 霍妍佼 李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5-361,共7页
背景青光眼以损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继而出现视野缺损为特征,高分辨率频域OCT(SD-OCT)可以准确可靠地定量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目的探讨黄斑区GCC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意义。方... 背景青光眼以损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继而出现视野缺损为特征,高分辨率频域OCT(SD-OCT)可以准确可靠地定量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目的探讨黄斑区GCC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诊断试验研究设计。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连续纳入POAG患者70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RTVue SD—OCT对70例POAG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黄斑区GCC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检测,并行Humphrey视野检查,均纳入受检者的右眼进行统计。根据视野检查的平均缺损(MD)值将POAG分为早期、进展期和晚期,对各组受检眼平均GCC、上方GCC和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下方RNFL、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进行比较;评估POAG患者GCC厚度、RNFL厚度与视野MD值的关系,采用曲线下面积(AUC)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CC厚度和RNFL厚度对POAG的诊断效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POAG组、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的平均GCC、上方GCC、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均明显降低,FLV和GLV均明显升高,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早期POAG组比较,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受检眼平均GCC值和平均RNFL厚度值均明显下降,GLV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POAG组受检眼上方RNFL厚度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晚期POAG组受检眼上方GCC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和进展期PO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早期POAG组比较,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受检眼下方GCC和下方RNFL厚度值明显下降,FLV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OAG患者平均GCC、上方GCC和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与MD值均呈线性正相关(r=0.624、0.583、0.601、0.571、0.447、0.537,均P〈0.001);POAG患者平均GCC与平均RNFL、上方GCC与上方RNFL以及下方GCC与下方RNFL均呈线性正相关(r=0.648、0.630、0.602,均P〈0.001)。平均GCC、上方GCC、下方GCC、FLV、GLV、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的AUC值分别为0.965、0.924、0.979、0.985、0.980、0.990、0.979和0.992(均P〈0.001)。GCC参数中FLV与下方RNFL的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AG患者下方GCC厚度更容易受到损伤,GCC参数中FLV和GLV是诊断POAG的敏感指标,GCC厚度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POAG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相干光i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OCT观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盘形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军 胡连娜 +3 位作者 赵宏伟 肖静 高付林 郑红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8-971,共4页
目的应用频域-OCT观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ed glaucoma,PACG)患者视盘形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分析其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 目的应用频域-OCT观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ed glaucoma,PACG)患者视盘形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分析其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例60眼PACG患者,根据视野损害程度分为早期及中晚期2组,与33例正常人进行频域-OCT对比检查。测量视盘形态学参数、整体平均RNFL厚度(RNFL-Avg)、上方平均RNFL厚度(RNFL-Sup)、下方平均RNFL厚度(RNFL-Inf)、整体平均GCC的厚度(GCC-Avg)、上方平均GCC厚度(GCC-Sup)、下方平均GCC厚度(GCC-Inf),并分析青光眼患者组视野MD与RNFL、GCC的相关性。结果视盘各形态学参数在各期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盘面积F=14.29、P=0.000;视杯面积F=11.31、P=0.000;盘沿面积F=6.27、P=0.002;盘沿容积F=10.41、P=0.000;视神经盘容积F=3.53、P=0.034;视杯容积F=10.99、P=0.000;杯盘比F=8.64、P=0.000;杯盘纵比F=3.14、P=0.048;杯盘横比F=4.20、P=0.012)。其中视盘面积差异表现为两个PACG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大,而两个PAC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参数表现为:中晚期PACG组的视杯面积、视杯容积、杯盘比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大;而盘沿面积、盘沿容积和视神经盘容积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小。增大及缩小的程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变化符合PACG神经损害的特点;而早期PACG组在上述参数中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RNFL及GCC的分析中,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NFL-Avg F=9.79、P=0.000;RNFL-Sup F=6.48、P=0.002;RNFL-Inf F=7.54、P=0.001;GCC-Avg F=6.62、P=0.002;GCC-Sup F=5.69、P=0.005;GCC-Inf F=6.45、P=0.003)。组间两两比较发现:中晚期PACG组上述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早期PACG组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晚期PACG组RNFL和GCC均与MD呈明显的正相关(r=0.689 5,P=0.001;r=0.527 1,P=0.010);早期PACG组RNFL及GCC与MD无相关性(r=-0.208 4、P=0.244;r=0.200 1、P=0.281)。结论频域-OCT是一种比较敏感的能够观察到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检查方法,但其对于早期青光眼的诊断仍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频域-OCT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相关参数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晨 李东辉 +1 位作者 王静怡 龙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1-705,共5页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黄斑区病变的影响。方法应用RTVue SD-OCT对2018年1月至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15例(27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黄斑区GCC厚度测量,分析眼轴长度(AL)及等...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黄斑区病变的影响。方法应用RTVue SD-OCT对2018年1月至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15例(27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黄斑区GCC厚度测量,分析眼轴长度(AL)及等效球镜(SE)和GCC厚度参数的相关性。根据有无黄斑区病变,把受检眼分为黄斑病变组(n=10)和无黄斑病变组(n=17),比较2组GCC参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黄斑区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GCC厚度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预测GCC厚度参数对高度近视并发黄斑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本研究的高度近视患者年龄平均(29.44±9.81)岁,SE平均(-10.84±3.19) D,AL平均(27.97±1.55) mm。黄斑区GCC厚度与SE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AL呈显著负相关(P <0.05)。局部丢失体积(FLV)、整体丢失体积(GLV)与SE呈显著负相关(均P <0.05),与AL呈显著正相关(均P <0.05);黄斑病变组和无黄斑病变组的总体GCC、上方GCC、下方GCC厚度以及GLV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 <0.05);回归分析显示,GLV是高度近视并发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AUC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总体GCC厚度(P <0.001)、GLV (P <0.001)、下方GCC厚度(P <0.001)、上方GCC厚度(P <0.001)和FLV (P=0.04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GCC厚度与SE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GCC厚度的缺失是高度近视并发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部分GCC厚度参数对于高度近视并发黄斑病变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黄斑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保君 朱红军 +1 位作者 张海涛 杨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差异,评价其对早期POAG的诊断...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差异,评价其对早期PO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OAG患者46例(46眼)为早期POAG组,正常人50人(50眼)为正常组,利用RT-Vue-100FD-OCT GCC程序记录2组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分析2组黄斑区不同区域GCC厚度差异,确定OCT测量黄斑区GCC厚度值对早期POAG的最佳诊断指标。结果正常组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值分别为(104.76±5.96)μm、(104.89±6.73)μm、(104.61±6.37)μm,各区域厚度值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OAG组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值分别为(88.81±7.50)μm、(89.04±8.84)μm、(89.07±7.92)μm,各区域GCC厚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OAG组黄斑区不同区域GCC厚度值较正常组明显变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人和早期POAG之间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894、0.903。结论 OCT测量黄斑区GCC厚度可作为早期POAG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莉 李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评价其在POAG诊断中的意...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评价其在POAG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早期POAG患者30例(30眼),中晚期POAG患者30例(30眼),以正常人30例(30眼)作为对照,应用Topcon 3D OCT-2000测量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视盘周围各部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pRNFL)和m GCC[包括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acular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mRNFL)、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layer with the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价各参数对POAG的诊断效力。结果早期、中晚期POAG患者各部位的pRNFL厚度及m GCC厚度值随着青光眼的严重程度逐渐变薄。早期POAG患者与正常人相比,除了mRNFL厚度和部分pRNFL厚度(鼻侧和颞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其余的各项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晚期POAG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早期POAG患者与中晚期POAG患者相比,各项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早期POAG患者mRNFL、GCIP、GCC、pRNFL平均值的AUROC值分别为0.641、0.731、0.724、0.775;中晚期为0.931、0.830、0.915、0.947。早期POAG患者mRNFL、GCIP、GCC最小值的AUROC值分别为0.674、0.746、0.732,中晚期为0.942、0.841、0.928,均高于其平均值的AUROC值。除了鼻侧及颞侧pRNFL厚度参数外,其余各项参数均能有效地诊断POA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GCC厚度参数与pRNFL厚度参数对POAG的诊断效力相当,可作为POAG诊断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在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厉君 段宣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9-304,共6页
青光眼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轴突和细胞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或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GCC包括... 青光眼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轴突和细胞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或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GCC包括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GCIPL则只包括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2层。TD-OCT只能测量黄斑区全层厚度,而事实上视网膜一些层面在青光眼进展中未被累及,导致了其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下降。目前用于测量GCC和GCIPL的OCT为谱域OCT(SD—OCT),它比传统的时域OCT(TD—OCT)获得更快的扫描速度,能扫描更多位置,并形成黄斑区3D图像。细化黄斑视网膜分层,对视网膜内层进行定性测量,有助于提高检测青光眼损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目前常用的仪器有美国光视RTVue-100OCT、德国蔡司CirrusHD—OCT和日本拓普康Topcon3DOCT,3种测量方法各有优势。OCT测量GCC厚度可能受到年龄、性别、眼轴长度、种族及信号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GCC或GCIPL与视野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很好地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定期随访。今后的研究应当致力于建立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人群GCC和GCIPL厚度参数的正常数据库及对青光眼GCC和GCIPL厚度参数变化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随访研究,以提高更早期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野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眼压猴视盘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纵向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克高 彭晓燕 +3 位作者 章征 孙华 杨迪亚 王宁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观察高眼压前后视盘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的纵向变化,探讨高眼压对视盘和GCC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用恒河猴3只,全部为雄性,年龄4岁,保持在12 h暗和12 h光照(100 Lux)环境中给予水果、蔬菜等混合喂养... 目的观察高眼压前后视盘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的纵向变化,探讨高眼压对视盘和GCC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用恒河猴3只,全部为雄性,年龄4岁,保持在12 h暗和12 h光照(100 Lux)环境中给予水果、蔬菜等混合喂养。3只猴右眼用激光诱发高眼压。检测光凝前后的实验猴眼压,行眼底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记录基线和3次随访的视盘外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厚度和GCC,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光凝后激光眼即刻眼压为(3.00±0.58)mmHg(1 kPa=7.5 mmHg),明显低于光凝前的眼压(17.33±1.20)mmHg和对侧眼的眼压(17.00±1.5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5,P=0.004;t=9.17,P=0.010)。首次光凝后近2 a激光眼的眼压为(41.00±5.00)mmHg仍维持在高于光凝前的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P=0.030)。光凝后4个月时激光眼视盘的颜色开始变淡,8个月时颜色较光凝前明显变淡,12个月时颜色仍然变淡。对侧眼视盘的颜色在光凝后4~12个月都呈现粉红色,与光凝前对比无明显变化。光凝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激光眼视盘周围的RNFL厚度都较对侧眼以及光凝前变薄。对侧眼视盘周围的RNFL厚度在光凝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与光凝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光凝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激光眼黄斑区GCC的厚度与光凝前和对侧眼相比变薄。光凝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对侧眼黄斑区GCC的厚度与光凝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在高眼压造成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之前,视盘和GCC一直处于高眼压和低眼压的波动状态;由此引起的缺血再灌注交替性损伤可能是激光诱导的高眼压模型猴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视盘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脉络膜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傅扬 罗丽颖 +1 位作者 项潇琼 唐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与对侧非弱视眼的脉络膜层、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差异。方法·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63人,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增强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 目的·分析并比较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与对侧非弱视眼的脉络膜层、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差异。方法·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63人,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增强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分别检测双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层厚度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对侧非弱视眼的指标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层厚度为(321.83±12.74)μm,而非弱视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层厚度为(316.78±18.76)μm(P=0.182)。弱视眼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为(83.78±4.81)μm,而非弱视眼的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为(83.26±4.17)μm(P=0.223)。结论·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脉络膜厚度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可重复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红军 王保君 +2 位作者 杨华 张海涛 赵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正常人和P...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正常人和POAG患者各15眼分为正常组和青光眼组,应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TVue-100FD-OCT),采用双盲法,检查者A和检查者B间隔4h分别对2组受检者进行GCC程序的扫描,记录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分别计算检查者A和检查者B测量黄斑区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统计分析检查者A和检查者B组内各组数据变异系数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各组数据变异系数的差异。结果操作者A测量正常组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7%±1.16%、2.24%±1.04%、2.10%±1.22%,青光眼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7%±1.34%、3.19%±1.67%、3.23%±1.59%;操作者B测量正常人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6%±1.14%、2.39%±0.84%、2.43%±0.94%,青光眼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33%±1.34%、2.33%±1.61%、3.87%±2.02%。同一操作者内测量正常组、青光眼组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操作者之间测量数据的变异系数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TVue-100FD-OCT测量正常人、POAG患者黄斑区GCC厚度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改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淑然 瞿远珍 杨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1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p RNFL)、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改变,RNFL缺损、GCC丢失比例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p RNFL)、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改变,RNFL缺损、GCC丢失比例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纳入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明确颈内动脉无明显狭窄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双眼p RNFL及GCC厚度、RNFL缺损、GCC丢失比例。比较病例组狭窄同侧眼和对侧眼及对照组右眼的上述数据的差异。结果共入组5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和56例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同侧眼的p RNFL平均厚度、黄斑区GCC平均厚度([99.44±14.60)μm,(92.61±10.63)μm]较对侧眼([107.01±9.96)μm,(96.48±9.73)μm]均薄(P=0.008,P=0.047);较正常对照组眼的p RNFL平均厚度、黄斑区GCC平均厚度([110.47±6.48)μm,(96.86±5.00)μm]均薄(P=0.001,P=0.013)。狭窄同侧眼出现RNFL缺损、GCC丢失的比例(33.9%,53.6%)较对侧眼(12.5%,26.8%)均显著增高(P=0.007,P=0.004)。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可导致pR NFL和GCC厚度变薄,通过OCT检查可以更早发现颈内动脉狭窄对眼部血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培清 李永蓉 范玲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72-1075,1079,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变化,分析GCC厚度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患者83例(83眼),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变化,分析GCC厚度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患者83例(83眼),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50例(50眼)设为NDR组,另33例(33眼)确诊为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设为NPDR组,再取50例(50眼)无糖尿病的健康人设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进行GCC厚度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DR组S3、N3、S6、N6对应分区GCC厚度变薄(t=0.049、0.044、0.040、0.049,均P <0.05),NPDR组S3、N3、S6、N6、I6对应分区GCC厚度变薄(t=0.015、0.016、0.043、0.037、0.042,均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DR、NPDR患者GCC厚度较健康人明显变薄,通过OCT检测可发现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中心凹 神经退行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负压吸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福生 尹鸿芝 周跃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中飞秒激光制瓣过程负压吸引对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ound,GCC)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中飞秒激光制瓣过程负压吸引对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ound,GCC)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138眼)拟行飞秒激光LASIK术的近视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应用RTVueFD-OCT检测视盘旁RNFL厚度和GCC厚度,扫描模式分别为视盘ONH及GCC程序。比较术后1周、1个月RNFL厚度和GCC厚度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1个月视盘旁3.45mm直径范围内RNFL厚度分别为(105.62±10.90)μm和(105.43±10.89)μm,与术前(105.92±9.91)μ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6、-0.727,P=0.682、0.468)。术后1周、1个月GCC厚度为(94.34±6.97)μm和(94.02±6.36)μm,与术前(94.55±6.57)μ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71、-1.810,P=0.569、0.072)。视网膜上半部GCC厚度术后1周为(94.99±7.58)μm,与术前(95.20±6.76)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2,P=0.652),而术后1个月GCC厚度为(94.41±6.43)μm,较术前变薄(t=-2.470,P=0.015)。视网膜上半部RNFL厚度及视网膜下半部RNFL厚度和GCC厚度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飞秒激光LASIK术后短期内对患者RNFL厚度和GCC厚度无显著影响,但远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患者黄斑区微血流密度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文骏 刘洪涛 +3 位作者 李明波 李阳 蔡友欢 梁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黄斑区微血流密度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近视患者25例(41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屈光度分为中度近视组(-3.00~-5.75 D)13例(2...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黄斑区微血流密度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近视患者25例(41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屈光度分为中度近视组(-3.00~-5.75 D)13例(21眼)和高度近视组(-6.00~-9.25 D)12例(20眼)。另选取11人(18眼)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屈光度为0~-2.75 D。三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测量各组受试者等效球镜度数,使用IOL Master测量受试者眼轴长度。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进行检测,获取受试者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通过ETDRS自动分割OCTA图像,以黄斑为中心进行3 mm×3 mm及6 mm×6 mm区域OCTA图像采集,记录受试者视网膜各象限mGCC厚度。结果对照组受试者颞侧和上方SCP血流密度均较中度近视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受试者上方SCP血流密度较高度近视组患者高(P<0.05)。对照组受试者鼻上、鼻侧、颞下、鼻下RNFL厚度均较高度近视组患者厚(均为P<0.05);中度近视组患者颞下RNFL厚度较高度近视组厚(P<0.05)。对照组受试者各象限mGCC厚度均较高度近视组患者厚(均为P<0.05);中度近视组患者鼻侧及下方mGCC厚度均较高度近视组患者厚(均为P<0.05)。眼轴长度与RNFL厚度和mGCC厚度均呈负相关(r=-0.607、r=-0.764,均为P<0.001)。屈光度与RNFL厚度和mGCC厚度亦均呈负相关(r=-0.729、r=-0.689,均为P<0.001)。结论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患者黄斑区mGCC厚度逐渐变薄,RNFL亦呈现逐渐变薄趋势,黄斑区SCP、DCP血流密度有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与血管损害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云燕 曾运考 +7 位作者 曹丹 余洪华 庄雪楠 李娟 杨静 吴乔伟 刘宝怡 张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57-962,共6页
目的探究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与血管损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66眼为NDR组,健康者62眼为对照组。使用免散瞳、全视野闪光ERG记录仪(RETeval)记录16 Td·s(6.0 mm瞳孔直... 目的探究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与血管损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66眼为NDR组,健康者62眼为对照组。使用免散瞳、全视野闪光ERG记录仪(RETeval)记录16 Td·s(6.0 mm瞳孔直径时,1 cd·s·m-2=28.3 Td·s)和32 Td·s光刺激时两组的潜伏期及振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管密度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围300μm的毛细血管密度(FD300)、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层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析NDR组患眼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其与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NDR组在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的SCP的血管密度分别为(49.97±4.45)%、(48.12±4.01)%,均低于对照组的(52.47±4.31)%(P=0.002)、(50.42±3.73)%(P=0.001);NDR组在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的DCP的血管密度分别为(52.70±4.51)%、(48.62±6.39)%,均低于对照组的(55.99±4.09)%(P<0.001)、(52.71±6.56)%(P=0.001)。但两组间GCC层厚度无明显差异(P=0.661)。NDR组RNFL厚度为(109.85±11.50)μm,较对照组(115.06±10.61)μm显著降低(P=0.009);NDR组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为(50.27±4.10)%,较对照组(52.48±2.73)%显著降低(P<0.001)。ERG检测结果显示,在16 Td·s和32 Td·s光刺激时与对照组相比,NDR组潜伏期均延长和振幅均下降(均为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6 Td·s和32 Td·s光刺激ERG的潜伏期延长均与HbAlc升高显著相关(β=0.350,P<0.001;β=0.328,P<0.001),与旁中心凹区SCP血管密度下降也显著相关(β=-0.266,P=0.013;β=-0.253,P=0.005),而与GCC层厚度均不相关(均为P>0.05)。结论在出现临床可见的视网膜病变之前,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就已经开始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损伤。NDR患者早期视功能改变可能与微血管异常有关,ERG潜伏期延长与血糖控制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ERG 糖化血红蛋白 血管密度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和神经变化分析:基于OCTA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晋 贾凡 +2 位作者 王淑娜 李娜 李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5-769,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的改变。方法采取横断面对照研究,选取NDR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63眼为NDR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30眼为对照组。应用OCTA测量NDR...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的改变。方法采取横断面对照研究,选取NDR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63眼为NDR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30眼为对照组。应用OCTA测量NDR组和对照组入选眼的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黄斑区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中央凹无血管区旁300μm的血流密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黄斑区整体丢失体积(GLV)、黄斑区局部丢失体积(FLV)以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比较两组入选眼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相关性。结果NDR组入选眼SCP的旁中心凹区的血管密度为(48.06±4.02)%,较对照组(49.80±3.75)%降低(P=0.049)。NDR组入选眼GCC厚度为(96.95±5.78)μm,较对照组(100.47±5.16)μm明显变薄(P=0.006),NDR组入选眼的GLV为1.80%(0.86%~3.48%),较对照组0.88%(0.49%~2.17%)明显增高(P=0.006),NDR组入选眼视盘周围下方鼻侧区域的RNFL厚度(135.56±29.12)μm较对照组(149.20±19.57)μm降低(P=0.022)。NDR组入选眼GCC厚度与SCP的整体、旁中心凹区的血流密度均呈正相关(r=0.316,P=0.002;r=0.270,P=0.009),FLV与SCP的整体、旁中心凹区的血流密度均呈负相关(r=-0.282,P=0.006;r=-0.291,P=0.005),FLV与DCP的中心凹区的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216,P=0.038),GLV与SCP的整体、旁中心凹区的血流密度均呈负相关(r=-0.405,P<0.001;r=-0.346,P=0.001)。结论NDR患者视网膜已经出现血管和神经的损害。SCP血流密度、GCC厚度、GLV可能是视网膜血管、神经损害的敏感指标,视盘周围下方鼻侧区域的视网膜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起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神经纤维层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及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祉帆 马桂贤 +6 位作者 李昌茂 刘春玲 吴光宇 谢洁 吕正 吴希宇 孟倩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4-458,共5页
目的对比单侧颈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双眼视网膜厚度及血流密度(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探讨颈内动脉狭窄及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的变化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2月至2... 目的对比单侧颈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双眼视网膜厚度及血流密度(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探讨颈内动脉狭窄及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的变化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单侧ICAS≥70%(狭窄侧眼组)、对侧颈内动脉无狭窄或狭窄<50%(对侧眼组)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眼科常规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对比观察双眼视网膜厚度、VD、RNFL厚度及GCC厚度,并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ICAS≥70%的患者狭窄侧眼组黄斑区浅层、深层视网膜及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面积周围300μm环内的VD均较对侧眼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狭窄侧眼组的视盘下颞区及颞下区VD均较对侧眼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ICAS患者狭窄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和深层VD、视盘下颞及颞下区VD、下半部GCC厚度均较对侧眼组显著降低(P<0.05)。不合并脑卒中的ICAS患者狭窄侧眼组与对侧眼组黄斑区及视盘的VD、RNFL厚度、GCC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重度及以上ICAS的患者已经出现视网膜微循环障碍,且在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表现更明显,并出现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提示ICAS合并视网膜微血管和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有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视网膜血流密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结构损害的定量研究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英慧 徐辉 +3 位作者 石晶 付笑笑 董微丽 崔秀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Vue100-2 OCT检测CPACG患者55例(55眼)早期、中期及晚期与正常人30例(30眼)平均、上方、下方m GCC厚度及平均、上方、下方RNFL厚度,比较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m GCC厚度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早期CPACG组、中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平均、上方、下方m GCC厚度值分别为(95.15±8.21)μm、(96.11±7.77)μm、(95.05±9.94)μm,(76.04±8.58)μm、(83.04±8.72)μm、(74.17±9.71)μm,(64.40±10.13)μm、(68.83±13.26)μm、(63.34±12.61)μm。早期CPACG组、中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青光眼病情的进展,RNFL厚度及m GCC厚度逐渐变薄,中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早期CPAC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晚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中期CPAC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PACG患者平均m GCC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上方m GCC厚度和上方RNFL厚度、下方m GCC厚度和下方RNFL厚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0.987、0.976、0.971,均为P=0.000)。结论频域OCT检测的CPACG患者的m GCC厚度随青光眼病情的进展逐渐变薄,与RNFL厚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文美丹 曾思明 李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利用Topcon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 CC)厚度... 目的利用Topcon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 CC)厚度和视盘周围各部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pRNFL)厚度差异,评价其对早期PO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OAG患者30例(30眼)为青光眼组,正常人33例(33眼)为对照组,利用OCT测量所有受试者的pRNFL和mG CC厚度,并记录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全周平均的pRNFL厚度值和平均及上、下方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acular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mRNFL)、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layer with the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的厚度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价各参数对早期POAG的诊断效力。结果青光眼组各部位的mG CC及pRNFL厚度均较对照组的薄,除颞侧和鼻侧pRNFL厚度参数(t=0.633、P=0.529;t=1.020、P=0.312)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上、下方及平均的mRNFL、GCIP、GCC厚度参数的AUROC值分别为0.798、0.701、0.808,0.783、0.777、0.794,0.823、0.756、0.824;上方、颞侧、下方、鼻侧及全周平均的pRNFL厚度参数的AUROC值分别为0.809、0.536、0.828、0.533、0.811,上述各参数中除鼻侧及颞侧pRNFL(P=0.693,0.666)外,其余参数均能有效地诊断早期POA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诊断效力最高的为下方pRNFL(0.828),且其分别与平均GCC(0.824)、上方GCC(0.823)、全周平均pRNFL(0.811)、上方pRNFL(0.809)、平均mRNFL(0.808)及平均GCIP(0.794)的诊断效力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三维OCT能有效地检测到早期POAG患者的mG CC及pRNFL厚度改变,且其mG CC厚度参数与pRNFL厚度参数对早期POAG的诊断效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时间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影响:基于OCTA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姬俊雅 于浩南 +2 位作者 栾莉 冯振华 李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基于OCTA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同时长的持续高眼压对视盘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对照研究,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首次发作伴有轻度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发作期高眼... 目的基于OCTA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同时长的持续高眼压对视盘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对照研究,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首次发作伴有轻度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时间分为2组,高眼压持续≤2 d为A组,高眼压持续>2 d为B组。所有患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OCTA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患眼黄斑区平均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整体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A、B组各15例(15眼)。A、B两组患眼间术前mGCC厚度及视盘整体、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NFL厚度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后1个月,A、B两组患眼间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A组患眼mGCC厚度及视盘整体、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及B组患眼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mGCC厚度,RNFL厚度,视盘整体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OCTA测量的mGCC厚度、RNFL厚度、视盘血流密度等指标可作为评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高眼压对视网膜损伤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OCTA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盘毛细血管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