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春玲 苏冠方 牟大鹏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乳鼠视网膜细胞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从出生8d的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同时培养乳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在Transwell双层培养体系下,利用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BMSCs,诱导后细胞经RT-PCR及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乳鼠视网膜细胞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从出生8d的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同时培养乳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在Transwell双层培养体系下,利用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BMSCs,诱导后细胞经RT-PCR及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加入乳鼠视网膜细胞共培养第7d有神经元样细胞形成,经nestin、NF、β-IIITubulin、Thy1.1行免疫组织化学、RT-PCR、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过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可以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视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春玲 苏冠方 +1 位作者 张文杰 牟大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3-778,F0002,共7页
目的:利用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比较BMSCs、诱导后的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以及原代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取传至第3代的大鼠BMSCs,利用乳鼠视网膜细胞... 目的:利用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比较BMSCs、诱导后的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以及原代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取传至第3代的大鼠BMSCs,利用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作为诱导剂,进行增殖培养、分化诱导;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F、MAP2和Nestin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Thy1.1的表达,膜片钳技术检测BMSCs、诱导后的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以及原代培养的RGCs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加入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第7天有神经元样细胞形成,经Nestin、NF、MAP2和Thy1.1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呈阳性反应。在大鼠BMSCs上记录到对TTX敏感的钠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和L-型电压依赖型钙电流。诱导后的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中,离子电流幅值均有所增加,接近于原代培养的RGCs,但均未达到其电流幅值。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过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诱导,可以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且分化后的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具有类似原代培养的RGCs的电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视网膜神经细胞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43在新生大鼠视网膜及其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齐首楠 苏冠方 +2 位作者 王晨光 王淑荣 刘早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在新生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及在以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向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在新生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及在以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向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3d大乳鼠视网膜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GAP-43的表达;提取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总RNA,应用RT-PCR方法检测GAP-43 mRNA的表达。体外培养大鼠BMSC至第3代,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应用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BMSC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第5天的细胞进行神经元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标志物NSE、nestin、GAP-43、thy1.1鉴定,并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分析GAP-4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新生大乳鼠视网膜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检测到GAP-43阳性表达;RT-PCR方法检测到新生大鼠的GAP-43 mRNA的表达;第3代BMSC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71(+)、CD29(+)、CD34(-)、CD45(-),经与大乳鼠视网膜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可诱导BMSC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其表达特异性标志物NSE、nestin、GAP-43、thy1.1,分化后的神经节样细胞内可检测到GAP-43 mRNA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GAP-43不仅参与了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且GAP-43在以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BMSC定向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相关蛋白-4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4
作者 牟大鹏 王世瑶 苏冠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4-526,532,共4页
目的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和克隆视网膜神经节(RGC)样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提取RGC样细胞总RNA为检测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总RNA为驱动子,进而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方法获得消减杂交产物。结果本消减文库共挑取克... 目的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和克隆视网膜神经节(RGC)样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提取RGC样细胞总RNA为检测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总RNA为驱动子,进而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方法获得消减杂交产物。结果本消减文库共挑取克隆120个,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其中含有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有20个。在这些阳性克隆中,PCR扩增片段大小分布于250~1500 bp。共得到5个差异基因片段,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与视觉信号转导、神经细胞再生等功能有关。结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有效地克隆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抑制消减杂交 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筋膜炎和增生性肌炎的诊断陷阱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萱 王绪明 +3 位作者 李艳 陈琼霞 陈莹 刘丽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筋膜炎(proliferative fasciitis,PF)和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 myositis,P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2例PF及4例PM,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回顾性分析两种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 目的探讨增生性筋膜炎(proliferative fasciitis,PF)和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 myositis,P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2例PF及4例PM,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回顾性分析两种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类病变病理学特征表现为增生的短梭形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其间夹杂成簇的神经节样细胞。免疫表型:短梭形细胞中vimentin、STAT6、p53均阳性;CD68在梭形细胞中散在阳性,在神经节样细胞中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4例患者随访 1~ 49个月,均未复发,2例失访。结论 PF和PM是一类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神经节样细胞是重要的形态学特点,其细胞数量占比较多,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p53基因突变可能参与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筋膜炎 增生性肌炎 神经节样细胞 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