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刺环跳穴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田辉 陈怡然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2,I0014,I0015,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针刺及药物干预,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取损伤处坐骨神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形态;取腰3~5脊髓节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GFAP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PWL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刺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HE染色,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神经纤维在数量及排列紊乱程度等方面均有改善,齐刺组改善最为明显。ELISA法、RT-PCR法及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显著下降,齐刺组表达低于单刺组及药物组(P<0.01)。结论齐刺环跳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中枢痛觉敏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痛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一例
2
作者 张应从 龚霞蓉 +3 位作者 丁凡 李青芮 缪赛琼 左华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9-820,共2页
病例资料女,65岁,因四肢不自主震颤伴语言行为紊乱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出现四肢不自主震颤伴发热头痛,逐渐出现言语行为紊乱、烦躁易怒,伴行走不稳、全身乏力。当地医院诊断为(1)疱疹病毒性脑膜炎(人类疱疹病毒4型);(2)急性上呼吸道感... 病例资料女,65岁,因四肢不自主震颤伴语言行为紊乱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出现四肢不自主震颤伴发热头痛,逐渐出现言语行为紊乱、烦躁易怒,伴行走不稳、全身乏力。当地医院诊断为(1)疱疹病毒性脑膜炎(人类疱疹病毒4型);(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予抗病毒、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3d后再发震颤,予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改善,遂至本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 磁共振成像 脑炎 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巯基乙醇与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胎肝间充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平平 张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 :探讨 β -ME与RA对体外胎肝间充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影响。 方法 :无菌条件下获取胎龄 14 5d的胎肝细胞 ,DMEM/HEPES/F12 (2 0 %FCS)培养弃去非黏附细胞 ,得到间充质细胞并传代 ,第 5代细胞经 β -巯基乙醇 ... 目的 :探讨 β -ME与RA对体外胎肝间充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影响。 方法 :无菌条件下获取胎龄 14 5d的胎肝细胞 ,DMEM/HEPES/F12 (2 0 %FCS)培养弃去非黏附细胞 ,得到间充质细胞并传代 ,第 5代细胞经 β -巯基乙醇 (β -ME)与全反式维甲酸 (RA)程序化诱导处理后 5h、5d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GFAP抗原表达 ,同时以 β肌动蛋白基因为内对照 ,用半定量RT -PCR检则GFAPmRNA表达情况。 结果 :胎肝间充质细胞经 β-ME ,RA诱导处理后大多数细胞呈现神经细胞样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处理后的细胞约 85 %表达GFAP ;半定量RT -PCR结果显示处理后的细胞GFAP基因mRNA水平表达增加 (P <0 0 1)。结论 :胎肝间充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经过 β-ME与RA程序化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肝脏 间充质细胞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丝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俊勇 李佛保 +2 位作者 廖威明 徐栋梁 刘世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T003,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 d,3 d,7 d,14 d,21 d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 d,3 d,7 d,14 d,21 d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神经元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的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GFAP表达的增高早于NF200的增高,而前角神经元NF200的表达早于后角神经元。[结论]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刺激神经元功能活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神经元对损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微丝蛋白质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5
作者 裘艳梅 侯洪涛 +3 位作者 王炜 叶秀春 李月梅 马素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47-2850,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NSE)以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脑损伤为试验组,50例无脑损伤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第1...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NSE)以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脑损伤为试验组,50例无脑损伤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第1、7天查血气,留血检测NSE和GFAP。结果:两组第1天动脉血气分析PCO2、p 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7天PCO2、p 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第1、7天两组间NSE和GF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NSE第1、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7天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血气分析、NSE及GFAP水平能较早反映早产儿脑损伤,并为之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气分析 神经烯醇化酶 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早产儿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芹 汤继宏 +1 位作者 张兵兵 朱玉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大鼠发作第1,2,7和15天时血清NSE、S-100B、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血清NSE[(8.57±0.56)μg/L]和S-100B[(0.45±0.06)μg/L]表达水平即升高(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反复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时血清NSE[(9.33±0.61)μg/L]和S-100B[(0.78±0.10)μg/L]表达水平即达峰值(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第7和15天时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血清GFAP表达水平自反复惊厥发作第1天即升高[(0.44±0.05)μg/L,P=0.004],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0.63±0.08)μg/L,P=0.000],此后逐渐下降但至第15天仍高于对照组[(0.40±0.05)μg/L,P=0.018]。结论 NSE和S-100B为单次惊厥发作性脑损伤的高敏感性生物学标志物,反复惊厥发作可使脑损伤程度加重,GFAP表达变化不具有脑损伤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S100蛋白质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娜 任长虹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梗死急性期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卒中筛查工程基地及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梗死急性期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卒中筛查工程基地及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就诊的早期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61名非卒中对象作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组(发病〈12 h组和发病12-24 h组)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不同评分组(NIHSS 0-4分组和NIHSS 5-19分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清UCH-L1、GFAP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相关参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阳性与阴性的临界值及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脑梗死组血清UCH-L1、GFAP均高于对照组[0.13(0.09,0.21)μg/L比0.05(0.02,0.13)μg/L,0.030(0.008,0.130)μg/L比0.004(0.004,0.020)μg/L;Z值分别为3.62、4.95,均P〈0.01];NIHSS评分5-19分组血清UCH-L1、GFAP水平高于NIHSS评分0-4分组[0.12(0.08,0.21)比0.09(0.08,0.18),0.07(0.01,0.11)比0.04(0.01,0.10);均P〈0.05]。发病12-24 h组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发病〈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8,0.21)μg/L比0.09(0.08,0.18)μg/L,0.030(0.010,0.110)μg/L比0.040(0.008,0.100)μg/L;均P〉0.05]。UCH-L1、GFA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UCH-L1≥0.18μg/L时,UCH-L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74%;当血清GFAP≥0.11μg/L时,GF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6%;UCH-L1、GFAP诊断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及0.71。结论血清UCH-L1、GFAP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时有明显变化。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红 万朝权 +3 位作者 田可耘 梅莉 崔灿 张晓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869-3871,共3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量在180~22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防性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量在180~22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防性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组(N组)。M组、P组和N组采用CC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P组在术前1d至手术后9d使用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N组在手术当日至手术后第9天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S组和M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后第3、5、7、9天测定各组50%机械刺激缩足阈值,手术后第10天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脊髓GFAP表达。结果:与M组相比,P组和N组50%缩足阈值升高,同时脊髓背角GFAP表达降低(M组:0.6237±0.04903,P组:0.4616±0.03890,N组:0.5215±0.02691)。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可以减轻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加巴喷丁 吗啡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姜利斌 谢君 +3 位作者 张婷 金玉兰 杨冬梅 陈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
背景先前的研究已证实,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能提高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生存率。星形胶质细胞(AS)在神经系统损伤中对神经元的修复起重要作用,而EGCG对视神经钳夹伤后AS反应活性的... 背景先前的研究已证实,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能提高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生存率。星形胶质细胞(AS)在神经系统损伤中对神经元的修复起重要作用,而EGCG对视神经钳夹伤后AS反应活性的影响尚有待证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AS的特异性标记物。目的观察EGCG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EGCG组、视神经钳夹伤+生理盐水组、视神经钳夹伤+EGCG组,每组18只。于大鼠球后2mm处用夹持力dOg的微型视神经夹垂直视神经钳夹60s建立视神经钳夹伤模型,似手术大鼠仅切开眼外软组织,不损伤视神经。假手术+EGCG组和视神经钳夹伤+EGCG组大鼠术前2d起每日给予25mg/kgEGCG腹腔注射至术后2d,随后改为每日2mg/kg口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后7、1d、28d视神经组织中GFAP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EGCG组视神经组织中GFAP呈弱表达;造模后7、14、28d,视神经钳夹伤+生理盐水组GFAP表达明显增强,视神经钳夹伤+EGCG组GFAP的表达强于正常对照组,弱于视神经钳夹伤+生理盐水组。Westernblot检测表明,造模后视神经组织GFAP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7d、14d,视神经钳夹伤+EGCG组GFA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视神经钳夹伤+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应用EGCG可以下调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组织中GFAP的表达,降低AS的增生活性,提示EGCG可以抑制视神经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神经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雷 吕刚 +1 位作者 王欢 高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丝蛋白(NF)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促进SCI修复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伤后1,3,7,14,28d,每组每个时相点6只动物,用免...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丝蛋白(NF)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促进SCI修复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伤后1,3,7,14,28d,每组每个时相点6只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GFAP和NF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用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MSCs移植后可在损伤脊髓内生存、整合、迁移;BMSCs移植后在不同时间点均可促进损伤区周围脊髓GFAP和NF的表达。结论:BMSCs移植可通过促进损伤区周围脊髓GFAP和NF的表达等机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基质细胞 移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au蛋白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永华 李萍 +2 位作者 张洪红 王志胜 董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商值(QAlb)评估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将研究组180例患者分为轻度组83例(QAlb 7.5~10)、中度组54例(10<QAlb≤30)、重度度组43例(QAlb>30)。对研究组180例患者展开6个月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61例(mRS评分3~6分)。检测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分析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与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度组、重度组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tau蛋白(r=0.532,P=0.000)、MIP-1α(r=0.487,P=0.001)和GFAP(r=0.571,P=0.000)分别与QAlb呈正相关。血清tau蛋白(r=0.507,P=0.000)、MIP-1α(r=0.425,P=0.004)和GFAP(r=0.533,P=0.000)分别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au蛋白和MIP-1α及GFAP三者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87~0.897,P=0.000),显著高于三者单一检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TAU蛋白质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质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制脊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建荣 贾东林 +3 位作者 金宝伟 廉姜芳 袁晓红 沈华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第5-第6腰脊神经(L5-L6)制备SNL模型。术后隔日一次性蛛网膜下隙注射10μl GDNF2 g&#...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第5-第6腰脊神经(L5-L6)制备SNL模型。术后隔日一次性蛛网膜下隙注射10μl GDNF2 g·L^-1组。术后第3,7和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背角处GFAP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NL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脊髓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可持续至第14天,而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未发生此种改变。GDNF组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脊髓背角均出现GFAP免疫阳性条带,灰度值较低;SNL在术后第3天即可诱导脊髓背角GFAP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GFAP蛋白的灰度值逐渐升高,术后第3,7,14天分别为2.55±0.33,2.88±0.79和3.12±0.75(P〈0.01)。与SNL模型组比较,GDNF可显著降低GFAP的表达水平,术后第3,7,14天分别为1.61±0.38,1.65±0.64和1.57±0.41(P〈0.01)。结论蛛网膜下隙注射GDNF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GFAP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中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德纯 任先军 +1 位作者 唐勇 蒋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0-383,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中丝200(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ChABC治疗组(C组),每组24只。A组仅打开椎板及置管,不...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中丝200(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ChABC治疗组(C组),每组24只。A组仅打开椎板及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C组和B组均采用Allen′s法制作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连续1周蛛网膜下腔注射ChABC(6μl/次)和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d、1周、2周和4周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B组和C组以损伤区为中心、A组在相应部位切取1cm长的脊髓组织,以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NF200和GFAP的变化。结果:HE染色示A组脊髓无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瘢痕形成;B、C组脊髓损伤区有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瘢痕,C组明显少于B组。A组术后1d、1周、2周和4周时NF200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和GFAP染色阳性面积无差异,1、2、4周时B、C组脊髓损伤区NF200染色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和GFAP染色阳性面积均较A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1d和1周时C组NF200染色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周和4周时C组明显高于B组(P<0.05);1d、1周和4周时C组GFAP染色阳性面积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2周时C组显著小于B组(P<0.05)。结论:ChABC能提高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内NF200的表达并抑制GFAP的表达,进而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抑制胶质细胞的增生和胶质瘢痕的形成,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硫酸软骨素酶ABC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中丝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癫痫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肽Y及S100B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鑫 张小倩 +1 位作者 阎丽媚 胡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癫痫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肽Y及S100B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癫痫患者11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选用电子生物反馈技术;联合组57例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癫痫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肽Y及S100B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癫痫患者11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选用电子生物反馈技术;联合组57例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技术,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临床疗效及癫痫生活质量评定量表(epilepsy quality of life scale-31,QOLIE-31)、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S100B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2.46%(47/57)低于联合组94.74%(54/57),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血清GFAP、NPY及S100B水平均降低,而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GFAP、NPY及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综合质量、情绪、总体健康、药物影响、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精力及对发作担忧评分低于联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疏利肝胆,和解少阳之功,对癫痫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降低神经细胞因子,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癫痫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肽Y S100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宏文 谢旭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跑台训练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模型。... 目的观察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跑台训练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插线10 mm后即刻退出。跑台训练组在造模成功后第3天进行跑台训练12 d,在造模后第4、8、15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对各组大鼠评分,造模后第15天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BDNF和GFAP表达。结果造模后15 d,与模型组比较,跑台训练组m NSS评分明显降低(F=9.931,P<0.01),缺血侧皮质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GFAP(t=6.73)和BDNF(t=3.78)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跑台训练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FAP和BDNF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训练 缺血再灌注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向神经元分化
16
作者 白云 林昌盛 +5 位作者 扈启宽 李肖霞 陆爱丽 王淑玲 李凌松 沈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 :探讨来源于人胚胎脑室下区 (SVZ)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向神经元分化的潜能。方法 :分别采用定量RT PCR、Western印迹分析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被全反式视黄酸诱导前后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中神经干细胞和... 目的 :探讨来源于人胚胎脑室下区 (SVZ)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向神经元分化的潜能。方法 :分别采用定量RT PCR、Western印迹分析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被全反式视黄酸诱导前后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中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表达量的变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移植到动物体内后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 :在体外诱导后 ,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上升 ,而神经干细胞标志物表达量下降。移植动物体内 ,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可分化产生神经元。结论 :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在体内外可以向神经元诱导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前体细胞 神经 细胞分化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微丝各别纯化
17
作者 孙钧铭 金坚 +1 位作者 陶永辉 管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857-859,共3页
细胞骨架的共同基本模型是以种属和组织的特异形式表达的。其核心结构蛋白中间丝是高度保守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微丝是神经系统中的中间丝成份,它们在肿瘤组织来源的鉴别中有特殊价值。本文报道了从尸检人脑中各别纯化胶质纤维... 细胞骨架的共同基本模型是以种属和组织的特异形式表达的。其核心结构蛋白中间丝是高度保守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微丝是神经系统中的中间丝成份,它们在肿瘤组织来源的鉴别中有特殊价值。本文报道了从尸检人脑中各别纯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微丝的工艺流程,经匀浆、抽提人脑组织后,用DE52层析、羟基磷灰石层析,收集经电泳证实的洗脱部分,以分子量、等电点等生化指标鉴定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微丝。该工艺得率较高。一次可得两个产品,纯度符合免疫组化抗原的要求,并可对分离工艺中降解产物进行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 酸性蛋白 神经微丝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小鼠骨骼肌中的表达
18
作者 刘平平 张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68-970,共3页
用半定量RT PCR检测到新生鼠和成年鼠骨骼肌组织中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mRNA都有表达 ,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同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到新生鼠和成年鼠骨骼肌GFAP蛋白表达均为阳性。
关键词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小鼠 骨骼肌 MRNA 新生鼠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大白鼠经伽玛刀照射后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志明 姜冰 马建荣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用伽玛刀照射正常鼠脑组织后 ,研究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 ,了解伽玛刀照射后脑组织损伤的变化过程。方法 :用伽玛刀将 16 0Gy的剂量照射正常SD鼠脑组织 ,分别于照射后第 1d ,第 7d ,第 14d ... 目的 :用伽玛刀照射正常鼠脑组织后 ,研究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 ,了解伽玛刀照射后脑组织损伤的变化过程。方法 :用伽玛刀将 16 0Gy的剂量照射正常SD鼠脑组织 ,分别于照射后第 1d ,第 7d ,第 14d ,第 2 8d断头取脑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GFAP水平 ,微比重法测定脑组织比重 ,光镜下观察受照射侧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⑴免疫组化检测 :照射后第 1d ,靶区GFAP阳性星形细胞开始增多 ,随着时间的延长 ,GFAP染色加深 ,胶质细胞增生明显 ,第 2 8d ,靶区中央区出现直径约 4mm的坏死灶 ,坏死区周边可见明显增多的GFAP阳性星形细胞 (P <0 .0 1)。⑵光镜观察 :照射后第 1d可见脑实质内细胞肿胀 ,第 7d红细胞从血管漏出 ,血管外间隙增宽 ,第 14d靶区伊文氏兰漏出。⑶照射后第 14d可见照射侧脑组织比重明显减轻。结论 :GFAP可作为衡量脑放射性损伤的指标。同时 ,在照射后早期即出现脑水肿反应和血脑屏障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伽玛刀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 大鼠 GFAP 脑水肿 放射性脑损伤 血脑屏障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白细胞介素-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莹莹 李俊岑 +4 位作者 饶莹 杨拯 张晓 郑蕖 许丽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9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细胞介素-1α(IL-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电刺激组。采用Allen's法将后两组复制为脊髓T9损伤模型。术后对电刺激组大鼠进行电...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细胞介素-1α(IL-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电刺激组。采用Allen's法将后两组复制为脊髓T9损伤模型。术后对电刺激组大鼠进行电刺激治疗7 d。3组均进行BBB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FAP与IL-1α的表达情况。结果损伤组和电刺激组BBB评分均小于正常组(P<0.05),伤后5 d、7 d,电刺激组较损伤组BBB评分增加(P<0.05)。损伤组、电刺激组GFAP阳性表达均在伤后5 d达到高峰,伤后5 d、7 d,电刺激组GFAP表达低于损伤组(P<0.05);IL-1α阳性表达在伤后7 d内持续上升,伤后5 d、7 d,电刺激组IL-1α表达低于损伤组(P<0.05)。结论电刺激能抑制GFAP与IL-1α的表达,可能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胶质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刺激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白细胞介素-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