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WO-BP和TOP算法的全对中式三维车削力传感器多目标优化设计及研究
1
作者 韩继科 王鹏 +5 位作者 张昌明 李亚鹏 晏志鹏 赵凯峰 杨帆 戴裕强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3-990,共8页
三维切削力传感器是智能数控车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切削力传感器可以间接分析出加工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工件加工质量和刀具磨损情况等。设计了一款低交叉干扰的全对中一体化车削力传感器,通过析因分析筛选设计变量,采取最佳空间填充技... 三维切削力传感器是智能数控车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切削力传感器可以间接分析出加工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工件加工质量和刀具磨损情况等。设计了一款低交叉干扰的全对中一体化车削力传感器,通过析因分析筛选设计变量,采取最佳空间填充技术和有限元分析结合的方法生成实验设计模型,根据实验设计模型开发了灰狼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高精度非线性代理模型,对比分析三种优化算法的Pareto前沿,选择TOP算法对代理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传感器固有频率为1.561 k Hz,满足机床主轴转速在23415 r/min下使用,传感器的平均变形量提升了一倍,根据惠斯通电桥输出电压计算可得,传感器各方向灵敏度提升了10倍左右,Fc方向交叉干扰消除,整体交叉干扰最高为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刀传感器 交叉干扰 析因设计 神经网络拟合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六自由度建模及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齐乃明 周啟航 秦昌茂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2,共4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无动力再入建模及耦合特性分析。基于空天飞行器在高超声速状态下的气动力及气动力矩参数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并建立气动参数模型。分析了飞行器在最大升阻比下飞行时舵机对弹道的耦合特性,以及气动力对姿态角...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无动力再入建模及耦合特性分析。基于空天飞行器在高超声速状态下的气动力及气动力矩参数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并建立气动参数模型。分析了飞行器在最大升阻比下飞行时舵机对弹道的耦合特性,以及气动力对姿态角速度、姿态角速度通道之间的耦合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是一类参数时变、强耦合的复杂非线性系统,该模型可用于弹道优化、制导律及姿态控制等问题的设计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六自由度建模 神经网络拟合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器件级物理模型的FPGA设计与实现及在环验证
3
作者 张驾祥 谭会生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0-340,共11页
基于硬件在环(HIL)仿真,研究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级Hefner物理模型及其求解算法与优化方法,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设计并实现了Hefner优化模型,并基于PYNQ框架对其进行了在环验证。首先,分析并仿真了Hefner物理模型与... 基于硬件在环(HIL)仿真,研究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级Hefner物理模型及其求解算法与优化方法,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设计并实现了Hefner优化模型,并基于PYNQ框架对其进行了在环验证。首先,分析并仿真了Hefner物理模型与其求解算法,提出并训练了一个前馈神经网络用以拟合模型中的一组非线性函数;接着,在FPGA上设计并验证了Hefner优化模型IP核,并使用基于PYNQ框架的FPGA在环验证方法对其进行了板级验证;最后,用IKW50N60H3和FGA25N120两种型号的IGBT器件对IP核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Hefner优化模型能准确地反映IGBT的开关瞬态特性;在Zynq 7020芯片的处理器系统(PS)端运行PYNQ框架,可编程逻辑(PL)端时钟频率为100 MHz时,实现60 000个时间步长的时间为212 s,是软件运行同样次数所用时间(341 s)的62%,FPGA加速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Hefner物理模型 神经网络拟合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在环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有界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建飞 衣淑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6-682,共7页
综合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外部干扰和输入饱和非线性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状态反馈轨迹跟踪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对系统输入饱和非线性进行在线拟合,设计基于有界双曲正切... 综合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外部干扰和输入饱和非线性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状态反馈轨迹跟踪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对系统输入饱和非线性进行在线拟合,设计基于有界双曲正切函数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实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高精度轨迹跟踪。该方法不需要对系统非线性部分进行线性化,而且对线性部分的控制和参数的在线估计不相关,因此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工程实用性。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闭环系统具有全局渐近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自适应状态反馈控制 饱和特性 神经网络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脸图像的BMI预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邹睿智 尚媛园 +2 位作者 郭国栋 邵珠宏 丁辉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2-248,共7页
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通常情况下,BMI是由个体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到的。目前,国外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人脸图像预测BMI的算法,通过构建面部特征与BMI之间的关联集合,利用SVR回归模型进行BMI... 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通常情况下,BMI是由个体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到的。目前,国外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人脸图像预测BMI的算法,通过构建面部特征与BMI之间的关联集合,利用SVR回归模型进行BMI预测工作。该算法在实验室实验环境下表现良好,但在日常生活应用环境下仍有较大的预测误差。为了提高BMI预测算法在日常生活应用环境下的预测精度,提出面部区域面积比(RAR)、嘴颌宽度比(MJWR)和颊宽高度比(CWHR)这三种新的面部特征用于补充改进BMI预测算法,同时使用神经网络拟合代替SVR回归进行BMI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日常生活应用环境下,改进的BMI预测算法使得预测结果更加精确,BMI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了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 面部特征 BMI预测 神经网络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