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平 王振原 托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9-151,共3页
S100β是一类钙离子结合蛋白,是轴突的生长因子,由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神经组织中,在正常情况下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分泌过高具有神经毒性。脑损伤后血清中S100β水平有时间的规律性,并与脑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 S100β是一类钙离子结合蛋白,是轴突的生长因子,由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神经组织中,在正常情况下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分泌过高具有神经毒性。脑损伤后血清中S100β水平有时间的规律性,并与脑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脑损伤后神经生化新标识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S100β蛋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神经生理作用及其在神经组织损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Β蛋白 神经生化标志物 钙离子结合蛋白 分子生物学基础 神经组织损伤 神经生理作用 脑损伤程度 生长因子 细胞分泌 神经系统 神经毒性 密切关系 脑损伤后 作用机制 规律性 后血清 标识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脑病仔鼠脑组织S-100的mRNA及其蛋白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志梅 孙爱萍 陈炳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65-1067,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胆红素脑病仔鼠脑组织S-100蛋白(S-100)的mRNA及其蛋白变化,探讨其对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价值和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新生7d龄清洁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胆红素200mg/kg制备胆红素脑病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观察胆红素脑病仔鼠脑组织S-100蛋白(S-100)的mRNA及其蛋白变化,探讨其对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价值和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新生7d龄清洁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胆红素200mg/kg制备胆红素脑病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动态观察胆红素脑病仔鼠不同时间点脑组织S-100mRNA表达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不同时间点脑组织S-100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脑组织S-100mRNA表达12h明显升高,48h达峰值,至96h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造模后12h海马区脑组织S-100阳性表达明显升高,48h达峰值,至96h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皮质区6h明显升高,48h达峰值,至96h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丘脑区6h明显升高,72h下降,至96h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苍白球区6h明显升高,48h达峰值,72h下降,至96h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100mRNA的变化同S-100蛋白的变化趋势一致,是判定胆红素脑病的可靠神经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鼠 胆红素脑病 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芹 汤继宏 +1 位作者 张兵兵 朱玉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大鼠发作第1,2,7和15天时血清NSE、S-100B、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血清NSE[(8.57±0.56)μg/L]和S-100B[(0.45±0.06)μg/L]表达水平即升高(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反复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时血清NSE[(9.33±0.61)μg/L]和S-100B[(0.78±0.10)μg/L]表达水平即达峰值(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第7和15天时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血清GFAP表达水平自反复惊厥发作第1天即升高[(0.44±0.05)μg/L,P=0.004],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0.63±0.08)μg/L,P=0.000],此后逐渐下降但至第15天仍高于对照组[(0.40±0.05)μg/L,P=0.018]。结论 NSE和S-100B为单次惊厥发作性脑损伤的高敏感性生物学标志物,反复惊厥发作可使脑损伤程度加重,GFAP表达变化不具有脑损伤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s100蛋白质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前后小鼠胸腺S-100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卫兰 吴江声 朱小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05-306,313,共3页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小鼠胸腺S100蛋白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胸腺S100蛋白的表达时间、表达强弱及分布进行原位观察。结果:孕第17、19天胎鼠胸腺未见任何S100蛋白表达;新生鼠及生后1~5周...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小鼠胸腺S100蛋白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胸腺S100蛋白的表达时间、表达强弱及分布进行原位观察。结果:孕第17、19天胎鼠胸腺未见任何S100蛋白表达;新生鼠及生后1~5周小鼠胸腺仅呈现极弱的S100蛋白表达;生后6周小鼠胸腺S100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并达到最高峰;6周后S100蛋白表达又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神经组织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 s-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血清S-100蛋白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熊迈 张希 +3 位作者 姚尖平 唐白云 童萃文 孙培吾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术 )术后血清S 10 0蛋白浓度变化 ,判断体外循环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17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75 1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46 8min。术前、术后 30min、6h、2 4h取颈...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术 )术后血清S 10 0蛋白浓度变化 ,判断体外循环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17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75 1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46 8min。术前、术后 30min、6h、2 4h取颈内静脉血标本 ,离心后取血清检测S 10 0蛋白浓度。【结果】血清S 10 0蛋白浓度从术前平均 0 44 μg/L上升至术后 30min的2 6 9μg/L ,随后下降 ,至术后 2 4h基本恢复术前水平 ;2例转机时间超过 12 0min者术后血清S 10 0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血清S 10 0蛋白浓度水平与转机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清S 10 0蛋白浓度显著升高 ,特异性的提示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 体外循环 脑损伤 心脏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9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秀娟 聂永梅 +5 位作者 张志强 张桂英 李茂玉 宋娜 苏丽萍 倪自翔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GC)中S100A9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蛋白质组织学定量鉴定GC和癌旁胃黏膜(GM)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Western-blot验证蛋白S100A9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A9蛋白在GC、GM和原发性胃癌转移的淋巴结(LN)的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GC)中S100A9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蛋白质组织学定量鉴定GC和癌旁胃黏膜(GM)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Western-blot验证蛋白S100A9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A9蛋白在GC、GM和原发性胃癌转移的淋巴结(LN)的表达;分析S100A9表达与G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蛋白质组织学筛选的78个差异蛋白中,S100A9表达在GC中较正常GM中明显上调(1∶0.09),Western-blot验证S100A9蛋白在GC表达上调(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70例正常GM中S100A9阳性表达23例(32.86%);118例GC中S100A9阳性表达72例(61.02%);35例LN中S100A9阳性表达29例(82.86%),与正常GM相比,GC和LN中S100A9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S100A9在LN的GC中上调(P<0.05);S100A9表达与GC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相关(P<0.01或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S100A9高表达与G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是GC的一个促癌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100A9蛋白 蛋白质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B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川 白宏英 娄季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1-333,共3页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急性脑损伤的生化标记物,进行了许多研究报道,其中S100B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与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因而备受关注。随着脑血管病的逐年增多,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发率日益增高,S1OOB蛋白在缺血性脑...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急性脑损伤的生化标记物,进行了许多研究报道,其中S100B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与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因而备受关注。随着脑血管病的逐年增多,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发率日益增高,S1OOB蛋白在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显得越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神经胶质 血脑屏障 s100蛋白质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4、SEPT7在儿童神经胶质瘤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毅力 李映良 +3 位作者 梁平 翟暄 周渝冬 李禄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神经胶质瘤中S100A4、SEPT7的表达并比较其表达特点,探讨其在儿童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儿童正常脑组织标本和37例儿童脑神经胶质瘤标本中S100A4、SEPT7的表达... 目的研究儿童神经胶质瘤中S100A4、SEPT7的表达并比较其表达特点,探讨其在儿童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儿童正常脑组织标本和37例儿童脑神经胶质瘤标本中S100A4、SEPT7的表达,计算其阳性细胞的标记指数和阳性细胞表达率,通过SPSS 17.0分析儿童神经胶质瘤中S100A4、SEPT7的表达和儿童神经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S100A4呈棕黄色颗粒散在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间质中阳性表达。在儿童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率为72.97%,在儿童正常对照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病理分级与S100A4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800,P<0.05)。SEPT7蛋白在儿童脑神经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主要存在细胞质内,在儿童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为100.00%,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率为54.05%,病理分级与SEPT7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674,P<0.05)。S100A4和SEPT7两者在同一级别儿童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7,P<0.01)。结论联合检测儿童神经胶质瘤S100A4和SEPT7的蛋白表达对评估儿童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细胞瘤 儿童 s100A4 sEPT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挫伤大鼠胶质细胞GFAP、S100的表达及其损伤时间的推断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芳 张玲莉 +3 位作者 刘子龙 王胜 梅增辉 刘余庆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1-18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的表达,观察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随脑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S100在伤后...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的表达,观察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随脑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S100在伤后不同时间星形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伤后1h时GFAP阳性表达开始增多,阳性物质表达随时间大致呈线性上升7d达最大值,然后阳性物质染色强度和面积呈下降趋势。(2)伤后12h组可见S100阳性表达活性增高,S100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有一定时间规律性,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及神经组织修复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损伤时间 神经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 GFAP s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神经侵犯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俞文隆 房文铮 +5 位作者 徐冬云 金光植 陈颖 洪俊峰 张永杰 于观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9-1381,共3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术后复发率高,预后极差-([1-2])。其根本原因在于肝门部胆管癌早诊率低,就诊时大部分患者既已失去手术机会,而且胆管癌侵袭能力强、转移率高-([3-4])。其中神经侵犯是肝门胆管癌的... 肝门部胆管癌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术后复发率高,预后极差-([1-2])。其根本原因在于肝门部胆管癌早诊率低,就诊时大部分患者既已失去手术机会,而且胆管癌侵袭能力强、转移率高-([3-4])。其中神经侵犯是肝门胆管癌的一大特征,胆管癌的神经侵犯率高达80%-90%-([5-7])。为了深入研究胆管癌神经侵犯的病理发生机制,合适的模型是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动物模型 神经侵犯 s100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40淀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华平 程其许 +1 位作者 杨小敏 占丽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362-4366,共5页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40淀粉注射液(HSH40)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其中轻型颅脑损伤19例,中型颅脑损伤45例,重型颅脑损伤16例。...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40淀粉注射液(HSH40)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其中轻型颅脑损伤19例,中型颅脑损伤45例,重型颅脑损伤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林格液组(LR组)和HSH40组,每组各40例。LR组和HSH40组分别采用林格液和HSH40复苏7 d,测定输液即刻、输液后1、3、7 d各组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情况,并在6个月后行神经功能预后测定。结果轻型颅脑损伤患者:HSH40组输液后1、3、7 d S100B蛋白、MBP表达水平低于LR组,HSH40组输液后7 d NSE表达水平低于LR组(P<0.05)。中型颅脑损伤患者:HSH40组输液后7 d S100B蛋白、NSE表达水平低于LR组,HSH40组输液后1、3、7 d MBP表达水平低于LR组(P<0.0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HSH40组输液后1、3、7 d S100B蛋白、MBP表达水平低于LR组,HSH40组输液后7 d NSE表达水平低于LR组(P<0.05)。HSH40组神经功能预后优于LR组(χ~2=15.320,P=0.003)。结论 HSH40能够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可能与降低S100B蛋白、NSE和MBP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盐水 高渗 s100B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磷脂碱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的形成与Langerhans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会强 李小静 +4 位作者 孟刚 潘美华 宁金龙 张林 朱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瘢痕疙瘩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S-100蛋白在瘢痕疙瘩的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与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组织浸润部、增生部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明显...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瘢痕疙瘩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S-100蛋白在瘢痕疙瘩的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与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组织浸润部、增生部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明显增多。统计学处理:瘢痕疙瘩的增生部、浸润部与正常皮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瘢痕疙瘩的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差异有显著性(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或正常皮肤(P<0·01),而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老化部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nger-hans细胞在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郎格汉斯细胞 s100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免疫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丘少鹏 陈辉熔 +1 位作者 邓春华 赵良运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28,131,F004,共4页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组织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对 2 2例前列腺癌组织和周围正常前列腺组织用S10 0、CD3、CD2 1和CD14mAb分别作SP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对阳性细胞计数并计算细胞指数 ,对癌组织S10 0 + 和CD...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组织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对 2 2例前列腺癌组织和周围正常前列腺组织用S10 0、CD3、CD2 1和CD14mAb分别作SP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对阳性细胞计数并计算细胞指数 ,对癌组织S10 0 + 和CD3+ 细胞指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可观察到S10 0 + DCs和CD3+ T细胞分布 ,而CD2 1+ B细胞和CD14+ 单核 /巨噬细胞均少见。癌组织中S10 0 + DCs指数和CD3+ T细胞指数均明显少于周围正常组织 (P<0 0 5 ) ,癌组织S10 0 + DCs指数与CD3+ T细胞指数呈正相关 (r =0 86 ,P <0 0 5 )。【结论】DCs是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抗原提呈细胞 ,癌组织DCs数量减少可能与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肿瘤微环境 树突状细胞 T细胞免疫 CD3抗原 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甘国胜 宋晓阳 +3 位作者 余剑波 陈利民 邬明 丘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3-925,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前和手术期间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S100B)的变化及静脉麻醉剂异丙酚对这一变化的影响,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0例无颅脑损伤的泌尿系统手术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急症颅脑外伤手...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前和手术期间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S100B)的变化及静脉麻醉剂异丙酚对这一变化的影响,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0例无颅脑损伤的泌尿系统手术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n=15)和异氟醚组(B组,n=15)。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开始2h,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清NSE和S100B含量。正常对照组只在术前测定血清NSE和S100B含量。对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记录。结果急性脑外伤患者手术前NSE和S100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格拉斯哥评分越低的口才1术前NSE和S100B也越高。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组NSE和S100B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开颅手术2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NSE和S100B均较术前升高。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NSE和S100B含量升高,开颅手术期间持续静脉泵注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可降低血清NSE和S100B水平,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具有脑保护作用,是颅脑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