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评估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进展
1
作者 有慧 王晓明 +5 位作者 彭芸 黄飚 吴飞云 隋滨滨 陶晓峰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丛状神经纤维瘤(pNF)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最常见表型,早期无症状而可多部位受累,存在恶化风险;影像学为重要评估及管理方法。本文围绕影像学评估NF1相关pN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神经纤维 丛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纤维瘤病1型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进展
2
作者 刘美伶 周亚兵 王晓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6,共8页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1,NF1)好发于儿童,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NF1的外显率几乎是100%,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1,NF1)好发于儿童,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NF1的外显率几乎是100%,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NF1在颅内能引起肿瘤性病变,后者按照病理学依据可分为低级别肿瘤、高级别肿瘤和类似肿瘤病变。合并NF1的颅内肿瘤多为低级别肿瘤,视路胶质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脑干胶质瘤,其余部位和类型的肿瘤也有所发生;高级别肿瘤并不常见。而类似肿瘤病变即不明明亮物体虽不是肿瘤,但却是NF1儿童最常见的具有部分肿瘤性质的颅内异常病变。这些肿瘤性病变可通过观察、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处理,不同病变的最佳处理方式不同,其预后也有所不同。目前针对儿童NF1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方式还有所争议。该文就此种病变的特点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大众对NF1肿瘤性病变的认知水平,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推进NF1患者完善神经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颅内肿 儿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脑实质T2WI高信号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付琳 王振常 +2 位作者 李静 鲜军舫 张征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患者脑实质异常T2WI高信号(hyperintensity on T2WI,T2H)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NF1患者头颅MRI脑实质内异常T2WI信号灶的患病率、信号特点、发病位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2~60岁。结果 7...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患者脑实质异常T2WI高信号(hyperintensity on T2WI,T2H)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NF1患者头颅MRI脑实质内异常T2WI信号灶的患病率、信号特点、发病位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2~60岁。结果 78例NF1患者中有55例的脑实质可见到T2H(70.5%)。2~18岁组52例患者中有42例可见T2H(80.8%),>18岁组26例患者中有13例可见T2H(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2,P=0.005)。所有阳性病例中,各部位T2H的患病率依次为:脑干65.5%(36/55)、小脑58.2%(32/55)、基底节区49.1%(27/55)、海马25.5%(14/55)及丘脑20%(11/55)。2~18岁组脑干、小脑、基底节、海马、丘脑发现T2H者分别为30、29、22、10、9例,>18岁组分别为6、3、5、4、2例,不同年龄组T2H发生部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P=0.603)。在阳性病例患者中,基底节区T2H边界清晰者为74.1%(20/27),其他部位的T2H多为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略高信号,脑干为77.8%(28/36),小脑半球为90.6%(29/32),丘脑为81.8%(9/11);多发者居多。结论 T2H是NF1患者脑实质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青少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1型基因的骨表达及自我平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剑波 梅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65-67,74,共4页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常见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位于染色体17q11.2的NF1基因突变引起。NF1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素,是一个具有GTP酶激活蛋白(Ras—GAP)结构域的、含有2818个氨基酸的蛋白,它加快活性...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常见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位于染色体17q11.2的NF1基因突变引起。NF1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素,是一个具有GTP酶激活蛋白(Ras—GAP)结构域的、含有2818个氨基酸的蛋白,它加快活性Ras—GTP转换为非活性RAS—G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基因突变 自我平衡 显性遗传性疾 激活蛋白 GTP酶 基因编码 N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身材矮小儿童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临床诊治及遗传学特征
5
作者 杨翱宇 符皓 梁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1-1987,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14例身材矮小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实施早期诊断与干预。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4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身材矮小”就诊的14例NF1患儿的病例资料,... 目的总结分析14例身材矮小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实施早期诊断与干预。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4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身材矮小”就诊的14例NF1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随访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4例患儿男女各7例。诊断时平均年龄为(6.61±3.53)岁,身高标准差分值(SDS)为-2.60±0.66。14例患儿全身皮肤均散在分布牛奶咖啡斑,平均(9.64±4.86)个,最大直径6 cm。行基因检测后共发现5种NF1基因变异:无义突变(6例),错义突变(4例),移码突变(2例),剪切突变(1例),整码突变(1例)。在随访过程中3例患儿在青春期出现了皮肤神经纤维瘤,4例患儿在青春期出现牛奶咖啡斑数量增加,1例患儿出现胫骨假关节。10例患儿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有2例患儿伴有生长激素缺乏,应用了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速率较治疗前稍有增加,其余未使用rhGH治疗的12例患儿,随访期间生长速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1NF1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呈年龄依赖性。身材矮小的患儿若合并全身多处牛奶咖啡斑,需警惕NF1的可能,必要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需定期进行监测随访,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身材矮小 牛奶咖啡斑 重组人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并发小肠梗阻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毛玲娜 郭庆渠 +1 位作者 王贵峰 宋震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7-301,共5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合并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罕见,同时GIST肿块巨大且引起肠梗阻的病例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一例有家族史的NF-1病例,患者全身皮肤以及腹腔内遍布结节,突发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5d。入院检查腹部CT检查...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合并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罕见,同时GIST肿块巨大且引起肠梗阻的病例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一例有家族史的NF-1病例,患者全身皮肤以及腹腔内遍布结节,突发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5d。入院检查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内有巨大肿块并压迫小肠导致肠系膜扭转、小肠梗阻。最终手术证实腹腔内巨大肿块为GIST。手术后至今半年,患者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诊断 神经纤维瘤病1型/外科学 肠梗阻/因学 小肠 胃肠道间质肿/外科学 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1基因突变致1型神经纤维瘤病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妍 袁裕衡 +2 位作者 马明圣 王薇 邱正庆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9-824,共6页
目的了解1型神经纤维瘤病(NF)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异质性。方法回顾分析8例NF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均因生后多发牛奶咖啡斑就诊,2例伴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伴多处皮肤神经纤维瘤。8例患儿有7种突变形式,NF... 目的了解1型神经纤维瘤病(NF)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异质性。方法回顾分析8例NF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均因生后多发牛奶咖啡斑就诊,2例伴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伴多处皮肤神经纤维瘤。8例患儿有7种突变形式,NF1基因全部缺失2例;4种缺失突变,分别为c.4974_4977delCTAT,p.Y1659TfsX17、c.3987_3988delAG,p.S1329fsX4、c.1511delC,p.P504QfsX22和c.6388delC,p.L2130fsX3;1种c.3975-2delA剪切突变;1种c.3721 C>T,p.R1241X无义突变。除全基因大片段缺失和无义突变之外,其余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患儿父母外周血均未检测出相应的突变。结论 NF1基因突变可致1型NF,此研究发现5种新的突变,且均为de novo突变。多发牛奶咖啡斑是1型NF最早的临床表现,对疑似患者应尽早行基因分析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NF1基因 多发牛奶咖啡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柯屹峰 郝瑞 张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7,共4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又称为VonRecklinghausen病,为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3000~1/3500,其发病与NF1基因的缺失有关。近年来对NF遗传和基因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基因连...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又称为VonRecklinghausen病,为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3000~1/3500,其发病与NF1基因的缺失有关。近年来对NF遗传和基因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基因连锁和"定点克隆"技术获得了该病基因序列、突变及其表达信息。对近年在NF1基因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NF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NF1基因的异常表达、该病基因型和表现性的关系、基因的易突变区域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NF1基因 遗传学 基因学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棒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方财 张宁 +1 位作者 陈维善 陈其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观察生长棒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生长棒治疗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5~10岁(7.5±2.1岁)。随访时间2~10年(5.1±2.8年)。生长棒... 目的:观察生长棒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生长棒治疗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5~10岁(7.5±2.1岁)。随访时间2~10年(5.1±2.8年)。生长棒置入术后每6个月撑开1次。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侧凸Cobb角、后凸角、躯干高度(T1~S1),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前侧凸Cobb角69.0°±21.2°(43°~90°),末次随访25.3°±15.0°(12°~45°),矫正率63.3%。躯干高度术前323.0±29.1mm(288~355mm),末次随访400.5±25.7mm(361~430mm),躯干高度增加77.1±18.3mm,每年继续生长11.7±3.3mm。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9.2%。共发生并发症16例次,包括内置物失败9例次(56.3%),交界区后凸5例次(31.3%),内置物外露1例次(6.2%),深部感染1例次(6.2%)。9例后凸角<50°患者中6例(66.7%)出现并发症,4例后凸角≥50°患者中3例(75%)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726)。结论:生长棒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可有效改善脊柱畸形,并且保持躯干的继续生长;伴有严重后凸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脊柱侧凸 1神经纤维 生长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阳 仉建国 +7 位作者 沈建雄 赵宇 于斌 邱贵兴 王以朋 王升儒 张延斌 林莞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500,共6页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4年3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8例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4±...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4年3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8例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4±1.4岁(5~9岁)。通过复习病历,对患者年龄、撑开次数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侧凸主弯Cobb角、胸后凸、腰前凸、T1-S1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以及脊柱、胸廓的生长指标(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9±13.5个月(24~64个月)。8例患者共接受41次手术,其中33次为撑开手术,平均每位患者经历4.1次撑开手术。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为75.4°±26.4°,术后矫正至31.6°±10.8°,末次随访时为30.9°±11.4°。T1-S1长度从术前的30.0±4.4cm增至术后的35.1±4.0cm,末次随访时为39.9±3.5cm,平均年增长率为1.66±0.43cm/y。术前SAL为0.92±0.10,术后改善至0.99±0.02,末次随访时为1.00±0.05。有3例患者发生了5例次并发症,主要为内固定相关并发症(4例次);无感染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安全有效,可有效地控制脊柱畸形的进展,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患者的胸廓畸形,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早发性脊柱侧凸 营养不良 双生长棒技术 非融合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六例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华倩 李蕾 +1 位作者 金枫 欧阳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总结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T_2WI不明原因亮点的特点、分布和年龄相关性,以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与结果对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3个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中3例患者和3例散发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示,广泛分布于全身皮... 目的总结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T_2WI不明原因亮点的特点、分布和年龄相关性,以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与结果对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3个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中3例患者和3例散发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示,广泛分布于全身皮肤的咖啡牛奶斑为其首发症状;T_2WI存在不明原因亮点(2例)的患者年龄<18岁(14和16岁),病灶呈多发性,以丘脑受累为主,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癫癎发作、头痛。结论 T_2WI不明原因亮点是年龄<18岁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对青少年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丘脑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阴蒂肥大1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志刚 叶斌 +2 位作者 余永国 李星 方丹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4-926,共3页
目的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诊的合并阴蒂肥大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生后即发现牛奶咖啡斑伴阴蒂肥大。NF1基因检测结果c,655-... 目的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诊的合并阴蒂肥大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生后即发现牛奶咖啡斑伴阴蒂肥大。NF1基因检测结果c,655-7-655-2delTTTATA,为新发突变,有致病性。结论 NF1同时合并外生殖器异常者临床罕见。NF早期临床诊断困难,对疑似病例应尽早行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阴蒂肥大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NF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肋骨头椎管内脱位的治疗策略
13
作者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8-489,共2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伴随骨骼畸形的发病率约为10%-25%,其中最常见的是脊柱畸形。NF-1伴脊柱侧凸分为营养不良型和非营养不良型两类。1986年Flood首次报道了营养不良型N...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伴随骨骼畸形的发病率约为10%-25%,其中最常见的是脊柱畸形。NF-1伴脊柱侧凸分为营养不良型和非营养不良型两类。1986年Flood首次报道了营养不良型NF-1伴脊柱侧凸患者肋骨头脱入椎管内,脱位的肋骨头可对脊髓造成压迫,引起严重神经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脊柱侧凸 椎管内 骨头 脱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 营养不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缺乏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及其基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龙晓丹 熊静 +2 位作者 莫朝晖 张勤 金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1-815,共5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主要临床特征是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Lisch结节、腋窝和腹股沟雀斑、视神经胶质瘤和骨骼发育异常,NF1基因为其致病基因。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主要临床特征是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Lisch结节、腋窝和腹股沟雀斑、视神经胶质瘤和骨骼发育异常,NF1基因为其致病基因。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了1例以生长迟缓为主诉的11岁患儿,临床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合并NF1。基因检测发现该患儿及其母亲NF1基因内含子34有一新的杂合剪切突变c.6579+2T>C(IVS 34+2T>C)。NF1因生长迟缓收入内分泌科较少见,对于临床上表现为身材矮小并伴皮肤牛奶咖啡斑等特征的儿童应考虑NF1的可能,并进行NF1基因检测,这对于明确诊断及提供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生长激素缺乏症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伴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15
作者 赵孟文 陈志衡 +1 位作者 申婕 赵明一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78-1383,共6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最早在儿童时期出现,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并影响儿童期发育和神经认知状态。患者易发生良、恶性肿瘤。2018年9月30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收治了1例罕见的NF1伴急性...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最早在儿童时期出现,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并影响儿童期发育和神经认知状态。患者易发生良、恶性肿瘤。2018年9月30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收治了1例罕见的NF1伴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自出生起,该患儿就出现了咖啡斑。此次因反复发烧和腹痛一个多月入院,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免疫表型检测确诊为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其ETV6/RUNX1融合基因为阳性。通过基因测序在患儿的NF1基因的外显子中发现了c.2773delT(p.Leu925Ter)的新生突变,此无义突变导致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对NF1疑似患者,尤其是对仅满足诊断标准中色素斑的儿童,建议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查以确诊,并对其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新生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镶嵌咖啡斑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雨蒙 张佳 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4-256,共3页
镶嵌咖啡斑是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由NF1基因合子后突变导致的镶嵌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突变发生的时间和组织来源,常表现为色素改变(镶嵌咖啡斑和雀斑)和神经纤维瘤,并发症发生率约7%... 镶嵌咖啡斑是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由NF1基因合子后突变导致的镶嵌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突变发生的时间和组织来源,常表现为色素改变(镶嵌咖啡斑和雀斑)和神经纤维瘤,并发症发生率约7%。病变区皮肤黑素细胞的合子后突变或“二次打击”突变引起不同形式镶嵌咖啡斑的发生。生殖腺镶嵌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有一定概率生下1型神经纤维瘤病后代,因此需要遗传咨询,其范围应扩展到捐精者和捐卵者。该文针对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镶嵌咖啡斑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1神经纤维 镶嵌咖啡斑 NF1基因突变 遗传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一家系的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蓓 杨艳梅 +5 位作者 严恺 陈敏 王丽雅 黄颖之 钱叶青 董旻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目的:对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及产前诊断。方法:应用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技术,对一个散发的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RNA,行RT-PCR及扩增产物测序分析。... 目的:对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及产前诊断。方法:应用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技术,对一个散发的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RNA,行RT-PCR及扩增产物测序分析。明确突变致病性后,抽取羊水标本对胎儿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NF1基因存在c.1260+4A>T杂合剪接突变,为新发突变。RNA剪接分析提示先证者NF1基因发生转录时,11号外显子3′端发生相邻内含子区13个碱基的插入,理论上可导致蛋白编码提前终止,产生截短蛋白,影响蛋白功能。产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胎儿未携带该突变。结论:NF1:c.1260+4A>T杂合剪接突变是该Ⅰ型神经纤维瘤患者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为该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遗传学 基因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羊水 产前诊断 基因检测 系谱 突变 外显子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伴有原始神经外胚层样分化: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杜尊国 张海涛 +3 位作者 戚向群 熊佶 汪寅 唐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4-597,共4页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起自周围神经,或先前存在的神经鞘膜肿瘤,显示神经鞘膜成分分化的梭形细胞肉瘤。曾被称为恶性神经鞘瘤或施万细胞瘤、神经纤维肉瘤及神经源性肉瘤,临床少见...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起自周围神经,或先前存在的神经鞘膜肿瘤,显示神经鞘膜成分分化的梭形细胞肉瘤。曾被称为恶性神经鞘瘤或施万细胞瘤、神经纤维肉瘤及神经源性肉瘤,临床少见,约占全身软组织肉瘤的5%,且超过50%伴有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afibromatosis 1,N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 原始神经外胚层 文献复习 分化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神经鞘膜肿 梭形细胞肉 恶性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 被引量:17
19
作者 付长霞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1-491,共1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 多发性 Cajal间质细胞 神经纤维瘤病1型 形成过程 GISTS 间叶性肿 CD1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NF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漓 周列民 +2 位作者 周珏倩 刘焯霖 宁玉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28个家系56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NF1-GRD相邻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探讨和分析中国人NF1基因的突变规律、突变类型、机制以及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以期发现潜在的突变热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或)异源双... 目的通过对28个家系56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NF1-GRD相邻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探讨和分析中国人NF1基因的突变规律、突变类型、机制以及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以期发现潜在的突变热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或)异源双链分析(SSCP/HA)技术,结合DNA测序方法,对56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第20、28、29、39号外显子的突变或多态性进行筛查。结果在所检测的28个家系中有一家系父子3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第20号外显子均出现异常移动的电泳条带,重复检测单链构象多态实验无异常发现,而异源双链实验则仍显示有1条移动异常的双链电泳条带,DNA测序证实为该家系第20号外显子上T→G的杂合性突变,即Leu1141Arg错义突变。同时发现,另1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第28号外显子亦表现为电泳条带移动异常,测序证实为第28号外显子5'端上游第28位核苷酸G→T杂合子。未发现第29号和39号外显子电泳条带移动异常。结论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与异源双链分析联合应用,可提高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和阳性检出率。所测28个家系56例患者NF1基因的第20、28、29及39号外显子并非突变热点或突变率相对较高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现象(遗传学)基因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聚合酶链反应 突变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