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TL-QZ-V1.1气质测试系统的修订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琳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5-90,共6页
修订BTL-QZ-V1.1气质测试系统。对519名12—21岁男女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神经系统特性具有年龄差异,随年龄增长兴奋性、抑制性增强,灵活性、稳定性增高;12~14岁是其快速增长期,14~18岁为慢速增长期,18岁后为稳定期;神... 修订BTL-QZ-V1.1气质测试系统。对519名12—21岁男女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神经系统特性具有年龄差异,随年龄增长兴奋性、抑制性增强,灵活性、稳定性增高;12~14岁是其快速增长期,14~18岁为慢速增长期,18岁后为稳定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抑制性具有性别差异,男生强于女生;可将气质类型划分为10种,年龄和性别不影响气质类型的分布;除灵活性外,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性和稳定性的重测信度系数在0.6~0.8之间,且达到显著性水平;以80·8神经类型量表为效标,所得相关系数达中等程度。提示BTL-QZ-V1.1气质测试系统的评定需按年龄和性别分组进行,建立的分组标准较为准确科学,信度、效度较高,可以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 气质 神经系统特性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制员信息加工水平鉴别技术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敬强 李康 +1 位作者 王勇 赵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0,共6页
为提高管制员信息加工水平的鉴别效率,以提升管制运行安全水平,首先分析管制工作信息加工过程,基于作业测验,设计管制员信息加工水平测验工具,依据信号检测理论(SDT)中的敏感性指标d与倾向性指标β来鉴别管制员信息加工水平;然后,通... 为提高管制员信息加工水平的鉴别效率,以提升管制运行安全水平,首先分析管制工作信息加工过程,基于作业测验,设计管制员信息加工水平测验工具,依据信号检测理论(SDT)中的敏感性指标d与倾向性指标β来鉴别管制员信息加工水平;然后,通过实例进行聚类分析,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管制员神经系统特性对d、β的影响。结果表明:d、β分别是管制员信息加工能力与信息加工倾向的鉴别指标,管制员信息加工水平可聚类为3类,管制员神经系统的强度、灵活性能正向预测其信息加工能力,平衡性能负向预测其信息加工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制员 信息加工水平 神经系统特性 信号检测理论(SDT) 敏感性 倾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气质的实质——兼评苏联学者的一种新观点
3
作者 李学亮 《心理学探新》 1987年第3期17-23,共7页
气质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构成人的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大家知道,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除个别例外,早已不把气质看作独立的概念,实际上是作为“个性”或“性格”的同义词使用的。近年来,在我国有关个性问题的研讨文章中,... 气质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构成人的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大家知道,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除个别例外,早已不把气质看作独立的概念,实际上是作为“个性”或“性格”的同义词使用的。近年来,在我国有关个性问题的研讨文章中,也有人认为气质在个性中“没有独立存在的理由”。至于在教学上,有的心理学教师执教多年,却苦叹难以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气质?其形成的源泉和机制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理论 心理学研究者 中枢神经系统 新观点 气质类型 现代西方心理学 性格 神经系统特性 心理特征 个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有关气质与人格关系的某些研究
4
作者 焦建利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3年第4期18-23,17,共7页
气质与人格的关系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很明确的,实质上、关于这个问题到目前仍有很大的争议.本文在分析历史上关于气质与人格关系的三种观点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外尤其是东欧近二十多年来关于气质与人格的区别、气质与人格的相互作用等问... 气质与人格的关系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很明确的,实质上、关于这个问题到目前仍有很大的争议.本文在分析历史上关于气质与人格关系的三种观点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外尤其是东欧近二十多年来关于气质与人格的区别、气质与人格的相互作用等问顾研究的新进展,最后还简单介绍了简·斯特里劳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 人格 神经系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和教育心理学研究所科学活动的总结和展望(续)
5
作者 В.В.ДАВЫДОВ 杨德庄 《心理科学进展》 1983年第3期50-57,共8页
三研究所还有一个方面的研究正在发展着捷普洛夫和涅贝里岑在差别心理生理学领域的学说(见[38],[73]等)。分析使我们可以在人的心理中划分出内容和动态两个侧面。前者并不依神经系统属性的特征为转移,后者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是神经... 三研究所还有一个方面的研究正在发展着捷普洛夫和涅贝里岑在差别心理生理学领域的学说(见[38],[73]等)。分析使我们可以在人的心理中划分出内容和动态两个侧面。前者并不依神经系统属性的特征为转移,后者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是神经系统特性在心理学水平上的反映。根据捷普洛夫的观点,神经系统的特性不会预先决定行为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问题 心理生理学 苏联教育 研究所 神经系统特性 主动性 自我调节 研究方法 捷普洛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