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大明 沈雷 +2 位作者 宗文宏 姜继军 黄祖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24-1726,共3页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6例HFMD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HFMD患儿共52例(5.9%),男女...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6例HFMD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HFMD患儿共52例(5.9%),男女性别比2.1∶1。平均年龄(2.5±2.1)岁,略低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高热发生率为51.9%,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神经系统损害典型的症状依次是精神差、头痛、呕吐、易惊、嗜睡、颈抵抗、肢体抖动、肌阵挛、无力或瘫痪和共济失调等。52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异常24例,血糖升高16例,均要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EV71阳性率72.7%,也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治疗痊愈49例,遗留左上肢无力1例,2例死于心跳停搏。死亡率也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月龄越小、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照看、家庭月平均收入低,是HFMD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神经系统损害的手足口病患儿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年龄较小的手足口病患儿,当出现高热、发呆、发抖时,要高度怀疑并发神经系统损害;而对于月龄越小、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照看、家庭月平均收入低这类患儿,更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害 并发症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射病致神经系统损害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美红 鞠小宁 +4 位作者 周庆博 孙琳 尚伟 许继平 毕建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60-465,共6页
目的总结热射病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7、8月和2013年7、8月在本院住院的9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发病年... 目的总结热射病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7、8月和2013年7、8月在本院住院的9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发病年龄47~87岁,均在发病6 h内就诊。所有患者入院时体温在39.8℃~42.5℃,均有意识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其中急性脑梗死2例,周围神经病变3例,急性呼吸衰竭2例,肺部感染9例,DIC 1例,急性心肌损害8例,心律失常3例,横纹肌溶解症3例,急性肝损害8例,急性肾损害6例,消化道出血4例,代谢性酸中毒1例,代谢性碱中毒2例,水电解质紊乱9例。行颅脑MRI扫描显示,弥漫脑回肿胀6例,新发脑梗死2例,呈非对称性点状梗死灶。给予降温、补液、抗凝、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治疗,死亡1例,好转8例。1年后随访基本痊愈2例;神经功能改善显著4例,病残程度1~2级;神经功能改善进步1例,病残程度3级;1例神经功能无变化,病残程度5级。结论热射病易导致意识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弥漫性脑肿胀多见,可见脑小血管闭塞所致的梗死,也可伴有周围神经损伤,严重者会遗留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神经系统损害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小柳-原田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叶静 贾建平 侯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小柳-原田综合征 神经系统损害 VKHS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卟啉病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海英 马建国 +5 位作者 曹亦宾 刘静 陈丽丽 王丹丹 庄严 郭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44-2344,2356,共2页
血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系由遗传缺陷造成血红素合成途径中有关的酶缺乏导致卟啉产生和排泄异常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卟啉代谢产物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常累及神经系统,甚至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因其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故极... 血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系由遗传缺陷造成血红素合成途径中有关的酶缺乏导致卟啉产生和排泄异常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卟啉代谢产物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常累及神经系统,甚至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因其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故极易误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病 神经系统损害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并神经系统损害17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宋红 李志洁 常雪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神经系统损害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代谢病与神经系统损害 被引量:8
6
作者 杨艳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07-309,共3页
关键词 遗传代谢病 神经系统损害 病因 神经系统损害 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害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蔡艳俊 刘玉环 +1 位作者 黄炎 张清泉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95-196,共2页
作者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7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经抗病毒、给予维生素B_1、激素对症治疗,除2例并发严重脑膜脑炎死亡及2例并发耳聋预后不良外,其余63例均恢复正常。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神经系统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与B型肉毒中毒神经系统损害14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菊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36,共1页
1989年3月及1996年1月甘肃省兰州市曾发生两起肉毒中毒,分别为B型和A型。中毒共14人,经抢救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资料A、B两型肉毒中毒均发生在兰州市蔬菜最少的季节,B型发生在1989年3月,因食自制豆豉而发... 1989年3月及1996年1月甘肃省兰州市曾发生两起肉毒中毒,分别为B型和A型。中毒共14人,经抢救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资料A、B两型肉毒中毒均发生在兰州市蔬菜最少的季节,B型发生在1989年3月,因食自制豆豉而发生中毒,7人进食,发部发病。其中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肉毒中毒 神经系统损害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首发的鼻咽癌30例误诊分析
9
作者 江丰收 周农 庄建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2期140-140,共1页
以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首发的鼻咽癌30例误诊分析江丰收,周农,庄建生本文将我院收治以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首发,误诊为单纯神经系统疾病的鼻咽癌30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6例。年龄19~66... 以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首发的鼻咽癌30例误诊分析江丰收,周农,庄建生本文将我院收治以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首发,误诊为单纯神经系统疾病的鼻咽癌30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6例。年龄19~66岁。平均45.43±12.1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神经系统损害 首发症状 误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突出表现的重叠综合征一例
10
作者 张玉石 汪应瑞 孙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重叠综合征 神经系统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nfor A型主动脉夹层所致神经系统损害2例
11
作者 陈波 张庆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72-3272,共1页
病例1 患者男,60岁。因突发双下肢无力1d入院。入院1d前患者骑车时突发双下肢无力,伴腹胀,小便不能解出。当地医院行头颅CT、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转入我院。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神经系统损害 双下肢无力 头颅CT 腹部CT 患者 入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神经系统损害43例分析
12
作者 胡智伟 吴国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989-990,共2页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神经系统损害(NSD)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43例有NSD的HFRS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NSD包括:脑炎和/或脑膜炎15例、脑神经损害8例、周围神经损害和癫痫各...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神经系统损害(NSD)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43例有NSD的HFRS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NSD包括:脑炎和/或脑膜炎15例、脑神经损害8例、周围神经损害和癫痫各5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胜出血各4例、低钾麻痹2例。NSD主要发生于HFRS的重型、危重型病例的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结论。其发病机制可能包括:病毒直接作用,病毒所诱发的免疫病理损伤,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作用,多器官功能不全以及自由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神经系统损害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殿莉 王梦兰 于秀凤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3年第6期245-246,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的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和器质性脑病,持续性癫痫大发作是SLE死因之一,严重地影响本病的治疗及预后。因此细致的护理工作在神经系统受损时至关重要。通过开展责任制护理6年中,对50例SLE中枢神经...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的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和器质性脑病,持续性癫痫大发作是SLE死因之一,严重地影响本病的治疗及预后。因此细致的护理工作在神经系统受损时至关重要。通过开展责任制护理6年中,对50例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进行了整体护理,根据其病程长,生活多不能自理的特点,提出了除常规护理外需加强心理护理及癫痫的护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及正确的护理是改善其预后和提高存活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神经系统损害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牡丹皮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神经系统损害12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神经系统损害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损害(附35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张小青 吴志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28-29,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损害(附35例临床分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皮肤科(518001)张小青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吴志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神经系统损害并不少见,而且也是SLE病情活跃的一种表现,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损害(附35例临床分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皮肤科(518001)张小青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吴志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神经系统损害并不少见,而且也是SLE病情活跃的一种表现,值得引起重视。作者就近年来所收治的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红斑狼疮 神经系统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钠中毒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东辉 韩桂珍 +1 位作者 李鑫 张崴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亚硝酸钠中毒 神经系统损害 治疗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的血卟啉病2例误诊报告
17
作者 闫淑杰 张丽静 王东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33-533,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损害 血卟啉病 误诊 诊断 下肢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伴神经系统损害27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应慕德 王小婉 +2 位作者 王锐 何晓红 朱丽云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22-122,130,共2页
糖尿病伴神经系统损害27例临床分析解放军102医院应慕德,王小婉,王锐,何晓红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朱丽云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诱发电位诊断仪我院用丹麦DANTECN-2000C型肌电诱发电位检查仪对部分糖尿病患... 糖尿病伴神经系统损害27例临床分析解放军102医院应慕德,王小婉,王锐,何晓红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朱丽云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诱发电位诊断仪我院用丹麦DANTECN-2000C型肌电诱发电位检查仪对部分糖尿病患者作检查,27例证实有神经系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系统损害 诊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相关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麟 刘佳 罗锋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55-358,共4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小细胞肺癌(SCLC) 综合征诊断 治疗 神经系统损害 交叉免疫反应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神经系统表现 被引量:19
20
作者 楼小琳 张茁 张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6-27,44,共3页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探讨其发病机制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符合AD临床诊断的 2 5 7例住院患者 ,进行临床分析 ,其中神经系统损害排除了既往史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探讨其发病机制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符合AD临床诊断的 2 5 7例住院患者 ,进行临床分析 ,其中神经系统损害排除了既往史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者。结果 资料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为 30 .7% ;其中12 .0 %的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 ;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者病死率为 36 .4% ,远高于不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者。结论 对于合并胸痛、颈痛、肢体疼痛或休克的脑血管病患者 ,要高度怀疑AD的可能。对于反复晕厥发作、或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者 ,应做进一步检查 ,以排除不典型的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神经系统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