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MRI诊断及文献复习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杨 李骅 刘艳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3-374,共2页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AI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谢病,可以影响自主神经、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1]。AIP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常见,多发生在20岁左右女性,出现时间与卟啉病的病程无相关性,可以在出现首发症状后数月至数年之后发生-[...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AI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谢病,可以影响自主神经、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1]。AIP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常见,多发生在20岁左右女性,出现时间与卟啉病的病程无相关性,可以在出现首发症状后数月至数年之后发生-[2];在临床及影像诊断中较易误诊,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现报告我科诊断的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病 急性间歇性 创伤 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转分化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裴春丽 王树坤 张春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6-1113,共8页
转分化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种细胞转变为另一谱系细胞类型的过程。近年来,转分化技术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迅速发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目前,转分化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已涵盖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创伤性神经系... 转分化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种细胞转变为另一谱系细胞类型的过程。近年来,转分化技术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迅速发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目前,转分化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已涵盖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创伤性神经系统损伤以及神经精神障碍疾病等多个疾病多种神经元亚型。利用丰富且易于获取的体细胞转分化得到难以再生的功能性神经元是再生医学的新思路。本文着重对目前转分化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分化 神经退行性疾病 创伤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精神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新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章翔 费舟 +1 位作者 屈延 程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调研神经外科专业现状和发展动态,为确定军队神经外科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近5年来部分国内外神经外科研究文献,分析全军神经外科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取得的新进展。结果"十一五"期间,军队神... 目的调研神经外科专业现状和发展动态,为确定军队神经外科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近5年来部分国内外神经外科研究文献,分析全军神经外科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取得的新进展。结果"十一五"期间,军队神经外科在保持颅脑战、创伤研究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在脑与脊髓肿瘤、血管内治疗、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效,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47项。人才梯队建设成果斐然。但是,神经外科专业在军内、军地、地区之间的发展还不很均衡,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合作。结论在今后一个时期,军队神经外科既要紧跟世界神经外科发展趋势,重视基础和临床研究,又要推进军事特色技术创新,在颅脑创伤救治、防护设备研制、非专科治疗等方面加强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创伤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军 郑刚 +2 位作者 周振东 张传辉 张钦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本院10例合并骶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根管全长的骶骨双斜位MPR技术,观察骶神经根管骨折情况以及骨折块与神经根的...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本院10例合并骶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根管全长的骶骨双斜位MPR技术,观察骶神经根管骨折情况以及骨折块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30d。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3例,挤压伤1例。所有患者进行双斜位(45°斜冠状位和30°斜矢状位)MPR检查后可清晰的显示骶神经根管的骨折情况,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进行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6例,S2神经根损伤2例,S1、S2神经根均损伤2例。经双斜位MPR检查后发现S1神经根管有骨折块进入3例,S2神经根管1例有骨折块进入,S1、S2神经根管均有骨折块进入2例,此6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术中见S1、S2神经被骨折块压迫),去除压迫后症状明显缓解,平均12周症状消失;其余4例患者(S1神经损伤3例,S2神经损伤1例)经双斜位MPR检查后未发现骨折块进入骶神经根管(考虑单纯神经挫伤),予保守治疗,平均13周症状消失。结论:骶骨双斜位MPR技术可作为骶骨骨折患者的常规检查,对于明确骶神经损伤的原因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判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骶骨 创伤 神经系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8例“周围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馨元 徐晓明 +5 位作者 刘技辉 刘鹏 张彪 刘兴本 郑传斐 张颖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案件的特点,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资料、法医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对周围神经损伤者进行法医学鉴定。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的158例法医学鉴定案件,对其个体特征、...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案件的特点,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资料、法医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对周围神经损伤者进行法医学鉴定。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的158例法医学鉴定案件,对其个体特征、损伤情况、鉴定结果、夸大与伪装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58例"周围神经损伤"案件中以男性、青壮年及无业人员多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以交通事故损伤和伤害案件中的锐器伤为主。损伤部位以四肢为主。被鉴定人中存在明显夸大与伪装神经功能障碍的占相当比例。结论对"周围神经损伤"者的法医学鉴定应综合运用临床资料、法医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创伤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清军 王雷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75-677,共3页
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为临床常见的药物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后角神经元因去神经传入而出现过度活跃的自发电位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可以通过射频电极或双极电凝毁损脊髓后角自发电位过度活跃的神经元,以缓解疼... 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为临床常见的药物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后角神经元因去神经传入而出现过度活跃的自发电位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可以通过射频电极或双极电凝毁损脊髓后角自发电位过度活跃的神经元,以缓解疼痛,镇痛效果优良,且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创伤 神经系统 疼痛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节后损伤MR重T2加权像表现与手术对照 被引量:8
7
作者 姜涛 谢立旗 +3 位作者 焦鸿生 关建忠 刘健 陈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节后损伤的MR重T2加权神经成像术(MRN)表现,并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评价其对臂丛神经节后损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经手术确诊的臂丛神经节后损伤患者,术前分别对臂丛行常规T1WI、T2WI及重T2加权MRN检查,回顾性...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节后损伤的MR重T2加权神经成像术(MRN)表现,并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评价其对臂丛神经节后损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经手术确诊的臂丛神经节后损伤患者,术前分别对臂丛行常规T1WI、T2WI及重T2加权MRN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及手术资料,观察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27例重T2加权MRN共显示162条臂丛神经干,经手术证实受损神经干77条,其损伤征象:32条神经连续,但增粗、边缘模糊、信号升高;24条神经连续,但走行纡曲或僵硬、粘连、信号不均、结构不清;13条神经完全离断,正常信号消失,断端退缩;5条伴创伤性神经纤维瘤形成。MR重T2WI加权像诊断臂丛神经损伤条数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80.5%(62/77)。臂丛神经根、干、束可为多支受累,上述表现可混合存在。结合常规MRI,10例伴节前损伤,征象包括脊髓内异常信号2例、脊髓移位3例、神经根缺失6例、椎管内瘢痕形成2例、创伤性脊膜囊肿6例、肌肉改变6例。结论 MR重T2加权MRN可以对大多数臂丛神经节后损伤做出正确诊断,可以作为臂丛神经检查的常规成像序列,结合常规序列能够做出节前损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创伤 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2例
8
作者 马晓锋 杨颖峰 王瑞强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6-77,共2页
1案例 1.1案例1 某女。49岁,纠纷中被人用刀砍伤左手中指,法医初次鉴定时伤者自诉左手中指感觉减退,屈曲受限,体格检查见左手中指近节背侧及尺侧愈合疤痕。伤后6个月临床肌电图示:左侧正中神经严重损伤。伤后8个月临床肌电图示... 1案例 1.1案例1 某女。49岁,纠纷中被人用刀砍伤左手中指,法医初次鉴定时伤者自诉左手中指感觉减退,屈曲受限,体格检查见左手中指近节背侧及尺侧愈合疤痕。伤后6个月临床肌电图示:左侧正中神经严重损伤。伤后8个月临床肌电图示:左拇短展肌重收缩呈单纯相。少量多相电位,左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创伤 神经系统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中的自噬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徐伟龙 赵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6-381,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会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SCI的常见病因有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重物砸伤、运动损伤等。...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会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SCI的常见病因有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重物砸伤、运动损伤等。进入20世纪后半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SCI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上海市1991年统计的SCI发生率为34.4人/百万人,北京市2002年SCI的发生率为60人/百万人,粗略估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万人发生SCI。然而面对这种发生率逐年升高的高致残性疾病,迄今为止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对SCI的机制研究已成为脊柱外科和神经学科等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其中自噬被认为在SCI中对脊髓的保护起重要作用。虽然对SCI中自噬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争议点:(1)不同SCI模型中自噬的变化过程在各研究中并不一致;(2)不同药物和试剂对不同SCI模型中自噬的影响和对受损脊髓的治疗效果还不明确。笔者就自噬的相关内容、SCI中自噬和凋亡的关系、不同SCI模型中自噬的变化过程、不同药物和试剂对SCI模型中自噬的影响和对受损脊髓的治疗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SCI患者减轻损伤、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噬 神经系统创伤 肢体功能障碍 SCI 治疗效果 高处坠落伤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青少年翼状韧带:3.0T-MR高分辨质子加权成像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建强 韩贵宾 +2 位作者 韩向君 郭子义 王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青少年翼状韧带的磁共振信号及形态特点,为进一步认识韧带损伤影像学特征奠定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32例青少年志愿者翼状韧带进行高分辨质子加权序列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扫描方向选择冠状... 目的:探讨健康青少年翼状韧带的磁共振信号及形态特点,为进一步认识韧带损伤影像学特征奠定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32例青少年志愿者翼状韧带进行高分辨质子加权序列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扫描方向选择冠状位、矢状位、横轴位及斜冠位,观察其形态、厚度、走行及信号特点。结果:高分辨PDWI能够清晰显示翼状韧带的解剖结构及信号特点,斜冠位能够有效显示翼状韧带的全貌,翼状韧带连于枕骨髁的下内侧缘和齿状突的后外侧缘之间,宽度(3.1±0.4)mm,长约(10±1.2)mm,其中23例呈"Ⅴ"形结构,9例呈"一"形结构,两侧基本对称者26例,不对称者6例,21例呈均匀稍低信号影,11例出现局限性线条状或小斑片状高信号。结论:3.0T高分辨PDWI是一种评价翼状韧带影像特征的有效方法;局部高信号并非韧带损伤的绝对指征,正常青少年韧带结构中也存在部分高信号,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损伤术后医疗纠纷1例
11
作者 程亦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王某,男,21岁,2006年6月4日因高坠到某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经X线检查,临床诊断为L3椎体爆裂骨折,腰髓马尾神经损伤伴不全瘫,L1~2左侧横突骨折,L2、L4棘突骨折,骨盆骨折,胸部闭合性损伤(右侧第5、7肋骨骨折、右肺创伤性湿肺),腹部闭... 王某,男,21岁,2006年6月4日因高坠到某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经X线检查,临床诊断为L3椎体爆裂骨折,腰髓马尾神经损伤伴不全瘫,L1~2左侧横突骨折,L2、L4棘突骨折,骨盆骨折,胸部闭合性损伤(右侧第5、7肋骨骨折、右肺创伤性湿肺),腹部闭合性损伤(肝挫伤、肝包膜下血肿),四肢皮肤软组织挫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创伤 神经系统 马尾 医疗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环环 高静 +1 位作者 苏凯奇 冯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03-2909,共7页
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是因大脑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导致脑皮质或皮质下梗死、脑白质变性、血-脑脊液屏障及海马等损伤而出现的一种认知缺陷。目前,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大量动物研究表明丰富环境... 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是因大脑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导致脑皮质或皮质下梗死、脑白质变性、血-脑脊液屏障及海马等损伤而出现的一种认知缺陷。目前,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大量动物研究表明丰富环境干预能减轻慢性低灌注造成的脑组织损伤,促进缺血脑区的神经生长和功能恢复。为此,本文总结了丰富环境作为非药物干预方式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及表观遗传机制、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脑脊液屏障、促进神经血管重建和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为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的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逆转慢性低灌注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脑缺血 慢性低灌注 丰富环境 表观基因组学 创伤 神经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