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细胞脱失与神经精神性狼疮血瘀证目征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斌 吴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0-799,共10页
目的探讨周细胞脱失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中的病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评估PDGFR-β信号通路作为NPSLE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使用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构建NPSLE模型,筛选出表现行为异常的小鼠。通过调节PDGFR-β信号通路,使用激动剂促... 目的探讨周细胞脱失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中的病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评估PDGFR-β信号通路作为NPSLE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使用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构建NPSLE模型,筛选出表现行为异常的小鼠。通过调节PDGFR-β信号通路,使用激动剂促进周细胞增殖,或使用抑制剂抑制周细胞凋亡,评估其对血脑屏障功能、血瘀证目征、脑组织神经元及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采用伊文思蓝法(EB染色)、HE染色、尼氏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紧密连接蛋白(Cadherin、ZO-1)、内皮细胞标记(CD31)及周细胞标记(NG2)的表达。结果NPSLE组小鼠表现显著的焦虑、抑郁及认知障碍。PDGFR-β抑制组小鼠血瘀证目征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P<0.001),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周细胞脱失加重。相比之下,PDGFR-β激动组小鼠血瘀证目征评分显著降低(P<0.01),周细胞脱失显著改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加,神经元损伤减轻,血脑屏障功能恢复(P<0.001)。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实,PDGFR-β激动组在周细胞保护方面有显著改善。结论周细胞脱失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及血瘀证目征的加重密切相关,PDGFR-β信号通路的调控可能为NPSLE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细胞 神经精神性狼疮 血瘀证目征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与地塞米松联合口服激素治疗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明倩 汪梅姣 +1 位作者 温成平 李海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9-784,共6页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联合口服激素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全面检索1996年1月—2016年12月关于鞘内注射MTX...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联合口服激素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全面检索1996年1月—2016年12月关于鞘内注射MTX与DXM治疗NPSLE的临床试验文献,采用激素或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作为对照组,鞘内注射MTX与DXM联合口服激素治疗作为治疗组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项研究,256例NPSLE,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例数分别为126例和1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血沉等相关指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MTX与DXM联合口服激素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激素;但是由于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仍需要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甲氨蝶呤 地塞米松 神经精神性狼疮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洪华 邹丽萍 贾飞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7-1030,共4页
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严重并发症,可发生于SLE病程的任何阶段,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抗体的产生、微血管病变、鞘内前炎性因子的产生和过早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中枢神经... 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严重并发症,可发生于SLE病程的任何阶段,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抗体的产生、微血管病变、鞘内前炎性因子的产生和过早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在儿童常见,可以出现严重的反复发作性头痛、癫发作、脑血管意外及精神症状。综合运用血清学、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NPSLE的诊断。治疗主要应用免疫抑制剂和对症处置。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儿童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赛芳芳 杜芸兰 +1 位作者 宋叶平 苗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按照有无性发作,分为性发作组(n=37)和无性发作组(n=49)。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特点及各临床指征的...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按照有无性发作,分为性发作组(n=37)和无性发作组(n=49)。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特点及各临床指征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免疫抑制剂应用史、氯喹或羟氯喹应用史及抗心磷脂抗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和既往氯喹或羟氯喹应用史是NPSLE性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1,P=0.047;OR=0.332,P=0.024)。结论未成年发病是NPSLE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使用氯喹或羟氯喹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性发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MRI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滟 许建荣 +2 位作者 朱炯 李磊 姚秋英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 (NPSLE)MRI表现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5 6例NPSLE病人在出现症状后 1d~ 2个月内进行头部MR检查。结果NPSLEMRI主要表现为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对称片状病变、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 (NPSLE)MRI表现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5 6例NPSLE病人在出现症状后 1d~ 2个月内进行头部MR检查。结果NPSLEMRI主要表现为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对称片状病变、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萎缩。额、枕、顶叶和基底节区好发。片状的、边缘模糊的、T1WI等、略低信号 ,T2 WI高信号的病灶变化迅速。将MRI表现分为 4型 ,Ⅱ型仅表现为点状病灶的临床以头痛为主要表现 (39.89% ) ,Ⅲ型和Ⅳ型以癫痫为主要表现 (6 1.5 3% ,6 2 .5 0 % )。MRI发现片状病灶的病人较仅发现点状病灶者临床更易表现出定位体征 (P <0 .0 1)。结论NPSLE的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病性质 ,更准确的评估病情和预后 ,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病灶 基底节区 MRI表现 MRI诊断 病人 临床 片状 斑点 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滟 许建荣 +3 位作者 华佳 杨之晖 王元 李磊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0期699-702,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 (NPSLE)MRI表现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5 2例NPSLE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天~ 2个月内进行头部MR检查。另选取 2 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SLE患者和 2 7例健康志愿者行MR检查并与NPSLE组比较。结果 :NPSLE的MRI...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 (NPSLE)MRI表现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5 2例NPSLE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天~ 2个月内进行头部MR检查。另选取 2 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SLE患者和 2 7例健康志愿者行MR检查并与NPSLE组比较。结果 :NPSLE的MRI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和大片状脑炎样病变、出血、脑梗死和脑萎缩 ,额、顶叶和基底节区好发。表现为点状病灶的临床以精神障碍和头痛为主要表现 ,片状病灶以癫痫和偏瘫为主要表现。临床病情严重患者的片状病灶的发生率、病灶总面积较轻微组显著增高。片状的 ,边缘模糊的 ,T1 WI等、略低信号 ,T2 WI高信号的病灶变化迅速。结论 :NPSLE的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病性质及更准确的评估病情和预后 ,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MRI检查 临床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精神症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红星 王夏红 +2 位作者 孟焱 吕路线 赵靖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I0003-I0004,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精神症状特征,以加强精神科、神经科临床医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症状的理解和认识。方法对本院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的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核糖...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精神症状特征,以加强精神科、神经科临床医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症状的理解和认识。方法对本院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的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抗脑神经抗体、脑脊液变化及抗双链DNA等实验室指标及出现的精神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62%(62/104)的SLE伴神经精神症状,其中30.77%(32/104)合并有精神症状,表现为类精神分裂症症状者12例;类情感性精神障碍者25例;类神经症症状者17例。精神症状出现时间在发现患SLE后2d到5年不等,SLE或NPLE中有无精神症状亚组间抗脑神经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精神症状组较高。结论在SLE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但症状没有特征性,出现时间变异大,可能与神经免疫损伤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与抗脑神经抗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精神障碍 免疫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和任务态fMRI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洪 邓艳 +2 位作者 张玉琴 何茂远 翟昭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65-569,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早期临床干预是提高患...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早期临床干预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不仅能早期发现SLE患者脑功能异常,且在揭示其发病机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笔者就静息态和任务态f MRI在NPSLE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神经精神性狼疮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18-319,共2页
神经精神性狼疮张晓综述余步云审校红斑狼疮被视为一种皮肤病变大约经历了几个世纪。1892年MorizKaposi强调了红斑狼疮的系统性损伤后,才有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命名。但是SLE的神经精神症状却长期被忽视,... 神经精神性狼疮张晓综述余步云审校红斑狼疮被视为一种皮肤病变大约经历了几个世纪。1892年MorizKaposi强调了红斑狼疮的系统性损伤后,才有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命名。但是SLE的神经精神症状却长期被忽视,直到近年才认识到这些神经精神症状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红斑狼疮 病理学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免疫学的指标分析
10
作者 张红星 赵靖平 +3 位作者 张海三 吕路线 王夏红 李文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免疫学指标。方法:对伴发神经精神性症状和不伴有神经精神性症状的104例红斑狼疮患者C3、C4、IgG、IgA、IgM、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e P a... 目的:探讨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免疫学指标。方法:对伴发神经精神性症状和不伴有神经精神性症状的104例红斑狼疮患者C3、C4、IgG、IgA、IgM、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e P antibody,ARPA)、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Nuclear ribonuclear protein antibody,anti-NRNP)、抗脑神经抗体(Anti-brainantibody,ABA)及抗双链DNA(anti-dsDNA)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NPLE组将患者按有无合并精神症状进行分组,考查精神症状与上述部分指标的关联。SPSS12.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ABA阳性例数在NPLE组(62例中51例阳性)分布明显高于非NPLE组(42例中12例阳性),在合并精神症状的NPLE组比无精神症状组比例高(χ2=4.885,P=0.027),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3、C4水平的降低,IgG、IgA、IgM升高及ANA、APRA、anti-NRNP、anti-dsDNA阳性变化不具有NPLE诊断和预测特异性,是SLE免疫损伤的共有表现;ABA对NPLE的发生及NPLE伴发的精神症状的出现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性狼疮 免疫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
11
作者 张晓 汤美安 +1 位作者 余步云 刘仁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检测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非NPLE狼疮患者、SLE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结果提示NPLE组ACL抗体阳性率在血清中为90.0%、脑脊液为33.0... 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检测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非NPLE狼疮患者、SLE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结果提示NPLE组ACL抗体阳性率在血清中为90.0%、脑脊液为33.0%,非NPLE狼疮组ACL阳性率在血清中为44.0%、脑脊液为8.3%,非SLE脑血管疾病组ACL阳性率在血清中为50.0%、脑脊液为40.0%,正常人组ACL阳性率在血清及脑脊液中均为0.0%。ACL抗体在NPLE组与其它组之间(除非SLE脑血管疾病组脑脊液中ACL抗体)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抗心磷脂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25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李冬芹 齐蕊 +3 位作者 史运芳 张海璐 罗杨 姚新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情况和活动性评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NPLE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将160例非NPL.E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根据有无癫痫发作将NPLE组分为两亚组,...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情况和活动性评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NPLE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将160例非NPL.E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根据有无癫痫发作将NPLE组分为两亚组,比较亚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SLE患者中NPLE患者占13.9%,且多发生在SLE的早期(前3年占68%)及活动期(SLEDAI 10分者占88%)。25例NPLE患者中癫痫发作(21.4%)、头痛(12.5%)和情绪障碍(12.5%)。NPLE患者常并发多系统损害(92%),以血液系统损害(68%)和狼疮性肾炎(44%)常见。NPLE组血沉增高、血小板减少及皮肤血管炎的发生率高于非NPLE组(P<0.05)。NPLE患者中癫痫发作组抗SS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癫痫发作组(P<0.05)。NPLE患者脑电图、脑部CT、磁共振(MRI)检查多正常或轻度非特异性改变。结论:NPLE多发生在SLE的早期及活动期;NPLE神经精神学表现以癫痫发作及头痛常见;SLE患者出现血沉增高、血小板减少及皮肤血管炎并有神经精神症状时,应考虑NPLe的可能:抗SSA抗体及抗Sm抗体可作为NPLE患者癫痫发作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雪 罗采南 +2 位作者 石亚妹 孟新艳 武丽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狼疮脑病及66例SLE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抗C1q抗体采用ELISA方法,C3及C4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分析补体与狼疮脑病的临床表现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狼疮脑病及66例SLE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抗C1q抗体采用ELISA方法,C3及C4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分析补体与狼疮脑病的临床表现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狼疮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NPSLE患者抗C1q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非NPSLE患者,补体C4明显低于非NPSLE患者,采用ROC曲线分析抗C1q抗体诊断NPSLE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3. 6%、66. 7%。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抗C1q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相关,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其与狼疮脑病发生有关。补体C4降低与SLE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有关。结论:抗C1q抗体在狼疮脑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补体C4可能参与狼疮脑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抗C1Q抗体 神经精神性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丹英 李杏 +1 位作者 韩蕴丽 周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SL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315例SLE患儿中,58例确诊NPSLE,男11例、女47例,平均年龄(10.45±2.63)岁;共出现14种神经精神症... 目的总结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SL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315例SLE患儿中,58例确诊NPSLE,男11例、女47例,平均年龄(10.45±2.63)岁;共出现14种神经精神症状,依次为头痛21例、癫痫发作19例、脑血管意外15例、脱髓鞘综合征13例、情绪失调10例。58例NPSLE患儿均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53例(91.4%);44例行脑电图检查,异常38例(86.4%);39例行脑脊液检查,异常34例(87.2%)。首次发病发生NPSLE较未发生NPSLE的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病的23例患儿病死率为21.7%,高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病的35例患儿(病死率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小板计数降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激素治疗不规范是发生NPSL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PSLE以头痛、癫痫发作最多见,血小板计数降低的NPSLE患儿更早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近年NPSLE患儿病死率较前有所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激素治疗不规范是SLE患儿发生NPSL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陈丹丹 黄文瀚 +3 位作者 任飞凤 罗蕾 田梦雪 唐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NPSLE患者为研究组。统计分析20例NPSLE患者...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NPSLE患者为研究组。统计分析20例NPSLE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脑脊液、脑核磁共振、治疗方案及预后。选取同期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实验室指标及研究组治疗前后实验指标。对NPSLE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升高(P=0.001、0.005);C3、C4、血清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比值(albumin/globumin,A/G)降低(P=0.000、0.016、0.001);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IgA、免疫球蛋白IgG降低(P=0.000、0.001、0.006、0.000);C3、C4、A/G升高(P=0.000、0.000、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G、抗ds-DNA抗体、C3、C4与NPSLE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3与NPSLE相关(OR=0.000,95%CI=0.000~0.417,P=0.034)。结论:较SLE相比,NPSLE患者的C1q抗体、抗ds-DNA抗体升高,经治疗好转后其滴度下降;C3、C4、A/G降低,经治疗好转后上升。NPSLE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免疫球蛋白IgG经治疗好转后下降。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C3、C4、A/G、免疫球蛋白IgA、免疫球蛋白IgG与NPSLE密切相关,是反映NPSLE疾病活动度的重要指标。C3下降是NPSL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抗C1Q抗体 抗DS-DNA抗体 补体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相关抗体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尤含笑 李梦涛 +2 位作者 张奉春 曾小峰 胡朝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变累及神经系统而产生神经和/或精神症状的一组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严重并发症,SLE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检测... 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变累及神经系统而产生神经和/或精神症状的一组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严重并发症,SLE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检测到的独特的自身抗体与神经精神疾病相关。在SLE患者中,NPSLE的患病率从17%至75%不等。本文论述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着重探讨抗核糖体P抗体、抗磷脂抗体、抗神经元抗体等相关抗体在中枢神经受累的NPSLE中的研究现状及其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性狼疮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精神性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司静怡(综述) 朴思蓉 吴昊(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5-689,696,共6页
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神经系统而产生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组严重并发症。目前NP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免疫反... 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神经系统而产生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组严重并发症。目前NP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免疫反应相关。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免疫细胞。本文总结了MG参与SLE中枢神经受累的证据,并对MG通过吞噬作用和神经毒性作用参与NPSLE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索NPSLE的发病机制,研究NPSLE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与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 小胶质细胞(MG) 吞噬功能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小露 郑罡 张宗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到神经系统而出现的各种神经或精神症状,其发病率高,且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NPSLE脑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NPSLE的早期诊... 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到神经系统而出现的各种神经或精神症状,其发病率高,且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NPSLE脑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NPSLE的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和发病机制的阐释提供了重要价值。本文就NPSLE神经影像学相关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神经放射学 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机制及其常用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燕红梅 巫燕琴 +1 位作者 郑晓杰 董光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3-341,共9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系统性、慢性、复发-缓解交替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代表,主要临床特点是血循环可检出大量自身抗体及多器官受损,其中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系统性、慢性、复发-缓解交替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代表,主要临床特点是血循环可检出大量自身抗体及多器官受损,其中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常见并发症,患病率介于37%~95%之间,仅次于狼疮性肾炎,已成为影响SLE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目前NPSLE发病机制仍有很多未明之处,诊断与治疗仍面临很多挑战[2],加强NPSLE发病机制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将主要从神经免疫界面受损、免疫效应细胞、炎症因子、致病性自身抗体在NPSLE中发病作用研究进展及NPSLE研究常用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为阐明NPSLE发病机制和寻找研究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 神经免疫界面 免疫效应细胞 炎症介质 致病性自身抗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IL-1β、IL-6、IL-8、IFN-γ在中枢神经精神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莉莉 王吉波 +2 位作者 梁宏达 赵磊 董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γ干扰素(IFN-γ)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狼疮(CNS-NP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CNS-NPSLE、无CNS表现SLE(non-CNS SLE)、颅内感染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和脑脊液(CSF),应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γ干扰素(IFN-γ)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狼疮(CNS-NP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CNS-NPSLE、无CNS表现SLE(non-CNS SLE)、颅内感染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和脑脊液(CSF),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CSF中IL-1β、IL-6、IL-8、IFN-γ水平,对各组血清、CSF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行颅脑MRI影像学检查。以CNS-NPSLE组各种细胞因子血清及CSF水平的2.5%下限为阳性界值,比较CNS-NPSLE不同颅脑MRI影像学病变的细胞因子阳性率差异,分析细胞因子与颅脑MRI表现的关系。结果:①CNS-NPSLE组、non-CNS SLE组、颅内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F=1.34,P>0.05;χ2=2.05,P>0.05)。②CNS-NPSLE组血清、CSF中IL-1β、IL-6、IL-8、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Z14=6.22、6.04、6.22、5.70;CSF,Z14=6.38、7.10、6.97、6.34,P均<0.008 3);③CNS-NPSLE组CSF IL-1β、IL-6、IL-8水平均高于non-CNS SLE组(Z12=2.73、Z12=3.18、Z12=3.86,P均<0.008 3);④CNS-NPSLE组CSF IL-1β、IL-6、IL-8、IFN-γ水平均高于血清水平(Z=3.19、6.30、5.44、3.19,P均<0.05)。⑤CSF IL-6>20.067 9 pg/ml、IL-8>87.181 1 pg/ml,发生CNS-NPSLE的风险增加(χ2=11.98,P<0.05;χ2=4.65,P<0.05)。⑥CNS-NPSLE患者中,脱髓鞘病变CSF IL-1β、IL-6阳性率显著高于MRI正常者(χ2=10.89,P<0.005;χ2=18.47,P<0.005);多发性缺血灶CSF IL-6、IFN-γ阳性率显著高于MRI正常者(χ2=5.56,P<0.005;χ2=14.59,P<0.005)。结论:CNS-NPSLE患者的IL-1β、IL-6、IL-8、IFN-γ血清及CSF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与CNS-NPSLE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性狼疮 细胞因子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