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体代谢物介导组蛋白修饰调控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机制
1
作者 刘增莉 李建婷 刘志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6-966,共11页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作为一类严重的先天出生缺陷疾病,严重影响着胎儿的生命与健康,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作用。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愈加广泛的应用揭示了组蛋白修饰在表观遗传调控中发...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作为一类严重的先天出生缺陷疾病,严重影响着胎儿的生命与健康,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作用。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愈加广泛的应用揭示了组蛋白修饰在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尤其在NTDs的发病机制中受到广泛关注。组蛋白修饰包括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同型半胱氨酸化、丙二酰化和巴豆酰化等多种类型,这些修饰影响神经管闭合关键蛋白的表达对于神经管闭合期间的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参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发展,其异常调控与NTDs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在胚胎大脑发育过程中,这些组蛋白修饰极易受到母体代谢物水平、致畸物质暴露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母体代谢物水平的异常会引起关键基因表达调控异常,这些因素影响组蛋白修饰,从而调控下游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包括神经管发育相关基因,导致NTDs等多种神经发育疾病的发生。目前NTDs的机制尽管已有大量研究,但NTDs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深入研究NTDs的致病因素和发生机制对于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母体代谢物介导组蛋白修饰异常引起胎儿NTDs发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揭示组蛋白修饰在神经管发育中的关键调控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组蛋白修饰与NTDs发生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也为NTDs未来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组蛋白修饰 母体代谢物 甲基化 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5A调控H3K4me3参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建婷 解琪 +5 位作者 谷小龙 曹志华 彭志伟 赵虹 刘志贞 解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37,共9页
神经管畸形(NTDs)的病因与防治是出生缺陷领域研究的重点,叶酸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但其机制不明。本文借助低叶酸细胞模型和低叶酸NTDs小鼠模型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ut&Tag等技术,探讨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ysine demethylase 5A(KD... 神经管畸形(NTDs)的病因与防治是出生缺陷领域研究的重点,叶酸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但其机制不明。本文借助低叶酸细胞模型和低叶酸NTDs小鼠模型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ut&Tag等技术,探讨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ysine demethylase 5A(KDM5A)及其调控的下游组蛋白H3K4me3修饰在叶酸缺乏导致的NTDs发生中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低叶酸的细胞模型中,qRT-PCR、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KDM5A分子表达明显下降(P<0.05)。作为组蛋白H3K4me3调控的上游关键酶,进一步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ChIP-qPCR实验证实,叶酸缺乏下组蛋白H3K4me3在神经发育基因Axin 2和Atoh 1基因启动子区富集增加(P<0.05)。通过构建KDM5A基因敲除细胞模型,借助Cut&Tag试验证实,KDM5A基因敲除后H3K4me3主要富集在神经发育基因上。最后在低叶酸导致的NTDs小鼠模型的脑组织中,RT-qPCR、Western印迹以及ChIP-qPCR实验显示,E9.5 d的NTDs胎鼠脑组织中KDM5A表达下降(P<0.05),Axin2、Atoh1表达升高(P<0.05),Axin2、Atoh 1基因启动子区的H3K4me3富集增多(P<0.05)。综上所述,KDM5A蛋白在叶酸缺乏导致的NTDs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通过调控下游H3K4me3进而调控神经发育靶基因Axin2、Atoh 1异常表达,介导NTDs的发生。本研究从叶酸缺乏介导KDM5A调控组蛋白修饰来探讨NTDs的发病机制,为降低出生缺陷,促进生殖健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叶酸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5A 组蛋白H3K4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叶酸和维甲酸诱导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胎脑的转录物组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志华 谷小龙 +3 位作者 解琪 李建婷 方爱莉 刘志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646,共9页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重大出生缺陷型疾病。随着孕龄期妇女叶酸增补政策的推广,其发病率逐年下降致临床标本不易获取,因此,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来研究NTDs的致病机制尤为重要。本研究分别通过...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重大出生缺陷型疾病。随着孕龄期妇女叶酸增补政策的推广,其发病率逐年下降致临床标本不易获取,因此,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来研究NTDs的致病机制尤为重要。本研究分别通过低叶酸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建立的诱导NTDs小鼠模型和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建立的NTDs小鼠模型,对NTDs胎鼠脑组织进行转录物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并分析差异表达谱,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显示,低叶酸联合MTX诱导的胎鼠NTDs发生率为21.7%;RA诱导的胎鼠出现了强烈的致畸现象,畸形率为73.2%。相比正常胎鼠,低叶酸联合MTX诱导的NTDs小鼠组筛选出1443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genes,DEGs);RA诱导NTDs小鼠组筛选出3070个DEGs。对DEG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GO富集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参与前后轴发育、区域化和模式分化过程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显示,上调基因与心肌收缩、心肌病、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相关。对2种模型鼠的DEGs进行Veen交集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32个DEGs在2组模型中显著上调,其中包括Hox基因家族。通过RT-qPCR进行验证,发现与RNA-seq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对2种NTDs小鼠胎脑进行RNA-seq和差异表达谱分析,发现Hox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了NTDs的发生,为后续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转录物组测序 叶酸 维甲酸 同源盒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诱导的小鼠神经管畸形基因表达趋势分析
4
作者 曹睿 卫凯鑫 +2 位作者 张晓娜 刘雨榕 张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9-870,共12页
目的·探究小鼠胚胎在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下产生神经管畸形的分子调控机制,揭示小鼠神经管闭合阶段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基于已获得的小鼠胚胎神经管闭合关键期[胚胎发育第8.5日(embryonic day 8.5,E8.5)、E9.5、E10... 目的·探究小鼠胚胎在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下产生神经管畸形的分子调控机制,揭示小鼠神经管闭合阶段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基于已获得的小鼠胚胎神经管闭合关键期[胚胎发育第8.5日(embryonic day 8.5,E8.5)、E9.5、E10.5]高质量脑泡转录组数据,利用短时间序列表达挖掘器(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软件分别得到RA处理组和正常组在3个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趋势数据。对处理组与正常组基因表达趋势不一致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随机筛选候选基因以验证测序数据可靠性。利用RA诱导构建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分为处理组和正常组,每组各9只。处理组和正常组孕鼠在E7.5分别接受28 mg/kg RA和香油灌胃处理,在E8.5、E9.5、E10.5收集胎鼠脑泡组织,对筛选的候选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验证。结果·正常组共检测出18255个基因的表达量数据,处理组共检测出19037个基因的表达量数据;正常组基因可归纳至7个具有显著意义的表达模式中,处理组基因可归纳至6个具有显著意义的表达模式中;正常组和处理组检测到表达的基因数目足够、表达的模式相似,具有可比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正常组中呈现上升表达趋势但在处理组中呈现下降表达趋势的基因共有46个,在生物学过程层面富集在器官发育、神经元凋亡的正负调控、少突胶质细胞增殖、成纤维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在细胞组分层面,主要参与组成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在分子功能层面,主要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有关。正常组中呈现下降表达趋势而在处理组中呈现上升表达趋势的61个基因,在生物学过程层面富集在细胞溶解、氨基酸/离子转运等功能上;在细胞组分层面,富集在胞内分子、皮质颗粒、胞外区域、细胞间隙等;在分子功能层面,与一系列酶及转运蛋白的活性有关。RT-qPCR验证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数据真实可靠。结论·RA干预使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基因表达失调和应激反应,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机体自我保护相关信号通路激活,维持胚胎正常发育的基因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 神经管畸形 基因表达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管闭合的新见解:叶酸不应答型神经管畸形
5
作者 任文彬 李建婷 解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5-587,共13页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且复杂的先天性畸形,是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母体妊娠期补充叶酸(folic acid,FA)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常用于部分NTDs的初级预防。然而,仍有一部分NTD...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且复杂的先天性畸形,是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母体妊娠期补充叶酸(folic acid,FA)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常用于部分NTDs的初级预防。然而,仍有一部分NTDs病例对FA治疗具有抵抗性,称为“FA不应答型NTDs”或“FA抵抗型NTDs”。FA不应答型NTDs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营养、环境及母体相关因素。本文综述了叶酸不应答型NTDs的相关遗传、营养、环境及母体等风险因素,并揭示了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其中,遗传因素主要从小鼠突变体及品系、叶酸一碳代谢基因、关键凋亡基因三方面展开阐述,为该类患儿的产前诊断提供了可能的遗传检测位点。营养因素方面,本文主要聚焦目前已报道的肌醇和蛋氨酸,解释其对该种疾病潜在的干预机制,为NTDs患者早期营养干预提供新方向。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叶酸一碳代谢中的辅助因子-维生素B12参与叶酸不应答型NTDs发生的可能机制,增加叶酸联合其他维生素治疗出生缺陷的可能性。最后,本文还综述了环境因素和母体因素在叶酸不应答型NTDs中的研究进展,为高危人群提供孕早期健康指导。总之,本文综述了叶酸不应答型NTDs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当下该种疾病及同类型出生缺陷的防治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肌醇 小鼠模型 叶酸 卷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与神经管畸形关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敏 茹意 +2 位作者 谢良骐 柴智 樊慧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7-1601,共5页
神经管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疾病,其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大类,以无脑畸形、脑膨出和颅脊柱裂为主要症状。Wnt信号通路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关系是近年来较热门的研究领域。Wnt信号通路包括Wnt/β-catenin通路、平面细胞极性通路、W... 神经管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疾病,其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大类,以无脑畸形、脑膨出和颅脊柱裂为主要症状。Wnt信号通路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关系是近年来较热门的研究领域。Wnt信号通路包括Wnt/β-catenin通路、平面细胞极性通路、Wnt/Ca^(2+)通路,其在神经管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Wnt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Wnt信号通路在神经管闭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开发防治神经管畸形相关药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WNT/Β-CATENIN通路 平面细胞极性通路 Wnt/Ca^(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0个县(市)1993~2000年神经管畸形在出生人群中的患病率及变动趋势分析(英文) 被引量:16
7
作者 叶荣伟 李松 +6 位作者 郑俊池 洪世欣 陈新 王太梅 任爱国 王丽娜 李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 :描述中国 30个县 (市 ) 1 993至 2 0 0 0年神经管畸形 (neuraltubedefects ,NTD)在出生人群中的患病率及变动趋势。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中出生缺陷监测的常规报告。研究对象为1 993~ 2 0 0 0年... 目的 :描述中国 30个县 (市 ) 1 993至 2 0 0 0年神经管畸形 (neuraltubedefects ,NTD)在出生人群中的患病率及变动趋势。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中出生缺陷监测的常规报告。研究对象为1 993~ 2 0 0 0年所有孕满 2 0周的总出生人群 (包括活产和死胎、死产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神经管畸形率按年变动的趋势。结果 :在 1 993~ 2 0 0 0年间 ,共监测到 1 1 891 2 6个活产儿和死胎、死产儿出生 ,其中有明确诊断的神经管畸形儿 1 2 6 4例 ;总出生人群中的神经管畸形率为 1 0 .6 3/ 1 0 0 0 0 ,1 993年的畸形率最高 ( 1 8.99/ 1 0 0 0 0 ) ,1 998年最低 ( 6 .0 5/ 1 0 0 0 0 ) ;无脑儿、脊柱裂和脑膨出在每 1 0 0 0 0个出生儿中的患病率分别为 4 .71、4 .39和 1 .53。在所有神经管畸形病例中 ,无脑儿和脊柱裂占的比例较高 ,分别为 4 4.3%和 4 1 .3% ,而脑膨出仅占 1 4 .4 %。在神经管畸形病例中有 6 9.3%为死胎、死产 ;而死胎、死产在无脑儿、脊柱裂和脑膨出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95.4 %、4 3.7%和6 2 .6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神经管畸形率从 1 993至 2 0 0 0年呈显著下降趋势 (F =1 1 .81 8,β =- 0 .81 4 ,P <0 .0 5) ;而对 3种畸形单独分析发现 ,无脑儿和脊柱裂率也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出生人群 变动趋势分析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MTHFR基因型对后代发生神经管畸形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慧萍 李竹 +2 位作者 刀京晶 赵欣荣 赵如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5-287,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双方MTHFR基因型与其后代发生神经管畸形风险性的关系。采用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案,用纸片法采集病例和对照外周血标本,用PCR-RFLP方法确定基因型(C677T)。结果显示,分别比较两组父亲或母亲基因型频率时,...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双方MTHFR基因型与其后代发生神经管畸形风险性的关系。采用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案,用纸片法采集病例和对照外周血标本,用PCR-RFLP方法确定基因型(C677T)。结果显示,分别比较两组父亲或母亲基因型频率时,差别不显著;将父母基因型联合起来分析则发现,病例组父母等位突变基因频率(T)高于对照组父母,提示后代是纯合突变(TT)概率越大,发生NTD的风险性也越大。结论是,父母双方的基因型对后代发生NTD的风险性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父母双方传递给胎儿的一对突变等位基因(T/T)是NTD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FR 神经管畸形 基因型 风险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期筛查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洋洋 曾秀梅 +6 位作者 王坤 梁元豪 刘宸宁 李庄 刘彦慧 隗伏冰 张秀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评估早孕期超声结构检查在胎儿神经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及分娩的6 630例病例,孕11-13+6周进行胎儿超声结构检查,追踪早孕期胎儿神经管畸形引产病理结果,随... 目的:评估早孕期超声结构检查在胎儿神经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及分娩的6 630例病例,孕11-13+6周进行胎儿超声结构检查,追踪早孕期胎儿神经管畸形引产病理结果,随访继续妊娠病例孕中期超声情况和临床结局。统计各畸形检出率,比较早中孕两个时期神经管畸形的检出类别差异。结果:各种神经管畸形早孕期检出率:露脑、无脑畸形100%(13/13),全前脑80%(4/5,无叶全前脑100%,4/4),脊柱裂42.9%(3/7,开放性脊柱裂50%,2/4),脑脊膜膨出100%(2/2)。需到中晚孕期检出的畸形包括:胼胝体缺失、Dandy-Walker综合征、叶状全前脑、侧脑室扩张。4例神经管畸形胎儿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结论:早孕期超声结构检查对胎儿严重开放性神经管畸形有较高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部分畸形需至中晚孕期超声检出。部分神经管畸形与染色体异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孕期 胎儿神经管畸形 超声检查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子衍宗丸对ATRA诱导的神经管畸形防治作用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樊慧杰 柴智 +2 位作者 解军 王永辉 周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五子衍宗丸对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的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防治作用,并筛选出五子衍宗丸防治NTDs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 BALB/c雄鼠和雌鼠以1∶2比例合笼,有阴栓者为孕鼠。将11... 目的初步研究五子衍宗丸对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的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防治作用,并筛选出五子衍宗丸防治NTDs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 BALB/c雄鼠和雌鼠以1∶2比例合笼,有阴栓者为孕鼠。将110只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子衍宗丸先给组、五子衍宗丸和ATRA同时干预组、五子衍宗丸后给组,后3组又各分为五子衍宗丸高(4.20 g/kg)、中(2.10 g/kg)、低(1.05 g/kg)剂量3个亚组。孕11 d时处死各组孕鼠,解剖取出子宫,显微镜下分离胚胎,光镜鉴定神经管畸形,计算发生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除五子衍宗丸高剂量先给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五子衍宗丸中、高剂量先给组,五子衍宗丸中、高剂量和ATRA同时干预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五子衍宗丸中、高剂量后给组和五子衍宗丸低剂量各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五子衍宗丸中、高剂量和ATRA同时干预组比较,五子衍宗丸中、高剂量先给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五子衍宗丸中剂量先给、同时给予组比较,五子衍宗丸高剂量先给、同时给予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子衍宗丸对ATRA诱导的神经管畸形有防治作用;本实验中4.20 g/kg五子衍宗丸预先给药是防治神经管畸形的最佳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 神经管畸形 肾主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1996至2002年神经管畸形发生动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兴玲 张卫杰 +1 位作者 冯红旗 许建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4-856,共3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神经管畸形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 ,在河南省 2 5个市县共抽取 6 1所医院作为河南省出生缺陷监测网点 ,于 1996年 1月开始 ,连续监测 7a。了解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及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7a全省平均出... 目的 :了解河南省神经管畸形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 ,在河南省 2 5个市县共抽取 6 1所医院作为河南省出生缺陷监测网点 ,于 1996年 1月开始 ,连续监测 7a。了解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及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7a全省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明显下降 ,7a中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分别为 34.3/万 ,39.3/万 ,34.4 /万 ,32 .8/万 ,2 4 .3/万 ,2 1.1/万及 19.8/万 ,自 1997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 ;女婴高于男婴 ;母龄 2 5~ 30岁组发生率最低 ,<2 0岁及≥ 35岁组发生率较高。 3种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脊柱裂 ,无脑畸形和脑膨出。结论 :降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重点应放在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神经管畸形 监测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推广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耘 陈静琴 +2 位作者 林祖荣 华桦 龚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叶酸 胎儿 神经管畸形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晓丽 郭金 +4 位作者 邹继珍 卢晓琳 包怡华 吴丽华 牛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 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无畸形和发育迟缓的胎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和皮肤组织的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甲基化特异性多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试剂盒检测7个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MSH3,MLH3,PMS2和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共有65例NTDs胚胎,48例对照胚胎进入研究。①NTDs组的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3%vs6.5%,P<0.001),DNA总体低甲基化显著增加了NTDs发生风险(OR=4.98,95%CI:1.42~17.53)。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13.1%,P>0.05);②NTDs和对照组的MSH6启动子(MSH6-301:2.5%vs3.7%,P<0.05)和PMS2启动子(PMS2-328:5.7%vs6.7%;PMS2-142:2.0%vs2.7%,P<0.05)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修饰与NTDs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DNA总体甲基化 错配修复基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管畸形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曲梅 李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5-698,共4页
神经管畸形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遗传因素中包括细胞增殖因子、转录因子及影响叶酸代谢的关键酶的基因。本文着重从动物模型和群体流行病学调查两方面,简述目前研究的热点基因及特定位点的遗传多态... 神经管畸形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遗传因素中包括细胞增殖因子、转录因子及影响叶酸代谢的关键酶的基因。本文着重从动物模型和群体流行病学调查两方面,简述目前研究的热点基因及特定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的关系,从而揭示多因素作用在神经管畸形病因学研究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相关基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tin在高温致畸神经管的表达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神经管畸形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秀宁 管英俊 +3 位作者 张皓云 岳炳德 于丽 李锋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9-42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NTD)中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规律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NTD的保护作用。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进一步分为3组,A组:孕前第8d开始灌服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B组:孕后第1d开始灌服;C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NTD)中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规律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NTD的保护作用。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进一步分为3组,A组:孕前第8d开始灌服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B组:孕后第1d开始灌服;C组:不灌服。孕鼠分别于孕第8d高温处理,对照组不灌服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不进行高温处理。对以上各组胎鼠进行形态学观察,计算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estin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神经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C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最高,为77.5%;各组鼠胚神经上皮细胞胞质中nestin呈阳性染色,实验C组的染色明显弱于其它组;不同发育阶段各组染色强度不同。结果提示,nestin低表达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重要因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高温致神经管畸形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巢蛋白 维生素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X诱导神经管畸形及其对神经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关涛 王秀伟 +5 位作者 官臻 王建华 王国亮 朱智强 谢秋 牛勃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用培美曲塞(pemetrexed,PMX)建立叶酸缺乏的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NTD)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对神经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PMX(5、10、15、17.5、20和30 mg/kg)对C57BL/6孕鼠进行干预,筛选最佳造模剂... 目的:用培美曲塞(pemetrexed,PMX)建立叶酸缺乏的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NTD)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对神经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PMX(5、10、15、17.5、20和30 mg/kg)对C57BL/6孕鼠进行干预,筛选最佳造模剂量。采用磷酸化组蛋白H3(pH3免疫组化的方法以及TUNEL方法)观察胎鼠神经上皮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随着PMX剂量的增加,小鼠胚胎的吸收胎和畸形率逐渐增加,其中17.5mg/kg体重组的NTD的发生率最高(30.6%),被筛选为最佳造模剂量。pH3免疫组化和TUNEL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TD小鼠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增殖减少(P<0.05),凋亡增加(P<0.05)。结论:PMX能诱导NT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因为PMX阻断了叶酸代谢通路并导致神经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过度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神经管畸形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细胞极性通路核心基因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章民 王丽娜 +1 位作者 杨雪艳 王红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64,共6页
对平面细胞极性(planar cell polarity,PCP)信号通路中6种核心蛋白质(Frizzled、Flamingo、Vangl、Dishevelled、Prickle及Diego)的基本结构、在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人类神经管畸形患者中发现的相关突变位点的研究现状进... 对平面细胞极性(planar cell polarity,PCP)信号通路中6种核心蛋白质(Frizzled、Flamingo、Vangl、Dishevelled、Prickle及Diego)的基本结构、在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人类神经管畸形患者中发现的相关突变位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接受Wnt信号通路刺激后这6个蛋白结合形成不对称性分布的膜复合物,经下游Rho/Rac信号通路来共同决定神经元的平面细胞极性及神经管的闭合.目前已在Frizzled、Vangl、Flamingo及Prickle 4个基因中发现了多个特异性错义突变,在Dishevelled基因中发现有SNP位点改变,Diego基因在神经管畸形中的突变不明.未来研究应在阐明核心基因与环境因素如何互作、核心基因SNP位点或突变如何影响其蛋白功能,从而参与神经管畸形发生方面进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平面细胞极性 信号通路 核心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X诱导神经管畸形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莉 董艳婷 +2 位作者 丁晓琛 牛玉虎 牛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0-425,共6页
目的 :通过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特异性抑制剂———雷替曲塞(RTX)干预孕鼠,建立小鼠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模型,探讨细胞凋亡和增殖、DNA损伤在RTX诱导的NTD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孕7.5 d C57BL/6J... 目的 :通过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特异性抑制剂———雷替曲塞(RTX)干预孕鼠,建立小鼠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模型,探讨细胞凋亡和增殖、DNA损伤在RTX诱导的NTD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孕7.5 d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1组为对照组,5组为RTX干预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9%Na Cl,RTX干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RTX(5.0、10.0、11.5、13.5、15.0 mg/kg),孕11.5 d取胚胎并观察其发育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管闭合情况,放射性法测定TS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胸苷酸(d TMP)及尿苷酸(d UMP)含量,Western blot分析复制蛋白A2(RPA2)、γ-H2AX和caspase-3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结果:RTX注射剂量为11.5 mg/kg时,NTDs发生率最高(30.56%);RTX干预后,TS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dUMP含量显著升高,dTMP含量显著下降;RTX建立的NTDs模型中,RPA2和γ-H2AX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caspase-3表达量显著增加,细胞增殖显著减少。结论:通过RTX干预孕鼠可建立小鼠NTDs模型,dTMP合成障碍导致DNA损伤、细胞凋亡与增殖失调可能是NTDs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胸苷酸合成酶 雷替曲塞 DNA损伤 细胞凋亡与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筛查神经管畸形胚胎孕鼠血清差异蛋白质谱 被引量:2
19
作者 安东 袁正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5-319,323,共6页
目的筛查神经管畸形相关血清标记物,为阐明神经管畸形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维甲酸在大鼠神经管闭合的关键期(孕10 d,E10)给药,建立脊柱裂大鼠模型,选取致畸早期孕11、13 d (E11、E13)显性脊柱裂胚胎孕鼠和正常胚胎孕鼠血清... 目的筛查神经管畸形相关血清标记物,为阐明神经管畸形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维甲酸在大鼠神经管闭合的关键期(孕10 d,E10)给药,建立脊柱裂大鼠模型,选取致畸早期孕11、13 d (E11、E13)显性脊柱裂胚胎孕鼠和正常胚胎孕鼠血清各5例,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和液相色谱质谱鉴定技术分析2组蛋白质,定量信息以蛋白的丰度比差异倍数1.5倍以上(P <0.05)为差异蛋白质。结果质谱共得到谱图157 422张,鉴定出390种蛋白质,发现E11维甲酸致畸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蛋白40种,E13维甲酸致畸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蛋白26种。结论筛选出致畸早期大量神经管畸形和正常孕鼠血清差异蛋白,差异蛋白通过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促进或抑制神经管畸形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IA1调控小鼠神经细胞迁移在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天楚 黄琬淇 +1 位作者 顾卉 袁正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1(COLIA1)调控神经细胞迁移活动对小鼠神经管闭合的作用。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建立神经管畸形(NTDs)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IA1,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指标E-cadherin、Snail、Vim...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1(COLIA1)调控神经细胞迁移活动对小鼠神经管闭合的作用。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建立神经管畸形(NTDs)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IA1,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指标E-cadherin、Snail、Vimentin表达情况。在C17.2神经干细胞中沉默COLIA1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IA1对E-cadherin、Snail和Vimentin表达的调节作用,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生物学活动变化。结果在ATRA诱导的NTDs小鼠模型中,COLIA1表达下调,迁移相关的EMT指标Snail、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在C17.2神经干细胞中,沉默COLIA1表达后,EMT指标Snail、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细胞迁移能力降低。结论COLIA1通过影响细胞迁移抑制NTD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蛋白α1 神经管畸形 细胞迁移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