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气体分布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管双仙 于明 +3 位作者 袁冬 王珍 刘松桥 李国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比较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符合标准的ARDS机械通气患者,男11例,女7例,采用单盲随机自对照的研究方法,同一患者以随机先后顺... 目的比较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符合标准的ARDS机械通气患者,男11例,女7例,采用单盲随机自对照的研究方法,同一患者以随机先后顺序应用NAVA和PSV模式分别通气30min,在通气0、30min时观察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呼吸参数、人机同步性以及电阻抗断层摄影监测的肺气体分布均进行持续监测分析。结果与PSV比较,两种模式下HR、MAP、PIP及PE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VA模式改善ARDS患者氧合指数(P<0.05),减少人机不同步事件的发生(P<0.05),增加重力依赖区ROI 3、4区通气,减少非重力依赖区ROI 1、2区通气(P<0.05)。结论与PSV比较,NAVA可以改善ARDS患者气体交换和人机同步性,改善肺内气体分布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 ARDS 人机同步性 气体分布 均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志荣 余良英 +4 位作者 曹明华 冯佳燕 林旭红 冯雅静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通过观测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经典小肠操作方法建立术后肠麻痹和假手术对照组的模型。术后3 h,进行离体细胞外多元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记录(n=6... 目的:通过观测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经典小肠操作方法建立术后肠麻痹和假手术对照组的模型。术后3 h,进行离体细胞外多元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记录(n=6)。结果:术后肠麻痹时小鼠离体小肠收缩的振幅明显减少(P<0.05)。假手术对照组浆膜外给予5-羟色胺(5-HT)刺激,肠系膜传入神经电位活动明显高于术后肠麻痹组;在低压力扩张(肠腔压力为10-20 mmHg和20-30 mmHg)时,假手术对照组小肠传入神经放电明显高于术后肠麻痹组。结论:早期术后肠麻痹时肠道运动明显受抑,小肠肠系膜传入神经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后者可能参与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肠麻痹 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疲劳对大鼠黑质致密区DA能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乔德才 吴迪 +1 位作者 侯莉娟 刘晓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5,57,共4页
观察运动疲劳大鼠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zonacompacta,SNc)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自发放电特征,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在体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SNc区DA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运... 观察运动疲劳大鼠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zonacompacta,SNc)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自发放电特征,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在体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SNc区DA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运动疲劳大鼠SNc区DA能神经元自发单放电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神经元出现了不规则放电,且爆发式放电比例明显增多,放电间隔直方图成正偏态或随机分布(AI<1),ISI和CV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运动疲劳大鼠SNc区DA能神经元电活动出现明显改变,主要特征为兴奋性和活动规律性降低。SNc和纹状体的腹外侧和背外侧区构成的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通路参与了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也是运动疲劳调控的重要中枢脑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黑质致密区 多巴胺 玻璃微极技术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乳酸干预在运动疲劳介导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侯莉娟 时凯旋 +2 位作者 徐萌 刘晓莉 乔德才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7,共5页
通过人工干预脑内乳酸浓度,观察能量代谢对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al segment,GPi)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从脑能量代谢角度揭示GPi神经元在运动性中枢疲劳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乳... 通过人工干预脑内乳酸浓度,观察能量代谢对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al segment,GPi)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从脑能量代谢角度揭示GPi神经元在运动性中枢疲劳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乳酸干预组(10 mmol/L组、100 mmol/L组)。采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到GPi神经元稳定电信号后,于侧脑室微量注射乳酸阻断剂(alpha-cyano-4-hydroxycinnamate,4-CIN),观察记录到神经元电活动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CG组相比,4-CIN1和4-CIN2组神经元放电频率均明显降低(P<0.01),4-CIN2组神经元放电频率较4-CIN1组明显降低(P<0.05);与CG组相比,4-CIN1规则放电比例显著降低(P<0.05),不规则放电和爆发式放电比例显著升高(P<0.05),4-CIN2组规则放电数目较4-CIN1组显著降低(P<0.01),不规则放电和爆发式放电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4-CIN影响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乳酸转运过程引起GPi内乳酸转运障碍,抑制GPi神经元放电活动,且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由此推测,阻断神经元对乳酸的摄取与利用可能是导致神经元电活动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乳酸 苍白球内侧部 脑能量代谢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阿片类中药强镇痛剂对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冰梅 许新 +1 位作者 唐燕 谢益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7-1637,共1页
目的:探讨中药痛必定注射液对正常大鼠及慢性痛模型(CC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晚成分放电的影响,旨在研究中药痛必定注射液的镇痛作用机理. 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1)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未结扎;(2)CCI模型... 目的:探讨中药痛必定注射液对正常大鼠及慢性痛模型(CC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晚成分放电的影响,旨在研究中药痛必定注射液的镇痛作用机理. 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1)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未结扎;(2)CCI模型组:实行坐骨神经结扎,制成CCI模型.于术后7-10天,用光热测痛仪测试模型组动物的痛阈,痛阈降低者为模型成功.采用单管玻璃微电极细胞外方法记录正常大鼠及CCI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诱发放电,根据诱发的背角神经元的反应形式,既有A反应又大鼠有B反应的为WDR神经元,观察并记录给予中药痛必定后2 min、4 min、8 min、15 min、30 min、60min、120 min、180 min、240 min对正常大鼠及CCI慢性痛大鼠的WDR晚成分放电数、潜伏期及自发放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神经 WDR神经 神经活动 正常大鼠 类中药 镇痛剂 CCI模型 痛必定注射液 晚成分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内脏炎症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卫华 李菁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7-289,293,共4页
目的:本实验采用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观察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激动剂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与抑制剂H-7(1-(5-isoquinolinesulfonyl)2-meth-ylpiperazine dihydrochloride)对脊髓背角神经元... 目的:本实验采用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观察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激动剂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与抑制剂H-7(1-(5-isoquinolinesulfonyl)2-meth-ylpiperazine dihydrochloride)对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福尔马林直肠粘膜下注射致炎组(F);(2)福尔马林致炎与脊髓微透析生理盐水组(F+NS);(3)福尔马林致炎与脊髓微透析H-7组(F+H-7);(4)福尔马林致炎与脊髓微透析PMA组(F+PMA).结果:记录到24个单位的反应结果表明:福尔马林致炎后0~120min内放电频率明显增加,特别是0~15min和15~30min内与致炎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强(P<0.05);经微透析PMA和H-7后,上述时间段内放电频率分别明显增强(P<0.01)和回降(P<0.05).结论:PKC在福尔马林致内脏炎症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背角 蛋白激酶C 福尔马林 内脏痛 急性内脏炎症 神经活动 炎症痛 模型大鼠 成年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硝普钠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缰核内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7
作者 赵国庆 黄民 +1 位作者 崔金娟 王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 :探讨缰核中的一氧化氮 ( NO)是否参与应激性高血压的形成。方法 :观察由侧脑室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 ( L- NNA)和硝普钠 ( SNP)对血压和缰核内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SNP( 1 0μg)使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下降幅... 目的 :探讨缰核中的一氧化氮 ( NO)是否参与应激性高血压的形成。方法 :观察由侧脑室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 ( L- NNA)和硝普钠 ( SNP)对血压和缰核内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SNP( 1 0μg)使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下降幅度大于正常鼠 ( P<0 .0 5 ) ;L - NNA( 2 0μg)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缰核外侧面 ( LHb)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低于正常鼠 ,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缰核内侧面 ( MHb)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的兴奋作用明显。结论 :缰核内的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 NO通路调节心血管活动过程 ,缰核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缰核 砂普钠 应激性高血压 心血管神经 一氧化氮 血压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电活动及NR2B、GABAAα-1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琰茹 侯莉娟 +2 位作者 王大磊 刘晓莉 乔德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丘脑腹外侧核在"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通路的神经中继调控作用。方法:实验选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SPF级,采用在体局部场电位记录技术(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对一次性力竭运...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丘脑腹外侧核在"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通路的神经中继调控作用。方法:实验选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SPF级,采用在体局部场电位记录技术(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对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丘脑腹外侧核(ventrolateral nuleus,VL)神经元电活动变化进行同步动态观察;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对力竭运动前后及恢复90min时刻大鼠丘脑腹外侧核的NR2B和GABAAα-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丘脑腹外侧核的神经元电活动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自主运动期神经元电活动α波活动显著增高(P<0.05),功率谱重心频率显著升高(P<0.05),兴奋性升高;疲劳初期和力竭期神经元电活动δ、θ波活动显著增高(P<0.05),功率谱重心频率显著降低(P<0.05),兴奋性下降;与安静状态相比,大鼠丘脑腹外侧核在力竭即刻和恢复90min时GABAAα-1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P<0.01)。结论:丘脑腹外侧核作为"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神经通路的中继核团,在力竭运动过程中神经元兴奋性发生改变,GABAAα-1受体蛋白表达的改变是导致该核团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大鼠 丘脑腹外侧核 神经活动 受体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READDs技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电活动对轻度脊髓挫裂伤小鼠轴突髓鞘再生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美玲 谭波涛 +3 位作者 潘璐 伍亚民 刘媛 虞乐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观察利用特定药物激活特定受体(DREADDs)技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电活动对轻度脊髓损伤(SCI)小鼠轴突髓鞘再生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小鼠33只,皮质定向注射携带激活型DREADDs受体的腺相关病毒[AAV-hM3D(Gq)-mCitr... 目的观察利用特定药物激活特定受体(DREADDs)技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电活动对轻度脊髓损伤(SCI)小鼠轴突髓鞘再生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小鼠33只,皮质定向注射携带激活型DREADDs受体的腺相关病毒[AAV-hM3D(Gq)-mCitrine]。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与激活组,每组11只。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SCI组与激活组制备SCI脊髓损伤模型,2周后,激活组腹腔注射1 mg/(kg·d)N-氧化氯氮平(CNO)以激活皮质神经元电活动,假手术组与SC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持续4周后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毒感染情况以及神经元原癌基因(cFos)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背侧皮质脊髓束髓鞘化的程度;采用旷场试验BMS评分及不规则水平楼梯评估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腺相关病毒成功感染皮质锥体神经元,三组GFP标记的腺相关病毒转染神经元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组小鼠皮质神经元cFos表达量明显增加,与SCI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脊髓损伤中心,激活组与假手术组轴突的MBP表达量明显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激活组G-ratio值明显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S评分结果显示,腹腔注射1、2、4周,三组B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水平楼梯试验评估发现,腹腔注射2周,激活组与SCI组的错误率降低,且激活组的错误率明显低于SCI组(P<0.001);腹腔注射4周,激活组与SCI组的错误率持续下降,且激活组的错误率明显低于SCI组(P<0.001)。结论利用DREADDs技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电活动能有效促进轻度脊髓挫裂伤后小鼠轴突的髓鞘再生及其技巧性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特定药物激活特定受体 神经活动 髓鞘再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神经肌电活动比率与Merchant匹配角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静 薛燕萍 梁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测量的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的神经肌电活动比率与CT测量PFPS患者的髌骨倾斜角、Merchant匹配角的相关关系。方法:本实验收集山西大医院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女22例,男10例),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 目的:研究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测量的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的神经肌电活动比率与CT测量PFPS患者的髌骨倾斜角、Merchant匹配角的相关关系。方法:本实验收集山西大医院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女22例,男10例),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评定神经肌电活动比率[股内侧斜肌(VMO)/股外侧斜肌(VL)],行膝关节CT检查,测量患者髌骨倾斜角和Merchant匹配角。患者经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5周后再次测量上述3个数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PFPS患者治疗前CT图像Merchant匹配角和治疗前VMO/VL基线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70(P<0.05),为中度相关关系,治疗前CT图像Merchant匹配角和治疗前VMO/VL动态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47(P<0.05),为中度相关关系;治疗后CT图像Merchant匹配角与治疗后VMO/VL基线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P<0.05),为中度相关关系,治疗后CT图像Merchant匹配角与治疗后VMO/VL动态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4(P<0.05),为中度相关关系。32例PFPS患者治疗前、后CT髌骨倾斜角与治疗前、后VMO/VL基线值和动态值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测得的神经肌电活动比率可以反映髌骨移位的程度,但不能反映髌骨倾斜的程度,可以间接作为PFPS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神经活动比率 髌骨倾斜角 Merchant匹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对伏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及与内源性阿片肽的关系
11
作者 李晓璐 裴曙光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观察乙醇对伏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探讨乙醇的中枢作用机制及与内源性阿片肽的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伏核脑片 ,采用细胞外记录。结果  (1)单独灌流乙醇 (0 .2μmol/ L )使神经元放电频率先增加后降低 ,并可被 Nal(0 .2μm ol/ ... 目的 观察乙醇对伏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探讨乙醇的中枢作用机制及与内源性阿片肽的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伏核脑片 ,采用细胞外记录。结果  (1)单独灌流乙醇 (0 .2μmol/ L )使神经元放电频率先增加后降低 ,并可被 Nal(0 .2μm ol/ L )翻转。 (2 )联合灌流阿片受体特异性激动剂 DAGO、U - 5 0、D- PEN(0 .5μmol/ L )和乙醇 ,神经元抑制程度增强 ,以 DA-GO最为显著。结论 乙醇抑制伏核神经元电活动 ,该效应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特别是μ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核 乙醇 纳洛酮 细胞外记录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5-HT_(1B)受体对正常和帕金森病大鼠底丘脑核神经元活动的不同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海峰 惠艳娉 +4 位作者 央珍 乔鸿飞 郭方圆 薛莉 张巧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观察体循环给予5-HT1B受体拮抗剂SB224289后,对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正常和PD大鼠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 目的观察体循环给予5-HT1B受体拮抗剂SB224289后,对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正常和PD大鼠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比较阻断5-HT1B受体后两组大鼠STN神经元电活动的改变。结果①PD组大鼠STN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7.87±1.37)Hz]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6.59±1.44)Hz,P<0.001]。两组大鼠STN神经元均表现为规则、不规则和暴发式放电3种形式。正常组大鼠具有规则、不规则和暴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33.33%、54.17%和12.50%;PD组分别为31.25%、35.42%和33.33%,PD组大鼠具有暴发式放电的神经元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②阻断5-HT1B受体后,正常大鼠STN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明显增高(P<0.01),具有暴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5)。而PD组大鼠阻断5-HT1B受体后ST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PD大鼠STN神经元呈过度兴奋状态;阻断5-HT1B受体可兴奋正常大鼠的STN神经元,而不影响PD大鼠的神经元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底丘脑核 5-HT1B受体 大鼠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强 牟翔 +1 位作者 袁华 惠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利用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生物刺激技术。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周围神经病变 应用 皮质神经细胞 大脑皮质 神经电活动 感应 磁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现象产生的大脑神经机制与过程 被引量:2
14
作者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08-114,共7页
心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公认的"困难问题"。磁石生磁之理启示了大脑产生心理现象的因果机制:根据两面论原理,一切物质粒子皆有"微觉";而大脑感觉区特别发展的星形细胞平行排列结构可以产生大数量的同步神经... 心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公认的"困难问题"。磁石生磁之理启示了大脑产生心理现象的因果机制:根据两面论原理,一切物质粒子皆有"微觉";而大脑感觉区特别发展的星形细胞平行排列结构可以产生大数量的同步神经电活动;现代物理学又证实,同步神经电活动(通过电磁振荡)可以产生大量的同态光子。因此,大脑感觉区的神经电活动就可以产生巨大数量的同态光子微觉的加和作用,由此形成明态的感觉现象;再通过大脑的综合功能而形成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符合因果逻辑和科学知识的心理意识产生过程,推进了心身关系的研究和意识"困难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的产生 大脑感觉区 同步神经电活动 光子微觉 加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实时编码的分类和预测模型研究
15
作者 刘宇 王金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868-3871,共4页
为了研究神经元放电的内在规律及解决传统线性分析方法不能对神经元采样数据进行有效分类的问题,提出了正则化线性判别分析法和最近收缩质心法。根据神经元数据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新的分析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方法,并通过交叉验证比较... 为了研究神经元放电的内在规律及解决传统线性分析方法不能对神经元采样数据进行有效分类的问题,提出了正则化线性判别分析法和最近收缩质心法。根据神经元数据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新的分析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方法,并通过交叉验证比较了各算法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了提出的新方法的有效性,证明了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内在规律性以及利用对神经元集群放电活动的分析对外界刺激分类和预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近质心收缩方法 正则化线性判别分析 神经电活动 集群放 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脉冲刺激神经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曼青 上官冰 +4 位作者 夏楠 吴小鹰 陈海燕 周平 侯文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近红外光刺激因其非侵入性、高空间分辨率等优势,成为近年来正在研究的一项新的神经刺激技术。目的:探讨808nm近红外脉冲光刺激神经组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中搭建了808nm光刺激实验平台,主要包括808nm激光器、恒流源以及基于MC... 近红外光刺激因其非侵入性、高空间分辨率等优势,成为近年来正在研究的一项新的神经刺激技术。目的:探讨808nm近红外脉冲光刺激神经组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中搭建了808nm光刺激实验平台,主要包括808nm激光器、恒流源以及基于MC9S12XE的控制电路,根据实验要求对激光器脉冲输出性能进行了测试;经光纤耦合后,用频率2Hz,脉宽100至1000us脉冲光刺激大鼠初级运动皮层,记录并分析皮层神经元响应。结果:在控制电路调制下激光器脉冲近红外光输出参数稳定;随着脉冲光能量的增加,初级运动皮层神经元spike发放率增加,且在0.2894至2.8939J/cm2阈值范围内光刺激未对神经细胞造成可见性热损伤。结论:本文中实现了808nm激光器脉冲光控制,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了短波近红外脉冲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激光 神经刺激 神经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受体对运动疲劳后纹状体神经元信号转导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侯莉娟 刘晓莉 乔德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多巴胺D1受体(Dopamine D1Receptors,D1DR)和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ors,D2DR)拮抗剂对运动疲劳后纹状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揭示DA系统对运动疲劳后纹状体腹外侧和背外侧神经元电活动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10天递... 目的通过观察多巴胺D1受体(Dopamine D1Receptors,D1DR)和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ors,D2DR)拮抗剂对运动疲劳后纹状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揭示DA系统对运动疲劳后纹状体腹外侧和背外侧神经元电活动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10天递增负荷游泳运动建立大鼠运动疲劳动物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技术,观察右脑室(A:0 mm,L:1.6 mm,H:3.4 mm)微量注射DA受体拮抗剂SCH23390和Spiperone l0μL前、后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1)对照组有28.57%的神经元受到SCH23390的影响,其中使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加快兴奋性增加的占16.67%(7/42),兴奋性降低的占11.90%(5/42);SCH23390的诱发作用有一定的潜伏期,且能诱发单放电神经元产生爆发式放电;(2)Spiperone记录中,56.10%的神经元兴奋性受影响,兴奋性增加的占9.76%(4/41),降低的占46.34%(19/41)。Spiperone对实验组放电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的比例显著高于兴奋作用的神经元(P(0.05)。结论运动疲劳后SCH23390可诱发神经元单放电向爆发式放电的转变,Spiperone对纹状体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纹状体 微量注射 受体拮抗剂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红军 胡三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1,共3页
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 ,发现神经的不规则电活动具有确定性混沌特性。混沌广泛地存在于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混沌电活动对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必不可少 ,脑电的混沌活动特性与大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在大脑正常状态下脑电混沌活动的维数... 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 ,发现神经的不规则电活动具有确定性混沌特性。混沌广泛地存在于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混沌电活动对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必不可少 ,脑电的混沌活动特性与大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在大脑正常状态下脑电混沌活动的维数、李雅普指数、复杂度等指标较高 ;而在脑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下 ,上述混沌指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神经系统 作用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信息物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中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15-22,共8页
本世纪初,Cajal提出了神经元之间没有原生质联系的观点,即所谓神经元学说(neuronal doctrine)。尽管当时争议颇大,且遭到了Golgi的强烈反对,但随着神经元科学研究手段的发展,这一学说得到了证实。神经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彼... 本世纪初,Cajal提出了神经元之间没有原生质联系的观点,即所谓神经元学说(neuronal doctrine)。尽管当时争议颇大,且遭到了Golgi的强烈反对,但随着神经元科学研究手段的发展,这一学说得到了证实。神经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彼此之间不连续。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主要发生在特化了的膜结构——突触部位。突触传递的中心环节是必需有神经递质参与;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神经元也能在非突触部位释放所含的神经活性物质,经细胞外液或/和脑脊液扩散,和远隔部位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产生特异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信息 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 物质 神经活动 神经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扩布性抑制与偏头痛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凤鹏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75-176,180,共3页
关键词 扩布性抑制 皮层 偏头痛 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电活动 胶质细胞 去极化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