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己二酮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及其p75神经营养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清君 张艳淑 +4 位作者 刘强 段化伟 陈泓 何凤生 郑玉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研究正己烷代谢产物2,5-己二酮(2,5-HD)对雪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坐骨神经进行雪旺细胞原代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和Thy-1.1抗体进行细胞纯化。采用免疫荧光法... 目的研究正己烷代谢产物2,5-己二酮(2,5-HD)对雪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坐骨神经进行雪旺细胞原代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和Thy-1.1抗体进行细胞纯化。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2,5-HD不同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雪旺细胞NGF及其p75NTR表达水平的变化,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5-HD 5~40 mmol·L^(-1)染毒24 h可以促进雪旺细胞NGF及其p75NTR的表达,呈浓度-效应关系;2,5-HD 10.0 mmol·L^(-1)染毒1~48 h,NGF及其p75NTR表达水平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2,5-HD可以促进雪旺细胞NGF及其p75NTR的表达,这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为使用NGF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己二酮 雪旺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 p75神经营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3(IL-13)和白介素-18(IL-18)调节支气管哮喘大鼠神经生长因子mRNA(NGF mR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廖翎帆 陈文 +2 位作者 代继宏 周远大 何海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IL-13和IL-18对支气管哮喘大鼠神经生长因子mRNA(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哮喘模型,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NGF mRNA的基础水平,并观察予以IL-18和IL-13干预后... 目的:初步探讨IL-13和IL-18对支气管哮喘大鼠神经生长因子mRNA(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哮喘模型,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NGF mRNA的基础水平,并观察予以IL-18和IL-13干预后NGF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哮喘大鼠脾淋巴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具有表达NGF mRNA的功能,并在ConA刺激下呈时间依赖性增强。空白对照组培养脾淋巴细胞0、12、24、48h时基础NGF mRNA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IL-13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基础NGF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IL-13组NGF mRNA表达相对值逐渐升高,并且至12h后分别显著高于各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P<0.01)(表1)。同时随着IL-13干预浓度的依次增高,NGF mRNA表达相对值逐渐升高,并且分别与前一梯度低浓度处理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IL-18干预浓度的依次增高,NGF mRNA表达相对值却逐渐降低。结论:在哮喘中Th2类细胞因子IL-13可上调淋巴细胞NGF mRNA表达,Th1类细胞因子IL-18可下调淋巴细胞NGF mRNA表达,两者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Th1/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失衡可能通过调控NGF mRNA表达间接促进其诱导神经源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神经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3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蔡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42)和电针组(n=42)。观察局灶性脑缺血1 h后再灌注2 h、12 h、24h、3 d、7 d、14 d、21 d共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VEGFR-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12 h、24 h,电针组VEGFR-2 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 d也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BDNF蛋白在再灌注后2 h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3 d后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现增加幅度降低的趋势。结论电针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R-2 mRNA、BDNF蛋白的表达;神经血管因子可能是神经发生与血管生成联系与作用的分子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神经血管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和托吡酯对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彦 朱凤莲 郭学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1,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红藻氨酸(KA)致痫大鼠海马caspase-3表达情况,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托吡酯(TPM)对KA致痫大鼠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日龄25—35天健康大鼠随机分成4组(n=15只):A组(正常NS对照组),B组(KA致痫模型对照组),C组(TPM... 目的:观察红藻氨酸(KA)致痫大鼠海马caspase-3表达情况,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托吡酯(TPM)对KA致痫大鼠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日龄25—35天健康大鼠随机分成4组(n=15只):A组(正常NS对照组),B组(KA致痫模型对照组),C组(TPM治疗组),D组(TPM和NGF联合治疗组)。分别于KA注射后第1d,3d,7d将各组动物处死5只,常规方法灌注固定,制作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情况,HPIAS-2000显微图像定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PM和NGF联合治疗组(D组)大鼠海马caspase-3阳性神经元计数和平均光密度值与B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表达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TPM治疗组(C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表达亦均有明显减少,并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PM能抑制癫痫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与NGF联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caspase-3 神经生长因子 托吡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和Caspase-3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悦 张金嵩 朱子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出生1周的豚鼠3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实验组20只。实验组右眼为遮盖眼,通过单眼遮盖法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左眼为自身对照眼,正常对...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出生1周的豚鼠3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实验组20只。实验组右眼为遮盖眼,通过单眼遮盖法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左眼为自身对照眼,正常对照组取双侧眼球。检影验光检测屈光度,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p75NTR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视网膜p75NTR mRNA的变化,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束,遮盖眼屈光度加深、眼轴长度延长,可见凋亡细胞核。正常对照眼与自身对照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视网膜外核层及内核层几乎无p75NTR、Caspase-3阳性染色,无凋亡细胞。遮盖眼视网膜可见p75NTR、Caspase-3阳性表达、p75NTR mRNA增加和凋亡细胞。结论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p75NTR和Caspase-3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CASPASE-3 细胞凋亡 形觉剥夺性近视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秋琼 刘金华 +2 位作者 唐秀武 杜秀娟 雷丹青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研究,观察蛇毒神经生长因子(venom nerve growthfactor,vNGF)在鼠视神经横断伤后对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研究,观察蛇毒神经生长因子(venom nerve growthfactor,vNGF)在鼠视神经横断伤后对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对照组、实验治疗组。各组右眼制作视神经横断伤模型,实验治疗组向玻璃体腔内注入0.8 g.L^-1vNGF 0.025 mL,实验对照组向玻璃体腔内注入0.025 mL平衡盐液。左眼未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损伤后7 d、14 d取材,应用病理图像分析计数RGC及观察大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进行GAP-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光镜下,伤后7-14 d,实验治疗组大鼠RGC数目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2组均比正常对照组RGC数目下降,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实验治疗组7 d时GAP-43表达明显,14 d时稍减弱;实验对照组7 d时有GAP-43表达,但较实验治疗组弱,到14 d时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在视神经横断伤后,vNGF能增加并延长GAP-43的表达强度,提高RGC的存活数量,对RGC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生长相关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GAP-43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石胜良 张跃龄 +3 位作者 陈仕检 毕桂南 黎彬如 刘唐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2期1104-110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蛇毒神经生长因子(vN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体重220~28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vNGF组(再分为25U、50U、100U3个剂量组)。所有大鼠侧脑室注药7d后处死。大鼠模型分别观察:按Longa... 目的探讨蛇毒神经生长因子(vN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体重220~28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vNGF组(再分为25U、50U、100U3个剂量组)。所有大鼠侧脑室注药7d后处死。大鼠模型分别观察:按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GAP-43的表达。结果神经功能评分: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其余各组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vNGF组大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除假手术组外各组GAP-43均有表达。vNGF组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vNGF组25U组GAP-43表达增加,50U组表达继续增高,100U组表达最高。结论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NGF能增强GAP-43的表达,对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细胞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小脑不同区域神经营养素-4及其受体的表达特征与定位研究
8
作者 刘珊珊 杜晓华 +2 位作者 刘霞 吴亚娟 郑丽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2-860,共9页
神经营养素-4(NT-4)及其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NTRK2)在小脑神经元存活、生长以及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NT-4和NTRK2在牦牛高原低氧适应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高原牦牛(Bos grunniens)和平原黄牛(Bos taurus)小脑为研究对象,... 神经营养素-4(NT-4)及其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NTRK2)在小脑神经元存活、生长以及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NT-4和NTRK2在牦牛高原低氧适应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高原牦牛(Bos grunniens)和平原黄牛(Bos taurus)小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B)、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IHC)对NT-4和NTRK2在牦牛与黄牛小脑不同区域中的表达分布进行分析。qRT-PCR和WB结果表明,NT-4基因和蛋白在牦牛小脑半球皮质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NTRK2基因和蛋白在牦牛小脑蚓部皮质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与黄牛相比,牦牛NT-4蛋白在小脑各区域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牦牛NTRK2蛋白在蚓部髓质和小脑半球髓质中的表达量低于黄牛或无差异,其余区域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IHC结果显示,NT-4和NTRK2蛋白阳性表达特征基本一致,皮质区主要分布于分子层的篮状细胞、浦肯野细胞层以及颗粒细胞层,而髓质区则散在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神经纤维中。由上述结果可知,NT-4和NTRK2在小脑各区域的表达差异可能与其参与脑组织生理功能以及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有关。在低氧环境下,NT-4和NTRK2通过上调激活相关通路以发挥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进而保护脑组织免受低氧损伤。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牦牛脑组织低氧适应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神经营养素-4 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基因修饰脊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存活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燕青 曾园山 +2 位作者 曾湘 丁英 李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7-581,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TrkC)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红核和背核受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临床...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TrkC)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红核和背核受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含有NT-3-SCs和TrkC-MSCs的PLGA高分子支架移植到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在术后第67天,取其大脑和脊髓进行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CI处SCs和MSCs的存活及其外源性基因的表达,并计算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中脑红核和L1脊髓背核的神经元数量。结果:2个月后,可见SCI处有移植的SCs和MSCs,其中转染的外源性基因NT-3和TrkC可在移植细胞内表达。NT-3-SCs+TrkC-MSCs移植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中脑红核和L1脊髓背核的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NT-3基因修饰SCs和TrkC基因修饰MSCs联合移植能够促进全横断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中脑红核和脊髓背核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雪旺细胞 神经营养素-3 神经营养素-3受体 脊髓损伤 大脑皮质 红核 背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嗅鞘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军 孙天胜 +3 位作者 王献章 任继鑫 张立仁 陈迎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7-151,i0002,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转染嗅鞘细胞(OEG)移植对急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将自行构建的质粒pEGFP-NT3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导入体外培养的嗅鞘细胞,并移植入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体内,连续观察12周,与接受单纯OEG、空白质粒...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转染嗅鞘细胞(OEG)移植对急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将自行构建的质粒pEGFP-NT3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导入体外培养的嗅鞘细胞,并移植入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体内,连续观察12周,与接受单纯OEG、空白质粒转染OEG移植的脊髓损伤大鼠进行比较。结果:移植转染pEGFP-NT3后的OEG能在体内长期存活,表达NT-3基因,与对照组比较能更好地促进脊髓损伤区轴突的再生和后肢功能的恢复。结论:OEG是脊髓损伤基因治疗较好的受体细胞。转染NT-3基因的OEG移植后可以在体内较长时间存活,能明显促进急性脊髓损伤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功能恢复,为基因修饰嗅鞘细胞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基因治疗 神经营养素-3 嗅鞘细胞 再生 非病毒载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神经营养素-3基因转染施万细胞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家松 曾园山 +4 位作者 黄文林 刘然义 吴立志 胡金家 李海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4-307,F004,共5页
【目的】构建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转染的施万细胞。【方法】NT-3基因重组腺病毒(AdvNT-3)扩增、纯化和测定后,转染体外培养的施万细胞(SCs)。用免疫细胞化学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NT-3基因转染SCs的NT-3表达及培养液中NT-3的含量。【... 【目的】构建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转染的施万细胞。【方法】NT-3基因重组腺病毒(AdvNT-3)扩增、纯化和测定后,转染体外培养的施万细胞(SCs)。用免疫细胞化学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NT-3基因转染SCs的NT-3表达及培养液中NT-3的含量。【结果】实验中获得的AdvNT-3中外源基因序列与大鼠NT-3的DNA序列完全一致,与未基因转染SCs相比,NT-3基因转染SCs的NT-3阳性增强,培养液中NT-3含量增高。【结论】通过腺病毒介导可以获得NT-3过量表达的基因转染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介导 神经营养素-3 基因转染 施万细胞 NT-3 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2,5-己二酮中毒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强 刘清君 +2 位作者 鱼涛 何凤生 郑玉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观察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mNGF)对2 ,5 己二酮中毒大鼠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 2 ,5 己二酮 4 5 0mg·kg- 1·d- 1ig染毒 ,通过对姿势、步态、前后肢肌力的体征评分、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测定和神... 目的 观察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mNGF)对2 ,5 己二酮中毒大鼠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 2 ,5 己二酮 4 5 0mg·kg- 1·d- 1ig染毒 ,通过对姿势、步态、前后肢肌力的体征评分、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测定和神经病理检查 ,证实制成 2 ,5 己二酮中毒大鼠周围神经病模型 ,而后将相同周围神经体征评分的中毒大鼠 2 6只随机分为mNGF治疗组与染毒未治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染毒组大鼠于染毒 2 5d体征评分显示 ,中度与重度周围神经损伤者约占总数的 92 % ;坐骨神经MNCV比对照组明显减慢 ;神经病理检查发现 ,胫神经部分神经纤维轴索变性。经mNGF 30 μg·kg- 1·d- 1im治疗 2 1d后 ,治疗组大鼠的姿势、步态与前后肢肌力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染毒未治组。结论 mNGF能显著加速 2 ,5 己二酮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恢复 ,为临床应用mNGF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2 5-己二酮 中毒性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噪声性听神经损伤后耳蜗内人神经营养素-3基因重组腺病毒的表达与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伟 孙建军 +3 位作者 缪东生 常英展 江平 姜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含有人神经营养素-3(human neurotrophin-3,hNT-3)的重组腺病毒(Ad-NT3)在稳态噪声性听神经损伤后耳蜗内的表达。方法30只听力正常豚鼠暴露于稳态强噪声(130 dB SPL×5 h),3天后经鼓阶外淋巴腔内导入目的基因,24只注射Ad-NT... 目的观察含有人神经营养素-3(human neurotrophin-3,hNT-3)的重组腺病毒(Ad-NT3)在稳态噪声性听神经损伤后耳蜗内的表达。方法30只听力正常豚鼠暴露于稳态强噪声(130 dB SPL×5 h),3天后经鼓阶外淋巴腔内导入目的基因,24只注射Ad-NT3,6只注射人工外淋巴液作为对照。分别于基因导入后第11、28、56天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Ad-NT3在耳蜗内的转染。结果基因导入后第11天可见Ad-NT3在耳蜗内成功转染,耳蜗各回均有表达,表达强度在各回基本相等;第28天仍可见Ad-NT3在耳蜗内表达,蜗轴区表达最强,但较第11天表达减弱;56天时未见表达。结论NT-3重组腺病毒能在稳态噪声性听神经损伤后耳蜗内实现高效表达,表达可以持续相当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耳蜗 感音神经性聋 腺病毒 神经营养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磊 孙沫逸 +3 位作者 杨耀武 程晓兵 侯锐 卢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ACC)的表达情况 ,探讨NT -3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以 3 2例ACC、7例正常腮腺及 3例腺泡细胞癌标本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T -3进行检测。结果 :NT -3在正常腮...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ACC)的表达情况 ,探讨NT -3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以 3 2例ACC、7例正常腮腺及 3例腺泡细胞癌标本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T -3进行检测。结果 :NT -3在正常腮腺的导管细胞表达为阳性 ;在腺泡细胞癌为阴性 ;在ACC病例中的阳性率为 93 .8% ( 3 0 /3 2 )。按病理学表现分组时 ,存在嗜神经现象组的NT -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 (P <0 .0 5 )。存在嗜神经现象组的大部分切片中神经束普遍较相应的正常腮腺组织或腺泡细胞癌密集 ,且有 4例ACC可见沿神经周分布的肿瘤细胞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远离神经者。结论 :NT -3可能作为ACC嗜神经侵袭的生物学标志。ACC中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 腺样囊性癌 神经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卵巢切除小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 3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9
15
作者 聂伟 张永祥 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 为确定雌激素可能具有的神经营养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卵巢未切除对照组相比 ,小鼠卵巢切除 10周后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给予 17β 雌二醇 (2 .4或 4 .8μ... 目的 为确定雌激素可能具有的神经营养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卵巢未切除对照组相比 ,小鼠卵巢切除 10周后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给予 17β 雌二醇 (2 .4或 4 .8μg·d- 1,sc ,连续 12周 )替代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P <0 .0 1)。但卵巢切除及 17β 雌二醇替代对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 3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海马内BDNF表达水平的改变与雌激素缺乏具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对调节海马内BDNF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术 17Β-雌二醇 小鼠 海马 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杨 高玉亭 苗宇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其中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大鼠建立Allens’重力打击SCI模型。按每日1 mL/kg剂量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丹参注射液,连续给药14 d。伤后1、3、7及14 d时采用联合行为评分法(combine behavioral score,CBS)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14 d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脊髓组织BDNF和IGF-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CBS评分升高,并随损伤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至伤后14 d,治疗组大鼠的CBS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0);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BDNF和IGF-1的阳性细胞数和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通过调节BDNF和IGF-1的表达促进脊髓的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丹参注射液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冉 段淑荣 +4 位作者 王慧慧 滕文丽 王德生 戚基萍 王海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60-256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剖解22例脑梗死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分别从梗死侧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取材(避开梗死...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剖解22例脑梗死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分别从梗死侧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取材(避开梗死灶坏死脑组织),以5例正常脑组织相应部位的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TGF-β及VEGF表达的变化及其规律。实验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TGF-β阳性细胞于缺血4.5~10h开始增多〔(2.36±0.3)个/HP〕,缺血24~70h达高峰〔(9.1±1.5)个/HP〕,72~96h之后开始下降〔(4.6±1.7)个/HP〕,至缺血120~144h仍有较多阳性细胞〔(1.8±0.3)个/HP〕。对照组有少量TGF-β阳性细胞表达〔(1.1±0.2)个/HP〕;(2)VEGF阳性细胞于缺血4.5~10h开始增多〔(20.9±9.0)个/HP〕,缺血24~70h达高峰〔(48.9±3.4)个/HP〕,72~96h之后开始下降〔(38.5±6.2)个/HP〕,至缺血120~144h仍有少量阳性细胞〔(16.1±6.0)个/HP〕。对照组无VEGF阳性细胞表达。结论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TGF-β及VEGF表达增高,并且二者在表达时间上具有相关性,对脑梗死后神经损伤可能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梗死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爆震伤大鼠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菌毛素-1的变化及其与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潘建光 张雷 +3 位作者 文文 胡群 柳德灵 赖国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一级肺爆震伤大鼠早期(<48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菌毛素-1(NRP-1)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异径三通管道和定压气动型模拟爆破装置制作大鼠肺爆震伤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和爆震... 目的探讨一级肺爆震伤大鼠早期(<48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菌毛素-1(NRP-1)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异径三通管道和定压气动型模拟爆破装置制作大鼠肺爆震伤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和爆震(B)组,其中爆震组包括爆震后1h(B1h)组、爆震后6h(B6h)组、爆震后24h(B24h)组、爆震后48h(B48h)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VEGF、NRP-1浓度,并进行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B组血清、肺组织NRP-1浓度增高(P<0.01),肺组织VEGF浓度下降(P<0.05);其中B6h组血清和肺组织NRP-1浓度最高,肺组织VEGF浓度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肺爆震伤大鼠肺损伤评分与肺组织NRP-1浓度呈正相关(r=0.429,P=0.014),B6h组肺损伤评分与肺组织VEGF浓度呈负相关(r=–0.769,P=0.013),B48h组肺损伤评分与血清VEGF浓度呈正相关(r=0.777,P=0.012),肺组织湿/干重比值与血清VEGF浓度呈正相关(r=0.687,P=0.030)。肺爆震伤基本病理改变则包括肺间质血管断裂、肺泡腔内出血、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损伤,或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肺爆震伤大鼠早期肺组织和血清NRP-1、VEGF浓度随时间变化,并与肺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肺损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菌毛素-1 模型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对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永全 蒋明 孙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29-332,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glutamate,Glu)致豚鼠耳蜗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兴奋毒性损伤后,耳蜗局部应用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对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复合动作电位(CAP)反应阈的影响。方法28只豚鼠左耳安置圆窗电极检测CA... 目的观察谷氨酸(glutamate,Glu)致豚鼠耳蜗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兴奋毒性损伤后,耳蜗局部应用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对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复合动作电位(CAP)反应阈的影响。方法28只豚鼠左耳安置圆窗电极检测CAP的变化。然后分为NT-3组(实验组5只)、Glu组(实验对照组8只)、Hank’s液组(HBSS组)(正常对照组5只)、Blank组(空白对照组10只),前三组分别在药物灌注术后1天及4周测CAP反应阈,术后4周处死,Blank组术后1天测CAP反应阈后处死,观察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NT-3组、Glu组术后1天CAP反应阈明显增高,NT-3组术后4周CAP反应阈明显降低,与HBSS组及Blank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4周NT-3组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的减少幅度明显小于Glu组(P<0.01),NT-3组与HBSS组和Blank组相比细胞数有显著差异(P<0.01)。HBSS组与Blank组相比,细胞数、CAP反应阈和组织学改变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外淋巴腔灌注谷氨酸能导致豚鼠耳蜗CAP反应阈提高和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死亡。耳蜗兴奋性损伤发生后60分钟,局部应用NT-3(15μgml)可减轻谷氨酸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兴奋性毒性损伤,提示NT-3可用于神经性耳聋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3 谷氨酸 螺旋神经 耳蜗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神经营养因子-3及其受体TrkC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潘璠 于天源 +7 位作者 吴剑聪 高玉峰 鲁梦倩 李小琴 于跃 耿楠 冼思彤 张林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神经生长因子-3及其受体Trk C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背根神经节(DRG)中NT-3与Trk C表达情况。结果:模...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神经生长因子-3及其受体Trk C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背根神经节(DRG)中NT-3与Trk C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的大鼠行为学检测表明,造模后大鼠的感觉功能显著下降(P<0.05),电针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5),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电针组的NT-3与Trk C表达显著升高(P<0.05),第20天时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NT-3分泌显著增多(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通过提高NT-3与Trk C的表达,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3 酪氨酸激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