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酪氨酸激酶受体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艾坤 张泓 +3 位作者 匡静之 张雨辰 李景兴 鲍秋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8-95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 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 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起按组电针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分别施以7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取脊髓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NGF及其受体Trk A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7天后,脊髓组织中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均提高,而且针刺穴位组效果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点组。结论:电针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可显著提高脊髓组织中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提高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而达到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恢复膀胱功能活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在脑缺血大鼠各脑区的表达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卞雷斯 刘振国 王文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46-74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在大脑各区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急性缺血不同时间脑区Trk阳性神经元的动态改变。结果正常脑组...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在大脑各区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急性缺血不同时间脑区Trk阳性神经元的动态改变。结果正常脑组织中Trk受体广泛表达,缺血后梗死中心Trk表达急剧下降,1 d后完全消失;而半暗带及海马DG区Trk阳性神经元自缺血6 h开始显著增多(P<0.05),持续整个缺血期。海马CA1区于缺血1 d后Trk表达开始缓慢升高;缺血侧的其他脑区及对侧非缺血脑区也有Trk表达升高。结论缺血损伤可诱导脑内Trk受体表达广泛增加,与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营养因子 肌球蛋白受体激酶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中酪氨酸激酶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3
作者 张继红 郑迎春 +4 位作者 马瑀 王韫秀 张君严 佟海侠 张锦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中酪氨酸激酶受体(TrkA,Trk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51例NB肿瘤中TrkA,TrkB及VEGFmRNA的表达。结果TrkA的表达在低分期组明显...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中酪氨酸激酶受体(TrkA,Trk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51例NB肿瘤中TrkA,TrkB及VEGFmRNA的表达。结果TrkA的表达在低分期组明显大于高分期组(P<0.01),而VEGF的表达在低分期组明显小于高分期组(P<0.05),它们的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37,P<0.01),并与患者2年存活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TrkB的表达在高分期组均明显大于低分期组(P<0.01),与VEGF的表达存在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342,P<0.05),也与患者2年存活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TrkA基因在预后较好的NB瘤中表达量高,TrkB与VEGF基因在预后差的NB瘤中表达量高;TrkA与VEGF基因表达成负相关,TrkB与VEGF基因表达成正相关。TrkA,TrkB与VEGF这3种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对NB肿瘤的分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酪氨酸激酶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信号介导脑缺血诱发的痛觉过敏 被引量:3
4
作者 金博文 李东娜 +2 位作者 庄朋伟 郭虹 张艳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63-2669,共7页
目的基于丘脑BDNF信号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脑卒中痛觉过敏的病理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运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热板法测定大鼠热痛阈,设置假手术组(SHAM),筛选术后3 d出现痛觉过敏的大... 目的基于丘脑BDNF信号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脑卒中痛觉过敏的病理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运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热板法测定大鼠热痛阈,设置假手术组(SHAM),筛选术后3 d出现痛觉过敏的大鼠为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组(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运用TTC染色,HE染色、尼氏染色和Neun免疫组化染色确认大鼠丘脑损伤,运用免疫荧光检测丘脑小胶质细胞活化与BDNF表达情况,运用Western blot检测丘脑BDNF、TrkB、GABAA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热痛阈显著降低,TTC染色丘脑出现梗死区域,丘脑VPL区出现病理损伤,尼氏体数量减少,Neun阳性表达降低,小胶质细胞数量和BDNF表达增加,且小胶质细胞与BDNF存在共表达,丘脑BDNF、Trkb蛋白表达量升高,GABAAR蛋白表达量降低。结论脑缺血损伤可诱发痛觉过敏症状的发生,发病率可达30%左右,丘脑小胶质细胞激活伴随的BDNF⁃Trkb信号在介导脑卒中后痛觉过敏的病理进展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后中枢性疼痛 丘脑 痛觉过敏 小胶质细胞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农晓琳 夏勇 +6 位作者 杨亦萍 卿海云 李佳荃 黎燕宁 曹阳 李昊 陈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24,42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A、VEGFR2与SACC侵袭转移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TrkA、VEGFR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7.23%(41/47例)和85.1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有复发/转移的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A和VEGFR2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未复发/转移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VEGFR2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MVD在神经侵袭组为25.14±2.83,在无神经侵袭组为18.81±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复发/转移组为26.58±2.38,未复发/转移组为19.06±1.39(P<0.05)。结论 TrkA、VEGFR2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复发转移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该2种受体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推测TrkA、VEGFR2可以作为评价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涎腺腺样囊性癌 神经侵袭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蛋鸡卵巢上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瞿长伟 普少瑕 李春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以83日龄性未成熟和230日龄性成熟蛋鸡各5只为试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在蛋鸡卵巢和等级前卵泡上的表达定位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 以83日龄性未成熟和230日龄性成熟蛋鸡各5只为试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在蛋鸡卵巢和等级前卵泡上的表达定位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83日龄性未成熟蛋鸡卵巢上均未发现NGF及其受体TrkA和p75阳性表达细胞,但在230日龄等级前卵泡的膜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发现有其阳性细胞表达。NGF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在230日龄蛋鸡小黄卵泡(SYF)上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各自在小白卵泡(SWF)和大白卵泡(LWF)上的表达量。此外,230日龄蛋鸡血清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都显著高于83日龄蛋鸡。综上所述,NGF可能在蛋鸡等级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卵过程中起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NGF) 酪氨酸激酶(TrkA) 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 等级前卵泡 雌激素 孕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缓解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被引量:7
7
作者 潘冰冰 丁惠娟 +3 位作者 程智刚 宋宗斌 肖丹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8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8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单次腹腔注射柠檬酸钠溶液10 mL/kg;模型组(M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 mg/kg;干预组(T组),单次腹腔注射STZ 65mg/kg建立模型,且在造模后第1,3,7,10天分别单次腹腔注射抗VEGF抗体10 mg/kg。C组和M组分别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钠溶液。注射STZ前1 d(基础值)、注射STZ后第1,3,7,14天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注射STZ前1 d、注射STZ后第1,3,5,7,10,14天分别测定大鼠体重及后足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应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腰段脊髓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 protein kinase B,p-Akt)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蛋白表达。结果:注射STZ后,M组及T组大鼠与C组大鼠各时间点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大鼠体重增加(P<0.01)。与C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M组及T组大鼠空腹血糖升高(P<0.01)。3组大鼠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足底皮肤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PWTL)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M组(第3,5,7,10,14天)及T组(第5,7,10,14天)PWMT和PWTL降低(P<0.01)。与M组比较,T组大鼠第10和14天PWMT和PWTL升高(P<0.01或P<0.05)。与C组比较,M组和T组大鼠脊髓p-Akt和TRPV1表达升高(P<0.01);与M组比较,T组大鼠p-Akt和TRPV1表达降低(P<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TRPV1的表达参与大鼠DPNP,抗VEGF治疗可能成为DPNP治疗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 磷酸化蛋白激酶B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冰 马天宇 马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6-551,共6页
骨折的愈合一直是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仍有10%的骨折患者存在骨折愈合不良或骨不连等情况。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本文就NGF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NGF能促进骨折断... 骨折的愈合一直是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仍有10%的骨折患者存在骨折愈合不良或骨不连等情况。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本文就NGF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NGF能促进骨折断端的血管再生和神经纤维长入,对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有重要作用,新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NGF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骨折愈合过程是复杂的,NGF促进骨折愈合可能是通过多种机制,不应仅局限于单方面的机制研究。对NGF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促进骨折愈合尤其是治疗骨不连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骨折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和2可用于区分肺鳞状细胞癌和非鳞状细胞癌
9
作者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2-762,共1页
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的区分对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已有一些免疫标记物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亚型的鉴别诊断中。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 神经营养性 肺鳞状细胞癌 受体1 非小细胞肺癌 神经生长因子 组织学类型 组织学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因子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神经调节蛋白1表达和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中力 李浪 +1 位作者 桂春 杨华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形成蛋白1(Ang-1)和Ang-2对人源性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的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和NRG-1β分泌的影响。方法培养HCMEC至4~5代,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将其分为正常组、VEGF处理组、An...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形成蛋白1(Ang-1)和Ang-2对人源性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的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和NRG-1β分泌的影响。方法培养HCMEC至4~5代,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将其分为正常组、VEGF处理组、Ang-1处理组和Ang-2处理组,与HCMEC共孵育24h,收集细胞和培养液,用蛋白印迹法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NRG-1蛋白表达和NRG-1β分泌。蛋白印迹法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2、ErbB3和ErbB4)蛋白表达。结果ErbB2、ErbB3和ErbB4均表达于HCMEC。与正常组比较,VEGF处理组和Ang-1处理组NRG-1[(1.44±0.05)、(1.18±0.04)vs(1.05±0.06)]表达和NRG-1β[(534.07±6.89)ng/L、(505.19±22.82)ng/L vs(380.71±14.96)ng/L]分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2处理组NRG-1表达和NRG-1β分泌显著降低(P〈0.05)。结论VEGF和Ang-1显著增加HCMEC的NRG-1表达和NRG-1β分泌,Ang-2显著减少HCMEC的NRG-1表达和NRG-1β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 神经调节蛋白1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素受体降解蛋白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康 张志 +5 位作者 刘昌玲 曹雯娟 刘志河 陈宾 汤文彬 李孝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3-1009,共7页
目的探讨E3连接酶神经调节素受体降解蛋白1(neuregulin receptor degradation protein 1,Nrdp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混合剂、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E3连接酶神经调节素受体降解蛋白1(neuregulin receptor degradation protein 1,Nrdp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混合剂、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诱导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为M1型巨噬细胞(简称M1)和M2型巨噬细胞(简称M2);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1表面标记蛋白CD11c、特异性分泌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 synthase, iNOS)及M2表面标记蛋白CD206、特异性分泌物——精氨酸酶1(arginine1,Arg1)的表达。转染siRNA-Nrdp1 24 h, Western blot检测Nrdp1表达;建立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按添加的诱导剂不同,分为LPS组(LPS及IFN-γ共同诱导)、LPS-NC组(siRNA阴性Nrdp1无关序列对照组)、LPS-siRNA-Nrdp1组(转染siRNA-Nrdp1质粒)及对应的IL-13组、IL-13-NC组、IL-13-siRNA-Nrdp1组;培养8、12、24 h, CCK-8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TGF-β1)、Ⅰ型前胶原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检验。结果 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M1表面标记蛋白CD11c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3诱导的巨噬细胞中,M2表面标记蛋白CD206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诱导组(P<0.05);LPS组M1特异性分泌物iNOS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IL-13组(P<0.01);IL-13组M2型特异性分泌物Arg1显著高于对照组及LPS组(P<0.01)。siRNA-Nrdp1干扰巨噬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干扰组(siRNA-Nrdp1组)Nrdp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及阴性对照组(P<0.01)。共培养24 h后,CCK-8检测结果显示,IL-13-siRNA-Nrdp1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数量明显低于IL-13组及IL-13-NC组(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IL-13-siRNA-Nrdp1组TGF-β1含量明显低于IL-13组及IL-13-NC组(P<0.01),IL-13-siRNA-Nrdp1组Ⅰ型前胶原含量明显低于IL-13组(P<0.01)。结论通过siRNA干扰Nrdp1合成,影响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可抑制M2型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共培养体系中成纤维细胞TGF-β1及Ⅰ型前胶原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极化 神经调节素受体降解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型前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诱导的心梗后大鼠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碧蕾 金虹 +2 位作者 韩熙琼 夏扬 刘乃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764,共7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运动诱发的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选取12只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只开胸穿线不结扎;余下大鼠永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运动诱发的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选取12只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只开胸穿线不结扎;余下大鼠永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随机分为心梗安静组(MIC)、心梗+运动组(MIE)、心梗+运动+BDNF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原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 B)阻滞剂K252a腹腔注射组(MIEK),每组12只。术后1周尾静脉采血、心彩超检查后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训练,训练结束行心彩超检查后腹腔麻醉取材,ELISA检测血清BDNF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心肌梗死周围区BDNF表达及心肌血管密度,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肌BDNF m RNA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rk 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运动促进梗死周围区BDNF m RNA(P<0.01)和蛋白(P<0.01)表达,同时诱导Trk B磷酸化(P<0.01),用K252a阻断BDNF受体可抑制Trk B激活(P<0.01),同时逆转运动诱发的心肌血管生成(P<0.01)和心功能改善(P<0.05);大鼠血清BDNF水平与心肌血管密度(r=0.501,P=0.007)、心脏EF值(r=0.611,P=0.002)呈正相关,血清BDNF运动前后变化幅度与其EF值变化呈正相关(r=0.498,P=0.015)。结论:BDNF在心梗后运动诱发的心肌血管生成效应中发挥重要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心肌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江东 于建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5,共5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是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在结构上与神经生长因子相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类型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护和再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变及神经...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是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在结构上与神经生长因子相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类型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护和再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变及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神经生长因子 合成酶激酶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蛋白1-ErbB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郭汝金 敖丽娟 +1 位作者 李咏梅 陈茉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9-684,共6页
神经调节蛋白(neuregulin,NRG)在细胞的生存,迁移以及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激活称为ErbBs蛋白的受体酪氨酸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经典成员)进行一系列的信号转导.有四种ErbB受体:EGFR(ErbB 1/HER1),ErbB2(neu/HER2)... 神经调节蛋白(neuregulin,NRG)在细胞的生存,迁移以及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激活称为ErbBs蛋白的受体酪氨酸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经典成员)进行一系列的信号转导.有四种ErbB受体:EGFR(ErbB 1/HER1),ErbB2(neu/HER2),ErbB3/HER3,和ErbB4/HER4..神经调节蛋白通过编码基因不同分为神经调节蛋白1-4:NRG1,NRG2,NRG3,和NRG4[1].其中NRG1已经得到大量研究,而NRG2,NRG3,NGR4的功能研究甚少.NRG1-ErbB信号通路在神经发育,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以及癌症,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RG1-ErbB信号通路机制的更广泛研究将有助于为大量的临床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现就近几年来对NRG1-ErbB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 信号通路机制 细胞增殖分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rbB受体 神经发育异常 受体酪氨酸激酶 临床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与TrkA受体在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何萍 潮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神经生长因子(NGF)因其在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以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到广泛研究。它分布于机体的各处,根据所结合受体发挥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TrkA)是其高亲和力受体,诸多研究表明NGF在与其结合后,根据... 神经生长因子(NGF)因其在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以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到广泛研究。它分布于机体的各处,根据所结合受体发挥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TrkA)是其高亲和力受体,诸多研究表明NGF在与其结合后,根据其下游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不同作用。NGF与其结合后还对体内发生的其他信号转导通路有交叉影响作用。本文从不同的疾病症状对NGF与TrkA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从而探讨NGF/TrkA信号通路在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 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受体 低亲和力神经营养因子p75受体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对体外大鼠皮质神经元突起长度及微管相关蛋白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鄢黎 周晓雯 +2 位作者 周星 赖永长 罗焕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酸(RH)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DMEM/F12+0.4%B27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神经元。神经元细胞加入RH 2,4和8... 目的研究大黄酸(RH)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DMEM/F12+0.4%B27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神经元。神经元细胞加入RH 2,4和8μmol·L-1作用72 h,计算神经元平均突起长度;或分别同时加入Trk受体拮抗剂K252a 50 nmol·L-1和PI3K抑制剂LY294002 10μmol·L-1测量神经元平均突起长度。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MAP2 mRNA表达。结果 NSE及MAP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细胞呈阳性反应,所培养的细胞90%以上为神经元。MTT和LDH检测结果表明,与溶媒对照组相比,RH2,4和8μmol·L-1能明显提高神经元存活率(P<0.01);平均突起长度明显增加(P<0.01)。与RH8μmol·L-1组相比,同时加入K252a 50 nmol·L-1或LY294002 10μmol·L-1,平均突起长度明显缩短(P<0.01)。与溶媒对照组相比,RH 2,4和8μmol·L-1组MAP2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RH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能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和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RH神经营养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激活Trk受体,继而激活Ras/PI3K/PKB通路而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神经营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受体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联合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协同增强心肌血管生成效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碧蕾 夏宝妹 +1 位作者 金虹 王锦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6-475,共10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有氧运动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生成、改善心功能的协同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实验中,利用平行板流动小室建立12 dyn/cm2的层流剪切力(laminar shear stress,...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有氧运动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生成、改善心功能的协同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实验中,利用平行板流动小室建立12 dyn/cm2的层流剪切力(laminar shear stress,LSS)以模拟运动对血管壁的生理效应。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非循环流体、循环流体、循环流体加人重组BDNF蛋白(50 ng/mL)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BDNF高亲和力受体TrkB及其下游Akt通路磷酸化水平,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动物实验中,60只12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组(MIC)、心肌梗死+BDNF组(MICB)、心肌梗死+运动组(MIE)、心肌梗死+运动+BDNF组(MIEB);造模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进行心彩超检查,随后开始为期4周的有氧运动训练,MIEB组大鼠在运动前10 min尾静脉注射人重组BDNF蛋白(0.4μg/kg),MICB组仅注射等量BDNF;训练结束行心彩超检查后腹腔麻醉取材,免疫组化检测心肌梗死周围区血管密度。结果:循环流体产生的LSS可诱发HUVEC中BDNF蛋白表达增加,TrkB及其下游Akt通路磷酸化程度持续增强,循环流体中BDNF水平随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非循环流体产生的LSS可诱发HUVEC上BDNF蛋白表达增加,但TrkB及其下游Akt通路均处于未激活状态。增加循环流体中BDNF浓度可提高TrkB及其下游Akt通路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HUVEC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心肌梗死大鼠有氧运动结合尾静脉注射BDNF较单纯注射BDNF和单纯运动组大鼠心肌血管密度显著增高、心功能改善。结论:运动通过LSS以BDNF浓度依赖性模式诱发HUVEC上TrkB持续磷酸化并激活其下游Akt信号通路,提高细胞迁移及小管形成能力;外源性补充BDNF可协同有氧训练强化运动的促心肌血管生成效应,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 层流剪切力 血管生成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GF/TrkA通路探究大黄素对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影响
18
作者 吕昌迎 边俊莉 李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分析大黄素对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应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诱导其神经分化,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低浓度组(30 mmol/L)、大黄素高浓度组(90 mmol/L)、大黄素高浓度+GW441756... 目的:分析大黄素对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应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诱导其神经分化,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低浓度组(30 mmol/L)、大黄素高浓度组(90 mmol/L)、大黄素高浓度+GW441756组(90 mmol/L+6.3μmol/L),除对照组外,对其余各组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CCK-8法测定PC12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LDH释放、SOD、MDA、IL-1β、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PC12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kA)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C12细胞活性、SOD水平、NGF、p-TrkA/TrkA降低(P<0.05),LDH释放、凋亡率、MDA、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低浓度组、大黄素高浓度组PC12细胞活性、SOD水平、NGF、p-TrkA/TrkA升高(P<0.05),LDH释放、凋亡率、MDA、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大黄素高浓度组相比,大黄素高浓度+GW441756组PC12细胞活性、SOD水平、NGF、p-TrkA/TrkA降低(P<0.05),LDH释放、凋亡率、MDA、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论:大黄素可通过激活NGF/TrkA通路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PC12 凋亡 氧化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定碱对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增殖、侵袭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树鹏 靳彩玲 +3 位作者 高国军 赵新利 金保哲 周文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0-365,共6页
目的:探讨槐定碱对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以及U87细胞DNA拓扑异构酶I(DNA TOP I)、EGFR-酪氨酸激酶(EGFR-T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氨肽酶N(APN)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槐定碱加入到神经胶质瘤U87细胞株中,利... 目的:探讨槐定碱对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以及U87细胞DNA拓扑异构酶I(DNA TOP I)、EGFR-酪氨酸激酶(EGFR-T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氨肽酶N(APN)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槐定碱加入到神经胶质瘤U87细胞株中,利用MTT法测定槐定碱对U87细胞和人脑正常星型胶质HEB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酶标仪法检测槐定碱对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分析U87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非放射性NF-κB EMSA试剂盒测定U87细胞中NF-κB表达。结果:随着槐定碱浓度的增加(5、10、25、50、100μmol/L),神经胶质瘤U87细胞生长抑制率不断的增加,但HEB细胞的生长并未受到明显的抑制[(11.23±1.18)%vs(2.43±0.29)%、(22.48±3.21)%vs(3.65±0.42)%、(43.21±4.09)%vs(4.03±0.55)%、(57.31±5.09)%vs(5.21±0.43)%、(77.98±6.98)%vs(7.22±0.78)%,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槐定碱存在下的U87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87.43±7.33)%、(65.12±6.16)%、(50.63±4.56)%、(35.32±4.04)%、(23.46±2.32)%vs(120.32±9.32),均P<0.05]。槐定碱对DNA TOP I、EGFR-TK、APN和MMP-2的半抑制率IC_(50)分别为(22.43±2.21)、(31.25±3.09)、(6.32±0.32)和(8.23±0.63)μmol/L,但U87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呈增强趋势;槐定碱能够下调NF-κB信号的表达。结论:低毒性的槐定碱可能通过降低DNA TOP I、EGFR-TK、APN和MMP-2活性,并下调NF-κB信号通路和激活凋亡caspase-3酶联反应的方式,对神经胶质瘤U87细胞的侵袭、增殖和信号通路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定碱 神经胶质瘤U87细胞 DNA拓扑异构酶I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氨肽酶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醇提物对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母鼠甲状腺功能及仔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燕君 俄洛吉 李玉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 探讨泽泻醇提物对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母鼠甲状腺功能及仔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85只8周龄SPF级Wistar雌鼠,其中15只行假手术处理作为假手术组,另70只采用甲状腺切除+皮下注射左旋甲状腺素(L-T4)制备... 目的 探讨泽泻醇提物对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母鼠甲状腺功能及仔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85只8周龄SPF级Wistar雌鼠,其中15只行假手术处理作为假手术组,另70只采用甲状腺切除+皮下注射左旋甲状腺素(L-T4)制备SCH模型,造模成功6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5,等体积生理盐水)、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n=15,9 g/kg泽泻醇提物灌胃)、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n=16,36 g/kg泽泻醇提物灌胃)、L-T4组(n=16,4.5μg/kg L-T4灌胃),1次/d,干预时间为妊娠10 d(E10)至仔鼠出生后21 d(P21)。E17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母鼠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素(T4)水平。P21时,ELISA法检测仔鼠海马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仔鼠海马组织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kA)、p-Tr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蛋白表达水平。P40时,采用定位巡航实验测定仔鼠的逃避潜伏期;P41时,采用空间探索实验检测仔鼠穿越平台的次数。结果 E17时,5组母鼠的血清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及L-T4组母鼠血清TSH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L-T4组血清TSH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P<0.05),而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与L-T4组血清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时,低、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及L-T4组仔鼠海马组织NGF、BDNF、p-TrkA、p-CREB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L-T4组海马组织NGF、BDNF、p-TrkA、p-CREB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P<0.05),而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与L-T4组海马组织NGF、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及L-T4组仔鼠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L-T4组仔鼠逃避潜伏期短于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P<0.05);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与L-T4组仔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泽泻醇提物可改善SCH母鼠甲状腺功能,促进仔鼠神经因子表达,并提高仔鼠的学习与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rkA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泽泻醇提物 甲状腺功能 神经功能 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