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李亚东团队联合揭示慢性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17,共1页
2024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李亚东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罗艳佳研究员等团队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发表题目为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rojections to the dors... 2024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李亚东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罗艳佳研究员等团队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发表题目为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rojections to the dorsal medial striatum underlie insomnia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ain的研究成果,揭示慢性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麻醉科 慢性疼痛 睡眠障碍 神经生物学机制 神经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团队联合 松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泽军 季浏 褚昕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7-1043,1055,共8页
人体研究与动物实验证明,运动会影响脑的多种功能,对脑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包括提高认知能力[1],延缓由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2,3]以及降低抑郁症状[4,5]。关于运动影响脑功能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方面,如神经... 人体研究与动物实验证明,运动会影响脑的多种功能,对脑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包括提高认知能力[1],延缓由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2,3]以及降低抑郁症状[4,5]。关于运动影响脑功能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方面,如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树突棘密度与血管新生等[6,7]。特别是海马作为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能力 神经生物学机制 运动会 神经可塑性 突触可塑性 脑功能 动物实验 人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抗失眠及对睡眠-觉醒周期调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非一 赵英侠 +4 位作者 娄淑杰 包怡敏 燕海霞 胡莺 许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2,共8页
适度运动被证明抗失眠疗效显著,对睡眠-觉醒周期有积极调控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镇静安眠类药物,且无副作用。尽管对失眠的运动疗法已有广泛关注,临床也有开展,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涉及中枢神经机制及生物... 适度运动被证明抗失眠疗效显著,对睡眠-觉醒周期有积极调控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镇静安眠类药物,且无副作用。尽管对失眠的运动疗法已有广泛关注,临床也有开展,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涉及中枢神经机制及生物钟效应、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相关细胞因子及肽类物质等在运动影响下的变化与调节。客观梳理现有的假说及机制,不仅能为运动抗失眠提供更完备的理论依据,也能明确现有机制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失眠 睡眠-觉醒周期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锻炼抑制药物成瘾者心理渴求及复吸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基于运动对神经递质、激素和肽类物质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2
4
作者 赵非一 周成林 刘天择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3-41,共9页
作为一种辅助康复手段,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在辅助脱毒、缓解戒断综合征和抑制复吸冲动和复吸行为等方面,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康复效益,且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绿色的。尽管成瘾医学领域对运动抑制药物点燃和应激诱发型药物心理渴求、复吸行... 作为一种辅助康复手段,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在辅助脱毒、缓解戒断综合征和抑制复吸冲动和复吸行为等方面,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康复效益,且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绿色的。尽管成瘾医学领域对运动抑制药物点燃和应激诱发型药物心理渴求、复吸行为已有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还尚属探索阶段。一般认为,运动可促进机体的多巴胺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和内源性阿片肽等的变化与调节,从而达到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客观梳理现有的理论假说及形成机制,不仅为运动抑制复吸冲动和复吸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也能明确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心理渴求 复吸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记忆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柯金宏 汪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有氧运动是氧气充足时运用大型肌肉群进行有节奏的持续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加快工作记忆任务中的反应速度;在记忆编码前和记忆巩固阶段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情景记忆;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内隐记忆。有氧运动可以促进神经营养... 有氧运动是氧气充足时运用大型肌肉群进行有节奏的持续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加快工作记忆任务中的反应速度;在记忆编码前和记忆巩固阶段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情景记忆;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内隐记忆。有氧运动可以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产生,引起长时程增强,激活海马等与记忆相关的脑区并促进神经元再生。未来可探究有氧运动开始和持续时间的影响、有氧运动强度和认知参与的影响、有氧运动对不同年龄性别群体的影响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中介作用,从而深入揭示有氧运动对记忆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记忆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干预PTSD恐惧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永蕊 郑先丽 严兴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52-4057,共6页
针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恐惧等症状,针灸干预PTSD的机制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梳理分析了近年来针灸干预PTSD恐惧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针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恐惧等症状,针灸干预PTSD的机制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梳理分析了近年来针灸干预PTSD恐惧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的相关资料,总结发现针灸干预PTSD的机制主要与修复恐惧记忆关键脑区的结构损伤,调控异常脑网络连接,抑制应激诱发的神经炎症反应,调节神经元可塑性分子和神经信号传递分子表达等方面密切相关,这为针灸干预PTSD的生物学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资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恐惧记忆 针刺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致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7
作者 刘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17-317,共1页
应激和恐惧可产生镇痛作用,称为"应激镇痛"(stress-induced analgesia)。脑干的痛觉调制系统,尤其是延脑头端腹内侧区(RVM)的痛觉抑制神经元参与应激镇痛的发生。然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应激并不总是引起镇痛,相反,
关键词 应激镇痛 神经生物学机制 延脑头端腹内侧区 镇痛作用 痛觉抑制 调制系统 神经元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化恐惧复发的动物模型及相关神经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付娟 郑希耕 刘正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92-1599,共8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临床上常用的暴露疗法就是基于消退原理,但经过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仍然很高,这提示抑制复发可能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键问题。条件性恐惧复发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重建、续新和自发恢复,但是对...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临床上常用的暴露疗法就是基于消退原理,但经过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仍然很高,这提示抑制复发可能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键问题。条件性恐惧复发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重建、续新和自发恢复,但是对续新的研究最多。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恐惧复发具有异质性,但海马、前额叶与杏仁核三大脑区或许构成了共同的神经基础。文章从脑区机制及药理干预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复发 动物模型 消退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文文 米文丽 王彦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多种神经损伤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为慢性,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针刺作为传统医学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多种神经损伤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为慢性,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针刺作为传统医学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症状。自20世纪60年代起针刺镇痛机制被逐渐阐释。然而,有关针刺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机制认识仍是不完整的,需要不断补充扩展。基于此,本文从外周和中枢两个层面,针对针刺镇痛过程中的阿片类物质、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胶质细胞等热点问题,对近年来针刺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神经病理性疼痛 阿片类物质 内源性痛觉调制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易激惹的评估及治疗(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晓燕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易激惹被定义为低挫折阈值和愤怒倾向的增加,既是个体发育阶段的一种正常情绪,也是一种会导致功能受损的跨诊断精神病理症状。本文从易激惹的定义、相关因素、神经生物学机制、评估方法和治疗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更好地理... 易激惹被定义为低挫折阈值和愤怒倾向的增加,既是个体发育阶段的一种正常情绪,也是一种会导致功能受损的跨诊断精神病理症状。本文从易激惹的定义、相关因素、神经生物学机制、评估方法和治疗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正常心理发育过程中的易激惹和临床精神病学中的易激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惹 青少年 神经生物学机制 评估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演化的文化可塑性——基于文化神经科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姝彦 郭虹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79,共7页
纵观人类整个历史进程,无论在个体发育层面还是系统发育层面,其认知能力都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中,并受到文化价值、文化实践以及文化演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塑造。文化神经科学作为一门旨在探讨文化、认知、行为和生物学之间互动关系的新学科,... 纵观人类整个历史进程,无论在个体发育层面还是系统发育层面,其认知能力都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中,并受到文化价值、文化实践以及文化演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塑造。文化神经科学作为一门旨在探讨文化、认知、行为和生物学之间互动关系的新学科,连接并融合了文化心理学、神经科学、神经遗传学等多学科视域。基于认知过程中神经活动的文化关联,以及此过程中的基因—文化互动关系,文化神经科学在神经可塑和基因表达层面揭示了认知演化的文化模式化神经机制以及基因—文化共塑机制,从而为认知演化的文化建构提供了一种以神经生物学机制为基点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演化 可塑性 文化神经科学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活性物质成瘾记忆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周雨青 马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743,共6页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社会问题。成瘾记忆的本质是一种以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基因表达和神经突触可塑性改变为基础的病理性记忆。本文主要介绍近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成瘾记忆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影响激光痛相关的神经震荡
13
作者 张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99-699,共1页
音乐可以激活情感相关的神经网络。针对不同的疗效或康复目标(尤其慢性痛治疗),临床上建立现代音乐疗法。然而,音乐疗法调节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还不清楚。Hauck等通过脑磁图(MEG)方法,研究两种不同的音乐疗法(即接受疗法和诱导... 音乐可以激活情感相关的神经网络。针对不同的疗效或康复目标(尤其慢性痛治疗),临床上建立现代音乐疗法。然而,音乐疗法调节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还不清楚。Hauck等通过脑磁图(MEG)方法,研究两种不同的音乐疗法(即接受疗法和诱导疗法)对疼痛相关大脑皮层神经震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神经网络 神经生物学机制 激光 康复目标 皮层神经 诱导疗法 慢性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fMRI研究电针治疗急性热痛的中枢机制
14
作者 张浩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596-596,共1页
电针广泛应用于急性痛的治疗。它可以减少手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并有助于术后镇痛。然而,电针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不完全明确。以往研究表明,脊髓上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电针镇痛。电针刺激的时间影响镇痛效应,适度延长电针刺激时间... 电针广泛应用于急性痛的治疗。它可以减少手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并有助于术后镇痛。然而,电针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不完全明确。以往研究表明,脊髓上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电针镇痛。电针刺激的时间影响镇痛效应,适度延长电针刺激时间可产生更持久的镇痛效应。然而,刺激强度能否能影响电针镇痛效果,其中枢机制如何,目前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治疗 中枢机制 急性痛 fMRI 神经生物学机制 热痛 中枢神经系统 电针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及未来(一)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立东 曹效平 +11 位作者 贾学斌 赖丹 原红艳 侯志强 郭玲伶 刘军 谭祖林 李建雄 孙勍 闻雨婷 孙伟 李兴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356,共4页
耳蜗疾病响度重振现象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听觉生理学研究听觉系统在感受外界声音刺激过程中所产生的复杂的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过程。
关键词 听觉生理学 神经生物学机制 响度重振现象 耳蜗疾病 声音刺激 听觉系统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脑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汤艳清 谢光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i0002-i0005,共4页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感的障碍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但这些改变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解剖环路[1](边缘系统-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环路)的功能异常,尤其是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和扣带回...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感的障碍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但这些改变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解剖环路[1](边缘系统-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环路)的功能异常,尤其是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和扣带回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功能异常,这与应用三维脑磁共振对抑郁症脑结构异常的研究有很高的相关性.目前,这些结构、功能的改变与抑郁症状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新近关于抑郁症脑功能影像学以及药物和心理治疗对脑功能影像学影响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同时还将探讨遗传对脑功能影像学的影响,希望能为以后有关抑郁症的功能影像学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患者 影像学研究 脑功能 功能影像学 神经生物学机制 脑结构异常 皮质-纹状体 功能异常 抑郁症状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生理学的进展及未来(二)
17
作者 赵立东 曹效平 +10 位作者 贾学斌 赖丹 原红艳 侯志强 郭玲伶 刘军 谭祖林 李建雄 孙勍 孙伟 李兴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2-656,共5页
耳蜗传入传出通路及其调控机制 正常情况下,耳蜗OHC对IHC有驱动效应,但来源于OHC的+SP抑制着来源于IHC的-SP。当OHC受损,IHC即表现-SP和被动机制,出现CAP电位幅度的重振。但在耳蜗IHC、OHC远不止于如此表现,还严格受控于耳蜗... 耳蜗传入传出通路及其调控机制 正常情况下,耳蜗OHC对IHC有驱动效应,但来源于OHC的+SP抑制着来源于IHC的-SP。当OHC受损,IHC即表现-SP和被动机制,出现CAP电位幅度的重振。但在耳蜗IHC、OHC远不止于如此表现,还严格受控于耳蜗传入传出通路神经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生理学 神经生物学机制 传出通路 IHC OHC 电位幅度 耳蜗 C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感缺失及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征 徐亚运 葛金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9-753,共5页
快感缺失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快感缺失由法国心理学家Ribot提出,近一个世纪关于其发生机制及其在抑郁症诊断及抗抑郁药物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在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中已经建立了多种测量方法。该文就快感缺失... 快感缺失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快感缺失由法国心理学家Ribot提出,近一个世纪关于其发生机制及其在抑郁症诊断及抗抑郁药物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在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中已经建立了多种测量方法。该文就快感缺失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其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快感缺失 神经生物学机制 多巴胺 测量方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浩然 徐艳玲 +3 位作者 李长江 连波 王艳郁 孙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259,共6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之后产生的一种高发病率且对社会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精神疾病。目前,PTS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严重阻碍着临床药物的研发和应用。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人们了解...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之后产生的一种高发病率且对社会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精神疾病。目前,PTS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严重阻碍着临床药物的研发和应用。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人们了解PTSD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者陆续提出了各种PTSD动物模型,并在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综述通过介绍以大、小鼠为代表的啮齿类动物PTSD模型的建立方法,总结国内外研究者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为PTSD动物模型的选择和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创伤后应激障碍 行为学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突触介导遗忘 被引量:24
20
作者 Wang C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9-629,共1页
印迹细胞(engram cell)负责编码和存储记忆信息。印迹细胞的突触联系是记忆的结构基础。记忆编码与存储很重要,对于记忆的“遗忘”也同样重要。遗忘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什么呢?以往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参与突触修剪并调节神经环路功能。... 印迹细胞(engram cell)负责编码和存储记忆信息。印迹细胞的突触联系是记忆的结构基础。记忆编码与存储很重要,对于记忆的“遗忘”也同样重要。遗忘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什么呢?以往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参与突触修剪并调节神经环路功能。本研究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介导遗忘的机制。结果:(1)采用环境依赖的条件恐惧(CFC)模型,研究小鼠的恐惧记忆和遗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记忆编码 环境依赖 神经环路 突触联系 恐惧记忆 神经生物学机制 遗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