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现象学运动二十年:辨析与厘定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巍 郭本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90,共6页
神经现象学是一项在整合神经科学与现象学基础上,旨在探索意识经验的跨学科运动。它兴起于现象学的自然化运动,并由意识的"困难问题"催生。通过对神经现象学运动发展历程的回顾与现状透视,结合Spiegelberg划分现象学运动的标... 神经现象学是一项在整合神经科学与现象学基础上,旨在探索意识经验的跨学科运动。它兴起于现象学的自然化运动,并由意识的"困难问题"催生。通过对神经现象学运动发展历程的回顾与现状透视,结合Spiegelberg划分现象学运动的标准,可以将神经现象学划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形态。前者特指Varela的神经现象学,后者包括Laughlin的神经现象学、Gallese的神经现象学以及其他将现象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的研究取向。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比较了各自的理论基础、目标、内涵、研究领域与方法,反思了神经现象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前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现象学 运动 意识经验 狭义神经现象学 广义神经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生成的意识经验:神经现象学的透视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巍 郭本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6,共7页
意识现象的特殊性使得认知科学亟需一种全新的研究进路来整合意识的主观性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现象学主张将现象学与神经科学结合起来探索意识经验,并基于自我感、自主感与拥有感、幻觉性身体拥有等研究证据论证了意识经验是具身-... 意识现象的特殊性使得认知科学亟需一种全新的研究进路来整合意识的主观性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现象学主张将现象学与神经科学结合起来探索意识经验,并基于自我感、自主感与拥有感、幻觉性身体拥有等研究证据论证了意识经验是具身-生成的。意识具有主观性或经验性,其不仅依赖于生物体的具身结构,而且延展与嵌入到外部世界之中,并通过脑内大尺度神经活动而生成。虽然上述设想仍然存在争议,但却在科学研究背景下拉近了意识经验与大脑活动之间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现象学 意识经验 具身-生成 自我感 自主感 拥有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性与他异性的紊乱--精神分裂症社会感知障碍的神经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慧艳 陈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8,158,共10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表现出稳定的社会认知障碍。现象学精神病理学使用自我与他人同一性和他异性的紊乱来描绘精神分裂症上述障碍。神经现象学的介入有助于澄清交互主体性层面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干扰与社会...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表现出稳定的社会认知障碍。现象学精神病理学使用自我与他人同一性和他异性的紊乱来描绘精神分裂症上述障碍。神经现象学的介入有助于澄清交互主体性层面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干扰与社会缺陷之间的关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多感觉整合上存在脑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腹前运动皮层的多感觉表征受损。这种异常会影响连贯、原真的身体体验,从而产生自我干扰。扣带回皮层和腹侧前运动皮层之间的异常功能连接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之间的交互异常,破坏了自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不对称性,加剧了同一性与他异性的紊乱,表现出超反思、自我感减弱与激进的他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同一性 他异性 神经现象学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应对意识“难问题”的方法论救治——瓦雷拉的“神经现象学”思想评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铁山 《哲学分析》 2015年第3期132-140,共9页
瓦雷拉的"神经现象学"是应对意识"难问题"中最为系统且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方案之一。他的这一思想是在当代意识自然化和查尔默斯提出的意识"难问题"的影响下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其涉身动力学科学基... 瓦雷拉的"神经现象学"是应对意识"难问题"中最为系统且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方案之一。他的这一思想是在当代意识自然化和查尔默斯提出的意识"难问题"的影响下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其涉身动力学科学基础和"中道认识论"哲学基础。它以意识体验的不可还原性为出发点,把胡塞尔的现象学和认知科学统一起来,采取了对意识的第一人称数据和第三人称数据之间的互惠关联和约束的方法论来解决意识"难问题"。瓦雷拉的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也存在着现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朗西斯科·瓦雷拉 意识经验 意识难题 神经现象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现象学视域中的自我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16,共7页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自我意识问题的研究方法发生极大的改变,内省与思辨的研究方式逐渐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所替代,然而这种研究范式却面临'解释鸿沟'问题。神经现象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理论,试图采取'...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自我意识问题的研究方法发生极大的改变,内省与思辨的研究方式逐渐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所替代,然而这种研究范式却面临'解释鸿沟'问题。神经现象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理论,试图采取'互惠约束'的方法在神经科学和现象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填补解释鸿沟。大多数神经现象学理论仅仅是一种方法论上的自然化,'解释鸿沟'问题只能诉诸本体论上的自然化,只有摈弃概念二元论,更新意识本体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瓦雷拉等人对'生命—心灵连续性'论题的讨论,是更新意识本体论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神经现象学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现象学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徐献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共8页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逐渐摆脱行为主义的影响,它愈来愈认识到解释有意识经验的必要性。为了克服解释鸿沟,有必要尝试以下将意识现象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进路:神经现象学和前置现象学。神经现象学是胡塞尔现象学、佛学和当代实验科学...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逐渐摆脱行为主义的影响,它愈来愈认识到解释有意识经验的必要性。为了克服解释鸿沟,有必要尝试以下将意识现象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进路:神经现象学和前置现象学。神经现象学是胡塞尔现象学、佛学和当代实验科学的结合体;它试图通过对被试进行第一人称能力的训练,来搜集第一人称数据,并藉此解释第三人称数据。前置现象学则主张:将现象学的概念或描述,作为实验设计的构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现象学 前置现象学 认知神经科学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同感与共享的多重交互主体性——加莱塞的现象学神经科学思想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巍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97,共7页
将个体独特的"在世之在"转译成他们大脑-身体系统的独特运作方式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一大系统工程与核心目标。为此,意大利神经生理学家维多利奥·加莱塞及其带领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现象学神经科学"的工作。这些... 将个体独特的"在世之在"转译成他们大脑-身体系统的独特运作方式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一大系统工程与核心目标。为此,意大利神经生理学家维多利奥·加莱塞及其带领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现象学神经科学"的工作。这些工作借助现象学与神经科学的联姻,系统考察了镜像神经元的功能与同感的神经基础,并将之与胡塞尔、斯坦茵及梅洛-庞蒂等的现象学思想交互阐发。按照现象学神经科学的解读,当我们观察到其他活的个体之时,面对的是他们的一整套表达能力。我们与他人之间是一种"共享的多重交互主体性"。观察到的社会刺激的感觉描述等价于观察者所产生的与动作、情绪和情感有关的身体状态的内部表征,就好像他们自己做了相似的动作或体验了相似的情绪和情感。这为现象学与神经科学对于同感的讨论产生了丰富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奥·加莱塞 现象学神经科学 镜像神经 同感 共享的多重交互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肢的神经病理现象学:从成因到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7,共10页
幻肢症状有着难以还原的、丰富的第一人称体验。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体验在临床现象学报告中被反复、系统地描绘,并为哲学家反思身体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提供了素材。我们试图提供一种神经病理现象学的框架,利用临床现象学案例、梅洛庞... 幻肢症状有着难以还原的、丰富的第一人称体验。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体验在临床现象学报告中被反复、系统地描绘,并为哲学家反思身体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提供了素材。我们试图提供一种神经病理现象学的框架,利用临床现象学案例、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思想与新近神经科学证据之间的互惠约束,揭示幻肢患者的身体与正常人一样,并非仅仅是现象学意义上的躯体,而是活生生的身体。幻肢现象在神经病学上被归因为躯体感觉皮层的重组或重新映射后的知觉产物。习得的瘫痪幻肢的成因与身体意象的可塑性有关,而幻肢症状中本体感觉损伤则与身体图式的扭曲有关。基于这种框架开发的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在治疗幻肢痛方面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肢 神经病理现象学 身体图式 身体意象 重新映射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道认识论:救治认知科学中的“笛卡尔式焦虑”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巍 郭本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3,共6页
心智现象作为认知科学的研究对象,其特殊性决定了传统的理智主义与经验主义均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认识论指导。这是因为两者都陷入了"笛卡尔式焦虑"。认知科学家Varela与Thompson等继承了现象学的立场,基于颜色知觉、意向弧、... 心智现象作为认知科学的研究对象,其特殊性决定了传统的理智主义与经验主义均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认识论指导。这是因为两者都陷入了"笛卡尔式焦虑"。认知科学家Varela与Thompson等继承了现象学的立场,基于颜色知觉、意向弧、动允性等研究证据提出并论证了中道认识论:即奠基于"生活世界"的认识活动是"缘起性空"的,而并非对预先给予的"外在世界"的恢复或"内在世界"的表征与投射。该立场在神经现象学方案中得到贯彻,并在救治认知科学中的"笛卡尔式焦虑"上取得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道认识论 认知科学 笛卡尔式焦虑 心智 神经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意识科学的第一人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恒威 徐怡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93,共10页
意识的认知首要性(或超越性)和实在性决定了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是全面理解意识本性所不可或缺的。但如何研究这个主观实在,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第一人称方法,这是当代意识科学面临的一个紧迫的方法论问题。鉴于意识的第一人... 意识的认知首要性(或超越性)和实在性决定了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是全面理解意识本性所不可或缺的。但如何研究这个主观实在,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第一人称方法,这是当代意识科学面临的一个紧迫的方法论问题。鉴于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论研究在最近20多年的发展状况,就此本文简明地回答或阐述如下问题或主题:(1)为什么需要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2)意识体验何以能自我呈现和自我报告;(3)第一人称方法的"客观性";(4)神经现象学;(5)第一人称方法的类型和操作程序;(6)对第一人称诸方法效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科学 第一人称方法 认知的首要性 内省 现象学还原 佛教止观 神经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