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淫羊藿苷对cuprizone诱导精神分裂症样小鼠模型行为学变化、髓鞘脱失及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溪 马登磊 李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1-767,共7页
目的应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样小鼠模型,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髓鞘脱失及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含0.2%(质量分数)cuprizone的饲料饲喂C57BL/6小鼠5周,制备脱髓鞘模型。造模... 目的应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样小鼠模型,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髓鞘脱失及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含0.2%(质量分数)cuprizone的饲料饲喂C57BL/6小鼠5周,制备脱髓鞘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ICA(25、50 mg/kg),持续5周。用Y迷宫和旷场试验进行行为学检测,油红O染色检测髓鞘脱失,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uprizone模型组小鼠在Y迷宫试验中的自发性交替反应率减低(空间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在旷场试验中的自发活动总路程延长(高活动性阳性症状);胼胝体部位髓鞘脱失,MBP表达减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多。ICA灌胃给药5周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空间工作记忆能力和高活动性阳性症状,减轻胼胝体部位髓鞘脱失,增高MBP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结论ICA能够改善cuprizone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和高活动性阳性症状,其机制与减轻脑白质髓鞘脱失和拮抗神经炎症有关,提示ICA具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精神分裂症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 髓鞘脱失 神经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炎性反应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超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目前机制未明。已有多种假说被相继提出,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有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在外周以及脑内存在炎性反应的激活及免疫系统的失调,近些年来抗精神病药和抗炎药物的联合使用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目前机制未明。已有多种假说被相继提出,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有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在外周以及脑内存在炎性反应的激活及免疫系统的失调,近些年来抗精神病药和抗炎药物的联合使用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症状,表明神经炎性反应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综述神经炎性反应对精神分裂症影响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炎性反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病理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勤 项晓人 +2 位作者 詹臻 刘涛 徐兰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AN)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针刺疗法对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 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 ,建立大鼠EAN动物模型。针刺组取腰4夹脊、足三里、悬钟穴 ,药物组用泼尼松灌胃给药... 目的 :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AN)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针刺疗法对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 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 ,建立大鼠EAN动物模型。针刺组取腰4夹脊、足三里、悬钟穴 ,药物组用泼尼松灌胃给药。 30天后 ,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 ,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呈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节段性脱髓鞘改变 ,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针刺组和药物组神经纤维中偶见炎性细胞的浸润 ,出现再髓鞘化。结论 :建立的病理模型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GBS)的病理特征相类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实验变态反应神经炎 病理学 病理形态学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腾多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周围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萍 吕传真 乔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了解雷公腾多甙(Tripterygium polyglucoside,TPG)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neuritis,EAN)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在模型大鼠出现EAN临床症状后连续给予TPG14d,观察EAN临床症状、周围神经电生理与组织病理... 目的:了解雷公腾多甙(Tripterygium polyglucoside,TPG)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neuritis,EAN)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在模型大鼠出现EAN临床症状后连续给予TPG14d,观察EAN临床症状、周围神经电生理与组织病理的变化。结果:免疫后23d EAN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的波幅明显降低,潜伏期和时限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量炎性细胞侵入坐骨神经,多数神经纤维呈现严重的髓鞘脱失和相当程度的轴索变性;位于郎飞结间隙和近结旁段的轴膜钠、钾离子通道基本检测不到(P<0.05,与对照组比较)。TPG干预显著减轻了CMAP波幅的降低和潜伏期与时限的延长,坐骨神经炎性反应和脱髓鞘减轻,部分轴膜钠、钾离子通道得以保留(P<0.05与EAN组比较)。结论:TPG作为一种可能减少格林-巴利综合征持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腾多甙 实验变态反应神经炎 轴膜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臂丛神经炎4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卜晖 何俊瑛 卜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5,共1页
变态反应性臂丛神经炎较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4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变态反应臂丛神经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40/OX40L 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动态变化
6
作者 张宁 李刚 +4 位作者 肖波 刘运海 蔡艳 孙新刚 梁静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4-968,共5页
目的:研究Oxford 40(OX40)和Oxford 40 ligand(OX40L)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gic neuritis,EAN)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和淋巴结中的动态变化。方法:36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模型组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 目的:研究Oxford 40(OX40)和Oxford 40 ligand(OX40L)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gic neuritis,EAN)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和淋巴结中的动态变化。方法:36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模型组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CFA组)。分别在第9天、第17天、第26天处死动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坐骨神经根、脾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淋巴结中OX40和OX40L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AN组大鼠在抗原免疫后第17天达到发病高峰,OX40和OX40LmRNA在第9天(发病早期)和第17天时表达均较高,与第26天(恢复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A组大鼠无症状;EAN组中OX40和OX40LmRNA在坐骨神经和淋巴结中各时间点表达均升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微量表达。结论:OX40/OX40L可能与EAN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变态反应神经炎 吉兰-巴雷综合征 OX40:OX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6β4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7
作者 谢志刚 钟延丰 +4 位作者 杨金辉 张黔英 王盛兰 王薇 郭笑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6和 β4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xperimentalallergicneuritis,EAN)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表达变化与病变过程中髓鞘损伤和修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Lewis大鼠EAN动物模型 ,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模型鼠坐骨神经 ,...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6和 β4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xperimentalallergicneuritis,EAN)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表达变化与病变过程中髓鞘损伤和修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Lewis大鼠EAN动物模型 ,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模型鼠坐骨神经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α6、β4及层黏连蛋白的蛋白表达状况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α6 β4的mRNA的表达状况。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β4在急性期表达减少 (P <0 .0 5 ) ,恢复期表达无明显变化(P =0 6 84 0 )。α6和层黏连蛋白在病变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变化均不明显 (α6P =0 .0 75 1 ,层黏连蛋白P=0 .2 0 4 7) ,原位杂交也得出相似结论 (急性期 β4P <0 .0 5 ,恢复期β4P =0 .82 3;α6P =0 .81 )。 结论 :炎症损伤影响了施万细胞 (Schwanncell,SC)整合素的表达 ,其表达模式与周围神经的胚胎发育过程中α6 ,β1及β4的表达变化相似 ,推测 β4与髓鞘再形成的关系更加密切。α6和 β4表达变化与髓鞘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6Β4 实验变态反应神经炎 施万细胞 髓鞘损伤 修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基于Toll样受体-Peli1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须怀沙 王易欣 +3 位作者 陈旭锋 蒋雷 王军 张久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E3泛素连接酶Pellino 1(Peli1)介导的炎性通路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观察Meth作用后Toll样家族中多种TLR的表达...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E3泛素连接酶Pellino 1(Peli1)介导的炎性通路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观察Meth作用后Toll样家族中多种TLR的表达及其下游接头蛋白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水平的改变,同时观察上述接头蛋白下游Peli1蛋白的表达,利用ELISA、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观察Peli1调节的下游炎性因子及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Meth作用于BV2细胞后,TLR3、TLR4、TLR7、TLR8、TLR11在特定时间内表达明显上调,同时下游MyD88及TRI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其中TRIF具有浓度依赖效应。Meth作用后亦可引起泛素化蛋白Peli1的表达,而利用RNA干扰的方法将Peli1下调后,炎性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表达下降,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的激活明显缓解。结论:TLR介导的炎性信号在Meth引起BV2细胞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基于TLRs-Peli1靶信号轴的干预可能为Meth神经毒性的干预提供靶点,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TOLL样受体家族 Peli1 神经炎性反应 BV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诱导的血脑屏障的改变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文洁 徐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心肌梗死后抑郁障碍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心脑在病理上存在一定联系。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三倍的风险发展为抑郁。反之,抑郁症状可以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这两种情况的并存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尽管导致这一交互作用的潜在机... 心肌梗死后抑郁障碍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心脑在病理上存在一定联系。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三倍的风险发展为抑郁。反之,抑郁症状可以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这两种情况的并存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尽管导致这一交互作用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人认为炎性反应可能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急性心肌梗死诱发的外周组织细胞因子的释放可以引发脑内皮渗漏和血脑屏障完整性的破坏,因此可以诱发神经炎性反应的发生。本文试图从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机制中揭示心脑之间的关系,并为临床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提供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抑郁 神经炎性反应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配体21对小鼠脑出血后继发性炎性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桂银 赵元丹 +4 位作者 高扬 刘潜 张强 曹芳 姚声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2-609,共8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在小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组(ICH组)及脑出血CCL21单抗干预组(ICH+anti-CCL21组),每组20只。采用基底节区注射Ⅶ型胶原...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在小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组(ICH组)及脑出血CCL21单抗干预组(ICH+anti-CCL21组),每组20只。采用基底节区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小鼠脑出血后72 h对3组小鼠进行神经损伤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检测患侧半脑脑组织含水量,尼氏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损伤,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蛋白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血肿灶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10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CH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增高[(15.0±1.0)分比(2.4±0.9)分],脑水肿加重,神经细胞损伤增加,神经细胞凋亡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鼠脑血肿灶周围组织的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基因表达水平增加,抗炎因子IL-4、IL-10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CH组比较,采用CCL21单抗干预的脑出血小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9.2±1.3)分]降低,脑水肿程度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减少及神经细胞凋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L21单抗干预可明显增加小鼠脑血肿灶周围组织的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增加抗炎因子IL-4、IL-10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AK2、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各组中均相对稳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CL21单抗干预显著减少了小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损害,可能是通过激活JAK2/STAT3从而抑制其下游炎性因子TNF-α、IL-1β而引起,提示了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了可能的实验依据和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损伤 神经炎性反应 趋化因子配体21 Janus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κB在EAN中的作用及鼻粘膜耐受的影响
11
作者 李静 肖波 +1 位作者 周文斌 谢光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在EAN中的作用以及鼻粘膜耐受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IFN γ、TGF β1、IL 10mRNA表达和P6 5蛋白表达。 结果 :IFN γmRNA在发病早期表达明显增加 ,恢复期下降 ...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在EAN中的作用以及鼻粘膜耐受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IFN γ、TGF β1、IL 10mRNA表达和P6 5蛋白表达。 结果 :IFN γmRNA在发病早期表达明显增加 ,恢复期下降 ;IL 10、TGF β1mRNA在恢复期表达最明显 (P <0 0 5 )。鼻粘膜耐受后大鼠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减轻 ,IL 10、TGF β1mRNA表达增加 (P <0 0 5 )。P6 5蛋白表达与IL 10、TGF β1mRNA表达呈负相关 ,与IFN γmRNA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 :P6 5蛋白可能参与EAN的发病 ,鼻服抗原诱导T细胞产生IL 10、TGF β1,通过抑制P6 5蛋白表达这一途径 ,有效预防EAN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变态反应神经炎 吉兰-巴雷综合症 鼻粘膜耐受 IFN-Γ TGF-Β1 IL-10 NF-ΚB E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