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神经网络MRI影像组学预测胶质母细胞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1
作者 吕冲 夏林峰 +3 位作者 陈请水 郑广鑫 黄碧云 陈雷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5-40,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多序列磁共振图像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甲基化162... 目的探索基于多序列磁共振图像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甲基化162例,未甲基化100例)的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序列和对比增强T1WI(contrast-enhanced T1WI,CE-T1WI)序列资料。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结合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特征进行筛选。基于筛选所得特征,借助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构建预测模型。为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衡量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T1WI模型(验证集中AUC=0.752,敏感度68.8%,特异度75.0%)、CE-T1WI模型(验证集中AUC=0.823,敏感度75.0%,特异度75.0%)以及多序列联合模型(验证集中AUC=0.847,敏感度81.3%,特异度80.0%)均可用于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且与单序列模型相比,多序列联合模型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结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多序列MRI影像组学模型可以无创性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MGMT启动子甲基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多序列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 深度神经网络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创鉴别模型构建及验证
2
作者 宋婷婷 洪士强 +3 位作者 祝贺 郑蕾 吴昌顺 冯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9,72,共10页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性放疗确诊的颅内占位患者病例(GBM 118例,PCNSL 55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21)与验证集(n=52)。收集术前临床数据(血清学指标、影像学表现)及多模态MRI序列[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CE-T1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b=1000 s/mm^(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勾画肿瘤核心区(排除瘤周水肿)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Z-score标准化后,联合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关键特征,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分类器及10折交叉验证法建模并验证。建立临床模型、4个单一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比较以上各个模型预测效能,选出最佳模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评估模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能力,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83(95%CI:0.76~0.90)和0.74(95%CI:0.61~0.87)。影像组学模型中,多模态的T1+ADC+T2+DWI Model表现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3(95%CI:0.88~0.98)和0.84(95%CI:0.72~0.96)。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训练集AUC 0.94(95%CI:0.90~0.98)(准确度90.2%,敏感度96.7%),验证集AUC 0.85(95%CI:0.74~0.96)(准确度88.6%,敏感度83.3%),其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净获益均显著优于单一模型。结论临床-多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可精准区分GBM与PCNSL,其无创性诊断效能为术前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望减少活检需求并优化诊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临床特征 影像组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机器学习模型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霄 刘国莉 +2 位作者 李艳华 孙硕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解放军总医院和公共数据库的90例(108个病灶)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63例和验证集70例。选取T1WI、T2WI及增强T1WI序列进行感兴趣区分割,并从每个感兴趣区中提取1 132个影像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筛选出ICC≥0.85的影像特征。依次通过ICC、递归消除法筛选出最佳特征。在6种分类器中对3个单序列特征组、3个双序列组与1个多序列特征组进行训练及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SVM_rbf分类器与多序列特征组的组合模型是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最优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9、0.913,准确度均为0.886。结论 无创提取多参数MRI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有效鉴别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不典型胶质母细胞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 机器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莺 邵虹 +3 位作者 李玉华 朱铭 仲卿雯 施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发生及转移的情况 ,描述该病的影像学表现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2 8例中 ,原发部位为纵隔 8例 ,腹部... 目的 了解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发生及转移的情况 ,描述该病的影像学表现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2 8例中 ,原发部位为纵隔 8例 ,腹部 16例 ,颈部 1例 ,鼻咽部 1例 ,盆腔 1例。 1例未发现原发病灶而仅表现为头皮和颅内的转移。腹部肿瘤有8例 (8/16)转移 ,纵隔肿瘤有 4例 (4 /8)转移 ,盆腔 1例转移。 2 8例中共有 13例骨髓转移。结论 神经母细胞瘤可以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链的任何部位 ,可伴有早期转移。影像学检查能全面地对病灶进行定位 ,并对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儿童 影像 诊断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的免疫学治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渊涛 刘璐(综述) 王常林(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4,JD最常见的外周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尽管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已被引进,但高危NB患者的存活率仍低于40%。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来提...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4,JD最常见的外周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尽管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已被引进,但高危NB患者的存活率仍低于40%。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来提高患儿存活率。免疫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小的毒性,可以有效清除肿瘤细胞,并降低肿瘤复发。本文将对NB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免疫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神经系统 治疗方案 恶性肿 恶性程度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乔中伟 缪飞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74-975,共2页
关键词 小儿神经母细胞 影像进展 发病年龄高峰 肾上腺髓质 原发性颅内肿 恶性肿 神经细胞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鉴别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浩入 陈欣 +2 位作者 刘欢 余春霖 何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69-1576,共8页
目的基于平扫和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分析在鉴别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NB)和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中的价值。方法纳入172例NB和48例GNB患儿,按7∶3的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从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中提... 目的基于平扫和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分析在鉴别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NB)和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中的价值。方法纳入172例NB和48例GNB患儿,按7∶3的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从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中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最优特征子集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建立各期以及三期复合的影像组学模型,绘制模型ROC曲线,计算并比较各期模型的AUC、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性等评价指标。结果从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中分别提取了1218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平扫期模型4个特征、动脉期模型3个特征、静脉期模型2个特征以及三期复合模型5个特征。平扫期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40(95%CI:0.778~0.902),测试集中AUC为0.804(95%CI:0.699~0.899)。动脉期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19(95%CI:0.759~0.877),测试集中AUC为0.815(95%CI:0.697~0.915)。静脉期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730(95%CI:0.649~0.803),测试集中AUC为0.751(95%CI:0.619~0.869)。三期复合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61(95%CI:0.809~0.910),测试集中AUC为0.827(95%CI:0.726~0.915)。结论基于平扫和增强CT的影像组学特征有助于区分儿童腹膜后NB和GNB,纹理特征相对于一阶直方图特征能更好的反映病灶的差异。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影像组学模型均可较好鉴别儿童腹膜后NB和GNB。三期复合模型与平扫期、动脉期模型效能相似,但优于静脉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母细胞 细胞神经母细胞 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新辅助化疗疗效与影像学危险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浩入 陈欣 +3 位作者 秦津洁 张黎 丁浩 何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疗效与其影像学危险因子(IDRF)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及CT资料,观察化疗后肿瘤原发灶体积缩小率及化疗前、后IDRF;将化疗效果分为...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疗效与其影像学危险因子(IDRF)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及CT资料,观察化疗后肿瘤原发灶体积缩小率及化疗前、后IDRF;将化疗效果分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和非VGPR,分析原发灶体积缩小率与化疗后IDRF丢失量及残余量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前原发灶体积20.16~1 083.89 cm^(3)、中位体积331.33(154.82,513.46)cm^(3),IDRF数量1~10个、中位数为5(4,6)个;化疗后原发灶体积为0.26~511.82 cm^(3)、中位体积为33.96(11.75,83.35)cm^(3),IDRF数量为0~8个、中位数为3(2,4)个。化疗后原发灶体积缩小率17.00%~99.00%、中位数87.00%(72.00%,95.00%),33例VGPR、51例非VGPR;IDRF丢失量为0~8个、中位数为2(1,3)个,残余量为0~8个、中位数为3(2,4)个。化疗后原发灶体积缩小率与IDRF丢失量呈正相关(r=0.549,P<0.001),而与IDRF残余量呈负相关(r=-0.452,P<0.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用于神经母细胞瘤效果与化疗后病灶IDRF丢失量及残余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新辅助治疗 影像危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HG7-miR-653-5p-STAT2反馈通路在神经母细胞瘤进展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槟伊 刘小梅 +4 位作者 陈鑫 陈伟明 范煦 李富江 鹿洪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28-135,共8页
目的研究lncRNA SNHG7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进展中的作用,以及SNHG7-miR-653-5p-STAT2反馈通路在神经母细胞瘤进展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NB患儿体内获得92对NB组织及相邻非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检测S... 目的研究lncRNA SNHG7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进展中的作用,以及SNHG7-miR-653-5p-STAT2反馈通路在神经母细胞瘤进展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NB患儿体内获得92对NB组织及相邻非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检测SNHG7在神经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分析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总体存活率。采用比色法(MTT法)和集落形成法检测SNHG7对SK-N-SH和SH-SY5Y细胞的作用。采用Transwell侵袭及迁移试验检测SK-N-SH和SH-SY5Y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荧光素酶检测miR-653-5p和SNHG7、STAT2之间的作用。采用RIP测定及RNA下拉测定检验SNHG7和miR-653-5p在NB中的相对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SNHG7与miR-653-5p、STAT2的相关性。结果qRT-PCR显示,92对NB组织及相邻非肿瘤组织中,肿瘤组织(n=53)中SNHG7的表达量高于非肿瘤组织(n=39)。SNHG7高表达的NB患儿(n=53)总生存期随月份的增加而逐渐降低,SNHG7低表达的NB患儿(n=39)总生存期随月份的增加也逐渐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细胞功能试验:①MTT法和集落形成法检测结果显示,SNHG7的下调对SK-N-SH和SH-SY5Y细胞的存活和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②Transwell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敲低SNHG7可明显抑制SK-N-SH和SH-SY5Y细胞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③荧光素酶检测显示,miR-653-5p能降低SNHG7-WT(野生型)的荧光素酶活性,且miR-653-5p与STAT2-WT(野生型)之间存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①NB组织中SNHG7与miR-653-5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81,P=0.007);②STAT2的表达量与NB组织中miR-653-5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95,P=0.004),STAT2的表达量与NB组织中SNHG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96,P=0.004)。结论SNHG7通过miR-653-5p/STAT2通路促使NB进展,这为NB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靶点和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病因学 神经母细胞瘤/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及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志毅 程静 +4 位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马恒辉 周航波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指标及病因学。方法复习39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EBER及PCR检测bcl-2/JH基因重排,并对临床资...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指标及病因学。方法复习39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EBER及PCR检测bcl-2/JH基因重排,并对临床资料、免疫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4例PCNSL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6.4%,5年生存率为27.1%,年龄≥60岁及病变部位深对预后不利(P=0.009和P=0.027),bcl-6阳性表达者的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P=0.044),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为年龄因素。CD10/bcl-6/MUM-1/CD138分型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判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39例患者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bcl-2/JH基因重排5例阳性(12.8%),其中3例为CD10阳性病例。结论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年龄因素是判断预后的独立性指标,CD10/bcl-6/MUM-1/CD138分型未发现有预后意义,但显示PCNSL的同质性较高,可能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EB病毒感染与PCNSL的病因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 淋巴 原位杂交 基因重排 预后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与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红梅 韩杰 +1 位作者 欧阳汉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共 18例 ,将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肿瘤中心位置、侵及范围、骨破坏、有无钙化、出血和积液以及信号和密度... 目的 通过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共 18例 ,将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肿瘤中心位置、侵及范围、骨破坏、有无钙化、出血和积液以及信号和密度的改变等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①肿瘤中心 :多位于上鼻腔和筛窦 ;②对于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 ,MRI较CT更敏感 ;③肿瘤分期 :A期 0例 ,B期 2例 ,C期 16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6例 ,其中 1例伴颈椎及一侧睾丸转移 ;④信号和密度的改变 :T1加权像肿瘤信号均匀 ,与肌肉信号相近 ,但低于脑灰质信号 ,T2 加权像肿瘤表现为稍高或等于脑灰质信号 ,注射造影剂后呈中等或明显强化 ,多数强化不均匀。CT表现为中等较均匀密度 ,轻至中度强化。结论 MRI和CT可确定肿瘤大小、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血管或神经的关系 ,MRI可以多方位、多参数扫描 ,在监测治疗效果、评估预后等方面优于CT ,同时可以早期发现肿瘤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MRI 诊断 影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栓塞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巍 张晓龙 +2 位作者 黄祥龙 冯晓源 徐启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栓塞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作用。方法  11例经CT、MRI及DSA检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 ,8例病变位于小脑 ,1例位于延髓 ,2例位于脊髓胸段内。手术切除前均在局麻下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PVA... 目的 探讨术前栓塞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作用。方法  11例经CT、MRI及DSA检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 ,8例病变位于小脑 ,1例位于延髓 ,2例位于脊髓胸段内。手术切除前均在局麻下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PVA颗粒栓塞。栓塞后均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微导管均到达供血动脉 ,注入适量直径为 2 5 0~ 3 5 0 μmPVA颗粒后 ,6例完全栓塞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 ;5例大部栓塞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仅存小部分。 11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切除。与既往未栓塞的病例相比较 ,行术前栓塞的病例手术时肿瘤界限清楚 ,术中出血减少 ,手术视野清晰 ,不易误伤邻近正常结构 ,容易分块切除 ,手术时间缩短 ,6例完全栓塞者表现尤为显著。 11例手术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术前栓塞对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可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 ,临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 ,手术时间缩短 ,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 血管母细胞 术前 介入治疗 PVA颗粒 影像检查 微导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及椎管内神经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彤 廖昕 +2 位作者 龚岩 张玲 陈卫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20-1820,共1页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诊断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x与p53、Bcl-2、PCNA在不同类型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松 徐敏 +4 位作者 洪莉 张忠德 殷敏智 陈其民 吴晔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Bax与p53、Bcl-2、PCNA在不同神经母细胞瘤(组织结构不良型,UFH;组织结构良好型,F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近6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保存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石蜡标本33例(UFH型10例,FH型2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1... 目的探讨Bax与p53、Bcl-2、PCNA在不同神经母细胞瘤(组织结构不良型,UFH;组织结构良好型,F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近6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保存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石蜡标本33例(UFH型10例,FH型2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1个月至15岁,平均年龄33.1个月)。利用组织芯片的高通量、低误差、经济省时等优点,将两组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再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Bax与p53、Bcl-2、PCNA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神经母细胞瘤中p53、Bcl-2基因的表达。采用SA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两组神经母细胞瘤(UFH型和FH型)中Bax与p53均呈低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和PCNA在两组肿瘤中表达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Bcl-2基因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结论UFH型和FH型神经母细胞瘤在表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4个指标(Bax与p53、Bcl-2、PCNA)检测中显示小完全的一致性,表明不同组织结构类型对神经母细胞瘤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影响。在两组神经母细胞瘤中Bcl-2的高表达与Bax的低表达呈负相关,说明Bcl—2可能参与了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而Bax可能对肿瘤的发生起抑制作用。两组神经母细胞瘤中p53基因发生突变的比例较低,而细胞增殖功能均较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组织/免疫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梅慧 姜大朋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约占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总数的5%,大多数患儿于出生后1个月内确诊。与1岁以上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相比,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有其独特的病程。本文...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约占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总数的5%,大多数患儿于出生后1个月内确诊。与1岁以上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相比,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有其独特的病程。本文就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测患儿长期预后的生物学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先天性 神经母细胞瘤/病因学 神经母细胞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血清特异性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洋 王家祥 +2 位作者 郭飞 张大 贾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构建更为完善的儿童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的早期诊断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入选30例GNB术前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儿童,采集血清标本;以弱阳离子交换磁珠芯片(MB-WCX)处理血清,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目的构建更为完善的儿童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的早期诊断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入选30例GNB术前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儿童,采集血清标本;以弱阳离子交换磁珠芯片(MB-WCX)处理血清,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筛选方法检测和分析蛋白m/z峰值,筛选特异性蛋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方法对特异性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SELDI-TOF-MS质谱筛选GNB术前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童得到m/z峰位于5 920的蛋白标记物,该标记物在GNB术前患儿中高表达(6 180.6±2 328.0),相比正常对照儿童(419.1±4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ALDI-TOF/TOF鉴定,该蛋白标记物为类载脂蛋白C-Ⅲ(Apo C-Ⅲ)。结论 m/z峰位于5 920的蛋白标记物考虑为儿童GNB特异性标记物,其有助于儿童GNB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神经母细胞 蛋白质组 类载脂蛋白C-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及裸鼠荷瘤细胞RECK和MMP-1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丹 董蓓 +4 位作者 杨传民 张虹 江布先 鹿洪亭 郝希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9-22,26,共5页
目的检测RECK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蜡块标本中的表达,进一步检测将患者新鲜肿瘤标本原代培养建立的细胞系接种于裸鼠后自建的裸鼠原位荷瘤及转移瘤细胞系中二者的表达,比较裸鼠两种细胞中二者的表达... 目的检测RECK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蜡块标本中的表达,进一步检测将患者新鲜肿瘤标本原代培养建立的细胞系接种于裸鼠后自建的裸鼠原位荷瘤及转移瘤细胞系中二者的表达,比较裸鼠两种细胞中二者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首先采用PV-6000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临床及病理资料齐全的存档神经母细胞瘤蜡块标本36例及节细胞神经瘤蜡块标本10例中RECK及MMP-14蛋向的表达。其次应用RT-PCR法检测自建裸鼠原位荷瘤及转移瘤细胞中RECK及MMP-14mRNA的表达。结果RECK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低表达(16.7%),并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及远处转移的发生而降低(P=0.015)。MMP-14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58.3%),并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及远处转移的发生而增高(P=0.002)。裸鼠原位荷瘤细胞系中RECKmRNA的表达较裸鼠转移瘤细胞系中明碾增高(t=3.012,P〈0.05),MMP-14mRNA表达则明显降低(t=2.802,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RECK及MMP-14蛋白和基因可能与神经母细胞瘤的浸润、转移有关,RECK及MMP-14可能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免疫 基因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60例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檀卫平 见须英雄 马渊理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预后的因素。[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日本兵库县立儿童医院随访资料完整的60例NB患儿,按首次就诊时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原发部位、转移部位、Shimada组织学分型、INSS分期、手...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预后的因素。[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日本兵库县立儿童医院随访资料完整的60例NB患儿,按首次就诊时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原发部位、转移部位、Shimada组织学分型、INSS分期、手术能否根治性切除);生化指标(尿香草杏仁酸/高香草酸(vanillylmandelic acid/homovanillic acid,VMA/HVA比值)、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清铁蛋白(ferritin)、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肿瘤组织 NMYC拷贝及 DNA指数)等因素进行分组。以 Kaplan-Meier法计算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单因素分析用Kaplan-Meiter生存曲线法比较组间EFS,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用COX模型处理各组数据。[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1岁、腹部原发、骨骼转移、INSS第3期,4期、Shimada组织类型不良型、无法根治性切除、血清LDH>1500 IU/L、ferritin>150μg/L、NSE>100μg/L、肿瘤组织 NMYC拷贝>l及 DNA指数=1等组别的5年EFS均显著低于其对照组。性别与尿 HVA/VMA比值对EFS无影响。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骨骼转移、Shimada组织类型不良与NMYC拷贝>1对EFS产生不良影响。[结论]早期行肿瘤组织原癌基因NMYC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预后 NB 儿童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15答案:(脊髓硬膜外、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
19
作者 王立英 李欣 +1 位作者 赵滨 叶滨宾(点评)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5期579-580,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脊髓硬膜外 诊断 腹膜后 影像表现 病例 神经细胞 肾上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
20
作者 高代平 郝志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894-894,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系肿 CT表现 MRI表现 病例报告 影像诊断 神经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