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 被引量:53
1
作者 周跃 李长青 +5 位作者 王建 张正丰 初同伟 郑文杰 潘勇 罗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9月~2008年10月收治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63.9岁。均有腰腿痛,其中7例为单纯L5/S1神经根管狭窄,14例为L5/S1神经根管狭...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9月~2008年10月收治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63.9岁。均有腰腿痛,其中7例为单纯L5/S1神经根管狭窄,14例为L5/S1神经根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均采用系列骨铰刀行经皮椎间孔成形术,其中14例伴椎间盘突出者同时行椎间盘切除术。采用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和Nakai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6min,术后卧床时间平均10.5h,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d。无硬脊膜撕裂和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29个月,平均9.5个月,其中随访时间≥6个月者15例,手术前腿痛VAS为7.9±3.2分,术后3个月3.7±2.1分,术后6个月2.5±1.2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前ODI为52.5±26,术后3个月27.5±14,术后6个月21.6±8,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Nakai分级,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85.7%。结论:采用系列骨铰刀行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简单、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成形术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预防C_5神经根麻痹的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炳智 田金辉 +3 位作者 李志远 李晓东 苗洁 刘法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在降低C_5神经根麻痹及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69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38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内固... 目的观察颈后路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在降低C_5神经根麻痹及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69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38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A组),31例采用常规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B组)。术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指数变化及C_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椎板切除宽度(16.8±2.1)mm,显著小于B组(21.7±2.5)mm(t=8.849,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39,P>0.05)。术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持续性升高(F>42.996,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21,P>0.0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有改善,且维持至末次随访(F>86.379,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943,P>0.05)。A组术后C5水平脊髓漂移距离(2.5±0.5)mm,显著小于B组(3.6±0.7)mm(t=7.602,P<0.001)。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t=0.724,P=0.471)。A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5.2%(2/38),低于B组22.5%(7/31)(χ~2=4.514,P=0.034)。结论颈椎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可解除脊髓压迫并限制脊髓过度向后漂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降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有限椎板切除 神经根管减压 C5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被引量:51
3
作者 李广松 乔荣慧 +3 位作者 刘伟 牛菁川 易九云 汪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资料。使用德国joimax GmbH公司椎间孔镜,局部浸润麻醉,透视下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应用四级扩张导管逐级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形,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置入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髓核,直至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松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及日本骨科学会( 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40例均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8例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即刻缓解,2例术后无明显缓解,于术后1周行椎间孔镜下翻修手术。40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1.8月,优19例(47.5%),良15例(37.5%),可6例(15.0%),差0例。优良率85.0%(34/40)。 VAS术后即刻(2.8±1.3)、术后3个月(1.7±0.8)及末次随访时(1.9±0.8)均低于术前(7.5±1.1)(t=17.455,26.969,26.039,P均=0.000)。 JOA评分术后3个月(23.1±2.5)及末次随访时(24.3±1.7)均高于术前(12.1±2.3)(t=20.479,26.978,P均=0.000)。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狭窄 椎间孔镜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根性症状为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志琳 施多伟 +4 位作者 窦强 屈涛 张军华 王世勇 甄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治疗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36例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在椎间盘镜下行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对比术前与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治疗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36例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在椎间盘镜下行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对比术前与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6例在神经根管探查时均发现存在神经根管狭窄,对神经根有明显的压迫,神经根活动度<1 cm,进行神经根管减压后,神经根压迫解除,神经根活动度>1 cm。手术时间(61.7±5.6)min,出血量(60.0±9.7)ml,术后住院(3.5±0.5)d。36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7.5月:术前ODI评分(72.3±6.2)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21.2±8.6)分(t=49.204,P=0.000);术后6个月VAS评分(3.3±0.1)分,显著低于术前(7.7±0.8)分(t=-141.496,P=0.000)。结论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可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显著缓解神经根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神经根管 神经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减压治疗高龄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新锋 王琨 靳林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局麻下脊柱内镜减压治疗高龄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从背侧和腹侧减压受压神经根。术后症状改善采用下肢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 目的探讨局麻下脊柱内镜减压治疗高龄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从背侧和腹侧减压受压神经根。术后症状改善采用下肢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术中1例硬膜撕裂,术后出现随体位变化的疼痛不适感,3周后症状改善。12例侧凸腰椎冠状面Cobb角39.3°±6.8°。12例随访(19.4±3.4)月。下肢痛VAS评分从术前(6.5±1.2)分,改善为末次随访(1.2±0.9)分(P=0.000)。ODI从术前(67.5±6.1)%,改善为末次随访(29.0±6.6)%(P=0.000)。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3.3%(10/12)。结论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处理需要考虑患者自身条件,局麻脊柱内镜下减压能够有效缓解神经压迫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可供选择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腰椎 神经根管狭窄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神经根腹侧和背侧联合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神经根管狭窄症:2年以上随访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新锋 王琨 靳林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部分去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神经根腹侧减压联合背侧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去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腹侧减压,同时结合去除部...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部分去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神经根腹侧减压联合背侧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去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腹侧减压,同时结合去除部分肥厚黄韧带和增生关节突关节完成神经根背侧减压。采用腿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通过CT和(或)MRI进行术后神经减压的影像学评估,滑脱率评估腰椎滑脱程度。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后2年ODI和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4±1.2)%、(1.7±1.0)%、(1.7±0.8)%和(68.6±6.7)、(29.6±4.9)、(30.9±5.0)分,术后均显著改善(P<0.05)。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并发症。术后2年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5.7%(18/21)。术前和术后2年腰椎滑脱率差异无显著性[(18.0±5.1)%vs.(18.5±5.1)%,t=-0.523,P=0.607]。术后CT和(或)MRI显示滑脱椎体下位椎体后上缘向椎管内突出的台阶样压迫被去除,神经根腹侧和背侧减压满意。结论局麻椎间孔镜下部分去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神经根腹侧减压,能减少背侧减压对小关节的破坏,安全可行,为部分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的高龄患者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神经根管狭窄 椎间孔镜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穿刺神经根管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腰腿痛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仲伟 童国海 +1 位作者 颜凌 陈克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穿刺 神经根管 类固醇激素 治疗 腰腿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受压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明 郑祖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为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压迫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进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解剖了56例腰骶椎标本神经根,观察神经根有关压迫因素。结果:椎管内压迫为上关节突的内侧缘及黄韧带,椎间孔内压迫为增生上关节突、膨隆的椎间盘,椎间孔外压... 目的:为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压迫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进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解剖了56例腰骶椎标本神经根,观察神经根有关压迫因素。结果:椎管内压迫为上关节突的内侧缘及黄韧带,椎间孔内压迫为增生上关节突、膨隆的椎间盘,椎间孔外压迫为膨隆的椎间盘和椎体的骨唇。在无明显椎间盘膨隆标本,L4、L5神经根与硬膜的夹角分别为40.4°±3.1°和45.9°±3.7°,12个因椎间盘膨隆的神经根与硬膜夹角分别为67.0°±8.2°和69.6°±8.1°。结论:解剖学神经根压痕的存在不能绝对证明生前有神经根损害症状,但对神经根压迫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神经根造影像,明确神经根压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压迫 神经根管狭窄 形态学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传恩 翟文芬 +3 位作者 黄义专 沈赟 戴玮 罗世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351-351,共1页
目的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神经根管狭窄患者治疗中,应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TESSY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35例,均给予TESSYS技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JOA... 目的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神经根管狭窄患者治疗中,应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TESSY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35例,均给予TESSYS技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提高(P<0.05),35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将TESSYS技术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 TESSY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神经根管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夏玉军 陆光庭 谭允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3期152-155,189-190,共6页
在60具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腰神经根管的构成及其与腰神经根的关系.上位腰神经(L1—3)根管分为椎管内段和椎间孔段,皆毗邻骨性结构.下位腰神经(L4—S1)根管分为侧隐窝段和椎间孔段,在侧隐窝段的上份,神经根前邻椎间盘,后邻黄韧带及椎... 在60具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腰神经根管的构成及其与腰神经根的关系.上位腰神经(L1—3)根管分为椎管内段和椎间孔段,皆毗邻骨性结构.下位腰神经(L4—S1)根管分为侧隐窝段和椎间孔段,在侧隐窝段的上份,神经根前邻椎间盘,后邻黄韧带及椎间关节,周围间隙小,病变时易受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 神经 神经根管 侧隐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8
11
作者 徐恒 简伟 +4 位作者 谷福顺 信金党 郭锐 王爱国 郑昆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技术即TESSYS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5月行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2例,其中15例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局麻下...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技术即TESSYS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5月行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2例,其中15例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局麻下行突出髓核摘除、椎间孔成形及神经根管减压术。结果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7.18±0.84)分和(36.50±3.90)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为(2.59±0.81)分和(18.95±2.57)分,明显改善(配对t检验,t=30.72、25.57,P=0.00、0.00)。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优6例(27.3%),良12例(54.5%),可3例(13.6%),差1例(4.5%),优良率81.8%。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能够充分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能够有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管狭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合并椎间静脉曲张畸形九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华 李光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合并椎间静脉曲张畸形九例报告李华,李光业近年来,有关椎间盘脱出,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的报道较多[1~3]。但尚未见到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合并椎间静脉(椎管内神经根管区)畸形的报道,特别... 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合并椎间静脉曲张畸形九例报告李华,李光业近年来,有关椎间盘脱出,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的报道较多[1~3]。但尚未见到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合并椎间静脉(椎管内神经根管区)畸形的报道,特别是对此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与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狭窄 椎间静脉畸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静脉曲张畸形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附9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华 李光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椎间静脉畸形 神经根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神经根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邵林 潘海涛 +1 位作者 王耶 孙钟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49-151,共3页
在CT广泛应用于脊柱疾患诊断以前,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神经根管狭窄症(LDHLRS)易被误诊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令人满意。对1985~1991年收治的LDHLRS152例,充分利用CT检查,根据不同狭窄情况采... 在CT广泛应用于脊柱疾患诊断以前,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神经根管狭窄症(LDHLRS)易被误诊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令人满意。对1985~1991年收治的LDHLRS152例,充分利用CT检查,根据不同狭窄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年3个月~6年8个月,优良率为90.2%。作者提出:(1)应对LDHLRS做出定性和定量诊断;(2)根据引起神经管根管狭窄的不同因素,将狭窄分为硬性狭窄、软性狭窄及混合性狭窄,并依此决定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神经狭窄 CT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6
15
作者 覃正仕 蒙德 +2 位作者 黄永光 杨腾衡 徐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61-65,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患者为...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后路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腓肠神经、隐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快于本组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腓肠神经、隐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小切口后路椎间盘减压术,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腰椎功能,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神经根管狭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平信 刘利国 刘旭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总结35例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的有单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优25例(70.6%),良7例... 目的:总结35例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的有单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优25例(70.6%),良7例(20%),好转2例,差1例。其优良率达90.6%。结论:与后路椎板全切除或半切除相比,该术式减少了手术损伤风险,保持了脊椎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单侧 椎板开窗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根管扩大术 后路 脊椎 风险 目的 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管扩大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3例
17
作者 贾水淼 董胜利 +1 位作者 张凯 高振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开窗法 神经根管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管部硬脊膜疝2例
18
作者 王洪申 王守金 刘佰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神经根管部硬脊膜疝2例王洪申①王守金①刘佰川②例1:男,65岁,右跟部间歇性针刺样疼痛10年,至右腿、臀及臀上区酸胀样疼痛2月余,疼痛与体位及活动有关,即卧、坐位时最重,直立行走后症状逐渐缓解。行至0.5~1.0km... 神经根管部硬脊膜疝2例王洪申①王守金①刘佰川②例1:男,65岁,右跟部间歇性针刺样疼痛10年,至右腿、臀及臀上区酸胀样疼痛2月余,疼痛与体位及活动有关,即卧、坐位时最重,直立行走后症状逐渐缓解。行至0.5~1.0km后症状基本缓解。近10天各种姿式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 硬脊膜疝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神经根管非骨性段狭窄的动态影像学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连平 孙荣华 +6 位作者 杨维权 刘大雄 周菲 杨广才 贾连顺 徐印坎 朱海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7-11,共5页
对临床具腰腿痛并脊髓造影显示单或双侧腰骶神经根影中断者,做了椎管斜位伸屈造影(35例)和动态CTM扫描(13例),观察了根影动态变化。其中17例术中加用伸屈腰椎拱桥探查了椎管前外侧角与神经根间关系。上述研究结果结合临... 对临床具腰腿痛并脊髓造影显示单或双侧腰骶神经根影中断者,做了椎管斜位伸屈造影(35例)和动态CTM扫描(13例),观察了根影动态变化。其中17例术中加用伸屈腰椎拱桥探查了椎管前外侧角与神经根间关系。上述研究结果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发现:L5、S1神经根受椎管非骨性段挤压机会显著高于L4神经根。分析认为:常遇的腰骶神经根中断多发生在非骨性段的椎管前外侧角,椎间盘与黄韧带退变是神经根受压的主要病理因素,症状可随体位变动减轻或加重。斜位椎管造影和动态CTM对判断不同狭窄节段与指导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 椎管 造影 C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运动时神经根管的动态观察
20
作者 侯筱魁 董凡 《生物力学》 CSCD 1991年第2期86-91,共6页
关键词 腰椎 运动 神经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