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迫及非压迫因素在实验性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唐家广 袁文 +2 位作者 侯树勋 吴闻文 商卫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压迫及非压迫因素在实验性椎间盘源性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自体脊椎关节突修剪后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压迫组);取大鼠自体尾椎椎间盘组织无压迫下放置在L5神经根表面(非压迫组);同时设立... 目的:探讨压迫及非压迫因素在实验性椎间盘源性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自体脊椎关节突修剪后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压迫组);取大鼠自体尾椎椎间盘组织无压迫下放置在L5神经根表面(非压迫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变化。结果:压迫组与非压迫组大鼠后足底均产生了一个长时程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降低;与压迫组相比,非压迫组大鼠术后1天就开始出现了疼痛阈值降低(P<0.05),明显早于压迫组大鼠,并且疼痛阈值降低更加显著;而压迫组大鼠术后1周时才出现明显的疼痛阈值降低(P<0.05)。对照组大鼠疼痛阈值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尽管压迫和非压迫因素都参与椎间盘源性神经根性疼痛的发生,但二者作用的时间不同,在椎间盘突出的早期阶段非压迫因素可能在疼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后压迫因素可能逐渐成为致痛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疼痛 椎间盘突出 痛觉过敏 机械压迫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α在髓核源性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家广 侯树勋 +1 位作者 张伟佳 梁红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琢(IL-1琢)是否参与髓核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疼痛的产生。方法:将大鼠自体尾椎的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和L5神经根表面,在术后不同时间测量大鼠后足对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移植髓核中的IL-1琢...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琢(IL-1琢)是否参与髓核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疼痛的产生。方法:将大鼠自体尾椎的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和L5神经根表面,在术后不同时间测量大鼠后足对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移植髓核中的IL-1琢进行检测。结果: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大鼠腰神经根上放置自体髓核后,术侧后足可产生明显机械刺激痛觉过敏;实验组大鼠移植髓核组织中IL-1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髓核组织的生物学作用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因素,炎性介质IL-1琢可能参与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Α 髓核源性神经疼痛 痛觉过敏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组织中磷脂酶A2活性水平与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 被引量:55
3
作者 吴闻文 侯树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2-6,共5页
作者既往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神经根受压程度与临床症状和腰腿疼痛的程度并无直接关系。手术中病理观察发现,神经根有炎症表现者,在临床上表现出剧烈的根性疼痛,这似乎提示神经根性疼痛与局部的炎症有密切关系... 作者既往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神经根受压程度与临床症状和腰腿疼痛的程度并无直接关系。手术中病理观察发现,神经根有炎症表现者,在临床上表现出剧烈的根性疼痛,这似乎提示神经根性疼痛与局部的炎症有密切关系。磷脂酶(PL)A2是人体内重要的炎症介质和致痛物质,也是组织炎症的标志物。作者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中获取的髓核组织中的PLA2活性水平,并将其结果与病人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和术中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椎间盘髓核中PLA2活性显著高于自身血液中和健康人椎间盘髓核中PLA2活性水平;(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腰腿痛程度与其髓核中PLA2活性明显相关;(3)直腿抬高试验强阳性者的髓核中PLA2活性水平显著增高;(4)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与其髓核中PLA2活性无显著关系。作者还就PLA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神经疼痛 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臂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下腰神经根性疼痛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萍 涂慧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4-254,256,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人15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腰腿疼的腰椎疾病逐年上升,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也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我院自2010年8月-2011年4月应用神经根阻滞术治疗下腰神经根性疼痛54...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人15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腰腿疼的腰椎疾病逐年上升,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也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我院自2010年8月-2011年4月应用神经根阻滞术治疗下腰神经根性疼痛5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疼痛 腰椎疾病 阻滞治疗 C型臂引导 护理配合 生活方式 老年患者 工作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通过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英文) 被引量:27
5
作者 胡育铭 朱丽蓉 +2 位作者 赵元淑 许明贤 钟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6-1322,共7页
目的:从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角度探究中药葛根素在治疗大鼠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自体髓核(NP)移植方法复制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假手术组行同样手术但不进行NP移植。治疗组大鼠术前1 h开始腹腔注射不同浓度(50... 目的:从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角度探究中药葛根素在治疗大鼠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自体髓核(NP)移植方法复制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假手术组行同样手术但不进行NP移植。治疗组大鼠术前1 h开始腹腔注射不同浓度(50、100和150 mg/kg)葛根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7 d。机械性缩爪阈值(PWT)检测法评价大鼠痛行为。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ELISA检测脊髓抗炎和致炎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NP移植后3~14 d,大鼠的PWT明显下降。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00 mg/kg和150 mg/kg的葛根素明显增加NP组大鼠的PWT,缓解疼痛症状。葛根素明显降低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和星形细胞标志物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并且降低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含量,增加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P <0. 01)。结论:葛根素通过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导的神经根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治疗神经根性疼痛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璐 朱丽蓉 +4 位作者 蒋珊 梁雨航 谢彦 欧阳文瑞 钟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究传统中药葛根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自体髓核(NP)移植的方法复制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连续7天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kg^(−1)·d^(−1))观察镇痛效果;采用机械性撤足阈值(PWT... 目的:探究传统中药葛根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自体髓核(NP)移植的方法复制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连续7天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kg^(−1)·d^(−1))观察镇痛效果;采用机械性撤足阈值(PWT)和热撤足潜伏期(PWL)作为痛觉阈值检测指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脊髓组织TLR4和p-NF-κB(p-p65)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相关致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葛根素显著缓解NP移植引起的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葛根素降低了脊髓组织中TLR4和p-p65的蛋白水平,抑制了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此外,葛根素还降低了脊髓组织中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增加了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结论:葛根素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导的神经根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NF-κB信号通路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神经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神经根性疼痛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小青 穆玉娟 +2 位作者 刘向东 许亚春 沈海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6-1000,共5页
目的探索CT引导下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和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神经根性疼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腰神经根性疼痛患者175例,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64例患者采用计算机... 目的探索CT引导下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和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神经根性疼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腰神经根性疼痛患者175例,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64例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配到富血小板血浆组和复方倍他米松组。两组患者分别在CT引导下接受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和复方倍他米松。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以及术后1、2、3、6个月使用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与本次研究相关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个月共完成160例患者随访,富血小板血浆组79例,复方倍他米松组81例。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前3个月复方倍他米松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富血小板血浆组,3个月至6个月时富血小板血浆组优于复方倍他米松组;复方倍他米松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较3个月时有所回升,富血小板血浆组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ODI评分值逐步降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需要治疗的出血、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富血小板血浆组术后出现的疼痛、胸痛和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复方倍他米松组(P<0.05),两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724)。结论CT引导下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腰神经根性疼痛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优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富血小板血浆 CT引导 神经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通过抑制背根神经节Nav1.7上调治疗神经根性疼痛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玮丽 唐倩 +2 位作者 邓镇 赵元淑 钟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2-339,共8页
目的:探究传统中药葛根素(puerarin,PU)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自体髓核(neucleus pulposus,NP)移植的方法复制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模型。实验一:20只大鼠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n=4... 目的:探究传统中药葛根素(puerarin,PU)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自体髓核(neucleus pulposus,NP)移植的方法复制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模型。实验一:20只大鼠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n=4)和NP组(n=16),NP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中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7的表达,ELISA法检测DRG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RG组织TNF-α的表达。实验二:40只大鼠分为五组(n=8):sham组;NP移植组;NP+PU组;NP+Veh组;NP+PU+TNF-α组,对NP移植大鼠连续7天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kg,每日1次)观察镇痛效果;在术后0、3、5、7、14天进行疼痛行为学检测,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作为痛觉阈值检测指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RG组织中TNF-α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hosphorylated-nucleus factor-κB,p-NF-κB)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Nav1.7表达情况。结果:NP移植组大鼠手术同侧DRG中Nav1.7表达上升,同侧DRG组织和CSF中TNF-α含量显著增加;葛根素明显缓解NP移植引起的单侧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超敏;葛根素降低NP移植组大鼠同侧DRG中TNF-α、p-NF-κB(p-p65)和Nav1.7的表达;鞘内注射TNF-α(0.3 ng,每6小时1次,持续7天)阻断了葛根素的镇痛作用,并抑制了葛根素引起的Nav1.7的降低。结论:葛根素可通过抑制背根神经节Nav1.7上调治疗神经根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 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神经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根性疼痛物理治疗效果预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雪迎 王琳 +3 位作者 赵宜 段芝琴 徐本华 王宁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确定综合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根性疼痛的试验性治疗次数 ,预测疗效。方法 :对 4 7例颈椎病根性疼痛患者连续进行 10次物理治疗每日一次 ,每次治疗前进行VAS法疼痛评定 ,共得 10个评定值 (A1,A2 ……A10 ) ,经变量标准化 :Xi=A1-A(i... 目的 :确定综合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根性疼痛的试验性治疗次数 ,预测疗效。方法 :对 4 7例颈椎病根性疼痛患者连续进行 10次物理治疗每日一次 ,每次治疗前进行VAS法疼痛评定 ,共得 10个评定值 (A1,A2 ……A10 ) ,经变量标准化 :Xi=A1-A(i+ 1) ,得X1,X2 ……X9对于X9>1.2cm者认为治疗有效 ,反之无效 ;利用X1至X2 ,X1至X3 ,X1至X4,X1至X5,X1至X6,X1至X7,X1至X8为自变量分别对有效与无效进行判别分析。结果 :在进行的各次判别分析中 ,随自变量增多 ,判别分析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在所获得的相应判别函数中 ,X4,X5的单相关系数较高 ,分别为 0 .778和 0 .787。结论 :应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根性疼痛 ,试验性治疗以 5次为宜 ;依据VAS法疼痛评定结果 ,利用判别函数可对治疗处方的效能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疼痛 物理治疗 疼痛评定 判别分析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硬膜外注药与经椎板硬膜外注药治疗腰骶根性疼痛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丹青 张顺聪 +3 位作者 于淼 江晓兵 梁德 杨志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注药(TFESI)与经椎板硬膜外注药(ILESI)治疗腰骶神经根性疼痛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4年7月Pubmed、Medline、Embase以及Ovid电子数据库,搜集关于比较TFESI和ILESI治疗腰骶神经根... 目的:系统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注药(TFESI)与经椎板硬膜外注药(ILESI)治疗腰骶神经根性疼痛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4年7月Pubmed、Medline、Embase以及Ovid电子数据库,搜集关于比较TFESI和ILESI治疗腰骶神经根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根据Cochrane手册的改良Jadad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利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筛共378篇文献,最后纳入5篇文献、199例患者,其中行TFESI 102例,行ILESI 97例.文献质量1篇为5分,2篇为6分,2篇为7分;4篇语种为英文,1篇为法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缓解腰骶神经根性疼痛上,TFESI在术后2周[MD=-1.77,95%CI(-2.95,-0.59),P<0.01]、1~3个月[MD=18.77,95%CI(4.54,33.0),P=0.01]及6个月[MD=-1.08,95%CI(-1.53,-0.64),P<0.05]时的疗效优于ILESI,在术后1个月脊柱柔软度改善无明显差异[腰椎活动度(schober index):MD=0.07,95%CI(-0.42,0.57),P>0.05;指-地距离(finger-to-floor):MD=1.21,95%CI(-6.41,8.82),P>0.05)].结论:在缓解腰骶神经根性疼痛上,TFESI在术后6个月内疗效均优于ILESI,但在改善脊柱柔软度上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疼痛 经椎间孔注药 经椎板注药 硬膜外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盘源性疼痛分布特点与规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亮亮 倪家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8-971,共4页
颈、肩、上背或上肢疼痛症状的出现,其病理性相关因素通常与颈椎椎间盘退变有关.而髓核突出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免疫因子对神经根的化学性刺激,是诱发神经根性疼痛的主要机制,其疼痛性质多以线性放射样疼痛为主,疼痛定位清晰,... 颈、肩、上背或上肢疼痛症状的出现,其病理性相关因素通常与颈椎椎间盘退变有关.而髓核突出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免疫因子对神经根的化学性刺激,是诱发神经根性疼痛的主要机制,其疼痛性质多以线性放射样疼痛为主,疼痛定位清晰,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或手指,且疼痛区域遵循颈神经根支配的分布规律.但是,与神经根性疼痛相比,部分患者的颈、肩、上背或上肢疼痛通常先于神经根性疼痛数周或数月前出现,甚至从未出现神经根性疼痛特点,而疼痛性质多以“酸痛、钝痛”(可剧烈疼痛)为主,疼痛范围弥散且定位模糊,疼痛扩散多不过肘,有学者称为“颈椎盘源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盘退变 疼痛症状 盘源性 神经疼痛 疼痛性质 上肢疼痛 机械性压迫 化学性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神经管原肠囊肿的临床特点与显微手术治疗
12
作者 郭运发 李全才 +4 位作者 黄斌 王金龙 刘亚军 吴昊 罗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5-567,共3页
椎管内神经管原肠囊肿是一种胚胎组织来源的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占椎管内肿瘤的0.7%~1.3%[1],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特点。2007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17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管原肠囊肿患者,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7例患者... 椎管内神经管原肠囊肿是一种胚胎组织来源的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占椎管内肿瘤的0.7%~1.3%[1],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特点。2007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17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管原肠囊肿患者,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7例患者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7.3±5.5岁(5~70岁);病程23±6.2个月(1周~12年)。神经根性疼痛10例,肢体无力7例,感觉麻木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原肠囊肿 神经疼痛 显微手术 囊壁 胚胎组织 肠源性囊肿 齿状韧带 总结报告 病变节段 颈胸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健康,挑战未来”第一届“神经妥乐平杯”优秀论文演讲比赛征文启事
13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0-340,共1页
为了探索神经妥乐平在脊柱疾病所致神经根性疼痛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后残留的麻木、冷感和疼痛等神经症状的疗效,规范神经妥乐平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由《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和日本脏器制药... 为了探索神经妥乐平在脊柱疾病所致神经根性疼痛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后残留的麻木、冷感和疼痛等神经症状的疗效,规范神经妥乐平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由《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和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共同主办的“探索健康,挑战未来”——第一届“神经妥乐平杯”优秀论文演讲比赛活动将于2013年4月~9月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妥乐平 优秀论文 健康 比赛 神经疼痛 启事 征文 非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穿刺置管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美琴 丁耀 +1 位作者 董娟 丁旭东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改进后的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效果,为降低引流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将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腰穿置管引流。观察组改进穿刺手法,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 目的观察改进后的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效果,为降低引流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将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腰穿置管引流。观察组改进穿刺手法,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及引流袋。结果两组置管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2.78%,对照组分别为16.67%、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改进后的腰池置管引流方法可减少引流管堵塞率、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持续腰池引流 腰椎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神经根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丰平 赵红卫 陈海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9-1181,共3页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又称为椎间盘内紊乱(internaldiscderangement.IDD),由Crok于1970年提出,它是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的椎间盘源性...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又称为椎间盘内紊乱(internaldiscderangement.IDD),由Crok于1970年提出,它是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的椎间盘源性疼痛包括轴向或神经根性疼痛.很难治愈。虽然机械校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能,但后腰部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高发生率让医生和患者都不十分满意。对于盘源性疼痛治疗方法种类繁多。治疗上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融合和非融合手术治疗等。近年来尤其是微创治疗发展迅速,结合国内外文献.本文综述了椎间盘内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各种术式机制、方法、优缺点.并对研究人员的报告和临床实用性方法加以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手术治疗 微创治疗 临床应用 椎间盘内紊乱 神经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史亚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8-179,共2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发生于骨髂成熟后的脊柱畸形,多南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引起的病理骨折及椎间失稳所致。畸形常见于胸腰段和腰段,主要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部酸困、疼痛,根据椎管狭窄部位和程度不...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发生于骨髂成熟后的脊柱畸形,多南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引起的病理骨折及椎间失稳所致。畸形常见于胸腰段和腰段,主要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部酸困、疼痛,根据椎管狭窄部位和程度不同,患者可表现不同的下肢症状:神经根性疼痛主要与侧隐窝狭窄和畸形凹侧神经根受压或凸侧神经根受牵拉有关。中央管狭窄可导致间歇性跛行,部分患者有小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退变性 手术适应证 神经疼痛 神经受压 脊柱畸形 狭窄部位 椎间盘退变 60岁以上 侧隐窝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注射皮质类固醇误入血管的不良反应
17
作者 杜素娟 叶西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9-931,共3页
硬膜外皮质类同醇注射常用于治疗由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按照进入硬膜外腔的不同径路分为硬膜外后正中法(interlaminar)、骶管法(caudal)和经椎间孔法(transforaminal)。与其他方法相比,经椎间孔法具有目标... 硬膜外皮质类同醇注射常用于治疗由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按照进入硬膜外腔的不同径路分为硬膜外后正中法(interlaminar)、骶管法(caudal)和经椎间孔法(transforaminal)。与其他方法相比,经椎间孔法具有目标明确、注射容积小、注射点接近背根神经节以及更容易使药液扩散至腹侧神经根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注射 皮质类固醇 不良反应 神经疼痛 血管 误入 硬膜外腔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囊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陕楠 赵斌 +4 位作者 原杰 徐朝健 李启超 刘儒星 王永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9-573,共5页
腰椎间盘囊肿是一种位于椎管内、硬膜外,与椎间盘相连的囊肿[1、2]。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脊柱病变,它是造成腰痛的一个罕见原因[3]。囊肿可压迫神经根,引起严重的神经根性疼痛或神经系统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类似,常难... 腰椎间盘囊肿是一种位于椎管内、硬膜外,与椎间盘相连的囊肿[1、2]。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脊柱病变,它是造成腰痛的一个罕见原因[3]。囊肿可压迫神经根,引起严重的神经根性疼痛或神经系统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类似,常难以鉴别。若对囊肿切除不彻底可增加复发的风险[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病变 压迫神经 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疼痛 囊肿切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下治疗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椎管内脊膜瘤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志强 顾少光 李文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0-500,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肿瘤 椎管内脊膜瘤 MRI 神经疼痛 椎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