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介质与脊神经根损伤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跃 梅芳瑞 廖维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炎症介质与脊神经根损伤周跃1梅芳瑞1廖维宏2临床医生常常面临这样的问题:(1)压迫神经根的病因(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被手术解除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反而加重〔1〕;(2)轻度的椎间盘突出却造成明显的根性疼痛... 炎症介质与脊神经根损伤周跃1梅芳瑞1廖维宏2临床医生常常面临这样的问题:(1)压迫神经根的病因(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被手术解除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反而加重〔1〕;(2)轻度的椎间盘突出却造成明显的根性疼痛和严重的功能损害〔2〕;(3)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介质 神经根损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乙酰胆碱斑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重建 施杞 +3 位作者 王拥军 沈培芝 刘梅 徐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乙酰胆碱斑的变化。方法 采用α bungarotoxin(α BTX)荧光结合剂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扫描图片分析技术 ,观察了大鼠L5神经根挤压后 ,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的变性及再生修复过程。结果 神经根受压后 2 0天 ... 目的 观察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乙酰胆碱斑的变化。方法 采用α bungarotoxin(α BTX)荧光结合剂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扫描图片分析技术 ,观察了大鼠L5神经根挤压后 ,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的变性及再生修复过程。结果 神经根受压后 2 0天 ,乙酰胆碱斑明显地发生卷缩 ,密度降低 ,结构紊乱 ,甚至崩解成碎片 ,6 0天后 ,乙酰胆碱斑的大小及形态逐又恢复正常 ,但仍留有一些异常的小球状或梭状的乙酰胆碱分支。结论 乙酰胆碱受体的形态功能与神经支配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接头 突触受体 神经再生 大鼠 神经根损伤 乙酰胆碱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PGP_(9.5)在运动终板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形态表现 被引量:5
3
作者 周重建 施杞 +3 位作者 王拥军 沈培芝 刘梅 徐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 研究腰神经根损伤后 ,神经肌肉接头部神经再支配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 (Confocallaserscaningmicroscopy)技术 ,使用多克隆蛋白基因产物 (PGP9 5)作为神经原标记 ,观察了大鼠L5神经根受压后... 目的 研究腰神经根损伤后 ,神经肌肉接头部神经再支配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 (Confocallaserscaningmicroscopy)技术 ,使用多克隆蛋白基因产物 (PGP9 5)作为神经原标记 ,观察了大鼠L5神经根受压后 10、2 0、30和 6 0d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末梢神经变性及再生修复过程 ,运用α bungarotoxin(α BTX)萤光结合剂显示运动终板 ,NIH技术测定末梢神经与运动终板重叠面积。结果 肌肉失神经支配后 10天 ,神经肌肉接头部末梢神经大幅度消失 ,运动终板形态结构紊乱 ,随着神经再支配的进行 ,通过末梢外突起的延伸并与邻近的运动终板相连 (终板间连接 ) ,在神经肌肉接合部形成一个多神经支配复杂的制作过程。结论 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 ,神经纤维与后突触受体区域的变化有一个时空关系 ,同时PGP9 5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结合激光共聚焦在正常与再生的神经肌肉接合部 ,能清晰地显示精致的神经末梢 ,因此 ,PGP9 5抗体可用于研究各种不同情况下肌肉神经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损伤 PGP9.5 运动终板再生修复过程 形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损伤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岳寿伟 吴宗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关键词 神经根损伤 慢性疼痛 分子机制 神经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神经根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重建 侯宝兴 +2 位作者 王拥军 刘梅 施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 CAM )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 (Confocallaserscaningmicroscopy) ,观察了大鼠胚胎期 ,出生后 14d ,成年期以及L5神经根受压后... 目的 研究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 CAM )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 (Confocallaserscaningmicroscopy) ,观察了大鼠胚胎期 ,出生后 14d ,成年期以及L5神经根受压后 10、2 0和 30d ,大鼠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N CAM的分布变化。结果 大鼠胚胎期 ,肌管的表面和神经肌肉接头部N CAM呈强烈着染 ,在发育过程中其浓度逐渐减退 ,至成年肌肉时几乎消失。而当肌肉失神经支配后可导致N CAM重新再现。结论 N CAM在肌肉中的表达是通过神经支配状况调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损伤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神经肌肉接头部 大鼠 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术硬膜外穿刺神经根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尹文静 石先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硬膜外穿刺神经根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妇产科择期硬外膜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穿刺过程中神经根损伤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硬膜外穿刺神经根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妇产科择期硬外膜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穿刺过程中神经根损伤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根据地塞米松使用剂量不同将治疗组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72小时后神经根及神经刺激症状发生情况、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2小时后,三组患者神经根及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A组和治疗B组分别有2例患者出现呃逆,治疗B组1例患者出现腹胀、乏力症状,对照组患者2例出现腹胀、乏力等症状,调整剂量后上述症状得到缓解,不影响本研究结果。结论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术硬膜外穿刺神经根损伤临床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硬膜外穿刺 神经根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大鼠神经根损伤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海鸿 廖维宏 +3 位作者 孙正义 伍亚民 王栓科 曾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39-541,i004,共4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脊髓内转移对神经根损伤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大鼠神经根切断吻合模型,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显微注射法在立体定位仪上将2μl重组腺病毒BDNF载体(AxCA-BDNF)直接注入大鼠神经根损...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脊髓内转移对神经根损伤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大鼠神经根切断吻合模型,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显微注射法在立体定位仪上将2μl重组腺病毒BDNF载体(AxCA-BDNF)直接注入大鼠神经根损伤部相应的脊髓腹角;损伤组注射病毒缓冲液。术后观察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CT-HRP)逆行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的改变。结果:与损伤组比较,治疗组神经根伤后CT-HRP标记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增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的恢复率明显升高。结论:AxCA-BDNF基因治疗对大鼠脊髓水平的神经根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介导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治疗 大鼠 神经根损伤 脊髓内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脊髓内转移对神经根损伤后神经元内酶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海鸿 廖维宏 +2 位作者 孙正义 伍亚民 张正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根损伤后进行BDNF基因治疗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神经根缝合基础上 ,通过无创注射将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载体直接转移至大鼠神经根损伤部相应的脊髓腹角。分别于术后 1、3、7、14、2 8d比色法测定AChE和ACP酶活性... 目的 观察神经根损伤后进行BDNF基因治疗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神经根缝合基础上 ,通过无创注射将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载体直接转移至大鼠神经根损伤部相应的脊髓腹角。分别于术后 1、3、7、14、2 8d比色法测定AChE和AC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AXCA BDNF组伤后AChE活性高于损伤组 ,而ACP活性均低于损伤组。AXCA BD NF能够降低酶的变化幅度。结论 神经根重建结合BDNF基因治疗可明显减轻神经元的损伤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BDNF 基因脊髓内转移 神经根损伤 基因治疗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损伤评价中DTI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祺 冯琳 +2 位作者 李晓辉 李会侠 孔建军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8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损伤评价中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0例,并选取同期参加研究的健康体检者40例,对其进行磁... 目的探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损伤评价中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0例,并选取同期参加研究的健康体检者40例,对其进行磁共振DTI检查,分析DTI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损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以及ADC值左右侧无明显差异(P>0.05),且同侧近、中、远段FA值及ADC值无差异(P>0.05)。单侧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侧近、中、远段FA值均低于健侧,ADC值高于健侧(P<0.05),且患侧近段FA值高于中段以及远段,ADC值低于中段及远段(P<0.05),中段FA值高于远段,ADC值低于远段(P<0.05);健侧近、中、远段FA值、ADC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DTI检查可以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损伤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数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神经根损伤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颈椎病术后颈5神经根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欣欣 阮昆鹏 +2 位作者 张成勇 李继锋 王晓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5-317,共3页
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全椎板切除术、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少数病人肩部疼痛、外展无力,被认为是颈5 (C5)神经根损伤所致,多数病人远期预后良好,但是因病人疼痛较重,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降低手术满意度,如何能快速促进该... 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全椎板切除术、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少数病人肩部疼痛、外展无力,被认为是颈5 (C5)神经根损伤所致,多数病人远期预后良好,但是因病人疼痛较重,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降低手术满意度,如何能快速促进该并发症的恢复,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1,2]。本研究将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3]应用于颈椎病术后C5 神经根损伤病人,改善疼痛、快速恢复肩外展力量,为颈椎病术后并发C5 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损伤 皮肤提取物 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 颈椎病 疗效观察 炎症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7颈神经通过椎体隧道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长丽 井月 +7 位作者 田勇 王祥 韩青 王阳 韩莹莹 苏略 王玉发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730,I0002,F0003,共6页
目的:通过椎体隧道通路方式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为臂丛神经根损伤的外科治疗提供新的术式。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体,模拟椎前通路术式和隧道通路术式进行对比,观测两种术式下可供移植神经根的有效长度。选取30例成年人对颈部(涵盖C... 目的:通过椎体隧道通路方式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为臂丛神经根损伤的外科治疗提供新的术式。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体,模拟椎前通路术式和隧道通路术式进行对比,观测两种术式下可供移植神经根的有效长度。选取30例成年人对颈部(涵盖C6~T1椎骨)进行CT扫描,测量其轴向旋转角及侧屈角,观测颈椎活动对移植后第7颈神经的牵拉影响。36组新鲜椎体试件(C5~C7)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打孔,然后用万能试验机进行轴向载荷压缩试验,检验椎体打孔后形成的椎体隧道对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经过椎体隧道通路到达对侧下干所需长度为69.19mm,比经过椎前通路缩短25.14mm。C7对T1椎体之间轴向旋转角为9.4°±0.3°,旋转产生的前后牵拉范围为2.44mm;C7对T1椎体之间侧屈角为0.6°±0.2°,侧屈造成的上下牵拉范围为0.156mm;C7对T1之间的前屈后伸运动幅度非常小,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椎体压缩实验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极限载荷仅下降了14.89%,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椎前通路术式比较,椎体隧道通路术式能提供较充足的神经长度;椎骨旋转角度对移植神经的牵拉幅度影响小;椎骨生物力学几乎无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损伤 椎体隧道通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根炎性损伤与药物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2-95,共4页
关键词 神经炎性损伤 药物治疗 炎性水肿 炎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操作损伤神经根致下肢疼痛8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兴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7-378,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操作 损伤神经 下肢疼痛 硬膜外麻醉 损伤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手术后节段性神经根麻痹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宇 陈德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根损伤 颈椎手术 节段性 手术后 麻痹 神经系统并发症 后路全椎板切除 ROOT 运动瘫痪 感觉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健军 赵庆豪 +4 位作者 邓尚希 朱炜嘉 张儒森 马润洵 黎庆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8-643,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可能的解剖学机制。方法:取8具防腐正常成人颈部标本(年龄54~78岁,平均66.4±7.3岁)。仔细从后方剔除颈椎周围的软组织,暴露双侧椎板,在双侧关节突关节内侧各作一条沟,铰...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可能的解剖学机制。方法:取8具防腐正常成人颈部标本(年龄54~78岁,平均66.4±7.3岁)。仔细从后方剔除颈椎周围的软组织,暴露双侧椎板,在双侧关节突关节内侧各作一条沟,铰链侧保留内层骨板,开门侧完全穿透内层骨板。掀起开门侧椎板后,剔除脂肪组织,分离和保留椎管后方的所有韧带结构,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椎管后方的韧带的形态、走行、起始位置及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韧带的长度、宽度及厚度。从不同节段观察硬膜囊及神经根在开门前后的改变。最后,测量C4~C8硬膜内腹侧支上端及下端的长度。结果:在8个颈椎标本的椎管后方共发现37条的膜椎韧带。膜椎韧带的一端附着于黄韧带或椎板内面,另一端与硬膜囊后壁相连,形状以条索型多见。韧带的长度为7.37~20.09mm(12.24±3.21mm),各节段自上往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厚度最厚处达1.12mm。膜椎韧带在脊髓的C3-C4节段分布较多。在易发病的节段中,C5硬膜内腹侧支上端及下端的长度是最短的(13.18±1.12mm,8.07±1.11mm)。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观察到椎管后方的膜椎韧带绷紧,硬膜囊变形,脊髓以及神经根发生移位。结论:膜椎韧带牵拉可能是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重要因素。切断膜椎韧带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C5神经麻痹 解剖学机制 膜椎韧带 神经根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手术中椎动脉损伤的处理及预防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松凯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4-557,共4页
椎动脉损伤是颈椎手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但由于损伤后出血量多且难以控制,可能造成术中脊髓及神经根损伤,以及迟发性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小脑缺血性损害甚至死亡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熟悉椎动脉解剖,了解椎动... 椎动脉损伤是颈椎手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但由于损伤后出血量多且难以控制,可能造成术中脊髓及神经根损伤,以及迟发性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小脑缺血性损害甚至死亡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熟悉椎动脉解剖,了解椎动脉损伤的机制,预防和正确处理术中损伤,对于降低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损伤 手术中 预防 颈椎 严重并发症 脑缺血性损害 神经根损伤 迟发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领域的神经电生理监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贾强 李玉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神经功能的一项技术,在脊柱外科用以识别和减少术中可能发生的脊髓及神经根损伤。20世纪70年代末,Moiler等[1]首次记录了脊柱侧凸...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神经功能的一项技术,在脊柱外科用以识别和减少术中可能发生的脊髓及神经根损伤。20世纪70年代末,Moiler等[1]首次记录了脊柱侧凸手术中的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证明IONM可以减少脊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 外科领域 神经根损伤 体感诱发电位 神经功能 连续监测 手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非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临床分析(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伟民 艾纯华 卞传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3-573,579,共2页
关键词 颈髓非骨折脱位型损伤 临床分析 神经根损伤 颈髓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合并或合并轻微神经症状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19
作者 刘万林 霍洪军 +5 位作者 温树正 郭文通 李文琪 杨学军 李力 李卫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54-56,共3页
分析总结了1987~1995年收治的不合并或合并轻微神经症状的下颈椎骨折脱位12例。患者受伤时头颈部均呈屈曲位,损伤后的主要临床特点以局部症状体征为主,一部分病例合并单侧神经根损伤综合征。强调除对Ⅰ度脱位可以采用保守... 分析总结了1987~1995年收治的不合并或合并轻微神经症状的下颈椎骨折脱位12例。患者受伤时头颈部均呈屈曲位,损伤后的主要临床特点以局部症状体征为主,一部分病例合并单侧神经根损伤综合征。强调除对Ⅰ度脱位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外,大部分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对此类损伤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脱位 颈椎 神经根损伤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德春 齐宗华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69-571,共3页
关键词 脊髓监护 脊柱手术 医源性脊髓损伤 神经根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