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以及对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
1
作者 郭耀斌 张宇 +2 位作者 吕子萌 车有路 邓新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4,I0012,共5页
目的观察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针治疗上结合俯卧位颈椎微调及手三阳理筋。治疗前和... 目的观察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针治疗上结合俯卧位颈椎微调及手三阳理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neck-pain questionnaire,N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活动度评分(range of motion,ROM)、红外热成像温度差。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NPQ、NDI、CASCS、ROM评分和红外热成像温度差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优(P<0.05)。结论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红外热成像检测温度的变化可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俯卧位 颈椎微调 理筋手法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督理筋针法联合循经点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万秀菁 辛欢 邹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调督理筋针法联合循经点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月-2024年2月治疗的84例CSR患者,通过随机数... 目的研究中医调督理筋针法联合循经点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月-2024年2月治疗的84例CSR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接受调督理筋针法联合循经点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结束时的中医证候积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麦吉尔疼痛问卷简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CASCS评分及SF-MPQ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F-MPQ评分,椎-基底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降低,CASCS评分、椎-基底动脉峰值流速均上升,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理筋针法联合循经点刺疗法可提高CSR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中医证候及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调督理筋针法 循经点刺疗法 疗效 椎-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微创治疗指南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 +3 位作者 王志剑 李振宙 张达颖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1-488,共8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作为颈椎病高发人群的老年人罹患该病的负担日益加重,亟需得到充分的关注与重视。微创治疗是治疗包括颈椎病在内的脊柱疾病的一种趋势,但对于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采...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作为颈椎病高发人群的老年人罹患该病的负担日益加重,亟需得到充分的关注与重视。微创治疗是治疗包括颈椎病在内的脊柱疾病的一种趋势,但对于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采取何种微创方法及相应的实施规范,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基于目前的最佳证据,明确其质量和推荐强度,充分结合临床研究与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制订了《中国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微创治疗指南》。本指南基于当前国内外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微创治疗临床进展,在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微创治疗的总体原则、病人人群选择、治疗获益,以及各类微创治疗的原理、特点、推荐使用、术后管理与康复等方面达成共识,旨在规范和优化我国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微创治疗,为相关专业临床医师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创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弧刃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都帅刚 王学昌 +5 位作者 马迎存 王新星 李科 周松林 杨彬 马雪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65-2273,共9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弧刃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A-D 4组,每组40例。A组给予颈神经阻滞,B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C组给予弧刃针刀,D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联合弧刃针刀,疗程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弧刃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A-D 4组,每组40例。A组给予颈神经阻滞,B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C组给予弧刃针刀,D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联合弧刃针刀,疗程4周。观察各组麦吉尔疼痛量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活动度(颈椎左右转动、前屈、后伸、侧屈的角度)、肌电-诱发电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血清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脂蛋白关联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rostaglandin E1α,6-keto-PGE1α)]的水平,并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D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χ^(2)=6.605,P=0.013;χ^(2)=4.073,P=0.044)。与其他3组比较,D组McGill疼痛、NDI、NSE、LpPLA2、6-keto-PGE1α水平显著降低(P<0.05),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5),颈椎左右转动、前屈、后伸、侧屈的角度显著增加(P<0.05),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传导速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显著加快(P<0.05),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D组安全性指标显著高于A组(χ^(2)=5.641,P=0.018)。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弧刃针刀可明显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提高患者的颈椎功能,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弧刃针刀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封包疗法联合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明 李育凡 +2 位作者 崔浩 王水元 刘伍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疗法联合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ar spondylosis,CRS)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洪湖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CRS患者患者128例,按照均等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疗法联合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ar spondylosis,CRS)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洪湖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CRS患者患者128例,按照均等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整脊推拿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封包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活动度与生理曲度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OL-30)]。结果治疗前两组各中医证候积分、NDI、VAS、QOL-30评分、颈椎活动度及生理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积分、NDI及VAS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生理曲度及QOL-30评分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封包疗法联合整脊推拿治疗CRS,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颈部疼痛,促进颈椎活动度及生理曲度恢复,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疗法 整脊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活动度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晓闪 宋鸿 朱桂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颈椎操和中药封包辅助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治疗效果、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各方向的颈椎活动度明显高于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 d和15 d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01±0.64)分、(2.49±0.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2±0.90)分、(4.39±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为6.4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提高颈椎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感,且安全可靠,具有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 颈椎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活动度 疼痛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倍玮 葛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4月至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CSR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期间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2组均接...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4月至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CSR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期间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2组均接受常规电针治疗,对照组加予甲钴胺(弥可保注射液)常规肌肉注射,治疗组加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20次。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及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DI、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ND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相比非穴位常规肌肉注射可更有效地改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提高CSR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穴位注射 VAS NDI 肌电图 甲钴胺 弥可保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与经皮内镜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8
作者 高江 张会文 武学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6-977,共12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内镜(percutaneous endoscopy,PE)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内镜(percutaneous endoscopy,PE)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自建库截止到2025年6月关于UBE和PE治疗CSR的临床预后和并发症的相关研究。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评价,纽卡斯尔一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回顾性研究进行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数据,包括颈部和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serum creatine kinase,CK)、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术后并发症。通过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NOS量表评分6篇8分,3篇7分,1篇为6分,均为中高质量。总样本量782例,其中UBE组388例,PE组3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UBE组和PE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MD=-6.67,95%CI(-17.47,4.13),P=0.23];术中出血量PE组明显少于UBE组[MD=10.86,95%CI(0.64,21.07),P=0.04];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MD=0.49,95%CI(-0.00,0.99),P=0.05];两组手术切口大小存在统计学差异[MD=7.13,95%CI(1.76,12.50),P=0.009],PE组手术切口明显小于UBE组;两组术后CK[MD=1.25,95%CI(-5.08,7.75),P=0.70]、CRP[MD=-0.03,95%CI(-0.08,0.02),P=0.23]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颈部疼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MD=-0.07,95%CI(-0.17,0.04),P=0.20];两组术后第3个月上肢疼痛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UBE组低于PE组[MD=-0.14,95%CI(-0.26,-0.01),P=0.03];术后各时间点NDI[MD=-0.24,95%CI(-0.50,0.02),P=0.07]和术后并发症[OR=1.02,95%CI(0.51,2.03),P=0.9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UBE和PE下手术治疗CSR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PE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第3个月UBE组较PE组上肢疼痛缓解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经皮内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胸椎小关节紊乱调衡的平乐正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
9
作者 张震岳 张洁瑛 +2 位作者 熊荣 王政春 颜大荃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136,共6页
目的 探索胸椎小关节紊乱调衡的平乐正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筋伤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 探索胸椎小关节紊乱调衡的平乐正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筋伤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5例。对照组采用平乐正项法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平乐正项法的基础上,增加胸背部放松手法及胸椎小关节整复手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生活质量等指标。随访至2023年9月,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成复发组(30例)和正常组(79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χ^(2)=4.251,P=0.039)。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和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eck Pain Questionnaire, NPQ)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VAS和NP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评分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CASCS)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CROM和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者36项生活质量调查问卷(the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颈椎外伤、颈椎失稳、睡眠时间、枕头高度、伏案工作时间、体育锻炼次数及治疗方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方式(OR=0.348,95%CI:0.270~0.448)、体育锻炼次数(OR=0.375,95%CI:0.240~0.586)和睡眠时间(OR=0.444,95%CI:0.241~0.819)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伏案工作时间(OR=1.664,95%CI:1.365~2.028)、枕头高度(OR=1.944,95%CI:1.258~3.005)、颈椎外伤(OR=1.496,95%CI:1.162~1.927)、颈椎失稳(OR=1.525,95%CI:1.035~2.248)、病程(OR=1.478,95%CI:1.215~1.799)和年龄(OR=1.822,95%CI:1.454~2.283)等是CSR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胸椎小关节紊乱调衡的平乐正项法可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增强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疼痛程度,恢复正常颈椎活动度,并提高生活质量,且胸椎小关节紊乱调衡手法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乐正项法 胸椎小关节紊乱调衡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其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胜吾 刘步云 刘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中脱离2例,完成治疗30...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中脱离2例,完成治疗3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脱离1例,完成治疗30例。治疗组采用郑氏手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结合针刺治疗。1周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19/30)。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生理弧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氏手法 针刺 中老年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影响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芪活血胶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炎性损伤和微循环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嵇波 刘翼天 +9 位作者 赵国桢 李博 方洋 石天宇 谢亚娜 张玲 郭亭廷 全烨 王一菲 吴乐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3-801,共9页
目的:探究归芪活血胶囊(GQ)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的治疗效应及机制。方法:观察CSR大鼠自发痛、热痛阈、步态评分、前肢和颈部体表微循环状态、脊髓病理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脊髓p38磷酸化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 目的:探究归芪活血胶囊(GQ)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的治疗效应及机制。方法:观察CSR大鼠自发痛、热痛阈、步态评分、前肢和颈部体表微循环状态、脊髓病理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脊髓p38磷酸化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GQ高、中剂量在干预第14天时可显著升高CSR模型大鼠的热痛阈(P<0.05),降低其步态评分和自发痛评分(P<0.05,P<0.01);GQ各剂量均可改善CSR大鼠脊髓炎症水肿变化,显著增加尼氏(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P<0.05),恢复髓鞘和线粒体正常形态,且GQ中剂量效果较明显;GQ高、中剂量可显著升高CSR大鼠颈部和前肢皮肤血流灌注量(P<0.05),对前肢远端血流灌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芬必得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GQ中剂量可降低CSR大鼠脊髓p38磷酸化比率。结论:GQ可以缓解CSR大鼠热痛觉过敏和步态不稳的程度,改善脊髓炎症病理变化,恢复前肢和颈部体表血流灌注量,且GQ中剂量在改善CSR大鼠炎症损伤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活血胶囊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 炎性损伤 体表微循环 活血通络 抗炎镇痛 P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氏丛刺联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戴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联合于氏头穴丛刺治疗。4周后比较颈肌MRI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颈椎功能与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侧、右侧胸锁乳突肌长径与短径均较短(P<0.05),左侧、右侧斜方肌长径与短径均较长(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C_(2)~C_(7)Cobb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45%,P<0.05)。结论在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于氏头穴丛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有利于改善CSR患者颈肌MRI影像学指标,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与疼痛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头穴丛刺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功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endo-PCND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分析
13
作者 高飞 傅博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2-714,718,共4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占颈椎病的60%~70%,通常表现为神经根受压所致的上肢根性疼痛、麻木及无力等症状[1,2]。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颈椎后路内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endo...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占颈椎病的60%~70%,通常表现为神经根受压所致的上肢根性疼痛、麻木及无力等症状[1,2]。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颈椎后路内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endoscopic-posterior cervical nerve root decompression,endo-PCND)获得神经根的充分减压和优良疗效[3]。既往,多数医疗中心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进行该手术。然而,对于高龄或心肺功能不佳的病人,全身麻醉和俯卧位增加了围手术期的风险。近年来,我科首先尝试在局部麻醉、俯卧位下进行该手术,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局部麻醉、俯卧位下进行该手术,由于面部下方体位垫的影响和无菌铺单造成的局部封闭环境,部分病人会出现呼吸不畅和恐惧心理,不能较好地配合完成手术。因此,自2021年7月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创新性地改为在局部麻醉、侧卧体位下进行endo-PCND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该手术的操作细节、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受压 操作细节 俯卧位 短期疗效 局部麻醉 临床疗效 内镜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汤联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少平 伦婷婷 +2 位作者 王世雄 瞿代虎 余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3年3月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4例,根据就诊前后顺序,利用随机数字法分将所有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所有入选者均予... 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3年3月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4例,根据就诊前后顺序,利用随机数字法分将所有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所有入选者均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仪0.28 mJ/mm2的高等能量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取高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颈椎功能、椎功能障碍指数、血清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4周VA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ASCS评分较高,NDI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maximum peak flow velocity,Vs)、舒张末流速(diastolic flow velocity,Vd)、平均流速(average flow velocity,V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s、Vd、Vm水平较高,PI、RI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社会实践、精神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社会实践、精神健康评分较高(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均有助于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神经根型颈椎病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益 徐彬 +2 位作者 陈杨达豪 徐卫星 盛红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80-2887,共8页
目的研究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ini open endoscope assisted-ACDF,MOEA-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因CSR接受手术... 目的研究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ini open endoscope assisted-ACDF,MOEA-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因CSR接受手术的患者,包括常规ACDF组与MOEA-ACDF组,评估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C_(2-7)Cobb角、手术节段前柱高度,以及伤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血肿形成、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纳入常规ACDF组患者41例,MOEA-ACDF组患者41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之间相比,术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C_(2-7)Cobb角、手术节段前柱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ACDF组相比,MOEA-ACDF组手术时间稍长(P=0.02)。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下降,JOA评分、C_(2-7)Cobb角、手术节段前柱高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血肿形成、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MOEA-ACDF技术治疗CSR,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颈椎高度与曲度,获得与常规ACDF术相似的临床效果,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虽然MOEA-ACDF技术手术时间较常规ACDF术稍延长,但其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开阔、深部聚焦、照明良好、出血少、创伤小的优点,进而方便术者进行颈椎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后纵韧带切除等操作,减少神经、脊髓、硬膜和椎动脉损伤,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辅助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微创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极“十三式”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结合运动处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天 陶萍 +1 位作者 董俞辰 王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太极“十三式”中医疗法联合西康复运动处方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CR患者76例为对象,将纳入患者进行数字编码(1~76),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 目的探讨基于太极“十三式”中医疗法联合西康复运动处方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CR患者76例为对象,将纳入患者进行数字编码(1~76),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数字1~25纳入西方康复运动组,数字26~50纳入太极组,数字51~76纳入中西医结合运动组。从生物学维度、心理学及社会学维度评价治疗效果,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握力、颈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生活质量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2、24、36周后,中西医结合运动组患者静息和活动VAS评分低于西方康复运动组和太极组,握力大于西方康复运动组和太极组(P<0.05)。12、24、36周后,中西医结合运动组患者ROM大于西方康复运动组和太极组(P<0.05)。12、24、36周后,中西医结合运动组患者NDI评分低于西方康复运动组和太极组、SF-36总分高于西方康复运动组和太极组(P<0.05)。结论太极“十三式”联合西方康复运动可进一步提高CR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太极“十三式” 康复运动 颈椎关节活动度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力楠 赵海鸿 +2 位作者 娄译文 张彦辉 宋小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颊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颊针疗法,取颈穴、背穴、手穴,均为患侧面颊部取穴;对照组采用刮痧疗法,取华佗夹脊穴、督脉、手三阳经络循行区域、阿是穴,均为双侧... 目的观察颊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颊针疗法,取颈穴、背穴、手穴,均为患侧面颊部取穴;对照组采用刮痧疗法,取华佗夹脊穴、督脉、手三阳经络循行区域、阿是穴,均为双侧取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症状量表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6%(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值得肯定,而且效果明显优于刮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针 刮痧 疼痛评分 神经根型颈椎病 生物全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蠲痛舒筋胶囊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洪梅 王晓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蠲痛舒筋胶囊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3月于衡水市中医医院就诊并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6例)、常规组(4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雷火灸联合解痉、止痛、营养神... 目的研究蠲痛舒筋胶囊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3月于衡水市中医医院就诊并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6例)、常规组(4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雷火灸联合解痉、止痛、营养神经相关药物干预,配合牵引、舒筋理疗干预,联合组另加用蠲痛舒筋胶囊干预,疗程14 d。比较干预前后的Northwick Park颈痛评分(Northwick Park Questionnaire,NPQ)、中医症状积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电生理情况、血清疼痛因子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14 d后,患者NPQ评分、中医症状积分、NDI评分、血清疼痛因子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联合组降幅大于常规组(P<0.05);干预14 d后,患者腕、肘尺神经和正中神经F波传递速度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14 d后,联合组临床疗效(46/46,100.00%)优于常规组(39/46,84.78%)(P<0.05);干预14 d后,联合组(6/46,13.04%)与常规组(7/46,15.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痛舒筋胶囊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降低患者的血清疼痛因子水平,治疗后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更佳,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痛舒筋胶囊 雷火灸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症状积分 NPQ N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6
19
作者 顾丽丽 曹新添 +3 位作者 廖云华 许牧 张学学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所有颈椎病的50%~60%,干扰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理疗、神经阻滞等,其中颈神经根阻滞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1,2]。将消炎镇痛药液...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所有颈椎病的50%~60%,干扰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理疗、神经阻滞等,其中颈神经根阻滞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1,2]。将消炎镇痛药液直接注入病变部位可以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周围炎性水肿,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如何将药液精准地注入到病变部位?以往采用传统解剖定位盲探法,效果不确定且存在一定的风险,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采用X线或CT引导颈神经根阻滞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需要特殊设备和对医患双方都有一定的辐射危害亦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阻滞治疗 临床观察 神经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神经传导通路 变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析及减压方式选择 被引量:76
20
作者 陈学明 冯世庆 +5 位作者 许崧杰 崔利宾 袁鑫 刘亚东 赵鹏 于振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减压方式。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8例,其中56例为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所致的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VAS评分为8.99±1.01分... 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减压方式。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8例,其中56例为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所致的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VAS评分为8.99±1.01分(7-10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41.15±7.12分(37-49分)。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为3组:单纯椎间盘压迫,14例(A组);单纯骨性压迫,22例(B组);混合压迫(椎间盘+骨性压迫),20例(C组)。A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适当扩大椎间孔,取出突出髓核;B、C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后,将钩突基底部内侧磨平,充分显露钩突后部、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钩椎关节间隙,刮除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部分增生的钩突。减压后均行椎间植骨内固定。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病变节段的双侧椎间孔面积,将健侧与患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NDI,同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术前健侧椎间孔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A组明显狭窄(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各自的对侧椎间孔面积明显狭窄(P〈0.05);而A组患侧椎间孔面积较对侧无明显狭窄(P〉0.05)。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C组与A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较长(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2±8.9个月(12-52个月),3组术前VAS评分和ND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减压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孔 前路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