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监护仪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体会
1
作者 丁瑞芳 王利丽 +1 位作者 王燕萍 黄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3期1004-1005,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监护仪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并总结其使用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135例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使用神经监护仪的效果及使用的经验。结果使用神经监护仪完成的135例手术中,有2例甲状腺手术发生喉返神经断裂,被及... 目的观察神经监护仪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并总结其使用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135例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使用神经监护仪的效果及使用的经验。结果使用神经监护仪完成的135例手术中,有2例甲状腺手术发生喉返神经断裂,被及时发现并得以修复;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及乳突根治术中无面神经损伤发生。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良好,保证了神经监护仪处于完善的功能状态。结论神经监护设备的正确连接、固定和调节以及手术中对数据信息的及时分析和解读,为手术中的神经保护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监护仪 应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疗效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俊 周政 +2 位作者 何家全 刘海鹏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801-1803,共3页
目的 研究影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疗效。方法 术前病人行MRI检查 ,数据输入导航工作站 ,根据导航工作站所显示肿瘤的三维结构 ,制定手术方案 ,在导航棒的辅助引导下完成肿瘤切除术。结果 完成 2 3例侧脑... 目的 研究影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疗效。方法 术前病人行MRI检查 ,数据输入导航工作站 ,根据导航工作站所显示肿瘤的三维结构 ,制定手术方案 ,在导航棒的辅助引导下完成肿瘤切除术。结果 完成 2 3例侧脑室肿瘤切除 ,其中 5例脑膜瘤均达到 10 0 %切除 ,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18例胶质瘤全切 10例 ,次全切 5例 ,大部分切除 3例。结论 应用影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达到定位准确 ,减少对皮层脑组织的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导航 神经外科手术 侧脑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卷调查法对显微神经外科训练效果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妍 陆夏 +3 位作者 张智萍 孔锋 张鸿祺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医师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01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Ya爧argil显微外科训练中心接受过系统培训的490名进修医师进行回访,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问卷内容:(1)基本信...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医师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01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Ya爧argil显微外科训练中心接受过系统培训的490名进修医师进行回访,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问卷内容:(1)基本信息(参加培训时的年龄、工作年限);(2)培训期间的情况(参加培训的目的和对培训的体会);(3)培训效果(培训后对实际临床工作的帮助和目前的工作状态,主要指从事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显微血管吻合、显微神经外科、整形外科或其他);(4)对培训的建议。结果(1)发放问卷调查表414份,回收166份,排除2份无效问卷,共164份有效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的回收率为40.1%,问卷的有效应答率为98.8%。(2)参加培训时,进修医师年龄为25~51岁,平均(35±4)岁;已有工作年限不等,>10年者占50.6%(83/164),>5~10年者占41.5%(68/164),1~5年者占7.9%(13/164);有一定显微操作基础者占74.4%(122/164)。(3)96.3%(158/164)的进修医师认为培训内容有很大帮助。(4)经过培训后,76.2%(125/164)的医师开展了至少1项新手术,开展最多的是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治疗,仅有39名尚未开展新手术,与至少开展了1项新手术的医师相比,前者年龄小于后者,二者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3)岁比(36±4)岁,t=-2.60,P=0.01]。(5)2001—2010年与2011—2019年进修医师工作年限、后期培训效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1—2019年,参加培训的进修医师零基础比例低于2001—2010年,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22/109)比36.4%(20/55),χ^2=5.020,P=0.025]。结论显微外科培训有助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的技术提高,但培训完成后开展新手术需以既往的工作经验和年限作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神经外科训练 医院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俯卧位受压上肢摆放法的改进 被引量:9
4
作者 潘爱芬 刘思兰 +1 位作者 蒋海娟 倪梁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53-54,共2页
目的降低显微神经外科侧俯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52例头部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摆放手术体位;观察组摆放垂肩侧俯卧位。结果观察组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目的降低显微神经外科侧俯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52例头部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摆放手术体位;观察组摆放垂肩侧俯卧位。结果观察组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垂肩侧俯卧位可降低头部肿瘤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侧俯卧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加术后伽玛刀联合治疗窦汇区脑膜瘤 被引量:4
5
作者 钟东 唐文渊 +1 位作者 谭云 陈贵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加术后伽玛刀联合治疗窦汇区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窦汇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枕下幕上...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加术后伽玛刀联合治疗窦汇区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窦汇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枕下幕上入路、经幕上下联合入路及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结果 15例窦汇区脑膜瘤患者手术达SimpsonⅠ级切除者1例;手术达SimpsonⅡ级切除者2例;SimpsonⅢ~Ⅳ级切除者12例。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术后对未达SimpsonⅠ~Ⅱ级切除的12例患者行伽玛刀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5年,无死亡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窦汇区脑膜瘤术后有残余肿瘤的患者联合伽玛刀治疗可有效降低窦汇区脑膜瘤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汇区脑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伽玛刀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颈交界区肿瘤 被引量:4
6
作者 吴鹏飞 王运杰 +1 位作者 景治涛 凌光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27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8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2例,经C1、C...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27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8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2例,经C1、C2关节面侧方联合经部分枕髁入路12例。采用Karnofsky行为表现量表(KPS)评价临床效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和三维CT血管造影。3例患者为防止术中头部过度后仰导致呼吸心跳停止,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结果 27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结果满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症状,术后随访未发现有肿瘤复发。术后患者的KPS评分均提高。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组颅神经损伤、皮下积液、脑脊液漏以及脑干或脊髓血管痉挛。结论远外侧入路是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手术治疗的理想入路。术前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对远外侧入路有所帮助,远外侧入路应根据肿瘤病理性质、位置、延伸范围和相关血管受累程度决定骨质切除的多少,显露范围应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入路 神经外科 颅颈交界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脑室内巨大肿瘤5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庄明华 王运杰 谢泽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78,共2页
探讨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第三、四脑室内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技巧。5例巨大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第三脑室旁的下丘脑反应及第四脑室旁结构水肿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 内窥镜 神经外科 脑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俯卧位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爱芬 蒋海娟 倪梁燕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89-91,共3页
阐述了侧俯卧位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临床应用的优势、摆放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护,认为摆放侧俯卧位时,医生、麻醉师、护士要通力合作,既要保证术野的充分暴露,又要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并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处于功能位,预见性地做好防护... 阐述了侧俯卧位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临床应用的优势、摆放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护,认为摆放侧俯卧位时,医生、麻醉师、护士要通力合作,既要保证术野的充分暴露,又要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并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处于功能位,预见性地做好防护工作,减少因体位引起的并发症,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使体位摆放这一专科性很强的护理操作技术能更加规范、科学,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侧俯卧位 体位护理 并发症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术中监测及辅助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林佳 金虎 +3 位作者 夏鹰 聂柳 王涛 王硕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8期698-702,共5页
脑血管畸形在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过程中依靠术中监测技术准确定位病变并最大化保护神经结构及功能。本文对脑血管畸形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术中监测及相关辅助技术在病变定位和功能保护方面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神经外科 术中监测 术中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利刚 宋凤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47-647,共1页
目的探讨对痉挛型脑瘫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6例行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9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果:25例在术后,其痉挛状态缓... 目的探讨对痉挛型脑瘫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6例行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9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果:25例在术后,其痉挛状态缓解率达到88.0096(22/2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的痉挛型脑瘫治疗方法,可有效促进患者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神经外科手术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发电位监护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脂肪瘤
11
作者 何安邦 钟东 +1 位作者 晏怡 唐文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电位监护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例脊髓髓内脂肪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与结果作出评...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电位监护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例脊髓髓内脂肪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与结果作出评价。结果本组4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分块次全或大部切除术,同时行硬膜减张、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全程进行诱发电位监护。3例患者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1例出院时症状较术前略有好转。结论MRI检查是目前诊断脊髓髓内脂肪瘤最有效的影像学手段。为避免术中加重脊髓损伤而出现严重并发症,主张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分块次全或大部切除术。术中应用诱发电位监护有助于避免损伤肿瘤周围正常脊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髓内脂肪瘤 术中诱发电位监护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显微外科手术方式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利时 朱宏伟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老年人手术 手术方式 外科 疗效分析 神经外科技术 血管减压术 安全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合并局部麻醉在电视脑内镜显微神经外科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聿国 李湘灵 +5 位作者 曾峰 王勇刚 朱容富 魏旭东 袁翔 谢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异丙酚 局部麻醉 电视脑内镜神经外科 静脉滴注 气管导管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14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56-56,共1页
显微外科技术是神经外科手术的支柱和精髓,神经外科手术离开显微操作就如同打仗使用小米加步枪一样,与现代高科技信息战不可同日而语。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手术 招生简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15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培训中心 招生简章 学员申报条件 训练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纠错在神经影像导航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南 冯华 +2 位作者 朱刚 高伯元 王宪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介绍术中实时B超在神经影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超声纠错在解决脑移位所造成误差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StealthStation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完成 2 6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使用ALOKA术中B超动态了解病变移位情况、进行实时纠错并判... 目的 介绍术中实时B超在神经影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超声纠错在解决脑移位所造成误差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StealthStation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完成 2 6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使用ALOKA术中B超动态了解病变移位情况、进行实时纠错并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病变均定位准确 ,2 6例病变中 ,2 4例全切 ,2例次全切除 ,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中超声纠错是解决神经导航手术中脑组织移位误差的有效方法 ,超声与导航的结合使得手术定位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影像导航 术中超声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守森 张发惠 +5 位作者 章翔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荆俊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毗邻关系、分支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 3 0侧标本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实为出海绵窦后的一段 ,常以纤维结构与周围牵连 ,主干分为眼动脉段、后...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毗邻关系、分支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 3 0侧标本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实为出海绵窦后的一段 ,常以纤维结构与周围牵连 ,主干分为眼动脉段、后交通动脉段及脉络膜动脉段 3段。后交通动脉大致发自中点水平 ,脉络膜前动脉大致发自后半的中点。眼动脉段均发出垂体上动脉 ,多数还发出眼动脉 ,少数发出前床突支。在视交叉池内 ,垂体柄前方所见的小动脉几乎均属于垂体上动脉的分支。结论 :有些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术中推移有困难 ,需先松解其纤维连系。打开颈动脉池时应特别留意前床突支 ,防止损伤出血。供垂体柄的分支可以切断 1~ 2支小支 ,而至视路的分支均宜妥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分支 解剖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36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绍纪 张荣伟 +5 位作者 刘子生 张洪俊 司永兵 陈世文 卢培刚 刘文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 3 6例脊髓髓内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 ,观察手术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 ,评价对脊髓功能的影响。结果  3 6例脊髓髓内肿瘤全切除 1 7例 ,次全切除 1 5例 ,部分切除 4...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 3 6例脊髓髓内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 ,观察手术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 ,评价对脊髓功能的影响。结果  3 6例脊髓髓内肿瘤全切除 1 7例 ,次全切除 1 5例 ,部分切除 4例。 3 0例随访 6个月至 3年 ,恢复工作和学习 1 2例 ,生活自理 1 4例 ,生活需照顾 4例。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明显提高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率 ,改善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髓内肿瘤 神经外科技术 肿瘤切除 手术定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34例报告)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国良 蔡加宁 李天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 3 4例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 2 9例、次全切除 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 2 5例。围手术期死亡 1例。术后肿瘤复发 2例 ... 目的 回顾性分析 3 4例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 2 9例、次全切除 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 2 5例。围手术期死亡 1例。术后肿瘤复发 2例 ,再次手术后死亡 1例、恢复良好 1例。 12例遗有面瘫。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听神经鞘瘤 ,严格按显微外科技术操作可做到肿瘤全切 ,并能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神经结构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神经外科 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手术方法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旺 毕智勇 +1 位作者 关树森 钱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研究青春期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短期(6个月)和长期(2年)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6月至2003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青春期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肿瘤病理类型或直径大小分组,大腺瘤(直径>10mm)为A... 目的研究青春期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短期(6个月)和长期(2年)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6月至2003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青春期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肿瘤病理类型或直径大小分组,大腺瘤(直径>10mm)为A组,小腺瘤和微腺瘤(直径≤10mm)为B组。术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青春期垂体腺瘤48例,其中催乳素(PRL)腺瘤23例,非功能性(NF)腺瘤11例,生长激素(GH)腺瘤9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5例。术后6个月A组治愈和控制率为73.0%(27/37),B组为90.9%(10/11);术后2年A组治愈和控制率为64.9%(24/37),B组为81.8%(9/11),2组比较治愈率和控制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RL腺瘤术后2年治愈率为60.9%(14/23),控制率为21.7%(5/23);GH腺瘤术后2年治愈率为66.7%(6/9);NF腺瘤2年治愈率为54.5%(6/11)。结论对青春期垂体腺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大腺瘤术后放疗和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但放射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以防止出现延迟性垂体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